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CBD現象的啓示與高層建築的近地空間

學問君 人氣:9.07K
CBD現象的啓示與高層建築的近地空間
不知從何時開始,“CBD”這個從前只能在建築、規劃專業刊物上見到的專業詞彙開始出現在各種有關房地產與城市建設的報道中。“CBD”一下子變成了街談巷議的話題,也成爲精明房地產商們爆炒“概念”的切入點之一。加上諸如“SOHO住宅”、“TOWNHOUSE社區”之類的賣點,它一瞬間充斥了所有媒體的版面,令人目不暇接。套用近年來新聞界流行的一個詞彙,可以稱之爲“CBD現象”。   在電視屏幕上伴隨CBD主題頻繁出現的畫面不外是紐約的曼哈頓、洛杉磯的downtown,或是東京的新宿:高層建築林立、燈火通明、摩肩接踵的景象暗示着經濟的繁榮,生活的富足。這便導致一些百姓甚至專業人士從中生出一些歧義來:“CBD=高層建築×n”。CBD的高層化是大城市的一個普遍現象,從根本上是由於商業環境中城市中心區的高地價使然,而其表象背後的本質則是:城市功能的高度聚集化與高度效能化。這正是我們的CBD所缺少的基本特徵。單就CBD風頭最勁的北京建國門地區而言,高層建築確實不少——國貿中心、京廣中心、航華大廈、惠普大廈、中服大廈……但各幢高層建築都是自成一統的大而全,彼此之間缺少必要的聯繫,更沒有對所處城市地區的功能和結構產生實質性的改善。橫向比較起來,國外較爲成熟的CBD中,各幢高層建築的底部,甚至地下幾層彼此溝通,與城市成爲一體。交通順暢、彼此通達、功能齊全、舒適便利、空間豐富、充滿活力,成爲成熟CBD的共同特徵。這些正是我們的CBD雛形與高層建築所缺乏的內在品質。在我們的城市中,高層建築特別是其近地空間與城市環境之間存在着很大的脫節。這種脫節給城市帶來種種弊端和隱患,歸納起來,表現在下列五個方面。  (1)建築單體各自爲政、不相關聯。彼此不能相互補充、相互作用,難以發揮組織城市整體公共生活的作用。  (2)缺乏對公共設施的統籌規劃。一些適於社會化運作的公共設施(如停車場等)或無人顧及,乾脆全免;或如雀之五臟,小規模重複設定,不能充分、合理地發揮出應有的效能。  (3)現有的開發建設模式造成條塊分割。城市空間形成單一的街道/建築二級模式,城市公共空間缺乏且不成系統。建築單體之間及建築與城市環境之間以鄰爲壑,增加了城市負荷。  (4)城市交通體系與其他職能體系缺少方便、直接的聯繫。城市不同種類公交之間及其與步行交通之間缺乏整體化機制,使用不便,又增加了各自的負荷。  (5)高層建築地面上下空間發展失衡。地下空間缺少統籌考慮,爲城市土地開發利用留下了潛在的弊病。  由上述五個方面可以抽象出一個共性,即高層建築及其環境中公共性的缺失。高層建築及高層建築羣如不能建立近地空間在建築與城市間有效的連接職能,而仍延續城市/建築二級空間結構,則會使近地空間失去彼此之間及與城市之間的有機聯繫,形成城市環境中的“高層孤島”現象。當前國內高層建築近地空間設計的最大症結就在於其功能和空間與城市職能和環境的脫節。這種脫節使城市喪失了理應具有的功能集聚優勢,城市各種資源得不到整合、優化,失去生機活力。因此,加強高層建築近地空間設計,把城市特別是其中心區的高層建築與城市功能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其發揮出更大的整體效益,是未來CBD開發中必須關注的重大問題。  改善高層建築近地空間的對策有三。  1與城市交通進行有效的接駁  城市的發展,離開一個良好的交通運輸系統是不可想像的。完善合理的交通系統,對激發土地的經濟活動起着巨大的推動作用,並可藉此改善城市的物質結構和社會結構。這一點已在近年來各大城市的開發改造過程中得到了有力的印證。高層建築的交通流量龐大、組成複雜,對城市交通影響巨大。處理好二者關係,將高層建築近地空間的交通組織納入城市交通的大背景中予以考慮,使高層建築乃至城市局部交通做到快捷有序地集散,是減輕城市交通負荷壓力的基本途徑。   “聯運體系”的概念值得借鑑。所謂“聯運體系”,概念的核心就是使乘客在快速交通與慢速交通、不同交通系統之間,實現短時間內緊湊、高效、便捷的轉換,藉以大大縮短乘客的滯留時間,減小對城市各交通系統的衝擊。  香港新機場的建設就是運用“聯運體系”概念的成功範例:將航空港的部分乘客服務職能分離出來,置於城市幾個繁華區域中;用機場快速鐵路系統(Airport Express)將分佈的幾個站點與航空港連接起來。乘客可在分佈於市區中的各站點直接辦理登機、出入境、行包託運等手續,然後透過快速軌道交通迅速、準時地抵達航空港。這種全新的機場建設觀念,使機場與城市在功能上緊密相連,縮短了時空距離,便捷高效,實現了“機場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