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總結>

敬業與樂業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2.61W

《敬業與樂業》是梁啓超先生於70年代在上海中華職業學校爲學生所作的演講,下面是由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的關於敬業與樂業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

敬業與樂業教學反思

敬業與樂業教學反思一

《敬業與樂業》是梁啓超先生於70年代在上海中華職業學校爲學生所作的演講,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啓蒙教育,有很強的針對性。這篇文章,既是議論文,又是演講詞。第二單元的課文設定中有三篇演講詞,所以教學時,我兼顧了議論文知識的複習和演講詞知識的初步學習,爲後面的課文學習打下基礎。

教學中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目標,分別是:

1、引導學生品味與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

2、摘錄並積累大量經典語句、格言。

3、分析本文結構,學習論證方法。

4、仔細體會演講和口語特色的巧妙結合。

爲了實現教學目標,首先,透過複習議論文知識,明確議論文的結構思路。然後,在整體感知的環節中,我對學生朗讀課文時提出了:“試概括每一段落論述的主要內容,並找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要求。這樣,學生在完成任務的時候也就逐步明確了文章層次的劃分,再經過交流歸結,文章的結構就清晰的體現出來了。朗讀是的第二個要求是“逐一抄錄課文中引用的古代典籍中的論述,認真想一想它們的意思”。學生很容易從文章中劃出這些語句,它們的出處和語句含義在課文的註釋中,再加上文章中也有多處語句作者引用後作出解釋,所以學生理解語句的含義也就沒有困難了。不過,在要求學生積累背誦這些語句時,卻有了一些難度。

爲了引導學生品味與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我在分析時設計了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思想上也會受到觸動。

第一課時的拓展延伸設計上,我結合着課後練習向學生提問:“‘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依據作者的這一標準來衡量,你能從身邊也發現一兩位這樣“天地間第一等人”嗎?請聯繫自己的實際談談我們中學生該如何去做。”

學生分小組探討對於“天地間第一等人”的理解。在交流中,有的`學生只談了課文中的一些理論,而忽視了問題中結合中學生實際的要求。對此,我及時地引導他們結合自身的學習生活談感受,多列舉事例,這樣更好的認清自己現在應該如何去做,從而具有積極的實際教育意義。在學生的發言中,我發現學生對新時期愛崗敬業的事蹟知之甚少,那麼在課後就要擴充他們對這方面的瞭解,以增強他們敬業樂業、敬學了學的意識。

在第二課時的拓展延伸設計上,我將梁啓超的觀點和拿破崙的名言進行比較分析,讓學生展開辯論。從而調動學生積極動腦思考的興趣,激發學生的逆向思維,提高質疑能力,也探討了理解人生的問題,加強了文章的實際教育意義,效果較好。

爲降低目標4的難度,教學中,我先對演講詞的知識做了簡介,然後透過出示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找出例句進行分析體味。

總之,在教學中,我儘可能的讓學生多讀,多思,多發言,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儘量的少講,注重對學生的評價。同時,結合着課文分析,給予學生寫作的指導,並透過課後練筆進行鞏固,把寫作和閱讀有機的結合起來。

敬業與樂業教學反思二

《敬業與樂業》是梁啓超先生在上海中華職業學校爲學生所作的演講,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啓蒙教育,有很強的針對性。這篇文章,既是議論文,又是演講詞。第二單元的課文設定中有三篇演講詞,如何更好地貫徹新課標要求?我認爲須把握三個環節感悟三個美。

一、引導朗讀感悟結構美

《敬業與樂業》層次清晰,結構緊密,邏輯性強。感悟其美關鍵要具體引導學生做好兩點:首先,朗讀中把握語段語氣的基礎上抓語段關鍵句。例如文章首段的語氣是轉折語氣,其關鍵語句在後——“敬業與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其次,引導學生讀懂段段之間的銜接,明確每個話題的起承轉合。例如首段的關鍵語意是:“敬業與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二段的關鍵語意是:所以在演講正文以前,先要說說有業之必要。從銜接上看,兩段是典型的總分關係,而二段關鍵句又是分話題的總起句,承接的是三四段的兩個並列段,合的是五段:“我徵引儒門……萬不能容赦的”這幾句,(也是一個典型的總分總關係。)轉的也是五段末句:今日所講……何種態度。這樣,在反覆朗讀中不難感悟行文中“三個話題”的基本佈局。

二、抓引言設疑體會說理美

這篇演講詞語言表達通俗淺顯,但學生在閱讀作者大量引用的經典、格言,往往會淺嘗輒止。爲此,在教學中,我不僅引導學生反覆誦讀經典、格言的註解,還加以相應的提問。這樣來真正準確把握課文主要觀點,感悟作者的說理美。例如:文章分述的第一個話題我這樣問:作者談有業之必要,作者是怎麼說的?有學生回答:作者引用孔子言、講百丈禪師故事來“證明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人人都要不斷勞作”我接着說:“是的,那麼業的必要性說透了嗎?”學生只理解了孔言中的兩種人就是因爲沒有業而難造就,而百丈禪師的例子似乎讀不懂,我提問:百丈禪師爲什麼不吃飯?生回答:門生替他服務了。我說:“好,那百丈禪師是怎樣一個人?” 生回答:始終如一。我問:哪兒可見?生:“直到八十歲,日日如此”我問:始終如一,“一”指什麼?生:“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飯”至此學生豁然開朗——有業可成性格。這樣,再引導學生品味一反一正,一理一事結合起來文筆簡練,形式多樣,說理全面的亮點就水到渠成了。

三、議作者理念悟人性美

在這點上,文章的“敬業”與“樂業”兩部分體現的尤爲突出。例如在“敬業”部分的六段,我提問道:作者提及“大總統”和“拉黃包”兩個職業意在何?學生不難明白:職業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的神聖,是不分高低的。在七段中我提問道:作者爲什麼“凡做一件事,便把這件事看做我的生命,無論別的什麼好處,到底不肯犧牲我現在做的事來和他交換?”學生細讀之中也會抓出作者的理念:大家同時替社會做事,怕的是做不好對不住這一天的飯。這樣我們的學生纔會把握作者的敬業態度——專心做事,不管事情大小。至於樂業部分,作者的人性美我認爲主要是感悟演講中的情境——注意和聽衆現場交流。例如,“今日大熱天氣,我在這裏喊破喉嚨來講,諸君扯直耳朵來聽,有些人看着我們好苦;翻過來,倘若我們去賭錢去吃酒,還不是一樣在淘神費力?”這句是作者是對聽衆直接的心靈訴求,是作者語重心長的疏通讀者的苦樂觀。明確這一點,後文“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的期望就不言而喻了。

總之,在這三個環節的展開突破中,我認爲學生較好的感受了作者活躍的思維、豐富的情感和閃光的思想。至於在此基礎上怎樣探討文章的語言特色?其焦點問題是:本文是一篇演講詞,語言通俗,充分體現了口語和演講的特色。試從文中舉出例子,並做說明。其具體做法形式是:學生各抒己見;老師媒體出示共同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