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模擬設備在電子電工實驗中的作用分析論文

學問君 人氣:4.65K

電子電工技術的飛速發展,越來越證明電子電工實驗室並非是一個封閉的密閉空間,而是和外界具有衆多交流的資訊集結體和創新平臺。基於快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很難將電子電工實驗室仍然置於傳統的運營和實踐模式。因此,應當考慮在充分運用大數據基礎上進行模擬設備軟件的建設,減少各類電子元器件的耗損,爲各類實驗提供個性化定製,提高實驗的成功率和操作性。

模擬設備在電子電工實驗中的作用分析論文

在技術的發展歷程中,傳統電子電工實驗一般是基於衆多硬件設備,對多項或者一項電子裝備進行操作,一般和計算機一樣有着端口、開關等輸入裝置,有着實際操作介面、顯示器等多項輸出裝置。按照既定的設定,能夠對多個電子信號進行彙總、集聚、分析、輸出等動作,可以說這些操作行爲都是依託在硬件設備上的,它的規格和數據難以隨機變動,只能是單項傳遞數據。這種單線程的固定程式設備已經越來越無法適應當今大數據形勢下的多種信號處理需求。在這一背景下,模擬設備應運而生。

模擬設備說到底是依託最新的互聯網技術出現,依靠資訊數據和電子信號,能夠最大限度容納軟硬件不同型號和格式,能夠實現數據處理的便捷、個性化和多線程的一種存在於計算機當中的實驗室。不同於以前傳統的模擬電子技術設備,而是模擬實驗設備,是一種超越了萬用表之類的存在的資訊技術的集合體。它具有衆多顯著特點:

(1)模擬設備“船小好調頭”。從體量上來看,模擬設備不同於傳統的電子元器件,具有衆多的處理手段和渠道,能夠從更爲全面的角度反映出一項實驗所需要體現出的'資訊。傳統的實驗室設備大多屬於獨立系統,用途指向非常明確,無法實現相容;但是在模擬設備中相對要方便很多,只需要在計算機上更換相對應的程序就可以實現處理方向的更改,只要使用者有能力對軟件進行更新和改進,就可以按照自己意願修改實驗的方向和要求。

(2)模擬設備有着更強大的“大腦”。

模擬設備是依託於互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發展而成,它既能夠在強大的CPU 支撐下進行多線程的運算,也能夠在進行電子信號多束輸入的同時深度開展數據處理和分析複製。在電子電工實驗中,電子信號的衰減大多是由於硬件設備的過濾出現的,這一點在模擬設備中能夠實現有效避免。

(3)模擬設備有着更加健康的“身體”。

之所以說模擬設備更加健康,不是指它的質地和內部構造,而是因爲傳統電子電工實驗設備更多的是在於電子元器件的集合體,是特定廠家生產的實體產品,一旦出現問題,只能回廠維修,甚至會引起電子設備的損耗,從而影響到實驗結果的有效性和成功率。但是模擬設備卻能夠很好避免這一點,它可以和計算機硬件、各類電子電器軟件等前沿的科技成果相融合,可以無需維修人員,實驗員本人就可以參與資訊數據的收集彙總和分析處理,可以直接控制各類測試數據的整合和指標調整,從而設定出最符合實驗軌跡的科學方案。

(4)模擬設備有着更加低廉的“造價”。

相比傳統電子電工設備高昂的設備成本和快速的設備折舊,模擬設備的成本相對較低,並且能夠快速更新,及時追趕上最前沿的發展。這樣一來,電子儀器的操控能力和模擬設備的運算能力相融合,爲實驗室整體設備成本縮減提供了條件。

基於以上幾個優勢,可以看出,在未來的電子電工實驗室中,模擬設備的運用頻次會出現較大幅度增長。本文在研究中發現,模擬設備的發展離不開三個特定要素:

(1)快速便捷的軟件是核心要素。在電子實驗中只有軟件的作用達到了實驗標準的閥值,才能在電子儀器中充分發揮數據運算處理的作用,使冷冰冰的電子元器件擁有一定的智能生命,所以,軟件是模擬設備中最具戰略意義的要素。雖然當前大多數的模擬設備都可以採用強有力的運算功能,但是仍然需要與電子電工技術發展相契合,與實驗室硬性標準要求相符合。這就需要軟件編程過程中就充分考慮到聲光電等電子信號的多種因素,科學設計軟件。

(2)方便取放替換的模組是必備要素。

雖然模擬設備的核心是軟件,但是與軟件相適應的也有PCI、1394 總線等硬件部分。要實現模擬設備的高效執行,就必須使這些硬件儘可能小、精,儘可能普遍化、模組化,能夠隨時進行替換,這樣一是便於進行測試和數據採集運算的統一性,二是便於進行維護和調試更改,可以滿足更大羣體的需求。

(3)功能強大的集成模組是關鍵要素。

模擬設備要發揮作用,就要實現軟硬件的對接,實現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和電子電工技術的全面對接,這就需要一個樞紐平臺,也就是儘可能完備的集成模組,儘可能多的接入口和測試通道。這樣一來,實驗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和模擬設備進行多次對接測試,來採集數據和信號,最終按照相關性進行匹配。

模擬設備如果能夠完全具備以上三個要素,那麼就可以在電子電工實驗中發揮相當不俗的作用。然而,這並不是模擬設備發展的終點。在研究中我們發現,隨着模擬設備與互聯網的結合日益深入,實驗室開始不再侷限於一所高校、一個研究所、一間房屋,而是開始向日常生活延伸,向手機、平板等計算機終端延伸,部分實驗在設定好環境和指標後甚至可以在手機上進行全部的操作。這樣一來,開放式的實驗環境、多角度的實驗途徑選擇,都爲模擬設備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