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一體化的物流管理》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3.13W

1一體化物流管理的研究現狀

《一體化的物流管理》的論文

大量管理者也正在尋找先進的決策支援系統,在制定競爭策略時幫助他們評價和分析所擁有的數據。透過先進的決策支援系統,可以在數理最優化模型的基礎上建立數據和分析系統。ShapiroJF.(2005)回顧了一系列分配模型,闡明瞭使一體化物流規劃問題更加困難的複雜交叉關係和連鎖反應,並指出最優化模型的重要性。事實上,最優化模型是能夠充分評價數據庫的唯一分析工具,它能夠確定最低成本和物流策略。物流規劃的最優化模型在學術期刊上已經被提議許多年,但是隻有少數成功應用的案例。同時,ShapiroJF.透過對近年來關於一體化物流規劃的最優化模型應用方面的背景和研究成果的分析,舉例闡明瞭潛在利益和利益被識別的過程。Stank,Keller和Daugherty(2001)透過研究得出物流管理是透過參與者們同步執行物流活動創造價值,同時要儘可能地減少重複的行爲所耗費的成本。除此之外,他們發現,將整個供應鏈整合起來,可以更好地服務關鍵客戶。另外透過實際的取證和研究,他們還發現跨國公司正逐漸將重點放在合作計劃和運營上,並透過選擇客戶和供應商來擴展公司有效的控制範圍,從而達到發展一體化管理的目的。資訊系統是一體化物流的首要組成部分。Bowersox,Closs,和Stank(2004)經過研究得出一體化運營被應用在基礎設施的發展上,可以支援更廣泛、更多元化地運營配置,尤其是一些需要爲特殊客戶解決供應問題的配置。這些基礎設施支援包含管理協調性供應鏈物流運營業務所需要的資訊和測量系統。其中,一體化資訊系統爲企業獲取協作數據提供了便捷的途徑,並且可以透過軟件處理數據。一體化測量系統能夠及時地提供反饋,以幫助企業做出矯正活動和推動成功的結果。對一體化物流管理進行研究分析,不能少了對庫存的研究與分析。一體化物流可以看做是供應者、建造地、裝配地、分配中心、顧客組成的伴隨着物品流動的集合網。每一個地點的庫存都由一些庫存控制政策管理和控制。在一體化物流網設計方面,最重要的問題是在面對最終顧客的服務需要時,如何控制不同地點的庫存。針對一體化物流庫存的研究,Garg(2003)開發了一種分散化的供應鏈模型和分析工具,用於產品的設計和供應鏈管理的進程,簡稱SCMAT。SCMAT包含兩個模型,一個是用於一個地點獲得產品的時間序列網,另一個是用於每一個庫存地點計算基礎庫存水平的庫存網。對於一體化物流管理的庫存方面的研究,還有一些學者進行了相關的探討。MingDong和kChen(2005)研究了發展庫存序列網模型對績效模型和一體化物流分析的作用。一個庫存序列是包含倉庫的庫存補充策略的排序模型,它是一體化物流的基本模型要素。爲了實現這個目標,首先穩重展現了一體化物流供應鏈的分析模型框架,其中,獲取了模型部件中相互依賴的關係。其次,開發了適合所有地點庫存控制的一體化物流績效分析的庫存序列模型。最後,他們擴展了在基本庫存控制和服務需求的供應模型方面已取得的研究工作。研究中,他們帶入了批量訂單策略和大規模問題,用於取代傳統的一對一基本庫存政策。在實際問題中,無容量生產通常並不是真實的,因此,MingDong和kChen採用了大量的數理公式和模型來研究這個問題。本文展現了物流的一體化分析框架,它能用於模型不同網絡的拓撲學。庫存策略貫穿整個網絡,如物流網中每個倉庫的訂單滿足率,預期退回訂單的數量,預期排隊等待訂單處理的數量,預期存貨程度,和物流網中倉庫的庫存發出的機率,這些績效測量方法能夠透過序列原則和產品批准控制原理進行分析。多組序列系統能夠用於分析多產品情況下物流管理的績效分析。最優化模型的目的是能在滿足最終顧客服務需求的基礎上使預期存貨總成本最小化。

2一體化物流管理的成本研究現狀

透過指定從分配中心到市場的可行連結,企業就能夠獲得客戶。例如,僅僅兩天交付到需求市場的客戶需求,可以解釋爲從分配中心到市場的最大允許距離。交付時間和一系列可行的連結能夠測量服務的總成本。ShapiroJF.(2005)對從不同途徑分配產品所產生的成本進行了研究。他調查了超過30種主要經營產品,在研究中將其組成一個部門的物流網的新配置。假定從兩個分配中心進行分配,得出了最終產生的成本及顧客滿意度。儘管研究取得了成功,但是對於部門的總物流成本分析並不是總的物流成本分析,因爲原材料成本和佔有重要比例的總交付成本都被忽略了。這個疏忽代表了部門的最高管理者失去了獲得更多成本節餘的機會,這些節餘可以透過選擇供應商和供應商的合同取得,如果取得更多的節餘,那麼從總成本來看是更加經濟的。Bowersox,Closs和Helferich(2003)曾在研究報告中說過:“基本的一體化概念其實就是對總成本的分析。”在文獻中,關於包含在總成本里的特定成本種類存在一些一致的地方。Lekashman和Stolle(2002)在他們所寫的文獻中,認爲有十個成本部分。PloosvanAmstel(2004)認爲在貨物分配成本控制中包括6個成本中心。Harper(2005)對於總成本的分類給出了一個代表性的描述,包括9大類:運輸成本、倉庫運營成本、存貨管理成本、產品、原材料、包裝成本、訂單處理成本、固定成本(包括廠房、倉庫等),以及顧客服務。與此同時,也有一些對於擴大傳統成本概念的短暫性的探索。Hutchinson(2004)強調了產品的生活循環成本,他認爲總成本應涉及所有與物流任務相關聯的成本,從最初的概念探索階段到最終的產品使用週期,這整個過程中所產生的成本都應該包括在總成本中。總體成本分析和總體成本控制需要以一體化物流管理爲中心前提。許多物流系統決策能產生一個對產品質量很嚴重的影響。同時,制定能夠保證和維持一定質量的決策能夠影響物流的成本。然而,搜尋相當一部分文獻也沒有找到任何關於物流總成本中明確包含質量成本的材料。因此,erdine和on(2007)對此問題進行的研究,主要的目的是從策略的角度概念性地進行總成本分析。他們對質量成本的研究,也是在一定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的。Crosby(2003)反覆強調質量成本的三大種類是預防、評估、失誤。Sullivan和Owens(2004)發現大多數的公司最基本的`失誤成本分爲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Feigenbaum(2004)對總質量成本的基本原則進行了描述“:質量是每一個人的工作。”因此,所有的個人和組織都努力去滿足顧客的需要,因爲顧客的需要可以影響質量和質量成本。Ishikawa(2004)特別強調了顧客對於質量的要求。基於這些研究成果,James和Paul對一體化物流管理下的質量成本進行了研究。在研究過程中,他們提出了JIT技術,即執行時編譯執行的技術,充當一體化媒介物,用於增加傳統物流決策範圍的質量。他們在文章中大量的強調JIT系統,認爲JIT將推動我們想總體上的重複檢驗我們得視角前進,也將在重新評估中幫助我們,爲我們提供一個新的模型。總質量控制揭示了總成本分析和應用在策略物流分析的方法,它被提議爲真正一體化的框架。系統或者產品的發展是要遵循成本有效性的,包括顧客運營和維護需要在內,都是主要的目的。chard(2005)進一步討論了在系統總的成本有效性方面的影響。他提出物流必須在項目起初被認可和被處理,並且可支援性必須連同績效、尺寸、重量、可靠性、範圍、精確度等,一起作爲系統設計特性被考慮到。雖然,識別和選擇一些因素作爲一體化物流支援的任務已經得到執行,但是在管理者、設計工程師、物流師和其他涉及系統獲得程序的人才方面,仍需要這個領域的教育。

3結語

理論上,我們有了大量的研究以及相關的實驗,許多外國企業已經從傳統的物流管理模式轉變爲一體化物流管理模式。但是,在我國,我們卻很少運用一體化物流管理的方法去控制、降低物流成本。對於一體化物流管理這一方法來說,也存在着許多未解的問題。一體化物流管理模式需要我們將採購環節、生產環節以及銷售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從整體上規劃和協調商品的流動。那麼我們就需要將上游企業和下游企業聯合起來,因而我們需要有相應的計劃,以及相應的機制保障管理模式的實施。同時,雖然一體化物流管理模式能夠降低商品整個流動過程中的物流成本,但是對於每個企業或每個部門的物流成本,或者對於商品流動各個環節的物流成本來說,是否有效地降低了物流成本,以及應該採取哪些輔助措施或方法來幫助成本的控制,這仍是我們應該繼續研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