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丹霞地貌風景區景觀生態設計與調控

學問君 人氣:2.99W
丹霞地貌風景區景觀生態設計與調控


  [論文關鍵詞]丹霞地貌 生態設計 生態調控

    [論文摘要]
丹霞地貌是一種重要的資源,對它的開發與利用應以保護旅遊區自然資源爲前提。利用景觀生態學原理旅遊區進行生態建設是實現旅遊區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景觀結構的構成要素,並從景觀生態設計和景觀生態調控兩方面探討了如何對旅遊區進行生態化設計與,以達到保護自然的目的。
  
  
  丹霞地貌在我國有着廣泛的分佈。據,全國共有600多處丹霞地貌,以長江以南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發育最爲典型。在自然力的作用下,丹霞地貌呈現出瑰麗奇特的自然景觀,吸引了衆多的中外遊客。隨着我國旅遊業的發展,丹霞地貌作爲一種旅遊資源得到了進一步的開發和利用,先後建立了一批風景旅遊區。但是,在開發過程中卻常常爲了追求利益而忽視了對景觀資源的保護與管理,導致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爲了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保護景觀的特色和質量,運用景觀生態學原理,針對丹霞地貌風景區進行生態化設計與調控是十分必要的和迫切的。
  
  一、景觀生態學與景觀結構
  景觀生態學是現代和生態學相結合的產物,是一門連接自然科學和人類學的交叉性學科,屬於宏觀尺度空間研究範疇[1]。它注重景觀結構與生態過程的相互作用,強調生態整體性和空間異質性,透過對旅遊區的景觀結構、功能和演化過程的研究,從而實現對景觀的優化利用與管理。
  描述景觀空間結構的基本要素有斑塊、廊道、基質和緣[2-3]。斑塊是景觀中與周圍在外貌和性質上不同並具有一定內部均勻性的空間單元,在旅遊區內是指以自然景觀爲主的地域和服務網點;廊道是景觀中與相鄰兩邊環境不同的線性或帶狀結構,旅遊區內的廊道主要表現爲河流、林帶、線及其兩側的帶狀樹木、草地;基質是景觀中分佈最廣、連續性最大的景觀背景結構,對應於旅遊區內的自然地理環境;緣則是指旅遊區的外圍保護帶或旅遊斑的外圍環境,作爲緩衝區,可避免自然環境與周圍環境直接接觸,有利於旅遊區的生態保護。
  
  二、丹霞地貌景觀生態設計
  丹霞地貌風景區以自然旅遊資源爲主體,不僅具有觀賞的功能,還具有維持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功能。一旦遭到破壞,將難以恢復乃至無法恢復,無論是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還是旅遊業來說,這無疑是個致命的打擊。因此,對風景區進行設計與開發,應從生態學角度出發,以保護、優化風景區內自然生態環境,保證旅遊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爲最終目標。
  (一)景觀的結構設計
  1.斑塊的設計。景觀要素及其功能格局是控制旅遊區生態環境狀況的關鍵。在自然風景區內,按照景觀生態學理論,在斑塊設計方面應以大型植被斑塊作爲主要考慮對象,同時需要一定數量分散的小型斑塊作爲補充。就丹霞地貌風景區而言,它最具特色的景觀要素是赤壁丹崖,丹山、碧水、秀峯、奇石構成了旅遊區重要的旅遊資源。因此,爲保護旅遊景點的整體性,應以巨型的旅遊斑爲主要考慮對象。選擇具有典型意義的景點與周圍環境組成旅遊斑,斑塊的構成大體上是有一個近圓的核心區,彎曲邊界和有利於物種的邊緣指狀突出。對於斑內脆弱的核心區,爲避免破壞結構,應禁止遊客進入,可以考慮建立遠距離觀景平臺,配置觀景設施,爲遊客提供遠距離觀景服務。紅色巖系膠結和固結程度較差,岩石硬度小,易受風化侵蝕,因此在旅遊斑內嚴禁砍伐樹木,禁止在崖壁上人工斧鑿和雕刻。旅遊區內自然植被斑塊對於維持生態環境的穩定性具有重要的意義:大型的植被斑塊可以起到涵養水源、調節氣候、保護生物的作用;小型自然植被斑塊既可作爲動物臨時棲息地和避難場所,有助於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又可增加景觀異質性,擴散干擾風險,因此要注意保留、保護,加強實時監測,及時養護管理。作爲遊客休憩、消費爲主的小型人爲斑塊,則要注意遠離巨型旅遊斑塊,沿廊道分散安排,合理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