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冷鏈物流配送績效評價綜述

學問君 人氣:2.32W

冷鏈物流指冷藏冷凍類食品在生產、貯藏運輸、銷售,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中始終處於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食品質量,減少食品損耗的一項系統工程。它是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製冷技術的發展而建立起來的,是以冷凍工藝學爲基礎、以製冷技術爲手段的低溫物流過程;是需要特別裝置,需要注意運送過程、時間掌控、運輸型態、物流成本所佔成本比例非常高的特殊物流形式。一下我們就來說說冷鏈物流配送的績效評價。

冷鏈物流配送績效評價綜述

[摘要]有些商品較爲特殊,例如,乳品、蔬菜、海產品等,由於其鮮活易腐性、時效性,在運輸途中對溫度、速度等要求較高。提高企業的配送績效,可以保證食品品質,降低配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文章主要針對我國有關冷鏈配送績效評價方面的文獻,首先對冷鏈進行簡單介紹,其次對配送績效的指標選取以及評價方法進行了綜述,最後對冷鏈物流進行綜述。

[關鍵詞]冷鏈物流;文獻綜述;績效評價

一、引言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習慣和水平也隨之發生改變,對易腐產品的消費需求不斷上漲,與此同時帶來了對冷鏈配送質量的思考,商品質量是大家比較關注的問題,保質期較短的特性對配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於這些較爲特殊的產品來說,在運輸過程中對運輸的'溫度要求較高,由於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不斷提高,如何使其在運輸和供應方面準確、及時、快速的滿足分銷商和零售商的要求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二、配送績效評價綜述

在國內,對配送績效的研究數量不多,主要是關於配送物流績效評價指標的選取和評價方法的選取。

2.1績效評價指標的選取方面

根據配送流程選取指標,李紫瑤(2008)在分析影響配送中心績效因素的基礎上,結合以往關於配送績效的研究,提出了從進出貨、儲存、配送、採購四個配送作業角度出發確立指標,對配送中心績效進行評價分析。朱丹和張旭風(2012)在國內外研究基礎上,以提高連鎖超市配送中心的配送績效爲目標,從作業流程層、支援層和結果層三個維度建立了較爲完整的連鎖超市配送績效指標體系,根據配送中心作業流程確立一級指標,分爲儲存作業、訂單處理、作業揀貨作業、加工作業和配送運輸,將倉儲空間利用率、進發貨準確率、貨物完好率、訂單處理準確率、緊急訂單響應率、正確分揀率、流通加工率、運輸資源利用率作爲二級評價指標。

從運營角度選取指標,丁靜、張士雲以及趙靜(2007)在構建配送中心配送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時,將配送活動視爲一個整體,以顧客滿意爲目標從配送的可得性、速度、一致性以及應變性構建指標體系。張洪滿(2008)運用平衡計分卡從財務、客戶、內部運營及學習與成長四方面對物流配送績效評價指標進行了總結分類,能夠同時從幾個角度對績效進行快速而全面的考察。李莉(2010)根據所研究的生鮮農產品配送特點爲基礎,從配送設施、配送作業能力、配送服務效果三個方面構建全面的評價指標體系。劉丹,林倩倩(2011)將菸草物流配送中心作爲研究對象,運用關鍵績效指標KPI的思想,綜合考慮了運營指標、成本指標、服務指標,還將安全指標納入評價指標體系,考慮了配送的安全性和可達性。陳寧(2011)在對零售企業的配送物流進行績效評價時,將社會責任和創新與成長納入配送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考慮到了環境保護、能源消耗率以及資源利用率對績效的影響。李穎(2013)建立了較爲系統的配送中心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主要包括財務指標、倉儲管理指標、客戶滿意度指標、安全性指標、服務性指標、資訊功能性指標、佈局與設施指標、採購功能指標、配送功能指標、流通加工功能指標和環保指標,與其他研究不同的是,將環保指標納入評價體系。

2.2績效評價方法研究

劉振華(2008)首先對配送中心各要素定位進行定量評價,然後使用AHP和DEA兩種定量分析工具,構建兩階段評價模型,用DEA分別求解各組的有效值,根據有效值進行兩兩比較求得AHP構造矩陣,最後用AHP方法對決策單元進行排序。項曉園等(2009)運用灰色關聯度分析對績效進行了評價,透過專家打分法,最終得出評價結果。史成東和陳菊紅等(2010)運用DEA改進方法,從投入產出比的角度研究企業物流績效。

三、冷鏈物流研究綜述

我國對冷鏈物流的研究起步較晚,相比西方發達國家,我國硬件設施相對薄弱,冷鏈物流設備設施不先進,資訊技術較爲缺乏,在對於冷鏈物流的管理方面,一體化程度、物流的協同化、管理水平等都相對較爲落後。國內冷鏈基本是指食品的冷鏈,對於冷鏈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發現問題、存在問題以及解決對策上。

冷鏈物流配送環節方面,陳紅麗(2013)運用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理論方法,分析冷鏈物流服務過程中的危害和關鍵控制點,建立監測指標體系。翁心剛(2014)構建了城市農產品冷鏈配送體系立體多核結構模型,並且對配送體系執行機制進行了深度剖析,進而提出了城市冷鏈配送發展對策。

冷鏈物流配送績效評價方面,周興建(2012)對運用層次分析法對我國和發達國家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進行對比分析,從冷鏈物流設施設備、冷鏈物流運輸能力和冷鏈物流市場化程度等方面,對我國與發達國家的農產品冷鏈物流水平進行了對比,發現了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差距,並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提出了適合我國的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對策。鄧延偉(2013)分析了水產品冷鏈物流中各參與主體對冷鏈物流的績效期望,運用SCOR模型的整體框架,加入水產品冷鏈物流的特殊指標,構建了水產品冷鏈物流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四、結論

對於績效評價指標的選取,根據配送流程選取指標,雖然與配送流程結合緊密,可以較爲客觀的對配送每個環節進行績效評價,但把配送活動分成若干項作業,這樣的評價沒有系統性、連貫性,也忽略了對於配送的硬件設施、資訊技術水平以及售後服務質量的績效評價,評價體系較爲侷限。從運營角度評價配送績效,綜合考慮了硬件設施、配送成本、配送效率、服務質量、資訊技術水平、顧客滿意度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便於配送中心發現配送中的問題並及時改正,進而提高配送效率,但是此類研究大部分只研究一部分指標,沒有從整體出發,選取配送績效評價指標。而且,如果在配送績效評價時脫離了配送流程,則評價結果就較爲片面。此外,配送績效評價研究大多基於配送流程或運營績效角度,但逆向配送和緊急配送響應能力也應考慮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