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護士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1.95W

護士是履行保護生命、減輕痛苦、增進健康職責的衛生技術人員。下面,小編爲大家分享關於護士的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護士的論文

生活質量是指在一定物質基礎上,社會成員對自身及其所處各種環境的感受和評價,是環境提供給人們生活條件的充分程度以及人們對生活需求的滿足程度[1].在全國優質護理服務示範工程活動中,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明確提出醫院要關心護士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維護護士合法權益。

然而在複雜多變及高強度的工作環境中,較少社會支援和長期高付出低迴報的心理社會環境都不同程度地影響着護士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並間接影響患者的就診安全[2].已有研究表明,職業壓力和情感疲憊呈正相關,社會心理環境對護士的心理健康尤爲重要,尤其對傳統國家的護士,她們正在經歷付出和回報嚴重失衡,她們也是最有可能離職的護士[3-5].護士在整個醫療衛生保健體系中佔據着較大比例[6],同時也是與患者接觸最多的醫務工作者,對護士整體生活質量的關注和提高,不僅有利於促進護士身心健康,提高護士工作積極性,更有利於穩定護理隊伍,保障患者就診安全。本文探討了影響護士生活質量的因素,以期爲護理管理和組織執行效率優化提供參考。

1相關概念和測量工具

1.1生活質量概念

國內關於生活質量的研究始於20世紀80年代,對其定義尚無統一標準,現有的對生活質量的定義有多種,它是集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等爲一體的多維概念,涉及人們在生存中的文化和價值體系所反映出與其生存的目的、期望及標準的關係[7].風笑天[8]認爲生活質量是由反映人們生活狀況的客觀條件和人們對生活狀況的主觀感受兩部分組成的,既包含客觀條件,又包含主觀評價,是不同文化和價值體系中的個體對生存狀況的體驗[9].總體來說,生活質量是指以社會經濟、文化背景和價值取向爲基礎,人們對自己的身體狀態、心理功能、社會能力以及個人綜合狀況的感覺體驗。

1.2生活質量測量工具

目前,用於生活質量測量的最廣泛的量表是由世界衛生組織編制的簡表(WHOQOL-BREF),它是在WHOQOL-100量表基礎上研製的簡表,包括心理、生理、社會關係、環境4個領域,均按正向計分,即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10].健康調查簡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是1991年由浙江大學醫學院社會醫學教研室翻譯的'中文版SF-36.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eneric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爲我國學者編制[11],包括74個問題,共20個因子,4個維度(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上述問卷爲普適量表,國內尚未研製出適用於護士生活質量的問卷,國外學者Brook[12]編制的護士工作生活質量量表(Brooks'quality of nursing work life survey)是專門適用於護士的問卷,由工作生活/家庭生活(指工作和家庭的平衡關係)、工作設計、工作環境及工作領域4部分組成。

2護理工作的特點

由於護士面對的是有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精神及文化層面問題的患者,要向其提供集預防、保健、醫療、護理、健康教育、計劃免疫於一體的照護,面對人羣有嬰幼兒、孕產婦、老年人、殘疾人等,病人需求層次不一,因此護理工作特點可以歸納爲:①崗位多,工作複雜多樣,專科性強;②病情輕重變化無常,常有突發情況,如急診科室、急危重症患者需要24小時監護;③知識更新較快,常有新儀器、新技術投入使用,如手術室、重症監護室等;④我國的醫療系統實行的是三級醫療覆蓋,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鄉鎮醫院、縣級醫院和市級綜合醫院,護士層次不一。護理工作的特殊性使護士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不同,影響護士生活質量的因素也具有多樣性。

3影響護士生活質量的因素

3.1科室和工作類型

科室是護士工作的微環境,不同科室和工作類型的護士生活質量有所差異,其中急診科和ICU護士生活質量較差,精神科護士生活質量最差[13],這可能與科室工作強度大、應激度高、環境緊張有關;ICU護士生活質量各項 目 中 睡 眠 與 精 力 得 分 最低[14],這可能與科室排班多爲12小時連班制有關。

護理管理者的生活質量高於一般護士,這可能與其社會功能、物質生活及其住房、社區服務、生活環境、經濟狀況因子以及心理功能中的正性情感、認知功能、自尊等方面均優於一般護理人員,個人的社會價值得到實現有關。餘華等[15]調查發現,責任小組組長的生活質量高於護士長和普通護士。

3.2組織支援感和心理授權

組織支援感是描述員工對組織重視他們的貢獻,並關心其福利待遇的總體感覺[16].心理授權是指增強內在動機,表現爲反映個人對其工作角色定位的4個方面的認知,主要是能力(或自我效能)、影響力、工作意義和工作自主性[17].組織支援感和心理授 權 直 接 影 響 護 士 的 生 活 質 量,與 其 成 正比[18],兩者與離職意願成負相關[19].護士感覺到較強的組織支援感和心理授權,會增強其組織行爲,提高生活質量。

3.3社會支援和家庭支援

護士作爲一個社會角色,同時還承擔着子女、妻子、母親等多重身份,護士的工作特徵決定了護士的工作和家庭生活會有較強衝突。有研究顯示,工作-家庭衝突與護士生活質量呈中度負相關,而家庭-工作生活質量與護士的生活質量呈低度負相關[20].李森等[21]研究發現,護士工作領域得分是護士生活質量得分最低的維度,而社會大衆普遍認爲“護理工作僅爲打針發藥、翻身拍背等一般技術性工作,護理工作中的高、精、尖技術難以體現”,且仍有人認爲護士從屬於醫生,沒有自主權等,這些觀點體現了護士的社會支援較低,這會降低護士的職業認同感和個人成就感,易產生職業倦怠,不利於護理人員生活質量的提高。

3.4工作壓力與付出-獲得不平衡

隨着醫學模式轉變及對健康的新型定義,護理人員以服務對象的整體狀態爲目標,必然要求其付出更多的體力與腦力勞動;我國的現狀是護理人員嚴重不足,由於護理教育開展較晚,護理人員大部分是中專學歷,她們不僅需要合理安排時間處理工作、參加繼續教育,還要兼顧家庭和子女,經常處於較大的工作壓力中,工作壓力與生活質量呈負相關[22];同時,護理人員付出與獲得不平衡狀態及超負荷狀態使護士的生活質量處於中等水平[23].

3.5醫院級別與聘用類型

黃永蘭等[24]研究顯示,醫院級別越高護士生活質量越好,但大型醫院護士心理狀態較差,這也間接影響護士生活質量。醫院不同聘用類型的護士生活質量也有差異,遲春霞、周良燕等[25-26]發現,合同護士和在編護士相比,同工不同酬,更易出現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部分處於亞健康,影響其生活質量;但也有學者調查研究後指出合同護士的生活質量高於編制的護理人員[27],結論尚不一致。

3.6輪班制度

有研究顯示,科室實施APN排班模式(三班制)後,護士的生活質量優於傳統排班的護士[28];另有研究顯示,AN排班(早夜班制)優於APN排班模式[29],這可能與不同科室、護士的主觀認識有關。國外研究顯示,不合理的夜班也會影響護理人員的生活質量,且不利於穩定護理隊伍。國內對夜班、輪班頻率對護士生活質量影響的探索較少,但據筆者瞭解,周圍護士大多認爲夜班打亂了生物作息時間,對身體損害較大,尤其是年齡大的護士,過於頻繁、時間較長的夜班更是難“熬”.

3.7人口學特徵對生活質量的影響

目前,對於年齡、婚姻等對護士生活質量的影響,結論尚不統一。部分學者認爲年齡不同,生活質量無差異,但也有學者認爲年輕護士生活質量低於年齡大者[13,30],這可能與她們對預期生活目標與實際差距較大有關,具體還需進一步探討。對護士調查顯示,已婚者工作滿意度低於未婚者[31],並間接地降低了護士生活質量。

4建議

醫院管理者在思考如何提高護理質量和穩定護理隊伍時,要關注護士生活質量及來自於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壓力,將工作壓力控制在能使她們產生積極組織行爲的範圍內。

首先,管理者要爲護士營造一個良好組織氛圍,提升組織支援感、心理授權和社會支援,關注護士心理社會因素,提高行動力。根據工作類型,配置人員,彈性排班,促進護士工作與家庭的平衡。

其次,護理管理者要引導護士形成救死扶傷的職業精神,鼓勵護士加強綜合素質的培養,善於調節壓力,主動疏理心理障礙,在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提高自身生活質量。

最後,護理管理者要注重平行管理合同護士與在編護士,加強對合同護士人文關懷和情感教育,提升合同護士對護理工作的熱愛,併爲她們提供更多職業發展機會。明確職責與分工,實施績效考覈,最大限度地降低付出-獲得不均衡;設立激勵機制,在制訂對策時考慮公平公正原則,對夜班護士有所傾斜,給予適當補助,合理安排班次和休息時間,保障其生理、心理、社會等各方面的完好狀態,從而提高其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周長城。全面小康:生活質量與測量[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87.

[2]Berland A,Natvig GK,Gunersen ent safetyand job-related stress:a focus group study[J]n-sive Crit Care Nurs,2008,24(2):90.

[3]Stordeur SD,Hoore W,Group nizationalconfiguration of hospitals succeeding in attracting andretaining nurses[J].J Adv Nurs,2007,57(1):45-58.

[4]Stansfeld S,Candy hosocial work environ-ment and mental health--a meta-analytic review[J]d J Work Environ Health,2006,32(6):443-462.

[5]Hasselhorn HM,Tacknberg P,Peter -fort-reward imbalance among nurses in stable coun-tries and in countries in transition[J] J OccupEnviron Health,2004,10(4):401-408.

[6]Murray nursing shortage[J] Adm,2002(32):79.

TAGS:護士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