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提高實習實效性市場營銷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1.06W

1市場營銷專業實習實效性差的原因分析

提高實習實效性市場營銷的論文

(1)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

近年來,用人單位對市場營銷人才的要求越來越趨向綜合化,要求學生不僅要系統掌握管理學、經濟學和市場營銷學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熟練掌握市場調研、市場開發、客戶管理、營銷策劃等專業技能,還要具有溝通能力、創新精神和較強的實踐工作能力。然而,部分高校的專業教師和營銷專業學生均對本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不太明確,日常教學存在廣而不精的情況,忽略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性及應用性強等特點,造成學生專業技能差,沒有專長,無法體現專業特色,對就業方向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大多對市場營銷專業的就業前景持悲觀態度。

(2)實踐教學培養方案不夠系統

系統的實踐教學培養方案不僅要包括具體的實施方案還要注重後期的評價考覈體系的完備,以此保證實踐效果。在使學生達到各項需求技能的同時,還要加強校內、校外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注重實踐內容的完整性、關聯性、延續性。然而,目前部分高校經常誤認爲只有理工科纔要重視實踐教學環節,設定系統地實踐教學培養方案,對文科類的實踐教學卻關注度不足,實踐教學培養方案不夠系統,直接影響到市場營銷專業學生的實踐教學效果。

(3)實習任務不明晰,實效性弱

部分企業招聘實習生,或者本着"低成本,易支配"地使用廉價勞動力的`心態對實習學生分配工作,或者一味地姑息遷就實習學生,使實習過於形式化。企業常常出於滿足各種合作關係的需要,被動接受實習生,草率安排實習任務,造成學生的實習內容過於簡單、技術含量低、專業不對口,過程枯燥、重複勞動,學生不能深入瞭解實習單位的實際運作,也無法真正提高專業知識的實踐技能。實習結束,學生只能東拼西湊一些材料,匯成實習總結報告交差,根本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2提高市場營銷專業實習實效性的方法

(1)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

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複合型的營銷專門人才"爲專業建設目標,不僅要培養學生掌握市場營銷學的基本理論和從事市場營銷活動的基本方法和策略,還要注重培養學生提高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使學生成爲應用性,操作性強的專業人才。另外,鼓勵"雙師型"教師人才的引進和在職教師向"雙師型"方向的轉型,加強師資力量建設。具體策略一是透過學校政策影響,提高"雙師型"教師待遇以鼓勵在職教師積極透過職業資格考試,從而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二是定期選派教師到相關企業進行掛職鍛鍊,並給予合理的工作量覈算和薪金待遇,使教師透過掛職鍛鍊切身參與企業運營實踐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真正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

(2)制定系統的專業實踐教學計劃,提升市場營銷專業學生綜合技能

市場營銷本科專業學生的基本技能有市場調研技能,市場分析技能、市場營銷策劃技能,促銷技能等。應結合專業認識實習、專業課程設計和畢業實習等實踐環節的特點,確定相應的實習單位並與對口企業共同制定系統的專業實踐教學計劃。透過針對性地專業實踐,使學生深刻理解本專業的專業知識並有效的運用其指導實踐工作,在具體工作中逐步提高專業所需的各種綜合技能。

(3)構建校企合作平臺,建立戰略伙伴關係

依託企業,利用校企聯合辦學的機制,積極探索"雙進"方式,聘請企業界高層管理者作爲客座教授,讓企業家進教室,讓學生進企業,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夠積累相關的工作經驗,獲取未畢業先就業的機會。建立校企合作的學校與企業同時肩負着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任務。在理論教學部分,教師在課程內容的設計上要力求爲企業具體的工作服務,確保學生所學專業知識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超前性。企業在日後爲學生安排實習崗位時也會極具針對性和計劃性,與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形成良好的融合並起到輔助教學,提升應用實踐能力的特殊效果。

(4)引入項目導向教學法,使學生帶着任務進入企業實習

結合校企合作單位的實際工作需求展開日常教學,進行鍼對性的課程設計,根據不同的工作任務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透過多種調查方法和調研渠道,分別制定一份內容各不相同的營銷計劃書。各組學生將完成的營銷項目計劃書全部交由實習單位統一論證,最終篩選出一份可行性高,操作性強的項目,被選中的小組學生結合企業對計劃書提出的修改意見,對初始提交的項目計劃書進行認真仔細修改,最終擬定出一份各方滿意的可用性強的項目計劃書。教師在此過程中只起到引導、監督和評價作用。最終方案形成之後,根據教學計劃,由教師組織學生深入實習單位,針對項目方案有效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操作檢驗。對於整個實習過程,教師都要全程在場並積極參與其中,做到實時監控,現場指導,及時評價,積極與企業相關人員溝通協調,第一時間幫助學生解決遭遇的棘手問題。這樣做不僅豐富了指導教師的實戰經驗,也切實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調動起學生對於實習工作的積極性,真正提高了專業實習的實效性,同時也有望爲合作單位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真正達到校企合作、互利雙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