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選院校>

中外合作辦學和境外辦學最新政策

學問君 人氣:1.9W

近年來,中國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以中外合作辦學、境外辦學、雙向留學、合作科研、聘請外籍教師、學生交換等爲主要形式的跨境教育已成爲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的重要內容,對推動中國辦學體制改革、拓寬人才培養途徑、促進教育對外開放發揮了積極作用,取得了顯著成效。下面本站將圍繞中外合作辦學、境外辦學談談中國跨境教育的現狀、趨勢和戰略。希望對各位家長及考生選擇中外合作辦學、境外留學有參考作用!

中外合作辦學和境外辦學最新政策

一、中外合作辦學

1中外合作辦學取得長足發展,已成爲中國教育事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自2003年3月國務院發佈《中外合作辦學條例》以來,尤其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頒佈實施5年來,中外合作辦學形成和保持了高水平、快速發展的勢頭,社會關注度、信譽度、品牌度有所提升,社會影響擴大,對促進教育改革發展的作用更加明顯,對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度進一步凸顯。

截至目前,經審批或複覈透過的中外合作獨立大學、二級機構和項目共計2371個,其中包括上海紐約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等7所中外合作大學,本科以上的二級機構56個,項目1087個。中外合作辦學覆蓋各個教學層次和類型,涉及理工農醫人文社科等十二大學科門類200多個專業;從辦學規模來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各級各類中外合作辦學在校生總數約55萬人,其中高等教育階段在校生約45萬人,佔全日製高等學校在校生規模的1.4%。高等教育階段中外合作辦學畢業生超過150萬人。

2中外合作辦學的有益嘗試與積極成效

首先,透過中外合作辦學,創新了辦學機制,推動了教育教學改革。中外合作辦學透過引進境外教育內容、教學方法、人才培養模式和管理經驗,推動了國內學校學科專業建設和教師培養,增強了辦學活力,促進了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中,中外合作辦學以設立境外教育機構創新辦學主體,以中外合作模式創新學校執行機制,以多樣化自主辦學創新管理模式,以多元投資創新辦學資金來源。

其次,合作辦學拓寬了人才培養途徑,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中外合作辦學不僅培養了一批雙師型骨幹教師和國際化應用技術型人才,也促進了學科專業建設,爲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了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交往能力的專門人才。從2014年一項針對13家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開展的調研來看,應屆畢業生平均一次就業率達到88.32%,二次就業率達到95.61%以上;畢業生對就業現狀滿意度達到90.51%;選擇攻讀碩士學位的學生中,48.59%獲得了到世界前100名大學就讀的機會,70%的學生在跨國公司和國際組織工作,有45%就職於世界500強或行業龍頭企業。

再者,各級各類合作辦學項目及機構豐富了我國教育供給,滿足了多樣化教育需求。中外合作辦學引進境外學歷教育和培訓項目,增加了受教育機會,豐富了教育供給。僅從職業教育領域來看,其項目及機構數量佔全部數量的三分之一,在校學生約20萬人。中國高校引進德國、澳大利亞、美國、法國等優質職業教育資源開展合作辦學,不僅創新了職業教育辦學模式,也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中國受教育者日益增長的多樣化教育需求。

另外,開闢了“不出國留學”途徑,促進了國內教育消費。透過中外合作辦學,吸引國外教育資源和國內民間資本投向教育,推動了辦學體制改革,使不出國留學成爲可能,進而擴大了國內教育消費,也降低了學生的教育支出。中外合作辦學學費總體較出國留學低,年學費平均約爲3萬元(人民幣)左右,而赴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國自費留學年學費平均約爲12萬元。按目前高等教育階段中外合作辦學在校生45萬人中一半出國留學測算,平均年學費支出將節約200億元左右。

最後,推動了教育國際合作,加強了人文交流。中外合作辦學拓展了教育交流與合作的渠道,加強了中外學校間的人員往來,促進了教育要素在國際間有效流動,加強了中外人文交流。透過中外合作辦學,一些學校在引進教材、培訓教師、交換學生、文化交流等方面搭建了穩固的平臺,顯著提升了教育國際化水平。

3中外合作辦學發展面臨新趨勢,步入新常態,實施新戰略

中外合作辦學作爲推動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力量,當前的國家戰略與國際形勢也爲中外合作辦學的轉型發展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中外合作辦學的辦學者需要努力整合國際、國內資源,提升辦學層次與辦學質量,增強合作辦學對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帶動作用,以此共同把握新的歷史機遇,順應中外合作辦學發展的新趨勢。

一是從注重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提升內涵式建設新階段。目前,全國已有500多所高校舉辦了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和機構,未來要更加充分地發揮中外合作辦學在提升學校教學實力和國際化水平等方面的作用,加強中外合作辦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定期開展質量評估工作,規範辦學秩序,加大處罰和引退機制建設。

二是發展重點從模仿學習轉向創新引領。當前,中國社會進入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新階段,要求中外合作辦學必須要有領先一步的意識、基礎與能力,必須克服各種辦學短期行爲,聚焦學科建設,着眼創建紮根中國土地的現代一流教育,爲創新驅動做出現實的貢獻。透過發揮中外合作辦學的創新引領作用,發揮“鮎魚效應”,形成倒逼機制,促進國內教育改革發展。

三是境外資源從批量引進轉向聚焦優質,嚴把資源入口關。利用國際國內兩種教育資源,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指導高校要強強聯合,典型示範,真正引進強校名校;要優化學科專業結構,重點支援高校在理工農醫等自然科學領域及先進製造現代農業和新興產業等領域開展合作辦學;要嚴格控制外國高校連鎖辦學,防止低成本重複性學科建設。

四是管理思路從注重行政許可轉向加強過程監督,加強頂層設計和政策制定,優化管理手段。政府正在積極推進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治理能力,實現依法治國。教育管理體制改革也在不斷深入,未來將進一步推進制度建設和政策制定,施行精細管理,實現管辦評分離。

面對新形勢,我們將進一步依託現代資訊技術,掌握辦學資訊,規範辦學秩序,保障學生的權益;將中央統籌、地方監管、社會組織評估、辦學者自律等手段有機結合,探索中外合作辦學管理體制機制的完善和創新;注重透過專業機構和專家團隊開展專業管理和服務,進一步發揮專家的諮詢決策作用,加強理論研究,爲中外合作辦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援;繼續適時開展動態應急監管的同時,更加註重依法管理和法規建設。

二、境外辦學

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不僅需要“請進來”,也需要“走出去”。高校赴境外辦學工作是中國教育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環節,也是中國跨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1境外辦學初具規模

自20世紀70年代起,中國高校開始探索開展境外辦學。隨着中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增強,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深入,中國高校“走出去”開展境外辦學的積極性也顯著提高。截至目前,已在境外舉辦了4個辦學機構和98個辦學項目,分佈在14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境外辦學已成爲中國高校開展教育國際交流的重要方面,更是提高國際化辦學水平的重要措施,也表明中國高等教育發展模式和發展成就初步得到國際社會認可。日前,作爲中英進階別人文交流機制第三次會議的環節之一,北京師範大學赴英國與卡迪夫大學共同創辦了“北師大-卡迪夫中文學院”,相信此舉將爲擴大漢語對外推廣、培養高層次中文外國人才起到積極作用。

2境外辦學面臨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期

一是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國家影響力快速提升,爲中國高校赴境外辦學營造了良好發展環境。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不僅爲高校赴境外辦學提供更有力的資源支撐,同時還創造更加友好的外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