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一頓舌尖上的文化大餐

學問君 人氣:3.17W

民以食爲天。一個“食”字,無形中就把廚房的地位提升至非常重要的位置。

淺談一頓舌尖上的文化大餐

《說說廚房那些事兒》,筆者在初讀標題之前,以爲作者也如其他寫廚房的文字一樣,回憶一些與吃有關的片段,懷想一下親情,或者寫些自己在廚房裏的感受或感想。但,看完作者這篇文字,我拍案叫絕了。表面看起來作者是在寫廚房裏那些事兒,其實就是在寫人生,寫人生百態中的酸甜苦辣。

身爲愛好文字的作者,一個賢妻良母型的女人,寫廚房的話題理所當然得心應手,駕輕就熟,因爲文字取材於生活,很接地氣。但要想寫出新意,寫出高度,實在不易。

《說說廚房那些事兒》,筆者以爲這是一篇風格獨特的隨筆雜文。文章構思巧妙,富含人生哲理。

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恆久的滋味》,作者由一篇讀過的文章《恆久的滋味》寫起,從別人的故事,引入自家廚房的故事,從而抒發了作者對兒時溫暖場景和對父親的懷念之情。在作者的記憶中,父親和母親曾經在廚房裏忙碌着,偶爾相視一笑,一臉的滿足。“那些歷史賦予的苦難,早已讓母親耽於她的廚房,耽於一種外人無法進入的味覺磁場,那是特殊年代裏特殊的情感,是五味雜陳。中國人最擅長的莫過於把食材之味與人之情感體驗融會貫通,然後交給廚房去烹飪,去加工,去完成另一項令人愉悅或者心靈觸動的旅程。”從作者的字裏行間可以看出,來自廚房裏恆久的滋味,就是人生歷經滄桑和歲月洗禮過程中的酸甜苦辣。

作者記憶中的廚房,總是離不開母親的嘮叨和任勞任怨,而母親的飯菜味道總是最好的。廚房裏,依然忘不了父親身手不凡的背影,那裏有恆久不變的滋味。作者的筆端始終流淌着對親情的牽掛和眷念,由此不難看出,現實中的作者想必是一個溫柔善良而又非常感性的女子。

第二部分《情色廚房》,語言鮮活尤爲出彩。那些生動而富有表現力的文字,用詞準確,表達新穎,大膽,讓人口舌生津,讓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空前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字功底。如文章中這樣寫道:“其實細想想,廚房也有廚房的美感和快樂。當所有衣着光鮮的菜蔬無一例外地把最美的曲線和胴體展示在我們面前,那該是何等絕美的場面。儘管她們不會走貓步,不會擺pose,但最起碼她們可以任由我們肆意地欣賞、觸摸,零距離接觸,而且絲毫不擺架子,不鬧脾氣。這是何等偉大的品格。”作者看着看着,就忍不住喜歡起她們來,願意融入到她們中間去,看她們歡愉地表演。這哪裏是在寫文字,簡直是在做大餐,留給讀者的是實實在在的視覺盛宴的感受。

作者認爲,身爲女人,情色的廚房總是令人心馳神往,那裏充滿着美感和快樂。“拍、切、剁、刨、剜……,我們以自己的喜好和需要塑造她們,就像藝術家擺弄自己的作品或者是設計師指揮自己的模特,專心致志,揮灑自如。”作者把廚房的技藝上升到了美學的高度,讓人賞心悅目,這是作者的精彩絕倫之處。“當各種肥美的香味充盈在小小的廚房:清蒸臚魚白皙的胴體、油煎荷包嬌俏的呻吟、紅燒排骨舒暢的鼾聲、清炒菠菜的嫵媚回眸以及什錦豆腐曖昧的眼神……,這無處不在的誘惑,激盪着我們的情緒,快意着我們的心情,更彰顯着我們的驕傲。”文章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把精緻獨到的廚藝演繹得繪聲繪色,徇麗多彩,讓人垂涎欲滴,眼花繚亂,充分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熱愛之情和樂享人生的`生活態度。

第三部分《致命的誘惑》,文章則以調侃的文筆,抒寫了堅守廚房的不僅有女人,還有男人的感人畫面。文章引經據典,既增加了文章的厚度,又充實了文字的內涵。如文章列舉了蘇大學士蘇軾的名揚天下的杭州名菜“東坡肉”, “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時它自美。”可見蘇軾做菜經驗豐富,不是一時心血來潮,而是以廚房爲樂事的美食愛好者。“那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李白,李大詩人,丰神俊朗,灑脫浪漫,可也架不住美食的誘惑,心甘情願,爲之着迷……這是李白的生魚片絕技,文采斐然的李大詩人,竟然還有這等深藏不露的做菜絕技,確實讓人驚羨,就連口味刁鑽的楊貴妃也對其廚藝讚不絕口,青睞有加。”作者居然穿越時空,把蜚聲中外的二位大詩人引入廚房的話題,如同餐桌上增添了一道美味可口的大菜,使得文章更富有詩情畫意。難怪作者不禁發出感嘆:這世間男子者衆,如果你有幸遇到那個願意爲你做“圍裙男”的男人,一定要好好珍惜。

從作者的文字中,筆者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人生這頓大餐,看似享用起來容易,其實真正做起來並非一日之功。廚房是一個家庭的半壁江山。身爲女人,自然與廚房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女人要想抓住男人的心,必先要抓住男人的胃。女人在嘮嘮叨叨中,任勞任怨地彈起她心儀的鍋碗瓢盆交響曲,這一彈就是一生。能把鍋碗瓢盆演奏出和諧奏鳴曲的女人,當是一個成功或者接近成功的女人。文章把廚房的經營打理比喻成鍋碗瓢盆交響曲,如環佩叮噹,擲地有聲,巧妙的比喻形象生動貼切。緊接着,作者話題一轉,提出了又一個新的觀念,出入廚房也並非是女人的專利,一個好男人,若能做到“出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他必是男人中的佼佼者。由此可見,文章對人生這道大餐的闡述又上了一個新的高度,可謂是入木三分,句句珠璣,意蘊特別深遠,作者把廚房視爲人生的重要陣地,男人和女人儘可以樂享其中,大顯身手,演繹各自不同的精彩,度過美好的人生。這一獨到的見解,可以說是文章的最大亮點。

縱觀全文,一個小小的廚房富含着人生的大命題、大道理。文章既有對美食文化的體驗和感受,又有對人生百態的感悟和反思,以及對親情的感恩和思念。文章圍繞廚房那些事兒,侃侃而談,不落俗套,演繹了一場美輪美奐的鍋碗瓢盆交響曲,無不令人拍手稱快。

欣賞這樣的美文,筆者無疑受到了強烈的震撼,作者那靈動的文字猶如一個個跳動的舞蹈音符,始終刺激着讀者的視覺感官神經,彷彿觀看了一場盛大的美食文化大片,靈魂受到了強烈的洗禮,它完全堪稱《舌尖上的中國》的又一個版本,讓人受益匪淺,享受無窮。一篇難得的佳作,讓筆者歎服不已,可謂是一頓豐盛的舌尖上的“文化大餐”,誠願與大家共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