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大學生安全教育解讀

學問君 人氣:3.3W

安全教育最初主要應用於工業生產領域,尤其是高危行業。隨着校園不安全因素的激增,教育領域也開始重視安全教育與管理工作。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學生安全教育解讀,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學生安全教育解讀

大學生安全教育解讀 篇1

摘要:

大學生安全教育直接關係到社會和諧、校園平安,關係到大學生的生命財產安全。本文着重分析了目前我國大學生安全教育的意義及現狀問題,並提出了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四重視”措施。

關鍵詞:

大學生安全教育 概念 教育管理

近年來社會上公共安全事故頻發,與高校相關的民事案件、刑事案件、事故等也出現了增加的趨勢,影響了在校大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爲了應對安全新形勢,2004年4月,教育部下發通知: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強化師生安全意識。基於當前形勢的需要與國家相關部門的號召,部分教育行政部門與高校開始意識到大學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2004年,北京林業大學在全國首開先河,把安全逃生課列爲必修課並納入學分制。2006年,北京市教委召開“北京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會議”,要求大學生安全教育“進課堂、進教材、落實學分”。2008年,上海市頒佈了全國首個《大學生安全教育大綱》。然而,對於全國大多數高校而言,大學生安全教育依然僅僅處於宣傳階段,遠未達到有計劃、有目標、規範化教育的層次。

一、大學生安全教育概念

安全,通常是指平安、穩定,與危險相對,是不受威脅、不出事故、沒有危險的一種狀態。安全教育,是針對遇突發性事件、災害性事故的應急、應變能力,避免生命財產受到侵害的安全防範能力,遇到人身傷害時的自我保護、防衛能力,以及法制觀念、健康心理狀態和抵禦違法犯罪能力的教育。安全教育最初主要應用於工業生產領域,尤其是高危行業。隨着校園不安全因素的激增,教育領域也開始重視安全教育與管理工作。

大學生安全教育,是指高等教育部門以國家法律、法規策等爲依據,以促進大學生的人身安全與心理健康、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爲教育目標,以安全責任、安全知識和安全技能爲主要教育內容,透過新生入學教育、課程教育等爲教育途徑,使大學生全面掌握安全知識與技能、提高安全防範意識,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和社會需要而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

二、大學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開展大學生安全教育是實施依法治校依法治國的需要

從以往高校發生各類安全事件來看,大學生一方面容易成爲傷害案件中的被侵主體——受害者,但另一方面也可能成爲傷害案件中的施害主體——施害者。在實施大學生安全教育中,不僅僅要培養學生的安全知識和技能、提高安全防範意識,同時,更需要培養大學生安全責任觀,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當行爲會對家庭、對學校、對社會產生的負面影響。大學生是高校的主體,是國家的未來建設者,要實現依法治校、依法治國,必須從大學生安全教育入手。

(二)開展大學生安全教育是維護高校安全穩定的需要

創建平安和諧校園離不開校園主體,校園主體會對平安校園的建設起着決定性作用。大學生是高校主體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大學生安全防範意識的強弱、逃生自救技能的高低以及安全責任素質的優劣,直接影響着校園治安秩序的好壞,關係着校園和諧穩定與否。因此,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是維護高校安全穩定的必然要求。

(三)開展大學生安全教育是高校開放辦學模式的需要

隨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辦學理念的不斷轉變,大學校園從封閉式逐步轉化爲開放式,校園與社會融合進一步得到加深。尤其是後勤服務社會化使得高校中人員結構變的更爲複雜,潛藏着許多不安全因素,被盜、被傷害等案件有隨時發生的可能,給在校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了很多不利的影響。因此,要提高大學生安全防範意識,就必須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

(四)開展大學生安全教育是現代素質教育的需要

在如今校園安全事件頻發的大環境,缺乏安全責任,缺少安全知識,無安全防範意識,不具備逃生自救技能,已不符合“全面發展” 教育理念。

大學生安全教育強調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提高安全防範意識,其實就是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教育,與現代素質教育的核心是一致的。而且,當前大學生從小受到家庭的寵愛,普遍形成了較強的唯我獨尊意識與較弱的社會協調能力,較強的參與意識與較弱的承受挫折能力,較強的自我意識與較弱的自我保護能力的反差。加強對大學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他們適應環境、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已成爲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

三、大學生安全教育“重與輕”現狀

(一)重管理,輕教育

隨着校園安全事故的頻發,“安全重於泰山”管理理念已深入人心,高校黨政領導和學校有關部門,認識到大學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意義。在思想上給予了高度重視,制定了安全工作制度,成立了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在管理上也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不斷地加強人防、物防、技防方面的投入,使學校安全管理工作得到了進一步加強。然而,安全教育是高校教育的薄弱環節,往往被人們忽視。目前在高校中並沒有把安全教育納入教學計劃,也沒有規範的安全教育課程,學生不瞭解安全的重要性,缺乏相關的安全知識。

(二)重形式,輕內容

當前校園安全事件頻發,安全教育與管理工作必須引起重視並得到強化,然而實際情況不容樂觀,仍舊存在“重形式,輕內容”的現象。有研究表明,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上級安排了,就組織抓一抓,上級不強調,就擱置一邊;二是上級進行檢查時,就集中力量應付,檢查過後,就萬事大吉;三是發生重大案件和災害事故時就急抓,事情過後就放鬆不管。這現象在很多校園普遍存在,使得大學生安全教育留駐於表面、留駐於形式。

(三)重事後,輕預防

在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須未雨綢繆,切實做好預防工作。只有做好校園安全預案管理,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才能做到“防患於未然”。但是,當前高校安全教育卻並非如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保衛處處長王有洪曾指出,完整的應急管理體制應包括“事前預防、事中處理、事後總結”三個階段,但傳統的觀念,使我們更注重“懲治”而忽視“防範”,注重“事後處理”、忽視“預案管理”是我國高校的.應急管理機制的普遍現象。

(四)重行爲,輕心理

在大學生安全教育與管理過程中,教育者往往關注的是大學生的行爲是否遵紀守法,對大學生的心理異常狀態常常忽視。有研究指出,我國高校大多數都沒有專門的心理諮詢機構,對學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往往不夠重視,並且常把學生的一些心理問題當作思想問題來解決,結果曲解了學生。這樣不僅不能解決學生實際問題,反而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甚至會導致他們逆反心理的產生。

四、大學生安全教育需要“四重視”

(一)要重視大學生安全教育制度健全

大學生安全教育作爲一項系統化的工程,要確保其效果,就必須做到健全制度,落實責任。首先,要完善安全領導組織機制。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成與敗,關鍵在於黨政領導重視與否。高校黨政一把手作爲校園安全構建的第一責任人,必須親自抓。其次,要建立健全安全工作機制。

成立高校安全工作領導機構,形成黨委領導、部門具體負責的齊抓共管工作機制,落實責任人的相關責任,把安全責任落實到部門及個人。再次,要建立安全教育監督機制。實行規範化管理,使安全教育工作制度化、規範化、經常化,讓每個部門、每個人都來關心安全問題。

(二)要重視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建設

在《高等教育法》、《高等學校學生行爲準則(試行)》、《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暫行規定》等法規中,明確了高校在大學生安全教育中的權利和必須履行的義務。然而,在現行大學生安全教育與管理中,高校普遍側重的是安全管理工作,對安全教育工作做的很少,如有也僅僅是停留在說教層面,如利用廣播、櫥窗、展板、講座等形式進行安全教育,沒有達到“進課堂、進教材、進學分”的層次。

如今,新的形勢要求高校必須開設安全教育課程,將安全教育課程納入學校整體教學計劃,安排教學課時,透過規範化、系統化地開展大學生安全教育,構建“安全知識教育+逃生技能演練+安全文化營造”三位一體的安全教育模式,使學生掌握安全知識和防範技能,提高安全素質。

(三)重視高校安全應急預案管理工作

應急預案,是針對可能的重大事故(件)或災害,爲保證迅速、有序、有效地開展應急與救援行動、降低事故損失而預先制定的有關計劃或方案。《左傳》有言:“居安思危,思則有備,備則無患。”編制安全應急預案,完善應急機制、體制和制度,對於提高高校預防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全面履行教育管理職能,構建平安校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制定應急預案能爲突發校園安全事件的預防和處置提供依據;加強應急預案管理有利於做出及時的應急響應,降低事故後果;應急預案能使高校日常安全培訓和演習工作更具針對性。應急預案的編制、評審強調各部門的共同參與,應急預案的發佈和宣傳有利於全體師生員工瞭解可能面臨的重大風險及其相應的應急措施。加強應急預案的管理工作,是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建設的重要補充。

(四)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生安全問題的核心在於心理安全,培養大學生安全意識、提高其心理安全適應能力及安全素質是高校重要的責任之一。高校要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起一套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與管理體系,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與心理健康諮詢輔導相結合起來。設立心理健康諮詢室,配備專業的心理諮詢師,透過心理諮詢的技術與方法,爲那些心理上有問題的大學生解決心理上的困惑、排憂解難,達到心理健康。對那些存在心理危機傾向與處於心理危機狀態的大學生進行心理危機干預,降低危機事件對學生的傷害。

大學生安全教育解讀 篇2

摘要

文章從高校保衛工作實踐的角度,分析了對大學生開展安全教育 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並就大學生安全教育的體系、形式和內容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

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安全意識

近年來,高校校園安全和大學生安全問題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對大學生的安全教育已納入社會主義法制軌道。1996年頒佈的《普通高等學校安全教育管理若干規定》中明確指出:“高等學校應將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作爲一項經常性工作,納入學校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此外,在《高等教育法》、《高等學校學生行動準則(試行)》、《高等學校校園秩序管理若干規定》、《普通高校學生安全教育管理暫行規定》等法規中,也都明確了高校在大學生安全教育管理中的權利和義務。這從 法律 層面將開展大學生安全教育、依法治校確定爲高校的法定義務,推動了高校各級組織對大學生安全教育的管理工作。

然而,在工作實踐中,我們發現,高等院校對大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尚存缺失,大學生的安全狀況、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等現狀不容樂觀。

安全狀況方面,近年來,隨着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建設步伐的加快,高校對外交流機會增多,辦校規模和招生人數擴大,高校及其周邊治安狀況日趨複雜,各類刑事、治安案件時有發生,不安全因素增多。據統計,2001年全國58所高校共發生刑事、治安案件11725起,平均每校202起,發案率佔管轄人數的3.45‰,佔師生員工總人數的4.87‰;立案5736起,立案率49%(2002年10月在浙江召開的全國特大規模高校保衛工作會議)。以我校爲例,2000年至2005年,校園區共發生刑事案件共45起,其中有13起涉及學生生命財產安全,佔全部發案總數的約30%。

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方面,有調查顯示:52%的大學生曾在寢室違章使用電器、71%的大學生不知道如何使用滅火器、43%的大學生對安全防範懷有僥倖心理;80%的受調查人員的消防觀念僅僅侷限於火警電話119或發生火災後等待消防隊員的撲救,對於消防監督、火災隱患整改、火場逃生和疏散以及如何加強消防工作感到茫然;63%的受調查人員對消防防範工作認識不清或持無所謂的態度。

上述局面的形成因素較多,客觀方面:第一,高校與國際接軌,校園實行開放式管理,校外人員進出校園流量猛增;第二,高校後勤社會化,校內外聘人員、臨時工增多,進校經商的校外人員增多;第三,隨着 經濟 社會的 發展 ,學生的娛樂和消遣方式呈多樣化,校園及其周邊的娛樂場所迅速增多,但配套的規範管理還不到位,各類娛樂場所成爲治安事件和事故的多發場所;第四,高考制度改革後,大學生的年齡差距增大,其生理與心理差異很大,在應試教育和獨生子女兩大背景下,大多數當代大學生,進入大學後普遍缺乏安全意識和安全防範基本常識,部分學生心理素質較差,遇到挫折或失敗時,易走極端,導致事故發生。

主觀方面表現爲高校在大學生安全教育中缺位,具體表現爲:部分高校管理層對大學生安全教育的認識不足,安全教育在高校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程度得不到體現;安全教育在高校各部門中權責劃分不明晰,二級學院認爲安全教育是保衛部門的工作,而保衛部門或是認爲安全教育是學院和教育部門的責任,或是因“無權管轄”而興嘆;現有安全教育無體系可言,沒有規範的教材,沒有固定的課時和相應的學分,沒有專職教師從事安全教育,因此,多數的大學生安全教育流於形式,“任務來了一陣風,任務走了都輕鬆”;安全教育經費不足,安全教育與其他課程相同,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而現實中,鮮有高校能夠將安全教育作爲一個常規項目給予足夠的經費支援,導致不少好的安全教育活動無法開展,或不能滿足年輕受衆的需求。

那麼,究竟什麼是大學生安全教育,這項工作應當包含哪些內容,又該如何開展?

作者認爲,“安全教育”就是教育管理者透過一定的教育實踐活動,使受教育者在突發狀態下,具備應急、應變能力、安全防範、防衛能力以及法制觀念、健康心理狀態和抵禦違法犯罪能力的教育。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是應對社會發展形勢,確保校園乃至社會穩定的需要;是完善高等教育體系,提升大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需要;也是各高校進一步加強管理,降低安全管理成本的需要。理想的大學生安全教育,應當具備如下特點:

第一,安全教育主體權責明確。高校保衛部門,有特有的人力資源和對本校及周邊安全環境熟悉的優勢,應當成爲高校中開展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的責任單位。同時,高校內部各相關部門,如學生管理、教育、後勤保障等部門,應當根據各自的職能和特點,共同做好配合工作,最終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第二,安全 教育 系統化、常規化。大學生的安全素質,包括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與 政治 素質、 法律 意識等一樣,是大學生自我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被列入大學生基礎課程中,並配給適當的學分。同時,教育管理部門,應當儘量爲安全教育課程安排固定的課時和教師。透過上述措施,建立起安全教育的長效機制,避免形式主義。

第三,安全教育應手段豐富,能夠吸引年輕學生。由於安全本身的內涵與外延極廣,安全教育所涵蓋的內容也應相對全面,以使受教育者掌握儘可能多的安全知識,從而實現教育目的。同時,由於大學生這一羣體的特殊性,安全教育手段應當豐富多彩,利用前沿的教學手段和技術,以保證受教育者參與的積極性。在我校的保衛工作實踐中,我們嘗試開展了貼近學生的主題徵文、知識競賽和座談活動,均收到了良好效果。

如前所述,大學生安全教育所涵蓋的內容相當廣泛,涉及國家安全、治安安全、 交通 安全、 網絡 安全、心理安全等諸多方面,歸納起來,筆者認爲,對大學生的安全教育應包含以下方面內容:

第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保護大學生遠離危險的思想保障。當代青年學生成長於新舊體制轉換的偉大變革中,在社會秩序多樣、價值觀念多元化因素影響下,其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的確立較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艱難。尤其是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還未成型,尚未適應社會生活,這導致他們的思想存在着許多矛盾和問題,一旦遇到誘惑,就可能出現違法違紀行爲。所以,對大學生人生觀、世界觀的教育應着力解決其思想上對“理論”、“理想”、“政治”的輕蔑和錯位,幫助大學生把握好人生的“航船”,學會用 科學 理論武裝自己,學會與他人正確相處。

第二,法制教育。良好的法律意識,爲大學生形成安全意識、正確地選擇自我保護手段和防範法律風險提供有力支援。隨着我國 經濟 社會的深刻變革,社會主義法制進程也在加快進行。浩繁的法律條文,正在無聲卻有力的調整着我們的生產生活。透過選擇與大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開展教育活動,有利於幫助學生形成法律意識,從而爲大學生正確地保護和約束自我創造條件。從實踐看,除已被列入高等教育基礎課程的《法學概論》及其中包含的民、刑相關法律知識外,大學生安全教育還應包括《國家安全法》、《治安處罰法》、《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等相關法律知識。

第三,安全防範技能教育。過硬的安全防範技能,是大學生抵禦各種危險的最終屏障。對於大學生防範各種危險來說,僅具有安全意識仍顯不足。安全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突發狀態下,具備應急、應變能力、安全防範、防衛能力以及法制觀念、健康心理狀態和抵禦違法犯罪能力。”上述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過程。教育者可採用案例教學等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在不同“危險狀況”下,如何進行正確操作,採取及時措施,防範危險。此外應着力透過訓練,使大學生具備一定的自衛技能,以防範可能發生的暴力危險,最大可能地降低危害。

總之,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安全教育,是擺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共同課題,只有在實踐中不斷 總結 與思考,才能探索出一條與我國高等教育實際相適應的道路,才能真正地使廣大學生成爲保衛工作的受益者,才能真正將高校的中心精力解放並投入到日常的教學和科研中去。

【參考文獻】

[1]劉勇.如何做好高校安全教育[J].科技資訊,2008,(6).

[2]黃進.關於高校安全教育的幾個問題[J].國土資源高等職業教育研究,2007.

[3]馬鳳寶.淺析高校安全教育的現狀和對策[J].高校後勤研究,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