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扼殺企業的營銷誤區

學問君 人氣:3.19W
扼殺企業的營銷誤區
醫學界,青年醫生要透過短期實習和住院實習反覆運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直至熟練爲止。要想具備行醫資格,還須透過執照和證書考覈才行。可惜,營銷領域卻不是這樣。  很多營銷經理幾乎沒有受過任何的正規訓練。因此,他們的“病人”(產品)經常遭殃也就不足爲奇。他們往往在不知不覺中扼殺了產品、品牌,甚至整間公司。我們出了以下十條症狀:  1.經理僅靠個人判斷做出重要的營銷決策,或者運用這種轉彎抹角的推理方式:“去年我們就是這麼幹的……”。  2.公司把對競爭形勢的作爲抓住機遇的指南。  3.最高管理層追求短期營銷成果,注重行事快捷,卻不管其路子對錯與否。  4.整個公司結構存在缺陷,使經理們推出的營銷計劃根本不是滿足顧客實際需求、解決其實際的真正方案。  5.公司選拔營銷經理時,往往看重那些喜歡“別出新裁”、“富有創意”、“令人激動”或“具有性別魅力”的人,而不太重視精明和見識。因此,最終只能接受他們推出的那些品牌和營銷計劃。  6.營銷計劃嚴重地,或完全地依賴於那些自殺性的市場調查,包括世界上最靠不住、最無效的調研,如重點顧客羣、市場分區電話調研以及評估顧客滿意度的冗長信函調查等。  7.在制定營銷決策及相應的營銷調研過程中只考慮五個、甚至更少的決策項:五個以內的營銷目標、定位、廣告策劃、定價標準、傳媒開銷、產品/包裝規格等。  8.對於營銷決策項要麼沒有進行認真分析,要麼在分析時片面強調消費者的所想所需、或口頭承諾要買的東西,而很少或根本沒有分析贏利性。  9.對整體營銷計劃及其組成部分,如廣告等,沒有明確具體的目標。在執行過程中也沒有將來用以評估目標實現情況的衡量體系。  10.營銷總監不瞭解、也無意瞭解生產成本和職權範圍外的其它成本,因而對營銷計劃的投資回報率心中無數。  一個公司的營銷計劃如果常犯一兩條上述錯誤,尚有可能存活。但若有五條以上這些症狀,就差不多無藥可醫了。這種營銷簡直是自尋死路。如此糟糕的計劃還不如沒有,因爲那些經理自以爲其決策英明,殊不知他們是在無知和謬誤之中運作。  據我們估計,每七分鐘就有一個這樣的計劃化爲泡影。如果你相信下列營銷觀,你制定的計劃就只會在失敗的帳單上再添一筆。  營銷誤區  觀察對手的所做所爲是捕捉營銷機會的捷徑。  爲什麼經理們會覺得,競爭對手對自己瞭如指掌呢?這似乎是說自己不知所措時,對手卻是成竹在胸。當對方是大時,這種想法更佔上風。  General Foods(編者譯:通用食品公司)曾開發過一種巧克力味的 Kool-Aid(編者譯:酷愛牌)飲料。由於不太相信自己的調研,同時也希望取得最佳成果,公司決定將產品投放三個試點市場。  與此同時,雀巢(Nestle)也獨立開發出了自己的巧克力飲料,並領先通用食品幾個月開始市場試銷。當雀巢管理層發現通用也在打進市場時,卻是這樣看的:“我們一定是搞對路了。如果通用認爲該產品沒有前景,就不會試投市場。所以我們應縮短試產期,儘早將產品推向全國,爭取成爲市場領先者。”  然而,雀巢卻因此造成嚴重虧損。如果它當初有信心完成試產調研,其損失就會小得多。瞭解對手的舉措及其成效如何,的確是一種很重要的營銷技巧。但光靠一種原料是做不出好巧克力飲料來的'。  市場份額決定盈利。企業須永遠爭做市場領先者  從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結束,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的一個發現徹底改變了企業的經營方式,即在許多行業、公司和經營單位中,市場份額對盈利起着強有力的積極作用。還發現,市場領先者的取得回報率比第五位以後的公司高三倍。  波士頓顧問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則更進一步,將這一發現演變成當今十分著名的“經驗曲線”,進而向全球推廣。這一發現的產生、傳播和導致人們盲目追求市場份額,似乎市場份額大就意味着一好百好。  但經驗曲線裏也隱含着一種不祥的衍生品:企業可以“買”到市場份額。比如大折扣、大力度的促銷攻勢能夠人爲地建立起市場份額優勢。據說,這樣也就能相應形成規模,獲得高投資回報率。  今天,企劃者對市場份額與贏利率間的關係已不那麼有把握了。兩者成正比這一點沒什麼異議,但這種關係的程度到底有多大、含有何種意義,分歧卻一直很大。最新證據表明,如果在分析市場時拋開有關這兩者的種種誤解,就會發現市場份額與贏利率之間的關係比人們原先發現的要小得多。  這時又冒出了一個新的學派來,聲稱只要市場份額和贏利之間存在因果關係,那麼這種關係就與近二十年來人們紛爭不已的看法正好相反。它認爲,利潤率高的公司有能力投資獲得市場份額優勢。  這個主張並非不合邏輯,也不是無法證實。因此,爭論仍要持續下去。不過,請記住我們指出的錯誤營銷觀是,市場份額一定會帶來更大利潤,市場份額就是一切。受此影響,在不少的行業中,我們都可看到許多企業拼命追逐市場份額,甚至超出了對利潤的追求。  爲證實我們的觀點,請看PepsiCo Worldwide Foods(編者譯:百事可樂寰球食品公司)首席行政總監Roger Enrico(羅傑)在接受《財富》(Fortune)雜誌採訪時,談及他所摯愛的行業時所說的一番話:“80年代,軟飲料行業盲目追逐市場份額。這種爲搶佔市場而不惜利潤的行爲,就象呼吸不含氧的空氣一樣,雖然暫時無事,最終卻是死路一條。因此到90年代你就會看到,企業將更注重卓越經營和成本控制。我們對每位員工說,‘沒錯,市場份額很重要,但它只是衡量能否持續贏利的尺度。’1992年,我們在美國的銷量僅次於可口可樂,位居第二。但在國內市場的利潤卻有望升至第一。”  總之,市場份額既非國王,亦非王后,也許不過是個宮廷小丑罷了。從好的方面來說,它大致反映出了投資回報率;而從壞的角度來看,則是誤導企業走向衰落。至關重要的是,千萬不要把它與具有真正價值的因素,即投資回報率,混淆起來。
TAGS:企業 扼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