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品味《西廂記》的語言藝術

學問君 人氣:2.73W

[內容提要]元代戲劇大師王實甫的《西廂記》爲了宣揚“永老無別離,萬古常完聚,願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這一主題,運用各種藝術手段,使作品形成了所謂“花間美人”的藝術風格。它那璀燦優美的語言藝術,真可謂“天地妙文”。它代表了中國古代戲曲“文采派”語言藝術的最高成就。

品味《西廂記》的語言藝術

《西廂記》是我國文學史和戲曲史上的一部傑作,它誕生於盛產戲曲的元代,這部作品以深刻的反封建禮教的思想性和精湛優美的藝術性贏得了古往今來無數讀者的喜愛。作品裏描寫的崔張愛情故事簡直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而作品的藝術風格,尤其是它那璀燦優美的語言藝術,更令歷代各階層人土,包括自視甚高的歷代文人墨客都爲之扼腕讚歎不已。正是由於這部作品的出現,作者王實甫當之無愧地成爲我國古代一位傑出的語言藝術大師。這位來自社會平民階層的人士與當時另一位戲曲大師關漢卿齊名,其作品全面地繼承了唐詩宋詞精美的語言藝術,又吸收了元代民間生動活潑的口頭語言,並將它們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創造了文采璀燦的元曲詞彙,成爲我國戲曲史上所謂“文采派”的最傑出的代表。明朝初年著名戲曲評論家朱權在《太和正音譜》中稱《西廂記》:“如花間美人,鋪敘委婉,深得騷人之趣。極有佳句,若玉環之浴華清,綠珠之採蓮洛浦。”本文擬就《西廂記》裏所體現出來的這種語言藝術,試爲論述二三,管窺之見,淺陋在所難免。

一、《西廂記》語言藝術的豐富性

大凡讀過《西廂記》的人都覺得這部劇作的語言文字很美,讓人有一種感覺,就好像走進一座迷人的語言藝術寶庫,覺得異彩紛呈,目不暇給,如珠似玉,歎爲觀止。這部劇作包涵着多種不同風格的藝術語言,而又不留雕琢痕跡地融合爲一體,渾然天成。所以,研究《西廂記》的語言藝術,我們首先應當注意到它語言藝術的豐富性。

劇作中有雄渾豪放的曲辭: “[油葫蘆]九曲風濤何處顯?……這河帶齊樑分秦晉隘幽燕。雪浪拍長空,天際秋雲卷;竹索纜浮橋,水上蒼龍偃;東西潰九州,南北串百川。歸舟緊不緊如何見?卻便似彎箭乍離弦。”①(第一本第一折)

這裏把九曲黃河寫得何等氣勢磅礴,一瀉千里。劇作中也有綺麗流暢的小詞:“[中呂][粉蝶兒]風靜簾閒,
透紗窗麝蘭香散,啓朱扉搖響雙環。繹臺高,金荷小,銀鎮猶燦。比及將暖帳輕彈,先揭起這梅紅羅軟簾偷看。”(第三本第二折)

這裏洋溢着美好幽深的詩一殷的氣氛。

但劇中寫惠明和尚的唱詞卻是另一種慷慨激昂的“金剛怒目”式,請看劇本第二本《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