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網絡詞語規範的原則與途徑新探

學問君 人氣:3.21W

論文關鍵詞:網絡新詞語  不規範的表現  規範原則  規範途徑

關於網絡詞語規範的原則與途徑新探

論文摘要:隨着網民數量的激增,網絡已成爲新詞語衍生的重要語域。網絡新詞語的衍生與變異對當代詞彙系統和詞彙規範正產生着越來越大的影響:一方面,網絡詞語的大量涌現極大地豐富了漢語的詞彙;另一方面,網絡詞語的不規範問題也異常嚴重,日益受到人們的詬病。因而,很有必要對網絡新詞語及其不規範的表現、規範的原則、規範途徑及方法等問題進行進一步地探析。

網絡詞語是指網民們在各種聊天室、組、BBS留言板、在線論壇、博客日記及其他相關網絡媒體領域中進行資訊交流時創造、使用的以文字爲主,包括各種字母、數字、圖片和表情符號等在內的一套獨特的言語交際符號。網絡詞語大都是新詞語,以網絡流行語爲典型代表,是一種新興的方言詞彙。從語源上看,主要包括新創詞語、外借詞語、新義詞語、泛化的方言詞、字母詞、數字諧音詞、新縮略詞和圖文組合符號等[1]。其中佔相當大比例的是外源性詞語,如外文原形詞、外文縮略詞、譯音詞、中西合璧詞、純字母詞等。

由於網絡交際是一種虛擬性和匿名性的交際,加之網民構成的不確定性,目前,網絡用語仍缺乏強有力的監管機制,一些網民的用語隨意混雜,甚至夾有很多粗俗、骯髒的詞語,其中有些用語即便是一些超級網蟲也很難弄懂,已部分地造成了網絡交際的無序和混亂局面,降低了網絡交際的效率;又由於網絡詞語具有極強的流行性、外衍性、超時空性和使用主體的強未來發展性,已彰顯出對全民用語超乎尋常的影響力,衝擊着現有的規範。這一現狀令人堪憂,更突顯出對其進行研究和規範的必要性。我們擬從網絡詞語的不規範表現、規範原則和規範途徑與方法等三個方面做些探討。

一、網絡詞語的不規範表現

2008年1月17日,中國互聯網絡資訊中心(CNNIC)在京發佈的《第2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報告》數據顯示,截止2007年12月31日,我國網民總人數已達到2. 1億人,僅次於美國2. 15億人,居世界第二, CNNIC預測在2008年初中國將成爲全球網民規模最大的國家。如此龐大數量的網民,正彰顯出網絡語言的勃勃生機。網絡詞語在彰顯個性和獨創性的同時,也暴露出許多不規範問題。

(一)用字用詞隨意,產生了許多生造詞、異體詞。許多網民爲了提高錄入速度,或者爲了節約上網費用,或是爲了省力,或者是受到常用輸入法的影響,或者是爲了顯擺個性,在詞語的使用上往往表現出非常隨意的傾向。他們在網上交流時,多不太注意所使用詞語是否準確、是否規範,往往是隨心所欲地使用各種交際手段,惡意創造、任意縮略和同音替代①、亂用代碼等等,如:對論壇的主持人就有“版主、斑竹、板主、班豬、斑豬、版豬、班都”等多種稱呼,致使在網絡詞語中生造詞、病句、字母、符號和漢字雜糅式表達、答非所問的斷裂式會話比比皆是。

(二)較高的變異性和不穩定性,不利於語言的學習和的傳承。由於受到網絡時尚流行性特徵的影響,網絡詞語呈現出爆發式消長的高變異性特徵,網絡詞語的更替速度特別快,時常是今年這一批詞語爆發式產生、流行和普及,下一年又換成了另一批詞語。跟風式的流行時尚引發的必然是網絡詞語整體構成上的不穩定性,網絡新詞的顯現和舊詞的消隱都呈現出爆發式變化的特點。一種語言的詞語如果更替過快,十分不利於語言學習和已有的傳承。

(三)情境化色彩濃厚,全民可接受性降低。許多網絡詞語的意義只有在當時網絡交際的獨特語言中才能夠被理解,離開了具體的網絡交際語境,就會出現難以理解或語意發生變異的弊病,又加上網民隨時都有可能會在交流情境中創造出一些新詞和新式表達,從而使網絡語言千奇百怪,致使其全民普遍可接受性大爲降低。

(四)有些詞語過分直白,明顯帶有淺薄和粗俗的傾向。互聯網交際的個性化、匿名性、開放性以及交往主體的真正平等性等特徵,爲廣大網民提供了一個比在真實世界更爲自由的交際空間,每個網民都處於一個相對個人化的自主空間之中,既不被人監督,也沒了許多禁忌,交往主體之間第一次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自由和平等。網民們正是透過網絡這一自由交往的平臺堂而皇之地滿足了分享、窺私、發泄、獵奇、炫耀、顯擺以及展示謀略等各種慾望,卻又不必承擔現實的和輿論壓力。在此情景下,網絡詞語體現出了不同一般的直白性——在網上,網民們什麼話都敢說,而且說得直截了當。然而,過分的直白帶來的必然是語言的淺薄、粗鄙和惡俗,有些詞語隨意、混雜甚至粗俗不堪,缺乏使用規範,並被一些網民帶進現實生活之中,擠佔了規範詞語學習和使用的`生態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