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總結>

初中七年級《三峽》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4.22K

一、教材分析

初中七年級《三峽》教學反思

《三峽》是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多彩四季中的第二篇,所選取的四篇全部是寫景散文,編者的目的是希望透過一系列的寫景散文教學來引導學生欣賞散文優美、精闢的語言,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瞭解課文抓住特徵寫景的方法和寫景的層次,學會觀察景物的特點,並作簡單描述(見《語文教學參考書˙七上》)。

《三峽》是一篇上乘的山水小品文,作者透過對三峽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寫,表現了三峽的壯麗風光。文辭兼美:語言凝練生動,佈局匠心獨運。但該生詞僻句語法現象也比較多,也是一篇有一定難度的文言文,《參考》中要求兩節課時完成教學。如何在一節課裏涉及相應教學目標是教學本課的一個難點。

二、學情分析

我面對的雖是雲大附中的學生,但他們也纔剛入學不到兩個月,對文言文的

學習概念比較模糊,相應的知識積澱也比較少。在學習本文之前,學生只學過兩篇文言文《古代寓言二則》和《幼時記趣》。但前者非常短小,且學生在小學已經有所接觸;後者文意簡單有趣,學生學起來也比較輕鬆。《三峽》全文不算太長,但難詞難句多,句式複雜,所以設計本課教學目標不能貪多,爭取一課一得。

三、教學內容的確定

《語文課程標準》對第四學段學生文言文學習的要求: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結合單元提示要善於從美的事物中發現美(學會觀察捕捉),並用美的語言表現美(嘗試抒寫)我將本課教學內容定在讓學生感受景美和體會文美上。

四、教學設想

《參考》對本課的教學建議是:着眼於培養學生自讀文言文的能力,廢止字字講解,句句對譯的現象,代之以學生自讀、輔以教師指導、學生討論的教讀方法,使學生悟到閱讀文言文的門徑。

於是,我放棄了傳統疏通文意的文言文教學方式,注重誦讀和整體感知,進而引導學生髮現和感知蘊含在文字中的美。在本課中,希望透過多次朗讀讓學生理解的大意,進而引導學生去發現三峽的景物之美,尋找景物特點的同時感知層次,最後在老師引導下對文言文原句進行擴充,藉助想象描繪畫面,體會文字之美。(一)朗讀,識文(二)朗讀,尋景(三)朗讀,繪峽這樣的基本教學脈絡也就定了下來。

五、課堂實施情況

1、 整體情況

整堂課教學我緊扣教學內容,以文字爲主,以學生爲主體,基本實現預定教學目標透過朗讀理解大意,從文字間感悟三峽優美風光。學生對文字大意有了一定的瞭解,並能夠透過誦讀來傳達自己對文字的獨特感知,大部分同學在後半部分能夠展開合理的想象對文字進行加工擴展,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和表達能力。

2、 教學亮點

教學環節設計構思精巧。

識文尋景繪峽三個環節之間呈現出一定的層次性和梯度。問題設定符合學生學情,比如尋景的環節:你看到了什麼景(概括)?讀一讀(熟悉原文)。這景帶個你怎樣的感受(尋找景物特點)你從句子中哪個詞感受到的(回扣原文,讓學生髮現原文亮點)你能嘗試着讀出這種感受嗎(再次體會文句)?隨着問題逐層推進,讓學生不斷關注文字,達到潛移默化地分析文字的目的。最後的擴寫,則讓學生再次關注文字,在已有的對文意理解基礎之上再有所提高。

教師語言精煉準確,有美感。

比如教學開始時用對三峽概念性的語言匯入,提到這,就是那令人怦然心動的三峽,讓學生對三峽有比較客觀的認識。而課堂結尾又用散文性語言總結,提到這,還是那令人怦然心動的三峽,首位呼應,讓人有美的.體悟。教學過程中,引用了五句古詩詞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讓文言文課堂教學充滿詩意,並起到了很好的渲染作用。

以讀貫穿整堂課教學,問題指向明確,對學生起到較好的引導作用。

比如在第一環節識文中,讓學生讀了五遍課文,但每一遍都有明確的不同的要求。第一遍自由朗讀課文,關注註釋中的字音;第二遍抽讀課文,檢查字音;第三遍齊讀課文讀準字音;第四遍自讀課文(可出聲可不出聲),疏通文意;第五遍齊讀課文,鞏固理解。緊接着,教師背讀,學生勾畫景物;學生個人讀,體會景物特徵;教師以三峽的山真高啊,不信你看等這一句式引導學生讀出不同語氣,把握景物特徵;最後的擴寫,又是另一層面的讀。

等待學生,調動教學機智,尊重課堂生成。

如果按照正常的環節,後面還有一個配樂朗誦,讓學生跟着音樂再次朗讀課文。但是在剛一開始的讀書環節,發現有的同學閱讀速度較慢,並且不會使用註釋,也不做任何的勾畫圈點,於是我放慢了閱讀速度,並且又增加了一個讀書環節,增加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在追問學生時,學生一時想不起來,並沒有立刻跳開,而是合理引導,等待他努力地回答出自己的感受。教學過程中有一位笑呵呵的一直在講話的同學回答常有高猿長嘯時,竟答出了猿猴生理期交配的答案,看到旁邊的同學在笑,我不知這是否是他故意的,但平靜面對是最好的選擇。於是我尊重他的答案但又合理引導,看來你的生物學的很好,但如果是從文學的角度來考慮又會有什麼樣的答案呢?這樣的反問解決了這一課堂尷尬。

3、 教學遺憾

由於某些客觀和主觀的因素,自己這堂課達成的效果也受到了一定影響 。比如學生13:40就突然衝進教室,我還沒有調試,而隨堂班主任也不在,再加上外面特別吵,學生的狀態不是很好。教學過程中自己調動還不夠充分, 引導性的話語指向性還不夠,有兩位男生一直在講話,動作表情都比較誇張,我採用暗示、提問題、側面教育的方式,效果不是太明顯。在最後繪峽部分,有位女同學寫了很多卻一直不願回答,其實我完全沒有必要在此糾結,只需說&那好,你再準備一下就可以了。慚愧,慚愧,教學機智還是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