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演講稿作文>

課前3分鐘演講稿範文錦集8篇

學問君 人氣:2.28W

課前3分鐘演講稿 篇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課前3分鐘演講稿範文錦集8篇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感恩,點一瓣心香》。

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着一曲感恩的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它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蔚藍的天空中飄蕩,繪畫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畫面,那是白雲對哺育它的藍天的感恩。

因爲感恩纔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因爲感恩纔會有真摯的友情。

因爲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

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更何況父母爲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

是否你在父母勞累後遞上一杯暖茶,在父母生日時遞上一張卡片,在父母失落時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父母往往爲我們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們又何曾記得父母的生日,體會父母的勞累,又是否察覺到那縷縷銀絲,那一絲絲皺紋。

感恩需要你用心去體會,去報答。

真摯深切的父母的愛散播在空氣中,令人悴然心動。

滄海桑田,斗轉星移。時間、空間改變了許多,而唯一不變的,是那一刻永恆的愛心,這顆愛心中所蘊含的柔情似一根紅絲帶,飛過高山峻嶺,飄過江河湖海,牽繫着顆顆熾熱的心,撒播着深切永恆的情。

父母愛的深,父母愛的醇,父母愛的濃,父母愛的久,令其他任何一種情感都遜色三分。

感恩是有意義的。

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爲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而似乎又有一條隔離帶,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忘記了那一聲聲快樂,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爲如此纔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

血總濃於水,情莫過於親。

父母的愛如一股涓涓細流,雖無聲,卻能夠滋潤乾涸的心靈。

它平凡,卻在平凡中孕育着一份驚人的偉大!有時,母愛是一劑特效藥,可以拯救那病入膏肓,行將就木的靈魂;有時,父愛又是人生海洋上的一座指路明燈,引導我們走出迷途,追隨光明。

父親,母親,生命來自你們含辛茹苦,風霜雪雨的交織中有您不倦的身影;快樂來自你們,始終如一,鍋碗瓢盆的交響裏有你們不斷的叮嚀;無私來自你們,全心給予,歲月織就的白髮裏有你們不變的期待;幸福來自你們,笑對艱難,滄海桑田的變遷裏有你們溫暖的笑臉。

感恩,是結草銜環,是滴水之恩涌泉相報。

感恩,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境界。

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等待的一次寶貴機遇。

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完成的一次世紀壯舉。

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珍視的一次愛的教育。

感恩,不是爲求得心理平衡的喧鬧的片刻答謝,而是發自內心的無言的永恆回報。

感恩,讓生活充滿陽光,讓世界充滿溫馨。

學會感恩,應該是學會做人的一條最基本的標準。

就讓我點一瓣心香,讓感恩與我同行吧!

課前3分鐘演講稿 篇2

每個人對演講有不同的理解,我認爲演講不一定要將一番大道理,也可以是一些能引起大家共鳴的小事。我今天的演講,沒有名人事蹟,沒有偉人勸誡,更沒有大道理和空話。

這一兩週,我們過的是打仗般的生活,太多作業,太大壓力,太多考試和改錯。因爲忙,我們也許只能在地理上尋找“硬葉林”時,才發現窗外的大樹已脫下它的秋衣;因爲煩,我們可能連一句元旦快樂也沒有給家人說,只是一個人沉浸在題海里;因爲悶,我們喜歡回家就埋在遊戲中,因爲在遊戲中的勝利所帶來的快感,遠比真實生活有趣。我們太忙,太煩,太悶。我們的生活成爲了三點一線:教室——食堂——寢室。

其實,我覺得如果停下一分鐘,來開看一看生活中的風景,你會發現更美的世界。很簡單可以實現,當你晚上因爲成績或因爲沒做完的作業而愁得睡不着時,你可以回想一下你美好的童年,何必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呢?!

回憶童年,你會發現過去的自己是那麼棒!在小區裏隨便吆喝一兩聲,都會下來一大羣小夥伴,然後作爲孩子王的你,帶領這大小兵,一起捉迷藏,玩遊戲,那是的我們有最初的夢想,那個夢想纔是最美好的。

突然想到一件趣事,有一次回老家,在小區樓下看到幾個孩子和他們的外公外婆,孩子們正在玩,這時,其中一個小朋友的外婆突然問,孩子們,你們長大以後想幹嘛啊?最好玩的是,其中有一個小孩子,想了老半天,然後悠哉的說,“我以後想賣油條”,當時那羣老人就樂開了花,這叫什麼夢想啊!

童年,真的像是一個夢,它讓人美美的睡去,卻痛苦地睜開雙眼。已經十五歲的我們,揹負了太多期望,也許在也想不起而是許下的願望。我們就這樣一直忙,一直忙,直到有一天,兒時的夢再一次浮現在腦海裏,可是我們已經無力實現。因爲那個夢,太天真,太爛漫,太遙遠!

眺望兩年半後,年已十八歲的我們走向陌生的社會,不小心摔了一大跟頭,才後知後覺學生時期的安逸,即便是在題海中,也至少是安全的。因爲答案的背後,不會藏着一把匕首。

同學們,在生活與學習的空隙擡頭看看這個天空,隨意滿是霧霾,但依舊包容着你;不要忘記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因爲歲月已爬上他們的額頭,有一天,他們終將老去,而如果你卻只能依稀想起他們年輕時的容貌,那多麼悲哀;多一份空閒,留給快樂的瞬間,對於自己的愛好,不要棄之遠去,他們是你最寶貴的財富之一,請鬆開他們被時間拴住的手腳,讓它們和你共度美麗人生!

趁着快樂的寒假,拋開數學的三角,扔掉語文的文言,遺棄英語的to do; doing ;done,把生物的光合呼吸放在家裏,把物理的加速度丟在書包中,把化學的氧化還原保留在課本里!去大自然洗洗肺吧!生活如此多嬌,可別讓考試壓彎你的腰!!!

課前3分鐘演講稿 篇3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爲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明瞭方向。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度概括,反映了現階段全國人民價值觀的“最大公約數”。

一個社會的本質、特徵和理想追求集中表現爲該社會的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典型特徵,是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奮鬥目標。我們要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正是一個經濟富強、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會和諧的國家。這一價值理想鼓舞人心,滿載我們對於祖國未來的美好期望。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屬性。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從政治、經濟、社會制度的改革,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黨和政府不斷重視人民的自由和平等,社會的公正和法治。近年來,我們黨在實踐中不斷踐行這一崇高理念,正是爲了早日實現社會的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使人民得到更加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是社會主義社會公民的基本道德規範,其涵蓋了社會主義公民道德行爲各個環節,貫穿了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各方面,是每一位社會主義國家的公民都應當樹立的基本價值追求。只要每一位公民都能做到熱愛祖國、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友愛善良,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社會一定更加和諧幸福,國家一定更加富強文明。

透過三個層次理念的相互聯繫、相互貫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了政治理想、社會導向、行爲準則的統一,實現了國家、集體、個人在價值目標上的統一,兼顧了國家、社會、個人三者的價值願望和追求。可以說,這一表述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要求,昭示了中國共產黨長期奮鬥的一貫主張,繼承了中華傳統文化精華,汲取了人類文明優秀成果,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共性又涵蓋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個性,既堅守國家社會的目標又張揚了人的主體性,既有深厚的傳統底蘊又有鮮明的時代特徵,符合歷史、合乎實踐,貼近民情、順乎民意,能夠發揮出廣泛的感召力、強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導力。

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當下中國,經過歷史滄桑鉅變,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變革,發生了全面的變化。發展起來以後的中國,對精神信仰、倫理道德、社會風尚的關注更甚以往,對主流價值和共同信念的歸屬感尤爲強烈。倒地老人“扶還是不扶”的熱烈討論,折射出人們對道德良知的珍視與焦灼;教育公平、就業公平、司法公正一再成爲輿論焦點,道出了人們對社會規則的態度和期望。人生需要信仰驅動,社會需要共識引領,發展需要價值導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要求,正對應這三個層面的時代要求,可謂大勢所趨、正當其時。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發熱議、產生認同、贏得共鳴的原因所在。

歷史證明,一個國家和民族,貧弱落後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空虛。沒有核心價值觀,再豐裕的物質生活也難免讓國家社會迷失。中國夢的重要內涵,就是尋求國家的價值內核、實現社會的共同理想、構建國民的精神家園。因此,我們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宣傳活動,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爲國家發展助力,更爲民族進步鑄魂。

課前3分鐘演講稿 篇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按照慣例,這次輪到我來做“課前十分鐘勵志演講”,下面我要演講的題目是樂觀的生活態度。

曾看過這樣一段話:小鳥說:我從天空中飛過,但天空中沒有留下我的痕跡。泰戈爾說,天空中沒有留下我的痕跡,但我已飛過。同樣的狀況,卻有兩種不同的態度,相信後者的態度更能贏得大家的`認可。其實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他笑,他就會向你露出笑臉,你對它哭,那麼你最終只會收穫沮喪的心情。

或許有人會抱怨說,上天是如此的不公平,努力奮鬥多年的我到現在爲止還是一個經理助手。寒窗苦讀十二年書的我,最終還是沒能考上理想的大學。然而,這些抱怨無法改變現實,只能加重自己的煩惱,何不以積極樂觀的心態看待呢?

相反的,正如我們熟知的林肯先生,在遭受24歲經商失敗,26歲愛人死去,27歲精神崩潰,中年時代多次競選參議員和副總統,卻均以失敗告終,可面對如此多的打擊與磨難,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而是以積極的生活態度應對這些不如意,最終他成爲美國第十六任總統,正是這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讓林肯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

相信,假若沒有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摔殘肢體的桑蘭,高位截肢的張海迪,生命中沒有光明與黑暗的海倫—凱勒,他們同樣不會有燦爛的人生,也就不會贏得世人的尊重與讚美。

親愛的朋友們,雖然我們無法預知下一秒會發生怎樣的事情,但相信只要我們持一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我們生活一直是快樂的。所以,即使有一千個理由哭泣,也要爲自己找出一萬個理由微笑,這樣,我們的生活就會充滿更多的陽光和快樂。

課前3分鐘演講稿 篇5

在勇氣問題上,人人都有極限。從來就沒有膽大包天的英雄好漢。我想,可以說,納爾遜和所有那些被大量宣傳的勇士,一生中都有勇氣達到極限的時候。

我就多次發現自己的勇氣到了極限。有時是意料之中的——經常是出乎意料的。我認識一個人。此君不怕與響尾蛇同寢,可你無法讓他與保安剃刀共眠。

我從來就沒有勇氣在狹長房間的中央發表講話。我得站在房間的一頭,面對全體聽衆。如果我試圖站在房間中央講話,我就會不斷地轉身,這樣,就不斷有部分聽衆在我背後。你們永遠不能讓自己背後有聽衆;你們永遠鬧不清他們要幹什麼。

我得坐下了。

課前3分鐘演講稿 篇6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

如果我問你,你最愛誰?你是否會說:“當然是我的父母嘍!”因爲生我者乃父母也。可你有沒有想過,育我者卻是祖國母親。千百年來,咱們的祖國母親飽經多少滄桑,歷盡多少磨難,纔有了今天的輝煌!我愛祖國母親,勝過愛我的一切!想當年,多少戰士爲了扞衛我們的祖國而拋頭顱,灑熱血,才取得了戰爭的勝利!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城樓上那一聲:“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今天成立了!”讓多少中國人的心沸騰起來!祖國母親呀!您終於站起來了!在改革開放20多年以來,在廣大勞動人民的辛勤耕耘下,無論軍事。科技。政治。體育我們都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特別是體育,在結束沒多久的北京奧運會上,我們中國運動員取得了金牌榜第一的好成績!在說說科技,年10月12日北京時間9點整,神州6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事隔3年之後,**年9月25日9點10分,神州7號載人飛船又一次的成功發射!誰能說這不是項很大的發展?我記得“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壯語豪言;記得季羨林懷着對祖國母親的思念度過了在歐洲漫長的11年;記得錢學森放棄金錢和名利,歷經重重磨難回到祖國的懷抱,這些激勵着我的愛國情懷。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屹立於世界,則國屹立於世界!自古英雄出少年,同學們,咱們一定要加把勁兒,爭取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好好報答祖國母親的孕育之恩!!!

課前3分鐘演講稿 篇7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

前不久,我讀了一則童話故事,它是英國作家王爾德寫的《巨人的花園》。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巨人看到孩子們在自己的花園裏玩耍,很生氣,他在花園周圍築起了高牆,將孩子們拒於牆外。從此以後,園裏花不開,鳥不語,一片荒涼,春夏秋都不肯光臨,只有冬天永遠留在這裏。一天,孩子們從牆洞爬進來,春天也就跟着孩子們來了,園裏立刻變得生機勃勃。當他把孩子們再次趕出花園之後,花園又被冰雪覆蓋了。後來,在小男孩的啓發下,巨人醒悟了,隨即拆除了圍牆,花園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園和孩子們中間,感到無比地幸福……

王爾德的這個快樂的故事,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對於那個巨人,他兩次的自私與冷酷給花園帶來了冰雪寒冬,讓孩子們失去歡樂的同時,他自己也同樣孤單寂寞,更享受不到花園裏明媚的景色!我們常說:“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其實,快樂也一樣,給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

我還記得有這樣的幾句名言:“把你的痛苦與人分享,你的痛苦將會減少一半;把你的快樂與人分享,你的快樂將增加一倍。”是啊,分享快樂不會使自己損失什麼,卻能讓這個世界充滿溫情。相反,有了快樂,一個人獨樂,最終也不會快樂。

與別人一起分享快樂是一種美德,因爲快樂能夠傳染。其實很多時候,與別人分享快樂,既是給了別人一個機會,也是給了自己一個機會;既給了別人一個好心情,自己也留下了一份好心情。

既然這樣,那麼請開啟你的心靈,真誠地與別人分享吧——自己是一團火,就要想法把別人點亮;自己是一盆水,就要想法把別人洗淨;自己是一粒米,就要想法長出更大的稻穗;自己是一彎月,就要想法給夜行人送去清輝……與人共享快樂,你也會更加快樂!

謝謝大家!

課前3分鐘演講稿 篇8

今天的語文課演講,我分享給大家的主題是《我最感動的一件事》。

說起感動,我想大家並不陌生,生活在這個人情冷暖的世界裏,感動無處不在。也許是母親的一句話,也許是別人爲你做的一件事,也許是一個簡單的節目……

在前天的下午,我們在班裏看的那段視頻節目,讓我感動不已。那是發生在一座深山裏的故事,一個洞裏住着18戶人家,生活儘管貧苦、拮据,但很溫馨,很快樂。湖南電視臺舉辦了一次活動,讓幾個十歲多的城市孩子到那洞裏與他們一起生活。離開了父母的城市孩子,沒有通信工具,沒有成堆的零食,沒有多餘漂亮衣服,有的僅是生活必需品。來這之前,他們並不知道會這樣,所以一個個變得十分的失落。不過,他們很快的對這裏的生活充滿了好奇感。

對於這些來說,我沒有太多的感動。真正感動我的是其中的兩個細節。一個是父母爲了鍛鍊孩子們的吃苦能力卻把自己最疼愛的孩子留在了山上。臨走前,父母和孩子都哭了,其中一位母親說:“孩子,不是媽狠心,只有讓你現在經歷苦難,今後你的生活纔會更加精彩!”看到這裏時,我忽然想起了一句話:可憐天下父母心!

另一個片段是,兩個孩子跟着一個山洞學校的孩子一起生活。生活拮据的山裏村民是好客、無私的,即使家裏窮的揭不開鍋,爲了歡迎我們的到來,借來別家的母雞殺掉,拿出捨不得吃的大米款待他們,毫不吝惜。看到這樣的情景,兩個城裏的孩子感動的哭了。這時,我才發現我已經淚流滿面。

看完節目,我在感嘆的同時,更驚詫於在我們揮霍、浪費,滿身名牌的時候,竟然還有這樣一羣吃不飽、穿不暖的大山裏貧困的孩子。此時此刻,我想了很多,但更多的是從心底油然而生的一種對大山裏孩子的那種崇敬和佩服!

那麼,作爲我們應該怎麼去做呢?我想我們大家都知道。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