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柏拉圖關於幸福的見解

學問君 人氣:2.57W

柏拉圖認爲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並不必然地導向幸福,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柏拉圖幸福觀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參考。

柏拉圖關於幸福的見解

幾千年來,人們憧憬和嚮往幸福,而到底什麼是幸福、如何獲得幸福卻如同一個無解的命題,困擾着孜孜以求的人們.古希臘哲學家和思想家,也是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奠基人之一柏拉圖,早在他兩千多前的着作《理想國》中,就深刻地預見了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共性問題,並提出了獨特的關於正義和幸福的見解.

一、幸福是一種和諧的狀態

在《理想國》中,柏拉圖從個人心靈的和諧亦即個人正義出發,認爲幸福是個人靈魂的一種和諧狀態,並對這種狀態進行了重點的描述.

柏拉圖把人的靈魂分成理智、激情和慾望三個部分,分別存在於人的大腦、胸腔和腸胃,是一種由上而下的關係.

慾望用以感覺,是人的感官渴望得到的各種滿足;理智用以思考,它拒絕不被現實社會接受的慾望;激情服從於理智,當慾望越界時,激情將成爲理智的助手,控制無止的'慾望.

個人正義即是用理智控制激情,用理智壓制慾望,用激情牽引慾望,從而建立起三者的平衡,實現個人靈魂的和諧.這種和諧,需要理智對慾望和激情的良好控制,需要人們實現自我主宰和自身的井然有序;只有實現這種和諧,一個人纔可能成爲節制和幸福的人.

二、學習和教育是獲得幸福的主要途徑

在論述理智、激情和慾望三者關係時,柏拉圖還進一步指出,慾望帶來的感官享受轉瞬即逝,只有藉助學習知識獲取理智的過程纔是快樂和真實的,纔是人類追求穩定、持續幸福的主要渠道.換句話說,幸福是基於理性的教育而得到的.

柏拉圖認爲,滿足身體感官的事物遠不如滿足心靈需要的事物真實;追求確定的理智所帶來的精神幸福更具真實性和可持續性.而這個追求精神幸福的過程,就是教育.只有透過教育提升認知,使慾望遵循理智的引導和控制,才能實現真正的幸福.同時,他還特別強調,受過教育、獲得幸福的個人,應當引導和帶動其他人走向幸福,這充分體現出柏拉圖以國家(社會)和諧幸福爲最大正義的理念.

三、幸福應當堅持物質消費的適度

幸福是適度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適度就是使事物或人類自身處於最適當的狀況下,最不易被其他事物改變或影響的狀態,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謂的"半勝於全".《理想國》對適度原則有許多闡述.

柏拉圖認爲,節制猶如一支音樂指揮棒,它將人們內心的理智、激情、慾望協調得秩序井然,就如同對各種樂器巧妙編排,演奏出和諧的交響樂.人們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物極必反、過猶不及也是這個道理:在處理幸福與物質的關係時,適度性原則尤爲重要.

柏拉圖認爲,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並不必然地導向幸福,沒有實現物質適度或均衡的國家也並不必然地成爲正義、幸福的國家.《理想國》以手工藝人舉例說明,貧和富均能導致一個手工藝人的技藝退化:當一個工匠貧窮得買不起工具、學不了技藝的時候,他將無法改進手藝以更加接近幸福;而當一個工匠闊綽富有的時候,卻會日益懶惰懈怠、不務正業,導致手藝大不如昨,同樣與幸福無緣.因此,任何極端的狀態都不是幸福,物質財富的佔有亦不例外.

綜上所述,人們要追求和實現幸福,首先要認識到什麼是幸福,幸福的本質是人內心和諧統一的狀態,需要運用理智對自身的慾望和激情進行良好的控制;其次,要懂得怎麼樣獲取幸福,要把學習和教育當作追求幸福的途徑,透過不斷獲得的知識來滋養身心,同時,引導身邊的人去認識真理、恪盡職守,從而實現國家的幸福;最後,還要明白適度的道理,要妥善處理好幸福與物質的關係,不要把幸福毀於對物質的過度追求.

當前,人類社會面臨着生態環境、自然資源、道德文明等諸多危機,某種意義上講,正是因爲我們沒有搞清楚什麼是幸福、如何獲取幸福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纔會出現片面追求物質財富、拜金享樂主義盛行、道德水平持續下滑等一系列問題.問題棘生,幸福感消失也就在所難免.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我們研讀柏拉圖以及《理想國》關於幸福的論斷,也就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雖然其中包含了柏拉圖在特殊歷史情境下的一些唯心主義觀點,但仍不乏一些致予當下的重要啓迪,引發人深遠的遐想.

參考文獻:

[1]柏拉圖.理想國[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2.

[2]柏拉圖.柏拉圖對話集[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3]柏拉圖.柏拉圖文藝對話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