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析《傷逝》中的愛情

學問君 人氣:1.11W

本站小編爲您提供一篇關於淺析《傷逝》中的愛情的現當代文學畢業論文,歡迎參考!


《傷逝》是魯迅先生的一部短篇小說,也可以說是唯一一部以青年戀愛和婚姻爲主題的小說。它描寫的是兩個覺醒的知識分子涓生和子君他們單純追求個性解放,愛情至上,走個人奮鬥的道路。作者以“涓生手記”的形式,回顧從戀愛到感情破滅這一年的經歷,用涓生的切身感受來抒發他曾有的熱烈的愛情,深切的悲痛和願入地獄的悔恨。作爲魯迅的唯一愛情小說.卻以涓生和子君他們愛情的破裂爲結局,可以說是一個悲劇.究其悲劇原因,有以下的幾方面 :

一、社會原因

涓生和子君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在那個黑暗社會裏,戀愛和婚姻問題不可能是一個獨立的問題。封建禮教會把他們打入“地獄”,涓生和子君只是希望獲得婚姻自主和愛情上的自由,可以說,這個世界上一個小小的願望,但那些“仁義道德”的君子們卻容不下他們的叛逆!在他們的眼中,青年男女之間是沒有愛情自由可言的,有的應該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旦脫離了他們的準線,那就是叛逆者,當然,他們是不會讓那些叛逆者好過的。然而子君,作爲五四時期的新女性,她對封建勢力的反抗,她的大膽和堅決的性格,確是證明了“中國女性,並不如厭世家所說的那樣的無法可施,在不遠的將來,便要看見輝煌的曙色。”她對自由的追求,對愛情的忠貞確是大無畏的。子君不但“只爲了愛——盲目的愛——而將別的人生要義全盤疏忽了”,而且勇敢地喊出了個性的最強音“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他們一起“談家庭專制,談打破舊習慣,談男女平等、談伊孛生,談泰戈爾,談雪萊……”他們受西方自由平等、個性解放思想的影響,奮起追求戀愛自由、婚姻自主。涓生和子君經過他們自己的努力,他們成功地住到了一起,找到了自己的愛情。在他們自己看來,一切都是幸福的(最起碼剛開始的時候是那樣),共同志趣和追求使兩顆年輕的心貼在一起,涓生因爲看

不見子君而感到“百無聊賴”,併爲子君的安全憂心忡忡,“莫非她翻了車麼?”“莫非她被電車撞傷了麼?”一旦子君來到自己身邊,他就感到內心充實,提着的心也就“寧帖”下來。子君更是爲了和涓生戀愛,不顧一切議論和阻攔,毅然衝出封建家庭,表現出大無畏的勇氣和決心。她對路上遇到的各種敵意的眼光“全不關心”,兩個青年人爲着他們的純真愛情和個人幸福,勇敢地跟周圍的封建勢力作鬥爭,並以兩人的結合向封建社會予以強有力的回擊。但在那些封建衛道士的眼裏,他們這些壞綱亂常的激進分子是不允許存在的!“我覺得在路上時時遇到探索,譏笑,猥褻和輕蔑的眼光,”人們爲什麼要用這樣的眼光來看他們?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爲他們破壞了人們一直以來所認同的道德。封建的倫理道德沉重地壓在每一位生活在鐵屋子裏面的人們身上,他們一旦脫離了這些準則,在社會上就難以走動。男女之間如果沒有經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結合,那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了,在社會裏很難擡得起頭來。一不小心便要落個身敗名裂,更有甚者連命都保不住。子君便是如此的命運。

封建思想數千年來,都在沉重地壓制着人們的思想,壓制着人的個性的發展。它不會給你一個小小的空間,讓你去發展。在那些衛道士的眼裏,你一旦反抗了,那就是和他們爲敵了。

涓生的失業,說到底一句就是那些衛道士們在壓制着涓生。那雪花膏便是局長的兒子賭友,一定要去添些謠言,設法報告的,添什麼謠言?那還不是說涓生和子君違背了封建倫理道德,沒有經過雙方家長的同意便同居了,那是大大的破壞社會風氣的了!和她的叔子,她早已經鬧開,至於使他氣憤到不再認她做侄女,子君的叔叔連自己的侄女的不認了,原因很簡單,因爲子君是個不遵守道德的人。記得涓生和子君在找住所的時候,尋住所實在不是容易的事,大半是被託詞拒絕。從這幾個方面來看,人們是看不慣,也看不起那些自把自爲的叛逆者的,他們的內心深處只有禮教這兩個字,而沒有愛情兩個字!

二、自身原因

涓生和子君對封建勢力的種種迫害和壓力進行的抗爭是堅決的 。但是由於他們缺乏遠大的奮鬥目標,他們只能把自己束縛在個人奮鬥的小圈子裏。因此,他們一旦自由結合,達到了“婚姻自主”的目的,就沉迷於短暫的“安寧與幸福”之中。他們兩個人住到一起之後,他們的性格也隨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於生活的壓迫接踵而來,生計斷絕的困境中。涓生那自如的心情沒有了,隨即自己的自私、虛僞和卑怯的心理便膨脹起來。這樣,他們的愛情也就在自己那膨脹的心理中慢慢地變質,慢慢地變淡,最後走向了破裂 剛開始的時候,涓生是勇敢的,對愛情也是真摯的,也是令人感動的。“我愛子君,仗着她逃出這寂靜和空虛”他們都是覺醒的知識分子,他們彼此鼓勵着,彼此依偎,準備逃脫這個沉滯的社會,追求自己的愛情,他們拋棄了世俗的眼光。在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裏,他們的確找到了自己的愛情。他們的愛是甜蜜的,“我也漸漸清醒地讀遍了她的身體,她的靈魂”。但是,涓生他本身的弱點,在社會和生活的壓力下,慢慢地流露出來。當涓生得知子君去世的消息時,“我驚的沒有話”,可見涓生是多麼的悔恨和悲哀。子君在剛開始反家庭的專制的鬥爭中子君同樣表現出非凡的勇敢和堅決,她喊出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這樣響亮的個性解放呼聲,但她以爲爭得同居的權利,就獲得了一切,從此安於平庸的生活,將別的人生的要義都忘卻了。舊思想的`束縛使子君心甘情願地成爲捶着衣角生活的家庭主婦,全部精力忙於燒飯、做菜忙着餵雞喂狗沉迷於短暫的“安寧和幸福”之中,終日忙着家庭瑣事,並逐漸變的消極頹唐無所作爲了,還經常和官太太暗鬥。“陽爲夫而生之,陰爲婦而助之”的思想牢牢地禁錮着她。當她失去了涓生的愛時就只能回到父母那裏,獨自痛苦地含恨離開了“無愛的人間”。

總的來說,涓生和子君的愛情失敗,是因爲他們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同時他們自身的認識不足和經濟的貧乏,也是他們愛情失敗的重要原因。要想得到真正的愛情自由,必須有一定的經濟基礎爲基礎,要徹底的消滅黑暗的舊社會,做一個真正的覺醒者。

面對愛情,男女雙方應該要有理性,應該明白愛首先是無私的奉獻和給予,是利他而不是利己。要對你愛的人的命運前途着想,把自己全部的愛無私的奉獻給你的愛人。同時我們應該牢記,“沒有面包愛情就會死亡”。不管在何時何地經濟是最重要的,沒有一定的經濟作爲基礎,一切都是妄想。

窗外的半枯的槐樹的新葉,掛在鐵似的老幹上的一房一房的紫白的藤花們,死亡又新生,新生又死亡的過程之中,那破屋之內的希望,歡欣,愛,生活,卻熬不過人生的一次冬季。人必生活着,愛才有所附麗。而單這生活二字,已如此嶙峋曲折.“生活就像一隻洋蔥,你一層一層地剝下去,總有一層會讓你流淚。”同時我們要面對生活,逃,決不是辦法,逃只能顯出你的無能,要積極面對,積極行動。高遠目標結合切實的近期目標,一切從現實出發,實事求是,先能在現實中生存、發展,再進一步改造現實。生活是實在的、美好的,人活着唯有面對,積極的面對纔能有自主與開路的欣喜,才能在這世界有你的一席之地!

淺析《傷逝》中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