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民族文化與雙語教學的運用之我見論文

學問君 人氣:2.49W

在我國西部地區的基礎教育教學中,較完整的某一民族文化與雙語教學是相鋪相成的。現結合民族地區實際,談談自己初淺的看法。

民族文化與雙語教學的運用之我見論文

民族文化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的某一民族的文化特徵,這種文化包括服飾文化、建築文化、民俗文化、飲食文化、道德文化、農耕文化等。雙語教學是指將兩種或兩種以上民族的語言作比較地進行教學的一種形式。譬如:藏漢語、苗漢語、侗漢語、漢英語等。在基礎教育教學工作中,將民族文化與雙語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運用,其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居住地區,該方面的教學,主要運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民族服飾文化

在苗族服飾文化中,歷來是苗族用自紡自織自制自染的家機布爲面料自縫的'。男人穿的衣服,一般是上身爲對襟便衣,下身爲家織便褲。老年人過年過節時喜歡穿花鍛長衫。苗族男子所戴的頭巾,一般是紅綠絲線織成花格,着衣內白外黑。在黔東南,女人穿的服裝,式樣和製作較爲複雜多樣。節日、起集和走親訪戚時,苗族青年婦女特別注意着裝和整容。着裝分爲便裝和盛裝。盛裝的上裝在肩胛、袖口用絲線繡花和綴上各色花邊,繫上圍腰、花裙子、鞋面、揹帶都繡上花鳥蟲魚、龍鳳草木、蝴蝶。裙子有長條裙、青色白褶裙。長條花裙周圍共有24條彩色緞面飄帶,繡上不同的花樣。裙子的長度各村寨也不盡相同。有的裙子長到腳踝處,有的只蓋過膝頭處。有的裙子未蓋過大腿部,長約五寸。苗族古典式盛裝,較爲特殊,苗語稱爲udbaid(烏擺),該盛裝無領,對襟開,邊大,繡上花紋,綴有金銀片,熠熠生輝,較爲珍貴,一般在節日或去世後入殮時才穿古裝。在勞作中,苗族婦女着裝不算繁雜。一般爲頭挽髻,插銀簪或木梳,有時中年人搭印花枕巾,老年人搭黑色頭巾,戴銀耳環,穿繡花衣服,系圍腰,穿繡花布鞋。苗族盛裝的苗、漢語名稱如下:ud(衣服)udnix(銀衣)gibnix(銀角)hliongt(手鐲)hlinb(項圈)udbad(古裝)udhmubzaid(土布衣)udgangb(絲綢衣)udhmub(繡)udxithsaib(綢鍛衣)udlul(壽衣)udnix(鑲有銀片的女盛裝)udqub(衣物、衣服)udvisbangx(繡花衣)udnox(藍衣服)udliangx(單衣)bangxnix(銀花)tatnix(銀圈片)nesnix(銀雀)vasnix(銀梳)ghabzandnaix(銀耳環)hlinbghongd(銀項圈)yatlinx(銀壓領)ghabliuludninx(銀衣片)potnix(衣肩銀泡)等。

二、民族建築文化

苗族民居建築,一般爲傍山而建,次第升高,大多以半邊吊腳樓爲主要特徵,如西江千戶苗寨。這種建築,適應於地勢陡峭、平地不多的山區。吊腳樓一般爲三層樓,四排木柱,三間房屋,有的兩邊還配有廂閣,名叫偏夏。中層爲居住層。設有堂屋、臥室、火塘、廚房、客房、曬臺。堂屋設有長欄凳子,苗語稱爲階息(ghabxil)。人們閒暇時,在此休息、娛樂、制繡、遠眺,極爲方便。

火塘是苗族同胞生活起居中心,烤飲宴兼備。吊腳木樓的上層以貯藏物件爲主,面積大,空間多,是堆放穀物的好地方。下層以生產利用爲主。在這裏,置有牛欄豬圈,可堆積糞便、農具等,與居住層分開,互不干擾。苗族吊腳樓的建築工藝爲祖傳,在木匠建築師傅中,有文化的人不多,全靠記憶、應用、實踐和創新。吊腳木樓的墨法準確,不用一釘一鉚,結構合理,裝飾精巧,美觀大方,整潔不潮溼,居住極爲方便。其苗、漢語名稱如下:zaid(房子、家)ghangbzaid(屋腳)ghabbutdiux(門邊)ghabbutzaid(房子周圍)ghabbutsot(竈邊)ghabbutvangl(村邊、寨邊)naisgas(使穿枋跟柱子固定的眼兒)gufzaid(屋上邊、頂上)hfudzaid(屋側)vibzaid(瓦片)vangxzaid(檁子)tangbzaid(椽子)tangblox(樓梯)dongszaid(木柱)maxzaid(枋子)qongdzaid(房間)qongdzaiddud(教室)dongsdiongb(堂屋中柱)dongs(柱子、擲)dongstit(庭院門的柱子)dongsniangxzab(邊樁)ghabxil(美人靠)qongdzaidhlieb(大房間)qongdzaidyut(小房間)dongsnongl(糧倉柱)loxzaid(拆房)denfzaidhvib(賀新屋)xongtzaid(立新房)gufcot(樓上)ghangblox(樓腳)loxghad(廁所)ghabvangxdiux(門檻)等.

三、民族飲食文化

在飲食上,苗族歷來以大米爲主食,包穀、小米、紅苕、洋芋、麥子爲雜糧,副食有牛肉、豬肉、羊肉、雞、鴨、魚、蛋等,尤其喜食鯉魚。魚以稻田飼養爲主,素有稻田養魚的習慣。苗族人民喜食酸辣味,每家都備有酸湯、酸菜、酸辣子、酸番茄.在烹調時常以此爲調味品。酸菜有青菜酸(vangdvobgat)、韭菜酸(vangdvobnix)、蕨菜酸(vangdvobhveb)、醃湯(vangdghangf)。煮火鍋時用一勺作佐料,菜餚鮮嫩,味美可口。魚、狗、雞的烹調方法別具特色。如燉狗肉和雞肉時,要加米煮成稀飯,有時將整雞加米燉熟後提雞切成塊,用雞湯煮稀飯。魚則用酸辣、酸番茄攙和着煮,加大蒜、生薑、花椒爲佐了料,稱爲酸湯魚(vangdliolnail),魚腥味全無,味鮮而美。逢年過節,用豆腐和魚一起煮,待第二天冷凍後取出食用,稱爲凍魚(naildongs)。因過去當地不種油菜,食用動物油,故少用油炸或幹炒,習慣用水煮烹調法。將蔬菜置於甑腳煮,稱甑腳菜(vobdlongb)。煮飯多用甑子蒸。煮飯的甑子不放入鍋中,而是用一個底部有小孔的氣盆(naf)放在鍋裏,再將飯甑置於氣盆上,靠氣孔衝氣煮熟飯菜。這種蒸法可避免米飯滲水,味美而清香。

四、文學藝術

苗族的文學藝術較爲豐富多彩,有自己的特點和風格。具體表現在口頭文學上。苗族的文學藝術可分爲歌謠、故事、諺語、謎語、曲藝等。歌謠以古歌和古曲配合而成,苗語叫“hxak”.其表現形式與現代音樂近似。如嘎別福歌(hxakghabbilful)、古歌(hxaklul)、飛歌(hxakyangt)、遊方歌(hxakyexfangb)、酒歌(hxakjud)、情歌(hxakvangt)﹑讚美歌(hxakxithent)、兒歌(hxakjibdaib)、笙歌(hxakgix)﹑鼓歌(hxakniel)等。

由此看來,在少數民族基礎教育較爲集中的地區學校,將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與雙語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運用,一方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能提高語文的教學質量,再一方面能傳承民族民間文化,何樂而不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