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北京入境旅遊流擴散動力機制分析

學問君 人氣:1.42W

提要:在討論旅遊流擴散動力機制內涵及研究進展基礎上,依託市場調查數據,以北京爲案例,分析了入境旅遊流擴散動力機制。從結果來看,北京入境旅遊流擴散動力機制是由內推力、外推力、拉力、阻力所組成的總動力。其中內推力因素中作用最強的是探新求異心理需求,而外推力因素中作用最強的是他人推薦,拉力因素中作用最強的爲景區景點,阻力因素中作用最強的爲物理距離。透過模糊綜合評價分析可以看出,北京入境旅遊流擴散受內推力作用相對最強,總體屬於較大擴散動力入境旅遊目的地。

北京入境旅遊流擴散動力機制分析

關鍵詞:北京;入境旅遊流;擴散;動力機

制旅遊流作爲旅遊學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一直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關注[1]。然而從以往研究來看,已有成果主要集中在旅遊流時空特徵方面,其中馬耀峯等研究了中國入境旅遊流時空動態規律[2]。楊國良、張捷等借用Zipf指標和差異度指標,研究了旅遊流的規模等級結構特徵[3]。楊新軍介紹了Miossec的國際旅遊模型,爲解釋旅遊地演化提供了一種途徑[4]。牛亞菲等分析北京市183個景區的旅遊客流變化規律與變化動因[5]。吳必虎研究了上海城市遊憩者在空間上的流動規律,分析了其形成機制[6]。保繼剛分析了旅遊者的空間行爲特徵及其劃分形式,成爲國內旅遊地理學研究的參考標準[7]。Reginald ledg和Robert son對人口流動、消費者行爲等作了空間分析研究[8]。Wolpert J.研究1950~1960年美國人口移動,建立了人口移動空間行爲模式[9]。Douglas Pearce對到歐洲的日本客流作了分析[10],Miyuki Mitsutake對日本遊客在中歐的流動模式和趨勢進行了分析預測[11]。日本學者井田仁康對新西蘭的航空旅遊客流作了研究[12]。Johnsto M.E.對加拿大北極地區客流及其法律控制措施作了探討[13]。Johnsto M.E.對加拿大北極地區客流及其法律控制措施作了研究[14]。Lundgren提出旅遊者在城市間的相互流動以及大城市向旅遊地的垂直流動模式[15]。可以看出以往研究對旅遊流內在動力機制研究較少,而旅遊流作爲一個複雜的自組織系統,其自身的流量的大小、流速的高低以及旅遊流停留時間本質上均是由於其內部機理的作用而形成的,所以對其分析將會更爲合理科學的認識和研究旅遊流,文中試圖以北京入境旅遊流爲案例,藉助動力學理論分析其擴散動力機制,從而完善旅遊流研究內容。

1理論基礎

從動力理論的研究進展來看,當前比較成熟且應用較爲廣泛的是由心理學家提出了幾大動力理論:驅力理論、喚醒理論、期望價值理論、誘因理論、歸因理論和成就目標理論。其中,被旅遊領域引用最多的是驅力理論、誘因理論和期望價值理論[16]。驅力理論認爲,機體的缺乏感會引起人的非選擇性行爲,即需要產生驅力。驅力理論強調了個體的活動來自於內在的動力,即"推"的因素,忽略了外在環境對引發行爲上的作用。其引發的行爲具有情感性和非選擇性。誘因理論認爲,個體的活動來源於外在的刺激,即"拉"的因素,誘因是指能滿足個體需要的刺激物,具有激發和誘使個體朝向目標的作用。期望價值理論認爲,對達到目標的期待決定着行爲,行爲由對未來回報的信念所激發,即"拉"的因素,但其引發的行爲並非盲目的、無目的的,而是具有認知性和選擇性[17]。推拉理論(Push-Pull Theory)的觀點最早是由英國學者唐曼(Tolman)提出來的,他將上述理論結合起來,認爲動機可分爲內在的和外在的。內在動機包含以驅力爲基礎的情感(推的因素),外在動機包含認知(拉的因素)。旅遊學者丹恩(Dann,1977)將Tolman的觀點應用於旅遊研究領域,從而產生了旅遊學中著名的推拉理論[18,19]。戴恩認爲,推的因素是內在的,是由於不平衡或緊張引起的動機因素或需求,它促使旅遊動機的產生;拉的因素是外在的,與吸引物及目的地自身屬性相聯繫,由旅遊者對目標屬性的認知所產生,影響目的地的選擇[20]。隨着對旅遊者內在驅動力研究的多樣化,也有部分學者引用了需要層次理論和逃-尋二分法等對旅遊動機進行理論研究。對此文中研究認爲旅遊流的產生實質上是旅遊者作爲一個獨立的個體或羣體中的一員,產生旅遊和選擇某條特定旅遊線路的動機。從這個角度考慮,推拉理論更加符合旅遊流動力機制的分析,所以文中將以推拉理論爲基礎,對北京入境擴散旅遊流動力系統進行分析。

入境旅遊流擴散動力是由一系列的動力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一種合力。爲了更深入的分析旅遊流受力情況,選擇從旅遊流最小組成單元-旅遊者入手進行研究。一般來說,旅遊者之所以會從擴散動機,主要是由於三個方面原因:1)旅遊者因素,主要包括旅遊者內在的旅遊動機推動和外部相關旅遊事物推動。

2)目的地因素,主要包括旅遊目的地的吸引力因素。3)在這兩個因素起作用的同時,旅遊者還會受到一些中間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屬於模糊因素,即表現的好就會促進旅遊流的發展,表現得不好就會抑制旅遊流的發展,可以稱爲阻力。所以旅遊流產生擴散的動力是由內推力、外推力、拉力和阻力所構成的合力[21]。根據項目組多次討論並徵求專家意見,文中認爲旅遊流的內推力是由擺脫壓力、追求健康、公務考察、追求新奇、拓寬視野、受到尊重、消磨時間、可支配收入情感交流等9各因素組成;外推力是由媒體推介、旅行社推介、他人推薦、順路旅遊、互聯網、空閒時間、資金充裕等7各因素組成;拉力是由旅遊景點、城市形象、民風民俗、地方飲食、旅遊購物、節事活動、友善好客、環境氛圍、交通方便等9各因素組成;阻力是由物理距離、便捷性、交通費用、旅行安全、資訊獲取、溝通交流、旅行社服務等7各因素組成。

2數據獲取及研究方法

2.1數據獲取爲了保證問卷設計的科學性,項目組將本次問卷設計作爲5位旅遊管理專業博士生、10位旅遊管理專業碩士生專業課程,透過2008年2-5月的數次討論和一次小規模市調研工作,最終形成了六大典型區不同形式的市場調查問卷初稿。

問卷調查採用了隨機偶遇抽樣法,爲了保證問卷調查結果的可靠性,調查工作全部是由旅遊管理專業博士生及碩士生承擔,由於受到北京奧運會和512汶川地震的影響,本次市場調查分爲兩次進行展開。其中,爲了避免北京奧運會對問卷調查結果的影響,第一次市場調查時間爲2008年5月7日至6月16日之間,項目組分別前往環渤海典型旅遊區的北京和大連,長三角典型旅遊區的上海、南京、杭州和蘇州,珠三角典型旅遊區的廣州、深圳和桂林等地進行了市場調查,共發放問卷5900份,回收問卷5568份,其中有效問卷5130份;在綜合考慮汶川大地震對入境旅遊的影響,第二次市場調查是在2008年10月份進行,項目組分別前往蜀渝典型區的重慶和成都,大西安典型旅遊區的西安、雲貴典型旅遊區的昆明等地進行旅遊市場調查,本次共發放問卷2571份,回收2341份,其中有效問卷2249份。問卷收集過程當中,調查的地點主要集中在機場、車站、廣場、商業街區、旅遊賓館和旅遊景點等地。項目組本次共發放問卷8471份,回收調查問卷7909份,有效問卷7379份。總體來看,本次調查時間合理,遊客配合度較高,基本達到了預想的調研效果,調查結果也很好的反映我國入境旅遊流的基本情況。對於北京擴散旅遊流動力的研究,文中選取北京獲取的990份有效問卷,爲了檢驗問卷數據的科學性,藉助SPSS16.0對調查樣本的數據進行了信度分析,分析結果顯示調查資料信度指標Cronbach's Alpha得分爲0.805,說明問卷具有較高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