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地情資料的開發利用與縣域特色經濟的發展

學問君 人氣:1.58W


摘 要:壯大縣域經濟,重在突出個性,形成特色。從地域自然資源特色與縣域經濟特徵和發展方向的關係,整合狹義、廣義資源特色,發揮綜合優勢等方面論述了地情文獻的開發和利用是發展縣域特色經濟的基礎。並圍繞發展縣域特色經濟,就開發利用地方文獻資料,提出了強化地情文獻工作服務特色經濟的意識,按照發展縣域特色經濟的要求加強地情文獻資料收集、整理、研究和加工的幾點具體建議。

中圖分類號:G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9743(2004)03-0150-02

縣域特色經濟是指以縣的行政區劃爲單位,以縣域經濟資源特色爲基礎而逐步發育壯大起來的,具有與別的縣域經濟不同特點的經濟發展類型。縣級是我國功能相對完備的國民經濟基本單元,自古以來就是國家行政管理的基礎層次。縣域經濟的農業資源特色十分突出,而作爲反映與揭示各類地情內容文獻資料集合的地情資料與發展縣域特色經濟有着天然的聯繫,地情資料的開發利用是發展縣域特色經濟的重要途徑。

地情資料的開發利用與縣域特色經濟的發展

一、地情資料的開發利用是發展縣域特色經濟的基礎性工作

地情資料屬地方文獻資訊類型,它主要包括志書、年鑑等,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從縱的方面看,從古到今,上下幾千年,具有鮮明的歷史性和連續性特點;從橫的方面看,既包括反映地域內的地理、氣候、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自然狀況的內容,又包括反映地域內的人口、民族、行政區劃、政策體制、生產力水平、社會文化等社會狀況的內容,具有明顯的地方性和廣泛性的特點。地情資料的內容及其特點不僅是縣域特色經濟發展的重要歷史依據,而且是進一步發展縣域特色經濟的重要現實基礎。

1、立足縣域自然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經濟 我國大部分人口生活在縣域範圍,縣域經濟在國民經濟總量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不同的縣域,它們的土壤、氣候千差萬別,即使在一個縣內,各鄉鎮的自然條件還會有所差別,在發展縣域經濟,引導縣域產業結構調整時,千萬別搞"一刀切"、"一窩蜂",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據各縣的自然資源條件,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漁則漁,宜菜則菜,發揮當地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經濟。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揭示的就是這個道理。我們懷化市就是根據各縣區的自然資源特點確定了南林、北果、中藥材的縣域農業特色發展方向,現已初見成效。爲了找準縣域經濟的特色,毫無疑問要先找到縣域資源的比較優勢。地情資料中的'志書就詳細地記載着諸如縣域位置、氣候、溫差、降水量、日照、無霜期、地勢、地貌、土壤等。實踐證明,一縣域的自然資源特色與該縣的經濟發展特徵和方向具有相對一致性。縣域內人們從事經濟活動依據自然資源特點確定自身所處的經濟區,並依據經濟區劃特點確定縣域經濟特色,這是經濟規律的客觀要求,來不得半點含糊。過去我們曾違反經濟區劃原則,盲目搞圍湖造田,毀林開荒種地,結果得不償失,生態平衡遭到嚴重破壞,後來不得不退田還湖,退耕還林,還自然資源以本來面目。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充分利用地情資料,認清和落實經濟區劃,是我們科學安排經濟生產,發展縣域特色經濟的基礎。

2、整合縣域綜合資源,發揮優勢,發展特色經濟 地情資料記載的文獻資訊十分豐富,不僅包括與經濟發展有直接聯繫的自然資源和經濟資源,同時還包括間接影響特色經濟發展的社會文化資源和歷史資源。縣域特色經濟的發展應以現實的自然資源爲根本,整合社會文化資源和歷史資源,做大做強特色經濟,賦予縣域特色經濟更豐富的內涵。地情資料中關於歷史人物、民族習俗、科技文化發展水平對於特色經濟的品牌創立、市場開發、民族特色的表現等都有着如虎添翼的作用。也就是說,影響特色經濟發展的資源特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縣域特色經濟是地情資料中包含的狹義資源特色和廣義資源特色相對一致的經濟表現。各縣在發展縣域特色經濟時必須要認真考慮這個一致性,即依據自身的全部資源特色判斷縣域特色經濟區是文化經濟產業區、民族經濟、科技經濟產業區,還是文化旅遊產業區、民風民俗旅遊區、科技農業旅遊區等。這個同樣來不得半點疏忽。過去我們在發展縣域經濟的過程中曾存在着不顧廣義特色資源優勢,片面地依據狹義的經濟資源特色發展特色經濟的現象,使縣域特色經濟缺乏應有的文化、民族、科技等內涵,結果是特色經濟不夠"特",也"特"不起來。歷史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充分利用地情資料,在認清縣域經濟現實經濟資源特色的同時,還要認清縣域經濟歷史的社會文化資源特色,把二者很好地整合起來,以豐富縣域特色經濟的內涵,讓特色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