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主體化創作”的意義-《電影傳奇》的超越及迷茫

學問君 人氣:1.55W

也許很多人並不贊同,但我還是堅持認爲,《傳奇》的製作和播出是中國史上迄今爲止最具個人化色彩的事件。《電影傳奇》本身也是中國電視史上最具主體化特徵的電視作品。從2004年4月至今《,電影傳奇》已經播出兩年了。作爲一個獨特的電視事件,其意義依然需要時間的沉澱;但作爲電視節目,一百多期的內容已然把它的主體化特點展露無遺。儘管崔永元多次強調《電影傳奇》的形式絕對是原創的,但我說它是最具主體化色彩的電視作品,更重要的還是因爲它的內容從頭到尾都貫注了崔永元的個人情感甚至是精神寄託,這一點從他開始醞釀創作這一節目起就被註定了。

“主體化創作”的意義-《電影傳奇》的超越及迷茫

除了形式的原創之外,崔永元在多種場合中從另外兩個層面上反覆表達過對《電影傳奇》的珍視:一是在創作《電影傳奇》這個節目的同時,也使他們完成了對中國電影資料的搶救性積累和整理;二是《電影傳奇》創作對他生命的意義,老電影(工作者)在他生命中的意義“:……他們塑造了我們的靈魂,讓我們有了一個精神世界。”在回答《解放日報》記者“如您所說《,電影傳奇》構築了您的靈魂,在老電影裏寄寓情懷,是否意味着對現實的某種逃避?”的提問時,崔永元毫不猶豫地承認“:是。《電影傳奇》讓我在面對現實沒有能力去應對時,可以退回到我的老電影夢裏……”(《保衛良心——對話崔永元》《解放日報·解放週末》2005年12月16日)。對中國電影進行回顧與梳理,在電影百年之際,本來是電視界一個理所當然的選題。對中國電影資料進行搶救性的積累和整理,所有從事這一工作的人都會去做,對《電影傳奇》來說,並不具備獨特性;但如果說它能構築一個人的靈魂,併成爲這個人擺脫現實的一種方式,就不能不說是一個典型的特例,一次完全個人化的事件了。在這次事件中,與原有創作形式相比,主客體之間情感的相互交融,本身就將創作主體以一種隱蔽的方式突現出來。

影片的選擇同樣體現了《電影傳奇》主體化創作的特點。從2000多部電影中選取208部電影,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但崔永元就這麼自顧自地選了,既沒有電影史的理論斟酌也沒有一大串專家的名單和意見,甚至直到現在也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標準。儘管在這過程中有可行性操作的限制——正如崔永元在接受採訪時所流露出的無奈《:電影傳奇》只能以受限制的、特定的素材來實現自己的創作目的——但無論如何,主體的價值取向在最初的選擇中還是佔據了重要地位。

此外,每期節目的內容也同樣沒有一個貫穿的體系,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每一期節目中都充盈着一種屬於個人的讚美和神往。無論是對老電影從到意義的認知,還是對老一代藝術家藝術追求和精神世界的感悟以及對他們銀幕背後生命的關懷,無不折射出崔永元獨特的生活經歷——包括他的童年和現在——的投影。也許這些情感並非崔永元所獨有,它同樣可能寄存於幾代人的內心,但問題是,當《電影傳奇》成爲崔永元靈魂的庇護所時,節目所表現的諸多事件、情感,就只是藉以完成他自己對當下生活形態剖析、發佈自己生活宣言的手段,而遠不是目的。

這並非譁衆取寵,亦非危言聳聽。只要我們稍微關注一下創作者的創作動機和,就完全可以得出以上結論。當更多的學者悲涼地宣佈當今不可避免地被影像文化所替代時,這實質上是對影像文化系統的一種曲解或誤讀。視覺化藝術並非傳統藝術的天敵,影像作品日益變成當下的消費品,很大程度上在於更多的人越來越傾向於屈從影像的“具象化”特性而忽略它的“抽象性”本質,從根本上否認了影像藝術同樣也存在着個體性的創造並完全忽視了創作者的存在,這無論對創作者還是研究者來說,都是一個悲劇。

在對《電影傳奇》的解讀中,很多研究者都注意到,崔永元藉助《電影傳奇》是想達到一種“重塑”和“拯救”,實現在現實中“自我的重新認定”。但不幸的是,人們太容易將這種“重塑”和“拯救”的願望在上順理成章地變爲一代甚至特定的幾代人的集體訴求,從而否認筆者所說的《電影傳奇》的個人化色彩。但即便如此,我們至少可以對此提出兩點質疑:是不是所有的這一代或幾代人都有這種明確(或不明確)的訴求?是不是所有有此訴求的人都能夠而且願意以《電影傳奇》的方式和它所表達出的價值觀念來實施重塑和拯救?

至此,筆者只是想說明《電影傳奇》實質上從一開始就被深深地打上了崔氏烙印。一個創作者第一次將只屬於自己的充盈的情感和生命體驗透過電視作品表現出來,使這次無法複製的電視創作成爲中國電視史上真正主體化創作的第一個標誌。它至少有以下的意義:

作爲一種大衆媒介,電視在傳統理論架構中已然成爲一面生活的鏡子:面對生活,映現或傳遞生活成爲它最主要的任務。儘管隨着電視自身的發展,表現甚至創造生活成爲一種可能。現有電視節目形式被分爲以爲代表的資訊傳播類和以電視劇爲代表的電視表現類兩大類型,但它卻無法撼動客觀、真實、公正這種資訊傳播的傳統定位的根基。這種定位傳統,使資訊傳遞類電視節目形成了一種定式:1、傳播對象被鎖定在“他者”的存在領域——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影像作品的典型特性之一——創作主體本質上是一位冷靜的旁觀者或發現者。2、傳播的內容以展現一般性、普遍性爲原則,強調共識,關注標準化。無論是生活狀態還是思想、觀念,電視傳播整體上排斥特殊性。3、節目形式以攝像機客觀性紀錄爲主。這種定式甚至對錶現類節目的形式、特徵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