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總結>

初中歷史新課改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1.06W

第一:新教材作爲一門分科課程注重了知識的相對獨立性和邏輯結構,注重了教學的認知功能和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概括地講,分科課程組織的邏輯起點是知識,新教材刪減了一些難懂的內容,融合了一些新的時代資訊,使學生需要掌握的死知識點大大減少,但是總體上看來知識整合的力度不大,主要是對於歷史知識的內部結構進行了重組和改造,缺少了知識的普遍聯繫性和綜合性。如新教材刪除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三種社會形態的敘述,確實降低了教學的難度,但是忽略了歷史知識的連貫性和系統性。

初中歷史新課改教學反思

第二:新教材的編寫雖然避免了“繁、難、偏、舊”的問題,但是由於教材時間跨度大,包含了整個中國古代史,知識面面俱到,所以在一些問題上出現了過於簡單的現象,使學生接受的資訊量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學習的深度也不夠。如時間線索不明、教材跳躍性太大等。另外教材的.插圖也過於平淡,不利於激發學生興趣。

第三:新教材在編排方面,存在一些知識性的錯誤,如七年級《歷史》教材上冊第69頁這一章節講述的是春秋戰國時期齊、燕、趙、魏等各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狀況,其中講到齊刀幣、燕刀幣還有趙國和魏國的布幣時,教材配了插圖。插圖裏齊刀幣是對的,課本插圖中齊國刀幣的圖像和實物是完全一樣的。而燕國刀幣就不對了,燕刀幣印成了齊國的五字幣,燕國刀幣應該是刀形又薄又小,插圖中卻把它印成齊國的又厚又大的五字幣。而且插圖中魏國的布幣印成了趙國的布幣,趙國的布幣卻印成了魏國的布幣,把魏國貨幣和趙國貨幣張冠李戴了。

第四:就教材內容而言,本套教材的某些章節適合大中城市等各方面比較發達的地區,而不適合小城鎮與廣大農村。其一,教輔資料缺乏,與教科書配套的教師用書、教學掛圖、燈片、光盤、軟件等在當地無處購買。其二,學生配套的閱讀材料和練習材料沒有購買到。因此,“面向全體”也就成了一句空話,“以人爲本”也就失去了意義。

總之,新教材的編排不全如人意,仍有待於進一步完善。教學反思《初中歷史新課改憂思錄》一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