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物理概念課應注意的幾個問題論文

學問君 人氣:1.64W

摘 要:所有的定律、定理都反映了若干個物理概念的有機聯繫,所以讓學生掌握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學的關鍵。但學生在形成物理概念時,往往會由於種種內在的因素或客觀因素的影響妨礙了正確物理概念的建立。

物理概念課應注意的幾個問題論文

關鍵詞:物理概念課 定律 定理 日常生活經驗或觀念 感性認識

物理概念是客觀事物的物理本質屬性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是物理規律和物理理論的基礎。因爲物理規律包括定律、原理、公式和定則等,它們都反映了物理概念之間相互聯繫和相互制約的關係。例如阿基米德定律,如果學生對物質的密度、液體內部的壓強、重力、力的平衡、物體體積等概念不理解,就無法正確理解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與排開的液重的關係這個物理定律。再如學生對電流、電壓、電阻和電路等物理概念不清楚,就無法正確理解歐姆定律。

由以上可知,所有的定律、定理都反映了若干個物理概念的有機聯繫,所以讓學生掌握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學的關鍵。但學生在形成物理概念時,往往會由於種種內在的因素或客觀因素的影響妨礙了正確物理概念的建立。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情況,我覺得在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生活經驗中形成的不正確、不科學的觀念的干擾

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或觀念對物理概念的形成可能會產生負作用。本來,物理概念來源於感覺、知覺,但概念又不同於感覺、知覺,它反映了客觀事物的本質和內部聯繫。學生在學習物理之前早已生活在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之中,已有了許多感性認識,在一定程度上已反映了某種概括和抽象,但這種抽象並沒有反映出物質的本質和特徵,形成了虛幻的概念。例如,在生活中,看到某人肌肉發達,就說他“力氣大”,即使他不對其他物體施加作用或作用不強,造成將日常用語“力氣”與物理概念“力”混淆了。再如在講慣性時,憑生活經驗總是認爲靜止的物體沒有慣性,只有運動的物體纔有慣性,形成了只有運動的物體纔有慣性的錯誤認識。

在日常生活中積累起來的大量的感性知識,是學生形成物理概念的基礎,這是日常經驗對形成物理概念有利的一面。但日常經驗並不就是物理概念,作爲一種科學知識,物理概念更爲嚴密,所以在教學中,應注意日常經驗與物理概念的區別與聯繫。

二、把外部的、非本質的屬性作爲依據來理解物理概念

衆所周知,客觀事物是千變萬化的,各種不同事物之間存在着多種多樣的聯繫,在這些聯繫中,有些是本質聯繫,也有的是非本質的聯繫。值得注意的是,本質聯繫往往也較單一,而非本質聯繫常常是豐富多樣的,所以如果把握不住思維的方向,就會受非本質聯繫的干擾或迷惑而誤入歧途,從而得出錯誤的結果。例如:一個物體受不受壓力作用就看兩個物體之間有沒有發生相互擠壓,但從現象上來看,一個物體是否受到壓力,似乎又與物體的重力有關係。實際上重力對壓力來說,只是一個片面的不穩定的作用,是非本質的聯繫,但這個非本質聯繫又常常引起學生的注意,錯誤地認爲壓力是由於受重力而產生的,重力越大壓力則越大。

所以在物理教學中,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物理概念,就是使學生掌握物理現象和過程的`本質聯繫,因而要引導學生從形形色色的聯繫中排除各種非本質聯繫,即透過表面現象,掌握它的本質。

三、感性認識不足,造成概念混淆

學生在學習物理概念時,往往會將事物的一般屬性與事物本質等同起來,與事物的狀態或事物變化規律等同起來,因而不能形成正確的物理概念。例如,在學習“慣性”這一概念時,學生往往會把慣性與慣性定律混爲一談。慣性與慣性定律,雖有一定聯繫,但兩者並不完全相同:慣性是一個物理概念,概括的是自然界中所有物體所共有的一種屬性;而慣性定律是一條物理規律,它與“慣性”之間有着原則性的區別。例如有兩個外形完全相同的物體,以相同的速度在完全光滑的水平面上滑動,對於這一物理現象,按慣性定律,只能說:在水平方向上兩個物體沒有受到外力,所以它們都做勻速直線運動。兩個物體雖都有慣性,但是兩個物體慣性的大小必須在改變兩個物體的運動狀態的過程中才能反映出來。如果用相同的力改變甲物體的運動狀態困難大些,則說明該物體保持原有運動狀態的性能頑強些,即慣性大些。

學生對那些跟生活經驗有矛盾的知識,往往不易信服,很難建立起正確的、牢固的概念。學生根據他們熟悉的一些事實間的聯繫,常常想當然地輕率地概括出錯誤的結論,例如在力與運動的關係上,不少學生認爲:物體要運動,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合力必定比分力大等。

四、錯誤地用公式中的數學關係來替代物理意義

學生在沒有完全理解物理概念的情況下,往往藉助公式中的數學關係來理解概念,以致得出錯誤的認識。例如,有些同學從公式R=U/I推出“導體的電阻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透過導體的電流成反比”、從公式=m/v推出“物質的密度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與物體的體積成反比”等錯誤結論。

爲防止學生在形成概念時所出現的各種不同的障礙,在教學中就可以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採取有效措施,幫助學生較快地、正確地建立某些物理概念。

參考文獻

《物理教師》,《中學物理教學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