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析如何走出教學誤區,真正做到以“人”爲本

學問君 人氣:3.23W

一、引言

淺析如何走出教學誤區,真正做到以“人”爲本

隨着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展開,以人爲本的教學理念越來越受到重視。新頒佈的《高中英語大綱》及《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進階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都強調英語教學的人文性,突出體現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以人爲本的教育思想,強調教學活動中人的因素,以人爲中心,把人放在一種根本的重要的位置上,從根本上確立以學生爲主體的地位。其核心是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個體差異,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創造條件;把學生看成是積極的創造性的語言使用者,而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它要求外語教育應該是多元目標的全面教育,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情感因素,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還應包括思維、語言能力、意志、自信心、文化知識、意識和學習策略等的全面教育;要求學生學會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策略,形成自主發展的學習習慣,爲其今後的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誤區

應當看到,以人爲本的教學理論與實踐在英語課堂中已得到體現,其積極效果正逐步被人們承認。然而,長期以來,我們的英語教學所沿用的“以教師爲主體”的原則還是根深蒂固的,在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走入教學的誤區,做出大量的違背“以人爲本”的教學行爲。

誤區一:以教案爲本。有些教師過於依賴教案,走進教室如同進入加工車間,一字不改地按教案的程序組織教學。課堂教學時,教師轉彎抹角,千方百計,極力把學生的思維納入自己教案的“軌跡”。如遇啓而不發的學生,或棄置一旁,請出“高手”代勞了事,或親自上陣,自圓其說,以保證課堂教學進程順暢,教學任務按時完成。

以上是典型的以教案爲本的課堂教學現象。從表面上看,這些教師能夠完成教學任務,實際上他們完成的只是寫在教案上的任務。這些教師沒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沒有真正幫助學生解決各自的問題。因此,這些教師所考慮和關注的是物(教案),而不是人(學生)。

誤區二:以課本爲本。有些教師過於注重課本。他們把教材當着不可改變的“聖旨”,將課堂教學的內容絕對限定在課本內容之內,不敢越雷池一步。自從2000年秋季開始使用SEFC(修訂本),特別是2003年高一英語教學開始啓用新版的人教版教材以來,許多教師抱怨生詞太多,閱讀量太大,教學任務難以完成。於是,他們便採取加班加點、星期補課、多講少練、減少學生語言實踐活動時間等辦法,以保證完成課本教學內容,唯恐少教一篇課文,或少講幾個單詞或詞組會影響考試成績。

毫無疑問,這種靜止的和絕對的教材觀是不實際,不科學,也是不正確的。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重新整合教材。《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補充和刪減,或者替換教學內容或活動,或者擴展教學內容、活動步驟以及調整教學順序等。這就爲靈活處理教材提供了科學依據。另外,新教材的編排體系是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採用版塊結構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進行系統訓練,這樣的設定給了教師較多自由發揮的空間。例如我們可以用一課時將Welcometotheunit和Workbook上的Listening上完,再花一課時上Wordpower和Task,而對於Wordpower和Task內容較容易或枯燥的單元,只把涉及的語言點講一下,內容就跳過不上了,Module6的Wordpower和Module4的Task。Reading一般是用一課時進行整體閱讀處理,再花一節課將語言點處理一下,總共花兩課時,若閱讀文章較難,語言點較多,也可以多花點時間。

誤區三:以統一的標準爲本。有些教師過於拘泥於統一標準。具體表現爲:用所謂的“四統一”來規範教學行爲,即,統一教學目標,統一教學進度,統一教學方法和統一教學作業。這種“求同、劃一”的思想其實是將複雜的教學過程簡單化的具體表現。這種方法在實踐中是十分有害的。實踐證明,過高或過低的教學目標都會犧牲大多數學生的.利益;以中等學生爲依據的教學目標往往難以兼顧兩頭,會造成一部分學生“吃不飽”、另一部分學生“吃不了”的現象。只有根據學生各自的個人特點,因材施教,課堂教學才能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精髓。

誤區四:大搞精英教育,造成拔苗助長。有些教師過於相信嚴師必能出高徒的古訓,急於求成,在課堂教學中不顧學生實際,一味拔高教學要求,隨意加大練習難度。偏題、怪題、題海戰術使學生談題色變;堂堂過關,課課過關,人人過關使學生不堪重負。

嚴格要求,加強操練,這並沒有錯,我們要培養出合格人才,嚴格要求必不可少。但是,如果僅憑教師自己的主觀想象,不能很好地把握“嚴”的尺度,那就會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正確把握“嚴”的程度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Krashen“可理解輸入”(comprehensivein—put)的觀點,教學輸入的質和量應該是“i+1”,這個公式同樣適用於對嚴格尺度的把握。“i”指學生先有的實際水平或原有的基礎,從這個客觀實際出發,我們要科學地考慮“1”,把握好合理的“嚴格”尺度。同時,教師還應充分認識到知識的掌握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循序漸進,切不可急功近利,指望透過一堂課就能消化和鞏固。

誤區五:誤以爲失敗必定是成功之母。有些教師過於相信“失敗——努力——進步——再失敗——再努力——再進步”這一規律。他們在命題出卷時喜歡出怪題、偏題和難題,離綱離本,設定陷阱,故意不讓學生輕易“過關”。

這不是一種積極的教學手段。爲了防止驕傲自滿,讓學生透過失敗看到自己的差距,從而鞭策自己不斷努力。這種方法偶爾爲之末嘗不可。殊不知,失敗過多,積極性是會受到傷害的,心靈甚至也是會被扭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