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文化自信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9.8K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裏,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論文吧,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論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文化自信的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化自信的論文

文化自信表現在對於本國文化和外國文化的態度上要實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古爲今用,要具備這種態度,需要我們具備較強的馬克思主義政治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文化修養。

關鍵詞:中國、民族、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個羣體在一定時期內形成的思想、理念、行爲、風俗、習慣、代表人物,及由這個羣體整體意識所輻射出來的一切活動。傳統意義上所說的,一個人有或者沒有文化,是指他所受到的教育程度。前者是廣義的解釋,後者是狹義的解釋。文化是人類生產或創造的,而後傳給其他人,特別是傳給下一代人的每一件物品、習慣、觀念、制度、思維模式和行爲模式。文化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文化促進人體生物進化。文化是指人與自然相對應、融合的概念,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文化包括民族文化、傳統文化等,是一切人類活動的總和,是歷史的沉澱。

《博弈聖經》中說:精神是虛無的,沒有個性,在浮淺無知的層面上自我構成,以絕妙的組合與大自然的節奏和諧。感覺、思維是生理、心理能量的原始開端,從無到有的狀態在影子和氣息之間進行着靈魂的運動,這個抽象、混沌的體系不可能找到,這是構成文化的初級階段。文化只有進程,沒有核心,是虛無的精神謊言,但又分裂成大小不同的兩塊。文化進程裏恩怨遊戲的終結就是文明。文明的永恆、普適、唯一性就是科學。文化進程的創新戰略結構就是國正論裏的非絕對對立性。每一個人的觀念都是一個文化資訊,它會形成一個有規則的文化私湍。文化是整個民族或整個人類長期積累的產物,不同階級、不同民族、不同社會集團的政治規則不斷髮展碰撞、衝突、滲透、融合,逐漸抽象和昇華出一系列新的規則。對於一個民族的文化而言,自信是一種多麼重要的信念和心理狀態。自信,纔會有堅守的從容,自信,纔會有奮發的勇氣,自信,纔會有創新的活力。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的堅定信念,對於中華民族走向復興來說,文化自信是必修課。

文化自信必須以文化自覺、自省作爲基礎,在對待自身文化的態度上,伴隨着中華民族的興衰、國運的沉浮,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會出現不同的傾向。而文化自信應當清醒的認識到中國文化是什麼,對於我們的歷史和文化,我們自己是否足夠重視。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不會從天而降,關鍵在於如何繼承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外文化的完美交融。我們國家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從百家爭鳴到漢唐盛世,我們的文化都體現着包容的特性。自信不是盲目的排外,更多的是包容並蓄,是一種“和諧萬物”的大智慧大氣度。從古至今,中華文化一直在以開放積極的心態,去主動地吸取融合、相容並蓄,讓世界人民瞭解傳統、博大、神祕的.東方文化,中華文化的智慧之光永不褪色。

我們自信,因爲我們有科學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形成了豐富的革命文化。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用發展着的馬克思主義引領中國文化建設,這爲我們當前全社會蓬勃向上的文化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面對財富分化、經濟危機、文化碰撞以及人與自然的衝突等文明困境時,中華文明創造性地轉化和運用“仁者愛人”、“道法自然”以及“和”、“合”爲核心的價值理念,表現出尊重自然規律、承認差異、肯定世界是多樣性的統一等理念。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爲文化的繁榮發展提供了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有力保障。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包含着我們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底蘊,我們有着輝煌的歷史,而且在當代仍閃耀着時代的光芒。幾千年來,中華文化的精神面貌好像改變了很多,但是中華文化的靈魂至始至終並沒有改變。人生觀中的尚“和”精神,歷史上一直髮揮着積極的影響。“和”則是一種社會化的人生觀,追求世界萬物的和諧,信奉天人合一的中庸之道。而今天,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社會主義新文化,繼承了優秀的傳統文化,又在新的科學理論指引下發展着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

文化自信表現在對於本國文化和外國文化的態度上要實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古爲今用,要具備這種態度,需要我們具備較強的馬克思主義政治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文化修養。只有具備較強的政治素養,才能夠把握文化的發展方向和目的,才能做到爲人民服務、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才能夠用辯證的、發展的、聯繫的觀點對待文化和文化發展;才能夠全面的、深入的、科學的認識各種文化,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首先,在於對中國博大精深文化的熱愛。在文化中,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什麼是美的,什麼是醜的,這是對文化的鑑別能力。其次,對於中外不同的文化要有批判的勇氣。並不是所有的文化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不僅要有辨別文化的能力,更要有批判的勇氣,好的要給予堅持和鼓勵,壞的要敢於批判和揭露。最後,對文化發展的趨勢要有預測能力和掌控能力。當今的中國處在文化振興時期,我們擁有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和豐富的革命建設文化,我們對於這些文化的瞭解是文化自信的基礎。今天的世界快速發展,文化也處在交融頻繁,我們要學會相互學習、相互借鑑、共同發展還要知道文化軟實力日益成爲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社會主義國家的“文化進攻”、“文化滲透”成爲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常用手段。我們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和大繁榮,只有主動預測和掌控文化發展趨勢,練就一雙識美醜、辨真僞的“火眼真睛”,敢於並善於批判繼承,才能正確把握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方向和前景。

在今天的文化格局中要有更多文化惠民的成果。也就是說,要實現文化權利的平民化,讓普通老百姓能夠透過正常的途徑分享傳統文化。這些應該是零門檻的,甚至不能是低門檻。培育健康、濃厚的文化氛圍,要在公共文化服務、文化產業發展和開展羣衆文化活動上下功夫。按照公益性、便利性的要求,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好地保障人民羣衆的基本文化權益;運用各種文化資源,特別是本地文化資源,大力發展一批文化產業龍頭項目、特色項目,形成文化產業集羣;積極開展一些廣大羣衆能夠參與的文化創作、文化娛樂、體育健身等活動。今天的中國開放了,不能今天信這個,明天信那個,要建立相對穩定的價值觀念系統這纔是今天中國文化的使命。只有人民羣衆接觸、參與、融入到這種文化中去,才能夠相信和擁護這種文化,從而實現文化自信。所以歸根到底文化的根脈還是屬於人民大衆的。

TAGS: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