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談歌唱發聲的心理活動

學問君 人氣:1.23W
談歌唱發聲的心理活動
摘要 :歌唱有生理學的、物理學的,也有心理學的。感覺是歌唱與發聲過程的初級階段。我們在發聲訓練時,往往談“感覺”“找感覺”“感覺好壞”等,感覺對聲樂教學是至關重要的。在聲樂學習中,“注意”對於學習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聲樂表演心理素質除具有先天素質外,更主要是集中在後天培養的素質方面。

關鍵詞 :歌唱心理學 感覺 注意
  
  聲樂心理問題,在意大利、英國等歐洲國家早已有專家論述。但諸多聲樂教育家並不滿足生理教學法,分別開始利用物理學中的聲學、力學和心理學,進行聲樂教學。
  當西洋美聲唱法傳入中國後,絕大部分歌唱家、聲樂教育家都以生理教學爲主要手段。在浩如煙海的聲樂專著中,很少提到心理素質對歌唱技能技巧和情感的支配作用。直到近些年來,纔有聲樂心理的專著和論文。
  在下文中,我們具體地探討一下歌唱發聲心理活動的方法,因爲它對於聲樂學習的成功與否,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感覺”是歌唱發聲過程的初級階段
  
  心理學指出:“客觀事物直接作用於人的感覺器官,人腦中就產生了對這些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這種反映叫做感覺。”
  1.歌唱聽覺
  對於歌唱者來說,必須具備對樂音敏銳地感受和分辨能力,這種能力,是可以透過不斷學習和訓練來提高的。
  人的聽覺,主要接受外界聲音的資訊。但對演唱者來說,運用自己的“內聽覺”去監聽、調整歌唱器官的發生動作,向平衡狀態完善。只是歌唱者與聽衆在聽覺效果上有不同的差別:歌唱者的主觀聽覺,不應該將注意力集中在體外空間的音響效果上,而應該更多地注意體內共鳴腔體裏產生的音響效果。這正是強調“內聽覺”的意義。
  歌唱者與聽衆,在聽覺上存在着主、客觀的矛盾。特別在高音區,歌唱者感覺在頭腔的共鳴空間中只有一個很小的共鳴點在振動,聽衆聽到的卻是很響、很大的明亮的頭聲。歌唱者感到頭腔裏更多的是較暗的音色包圍着明亮的、集中的小共鳴點,聽衆卻聽不到空和暗的音色成分。歌唱者在學唱的過程中,不僅要懂得這種聲音音色的主客觀差別,還要儘快地適應主客觀的矛盾狀態,去掌握主動調節、控制共鳴音響的心理技巧。
  2.歌唱視覺
  有人把音階與顏色聯繫起來,雖然有些玄妙,但不可否認是有一定道理的。貝多芬認爲b小調是黑色的;斯克里亞賓認爲c小調是藍色的,G調與D調是黃色的。這就是音樂家對調性的視覺反映。
  歌唱家對歌聲也具有視覺反映,在演唱時,歌唱家的眼裏有景與物的視象。在發聲時,我們通常所說的聲音明亮、透明、暗淡、蒼老等這些都是視覺感受。當欣賞《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時,彷彿也看到了“桃樹倒映在明淨的水面,桃林環抱着秀麗的村莊”這幅迷人的畫面。演唱者一旦產生了視覺的內心視象,就調控了演唱的情緒和情感。視覺的內心視象調控着情緒和情感,而情緒和情感又調控着歌聲的規律,這就是視覺對歌唱與發聲的調控作用。
  
  二、“注意”在聲樂學習中的意義
  
  在聲樂學習中,“注意”對於學習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心理學家指出:“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由此,才能夠清晰地反映周圍現實中的一些事物。”“注意”本身並不是一種獨立的心理過程,而是感覺、知覺、記憶、思維等心理過程的一種共同特性。人在注意什麼的時候,就在感知、思考或想象着什麼。歌唱發聲時,要將這些綜合的心理活動統一起來,不斷培養有意注意,克服注意的分散。就可以使歌唱的技巧變成長久而穩定的習慣,使有意注意變爲下意識的無意注意了。
“注意”還有一個重要的.特徵,就是注意的分配與轉移。在聲樂初期學習過程中,人們常犯的一個毛病就是注意的單一性。當老師提醒學生需要在發聲時保持“高位置、深呼吸”的感覺時,學生往往只能照顧到一個方面:顧了位置,忘了呼吸;顧了呼吸,忘了位置。這種顧此失彼的現象,往往是由於不懂和不會運用注意的分配與轉移的心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