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安娜貝爾·李》文學語用視角探析

學問君 人氣:2.03W

摘要:文學語用學關注語用學視角下的文學文字的描述、理解、詮釋等。前景化特徵和言語行爲理論是文學語用學分析領域的重要理論,它們在文學作品分析中的應用可以使讀者找到理論與文字的結合點,從而使讀者可以從新的角度欣賞文學作品。《安娜貝爾·李》是美國著名作家、詩人埃德加·愛倫·坡的代表作之一,從文學語用學的角度研究該詩可以爲欣賞這首詩歌提供新的視角。

論《安娜貝爾·李》文學語用視角探析

關鍵詞:文學語用學 前景化特徵 言語行爲 《安娜貝爾·李》

引言

語用學的概念被提出大概有八十年的歷史了,沉寂四十年後被衆多學者深度解剖,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用學在衆多學科的學術研究中都有涉及,不過在語言界並沒有對語用學做統一的概述,但是無論哪一個領域的科學研究都離不開語言,語言就像是組成文學這個生命體的細胞。如果說文學是物體,語言便是靈魂。言和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在不同的人物、事件與情境中,同一句話便會產生不同的意義,如果使用者沒有考慮到特定的情境中運用語言,便會不適用於所處的環境,使得交際失敗,或是文學作品偏離主線。

研究語用學我們可以找一個合適的文學案例來進行研究,本文選取的便是美國著名作家、詩人、編者與文學評論家埃德加·愛倫·坡的代表作品《安娜貝爾·李》,這是美國抒情詩中的上上佳作,也是唯美主義風格的巔峯之作。每一部頂尖的文學作品都會有衆多追捧者對其研究膜拜,有學者從作品描述的事物進行研究,有學者透過詩歌表達的思想進行分析,還有人從詩歌的結構進行分析。以往的這些學者往往都是從表象上對文章進行研究,卻不曾發現《安娜貝爾·李》所使用的獨特的語用學視角。本文將會從前輩們沒有研究到的文學語用角度進行分析,希望能得到更新的認識。

一、解讀文學語用學

文學作品中對語言的理解和使用便是文學語用學。在合適的場景裏運用適合場景的語言進行學術研究的論述,使得學術語言能用更簡單易懂的方式闡述出來,解說成更適合讀者理解的語言方式,利用獨特的視角欣賞原本可能艱澀的學術語句。從不同的角度對《安娜貝爾·李》進行欣賞必定能得到不一樣的思想盛宴。

生活本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文學本不是隻有一種美,而是缺少不同視角的解析。文學語用學是從文學作品中使用的語言帶來的環境進行不一樣的論述,人類生活中所使用的語言和文學作品中使用的語言大有不同,學者們用前景化特徵來形容這種差異。在文字中所使用的任何描述方法,對文章進行的各個角度的闡述都離不開語言。

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文學作品中,語言都是一種溝通的工具。它可以表達思想、執行任務、對結果造成影響。言本身是用聲音來進行思想的表達和事情的闡述的,它是語言的基本構成,是語言的肉體;有了肉體便需要靈魂,不然語言便是行屍走肉般的存在。因此語言所帶來的語境和內在含義便是語言的靈魂,這也是語言的重要之處,語言的運用便是對思想的表達、對意境的營造;每一個靈魂都會給面對者進行一定的影響,這就是語言帶給面對者或者環境造成的外在的變化,透過語言帶來的內在含義,使得接受語言的人進行思想上的波動,對語言帶來的資訊進行接收分析,從而產生結果的不同變化。

語言作爲傳達思想的載體,代表着很多不同的意義。文學家瑟爾在奧斯汀的基礎上對語言進行了更細緻的分類,這種分類被沿用至今。大致我們可以分爲四種方式:語言的發出者對現實中的事物進行描述,使接收者身臨其境,這就是闡述類方式;語言發聲者透過語言進行命令的下達,讓接收者在思想上或者身體上行動,這就是指令類語言;發聲者對事件進行某種應答,做出兌現,這就是承諾類方式;另外一種就是比較普遍的語言表達方式,發聲者對事物進行的表象描述和內心感受的描述,這類是最基本的表達類方式。

二、《安娜貝爾·李》的前景化關係分析

《安娜貝爾·李》主要描述的是作者對自己的亡妻的悼念與哀思之情。文中透過運用大量的喻體創造出一個新的環境,這個環境給讀者帶來更強的心理感官體驗。主體是亡妻,即文章的“前景”,背景則是作者透過大量喻體創造出的環境。文中講述的是作者和妻子原本擁有的快樂幸福的愛情,然而這種愛情並未長久,自己的愛人被“冰冷的海水”淹沒,就像是被上天嫉妒了一般從身旁奪走。全文運用喻體突出主體,進行作者內心感情的痛述。但是文中沒有對主體的直接描述,全文都是用環境進行主體的烘托,這便是前景化關係的運用。

《安娜貝爾·李》在繼承詩歌原本特點的基礎上,並沒有侷限在運用傳統手法上,文中從固定的詩歌模式中脫離出來,在運用傳統詩歌的格式中,更多偏向於自由形式的發展,從感官上對詩歌進行創作,運用更多的視覺、內心感受使得情感得到更好的表達。傳統詩歌往往被侷限在格式裏,中規中矩,該詩與浪漫散文的形式結合起來使得文章具有音律,更加靈活。言運用大量喻體描述出的場景烘托出作者內心的鬱悶與悲傷,該詩歌有一些脫離“詩”而重視“歌”的感覺,運用歌的自由形式表達內心的吶喊。該詩便是利用大量的環境描寫體現了語言的前景化特徵。

縱觀該詩,使用了大量的承載性介詞,以此帶來前文中的資訊,使得詩作連貫。詩人運用了大量的喻體,創造出一個內心中對自己愛情的環境描繪。大海所代表的環境寬闊而美麗,這便是作者對自己愛情的整體描繪,美好的愛情便呈現在讀者眼前。“王國”是作者和愛人生活的環境,體現了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又用“王國”的威嚴表達出自己心中愛情的地位至高無上;用“女士”來代表“女孩”,體現出詩人對愛人的尊重和愛慕之情;用“墓”代表“墳”,更是體現出莊嚴肅穆的環境,其他人不可靠近。這些例子都表達出詩人運用的大量映射性語言,即前景化特徵,在全詩中詩人運用了大量的語調的變換,由低音到高音的變換體現作者對自己愛情的肯定與對愛情的忠貞不渝之情。詩中運用大量的修辭手法,把自己和愛人相處的生活比喻爲在城堡中的生活,理想化的愛情便是如此。然而,大海把愛人帶進了冰冷之處,墳墓代表愛人的別離,這也是文章的高潮點,從溫暖的王國畫面轉化到冰冷的墳墓中,沒有暖冷的字眼出現,僅僅是依靠環境的變換,作者的心情一落千丈,而帶走愛人的是自己所沒法抵禦的厄運,在這種痛不欲生的厄運面前,作者創造的環境使作者的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文中不僅運用大量的喻體進行事件的描述,還運用語調來進行心情的表述,嗟嘆的尾調錶達着作者對現狀的不滿,表達出對愛人離去的痛苦無法排解的內心吶喊。沒有具體的感情詞彙出現,只有環境的表述。

作者在全文描述中,在依據詩歌題材格局的基礎上進行了新的改革,在不同的詞調和語句上進行大量的排比運用。詩人透過自己獨有的風格,敘述事件本身的同時渲染內心的感情,提升詩歌的美感的同時進而表達對愛人的尊重與哀思。

三、《安娜貝爾·李》的闡述語言

前面我們提到,現在所被大家認同延續的語言分類有四種,其中有一種叫做闡述類語言。《安娜貝爾·李》便是運用了大量的敘述進行故事的言說,作爲故事的主導者演繹故事的主體,使得文章更加生動形象並讓人沉浸其中。

從全詩中我們並沒有直觀地看到有敘事形態的`詞語出現,但詩人所描繪的環境卻讓讀者看到故事的每一個發展步奏,寥寥數字便把整個畫面呈獻給讀者,使讀者身臨其境般感同身受。詩人的獨到之處我們隨處可以領略,沒有傳統愛情描述的幸福畫面,沒有熱情的交往過程描述,詩人僅僅透過自己描繪的場景便使讀者沉浸其中,感受詩人的幸福愛情。而後的愛情故事出現轉折,作者沒有提及,只是說海水的冰冷帶走了心愛的愛人,意境忽然轉爲淒涼的場景,讀者也一下被拉入其中,沉浸在詩人無比的痛苦之中,寒冷而痛苦。兩個場景的轉換便把作者的處境和愛情發展情節表現出來。全文僅僅是透過自己創造的意境進行了內心感受的獨白。可見詩人對闡述性語言的運用獨到而深厚。

分析全詩我們不難發現,處處都存在闡述式的寫作方式。詩歌第一節中沒有愛情細節的描述,作者表達自己對愛情的別無他求,只有不離不棄的意念在心中,這裏描述了兩人的愛情難捨難分;第二節中,作者用王國代表自己和愛人的生活環境,沒有過多的修辭,透過王國便可以看出這份愛情在詩人心中的獨有地位;在第三節中,作者敘述着愛人被帶走的過程與畫面,詩的前兩節描述的美好愛情畫面瞬間破碎;第四節中進一步描述了愛情的離去,被嫉妒的愛情不能長久保留,愛人被奪去生命,自己孤獨地生活在這座空城裏;最後一節表述作者對愛人的祭奠,曾經生活的環境如今變成了愛人死後的棲身之所,美好的愛情最終變成了一人孤獨的終老。

詩中的人物描繪也運用了大量的闡述性語言,用來對人物進行定位,給故事設定好中心主線,作者對自己心中的女主人的描述,是對自己愛情的更好詮釋。設定的每一個畫面都展現出作者對愛人的愛慕之情,沒有特定的對愛人的具體描繪,透過環境襯托出愛人的各種美好,並帶領讀者一起感受。這裏便是語言創造的環境帶來的魔力,運用語言創造自己心中的環境,給讀者更深度地解析自己的情感,把愛人在自己心中的形象一起呈現給讀者。愛人願意與自己不離不棄,可現實嫉妒他們的幸福,硬要把她帶走,作者也沒有辦法阻擋,這冰冷的海水如此的無情,改變了兩人的命運。全詩中運用語言行爲的力量帶着讀者解讀作者的內心。

四、結語

根據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文學作品中,利用語言的前景化特徵和語言行爲的力量來帶着讀者一起感受作者的內心,語言所帶來的意境與文字相結合錘鍊出對作者感情最深處的表達。透過全文解讀《安娜貝爾·李》發現語言的獨到之處,運用好了語言便能使作者的意圖更清晰地呈現在讀者的眼前,並走進作者的內心,帶領讀者在不同的空間形態裏體會詩歌不一樣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劉守蘭.英美名詩解讀[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2]李莉勤.論哈代《德伯家的苔絲》中模糊語言理論[J].語文建設,2015(11) .

[3]周子倫.愛倫·坡詩的文體分析[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