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述大學英語教學要因材施教

學問君 人氣:1.03W

       論文摘  要:按照部新頒佈的《大學課程教學要求》,對大學生的英語教學要求分爲幾個層次,就要分層次教學,在課堂教學和第二課堂中都要因材施教,調動不同起點的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關鍵詞:分層次教學;分類指導;因材施教 
        2007年9月,教育部頒佈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要求各高校開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工作。以達到提高學生英語水平,使學生走出國門,融入國際人才市場的時代要求。其主要內容之一就是分類指導,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
  具體說,分層次教學就是要實事求是,對大學生的英語教學要求分爲幾個層次,提出不同要求。對一個學校的學生既要要求不同,教學方法也要有所不同,實際操作起來就是因材施教。我國幅員遼闊,人口衆多,學生的英語基礎及學習能力千差萬別,主要表現爲:一是生源地差別,東部發達地區與西部地區的生源情況有差別;城市與邊遠生源地差別。二是學生類別不同的差別,如文科、理科的學生英語基礎不同,一般學科與類學生的英語基礎差別。從另一個角度說,各高校層次不同,所處地理位置不同,師資不同,資源不同,教學水平也不盡相同。但不管怎麼說,教學中要根據對象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大學英語教學要充分考慮以學生爲中心,因材施教。要考慮不同起點的學生,既要照顧起點較低的學生,又要給學有餘力,基礎較好的學生有的空間;既能使學生打下紮實的英語基礎,又要培養他們較強的實際應用能力尤其是聽說寫的能力;既要保證學生在整個大學期間的英語語言水平穩步提高,又要有利於學生個性化的學習。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具體情況具體對待,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能調動大學生學習英語的自覺性。從辯證的角度看,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依據,外因透過內因而起作用。在教學中,教師是外因,學生是內因,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題,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關鍵。因此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積極學習的創造性。變“要我學”爲“我要學”,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課堂教學活動要因材施教,改變單一的滿堂灌的舊的教學方法,努力創造一個輕鬆愉悅的課堂環境,調動英語基礎不同的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思考,踊躍發言,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學習。以前,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教學觀念落後,教學方法陳舊。學生作爲學習的主體,一直處於被動學習的地位,以教師爲中心,一講到底,還要求學生要跟着教師思路走。要改變這種狀況,教師要主動讓賢,把課堂的主講教給學生,教師要及時引導,把握大方向。
要讓學生有話可說,可以在課堂上先讓學生提出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如果不夠全面,可以有意提問幾個學習程度不同的學生。教師把問題歸納整理後,讓大家思考這些問題的解決辦法。可以先讓學生主動發言,說明他們的觀點看法,再讓程度較好的學生評論。教師要把握時機,鼓勵大家踊躍發言,鼓勵大家敢於正視自己的不足,敢於提出問題。鼓勵學生之間互動,鼓勵學生開動腦筋思考,鼓勵英語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現身說學習方法,充當小老師;鼓勵英語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開口講話。特別是注意引導不同起點的學生在不同教學階段的主體作用。但教師對問題的正確與否不要過早地下結論,要在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充分發表看法之後、點評。同時對大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給以充分肯定,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如可以對發言積極的學生給予表揚,而不要求他們的觀點完全正確,等。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自覺性。使他們課後自覺複習已學知識、預習新課,期待下一次在課堂上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