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心得體會>

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學問君 人氣:2.87W

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範文1

最近,“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名詞被廣泛應用,它好像是能適應任何一門學科的一種學習風格,能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的一種既流行又有效的。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爲小組合作學習確實有着自身的優點。

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例如:分組學習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時間內,讓每一個學生都主動參與學習,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得到發展樹立信心,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我認爲,小組學習最大的優點在於,培養了學生們的合作精神,使他們學會了與他人合作,具備了合作完成問題的能力。合作是人類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在人的發展中沒有一種發展是與別人無關的。從小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是老師義不容辭的職責。分組之後任何一位組內成員都有責任掌握教學內容,只有每位成員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學生之間才能互相幫助,互相合作。比如我們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需要大量的實際數據,如此大的工作量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只有分組,各負其責然後交流分享成果,才能共贏。這種合作的意義遠遠超過了學習本身。另外,小組合作學習,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每一位學生都有了主動學習和創新的機會。由於學生的好勝心理和集體榮譽感,所以在分配到任務後,他們都自發的積極的去完成。在這期間,學生始終處於一種主動、積極的心態,使學生有原來的被動聽講變成了主動學習者、研究者、參與者,從而有了“我要學”的強烈願望。小組合作學習給他們提供了一個獨立思考發現和解決問題的空間,更能體現學生的主題地位。

小組合作學習固然有很多優點,然而在平時實際運用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問題,如果我們不能及時處理,找出對策勢必會影響到教學效果甚至有負面的影響。

例如:我們的學生學習能力不均勻,這樣,在一個組裏學習水平勢必參差不齊,學習水平高的學生髮言的機會要多,部分學習水平低的學生不敢輕易發表自己的見解,怕出錯讓同學笑話,長此以往學生的發展會極不平衡,出現社會上的貧富差距,而且會越來越大,逐漸產生厭學情緒。還有的同學會出現盲從,迷信學習好的學生,認爲,他學習成績好分析的肯定是對的,人云亦云。另爲。由於分組教學廣泛流行,被很多教師當作每一節課的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無論需要不需要,都要討論,片面追求熱鬧的課堂氣氛,這樣有些不自律的學生藉機玩耍,沒有養成動腦思考的好習慣反而學會了課堂起鬨,降低了學生對討論的興趣,更會影響學生思維的深度。時間一長會給學生的發展帶來消極的影響,難以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創新的能力。如果這樣就失去了分組學習的初衷,我們本來想的是要“1+1”大於2,出現了上述問題,我們的分組合作學習就流於形式,浮於表面了。

因此,分組合作學習,既有優點也存在不足之處,如何運用這一新興的學習形式創造出最優的學習效果,使我們教師當前最應當思考的問題。

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範文2

**縣**鄉中心小學內容提要: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如何更有效地開展好合作小組學習是我們面臨的新課題。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轉換角色,當好"導演",讓學生當好"演員"。同時教師要注意整合各種資源,組織好小組合作學習。

19世紀早期,美國的一些學者開始研究合作學習並運用於實踐,杜威創辦的芝加哥實驗學校就運用了小組合作學習。《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所謂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在小組或團隊中爲了完成共同的任務,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是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特徵是:以討論的形式研討某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學生在討論中要傾聽(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別人的意見進行評價和補充)、協作(用不同形式展示問題的解決過程)、分享(讓每個人獲得成功的體驗,並從中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爲)。小組合作學習一般以4—6人爲一組,將同一班級的學生按成績、能力、性格諸方面的差異組建成若干個最優化的"同組異質、組間同質"的合作學習小組。它強調學生學習的親歷性、參與性、合作性,是一種具有典型意義的學習方式。在《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課程實施建議中,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爲一個重要的概念。因而,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倡導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儘可能地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獨立獲取新知的機會,儘可能多地讓學生體驗嘗試成功、探索與發現的快樂。現在廣大的教師都在嘗試運用這種新的教學理念,但是,許多的教師沒有把小組合作學習用到實處,只侷限於在形式上的模仿,從而導致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無效性。如何更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現就結合平時的聽課情況和自己的教學經驗來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一、優化組合,準備"合作"

在語文學習中,小組成員的組合要怎樣才能達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進呢?前蘇聯著名的心理學家維果斯基將兒童的最近發展區界定爲:由獨立解決問題所決定的實際發展水平與透過成人指導或能力更強的同伴合作解決問題所確定的潛在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在他看來,兒童間的合作活動之所以能夠促進成長是因爲年齡相近的兒童間的最近發展區內操作,表現出較單獨活動時更進階的行爲。長期以來關於同伴互教活動的研究發現,在學業成績方面,教者與被教者都能從中受益。可見小組合作通常採用異質分組是有着它的科學性的。在實踐教學中,我在尊重學生自願的原則下,儘量使各組的成員在性別、性格、個性特徵、學習成績等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異,突出它的異質性。每小組由4或6人組成,每個小組中都有優等生(一名或二名)、中等生(二名)、和學困生(一名或二名)組成,讓他們主動參與、互教互學、合作探討。學習小組經過合理、優化地重新組合,由學習小組民主推薦一名組織能力強、學習基礎好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另外,各組內還設有不同的角色,如記錄員、資料員、審覈員、彙報員等。不定期的互換角色,保證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性。組間搭配力求做到均衡,無明顯差異,便於公平競爭。並要求各小組的成員相互友愛,坦誠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透過組內學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二、明確任務,運用"合作"

小組合作學習前,教師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因爲"呈現問題"是合作學習的第一步。然後師生共同梳理、整合問題。如在教學《將相和》一課時,我與學生共整合出了三個問題:"藺相如捧着和氏璧撞柱子是真還是假?""藺相如與秦王拼命是真還是假?""藺相如怕廉頗是真還是假?"然後,請同學們自由選擇自己最想解決的一個問題,然後請選擇相同問題的同學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到指定地點,選出一位臨時組長。這樣,既給了學生明確的學習任務,又給了他們自由的內容選擇和活動的空間,使學生明白如何學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時機,體驗"合作"

開展合作學習,要結合學生和教師的實際水平以及教學內容的特點,不能濫用。因爲並不是所有性質的教學內容都適合合作學習的。例如簡單的學習內容,可以讓學生獨立學習,快速解決問題;而複雜的知識內容,則需要教師的精講,所以合作內容的確定需要我們每一個教師慎重考慮。一般來說,重點的問題,應多采用小組合作學習。"重點的問題"指對學生語文素養形成和發展關係密切的內容,包括對有關句段的理解,對課文主要意思的把握以及運用語文的規律等。如教學《盧溝橋的獅子》一文時,當學習了文中形態各異的獅子後,我設計了一個拓展句式"動物園裏的小猴子真有意思,它們的姿態各不相同,有的……好像……。有的……好像……。還有的……好像……",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展開比賽,比一比哪一組的同學最會想象,最有創造性。小朋友經過合作討論,寫出了自己獨特的想象:"有的小猴子抓耳撓腮,好像在思考什麼問題。有的小猴子眼珠滴溜溜地轉,好像在想怎樣逗遊人開心。還有的小猴子跪在猴媽媽面前,好像是在承認自己的錯誤"。合作性學習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於問題的解決和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

四、適時扶放、充盈"合作"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主宰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的角色應當是學生學習的夥伴,是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引導者、誘導者和輔導者。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決不僅僅是一種教學形式上的簡單轉換,而是一種教育觀念上的深刻轉變,是對學生主體性的進一步的認識過程,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擺正學生"主體"的`地位,充分挖掘其創新潛能,發揮"主體"作用。而如何擺正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其關鍵就在於教師的"扶"和"放"。

"扶"是指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深入到小組中去,瞭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適時地考慮學生需要什麼,創設有針對性、啓發性的問題,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跳起來"能"摘到果子"。"放"是指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時,針對一些一般性的問題大膽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感。

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範文3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怎樣更有效地開展好合作小組學習是我們面臨的新課題。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把握時機,當好"導演",讓學生當好"演員"。同時教師要注意整合各種資源,組織好小組合作學習。19世紀早期,美國的一些學者開始研究合作學習並運用於實踐,杜威創辦的芝加哥實驗學校就運用了小組合作學習。《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所謂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在小組或團隊中爲了完成共同的任務,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是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特徵是:以討論的形式研討某個問題的解決,學生在討論中要傾聽(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別人的意見進行評價和補充)、協作(用不同形式展示問題的解決過程)、分享(讓每個人獲得成功的體驗,並從中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爲)。小組合作學習一般以4—6人爲一組,將同一班級的學生按成績、能力、性格諸方面的差異組建成若干個最優化的"同組異質、組間同質"的合作學習小組。它強調學生學習的親歷性、參與性、合作性,是一種具有典型意義的學習方式。在《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課程實施建議中,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爲一個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倡導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儘可能地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獨立獲取新知的機會,儘可能多地讓學生體驗嘗試成功、探索與發現的快樂。現在廣大的教師都在嘗試運用這種新的教學理念,怎樣更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現就結合平時的聽課情況和自己的教學經驗來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一、優化組合,準備“合作”

在數學學習中,小組成員的組合要怎樣才能達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進呢?前蘇聯著名的心理學家維果斯基將兒童的最近發展區界定爲:由獨立解決問題所決定的實際發展水平與透過成人指導或能力更強的同伴合作解決問題所確定的潛在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在他看來,兒童間的合作活動之所以能夠促進成長是因爲年齡相近的兒童間的最近發展區內操作,表現出較單獨活動時更進階的行爲。長期以來關於同伴互教活動的研究發現,在學業成績方面,教者與被教者都能從中受益。可見小組合作通常採用異質分組是有着它的科學性的。在實踐教學中,我在尊重學生自願的原則下,儘量使各組的成員在性別、性格、個性特徵、學習成績等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異,突出它的異質性。每小組由一般由6人組成,每個小組中都有優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學困生2名組成,讓他們主動參與、互教互學、合作探討。學習小組經過合理、優化地重新組合,由學習小組民主推薦一名組織能力強、學習基礎好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另外,各組內還設有不同的角色,如記錄員、資料員、審覈員、彙報員等。不定期的互換角色,保證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性。組間搭配力求做到均衡,無明顯差異,便於公平競爭。並要求各小組的成員相互友愛,坦誠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透過組內學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二、明確任務,運用“合作”

小組合作學習前,教師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因爲"呈現問題"是合作學習的第一步。然後師生共同梳理、整合問題。如在教學《圓錐的體積》一課時,我與學生共整合出了三個問題:"圓錐的體積如何求?""它和圓柱體積可能有什麼關係?""如何得出它的體積公式?"然後,請同學們自由選擇自己最想解決的一個問題,然後請選擇相同問題的同學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到指定地點,選出一位臨時組長。這樣,既給了學生明確的學習任務,又給了他們自由的內容選擇和活動的空間,使學生明白怎樣學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時機,體驗“合作”

開展合作學習,要結合學生和教師的實際水平以及教學內容的特點,不能濫用。因爲並不是所有性質的教學內容都適合合作學習的。例如簡單的學習內容,可以讓學生獨立學習,快速解決問題;而複雜的知識內容,則需要教師的精講,所以合作內容的確定需要我們每一個教師慎重考慮。一般來說,重點的問題,應多采用小組合作學習。“重點的問題”指對學生數學素養形成和發展關係密切的內容,包括對有關概念的理解,對解題方法的把握以及運用數學的規律等。如教學《正比例的意義》時,當學習了例1、後,我讓生自學例2",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展開比賽,比一比哪一組的同學最會遷移,最具有創造性。同學們經過合作討論,得出了結論:“第一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第二它們都是一種量擴大另一種量也隨着擴大,一種量縮小另一種量也隨着縮小;第三它們的比值一定。”合作性學習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於問題的解決和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

三、評價激勵,延伸“合作”

積極的評價,將不斷增強學生參與合作的意識,也使學生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因此,合理運用小組成員互評與自評,對於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尤爲有效。同時,正確的評價與被評也正是學生將來走上社會所必須具有的基本素質之一評價可以是個人評價、小組互評、教師評價。評價的內容包括小組合作中行爲表現、積極性、參與度以及學生在活動中情感、態度、能力的變化。獎勵,有利於激勵學生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獎勵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採用口頭表揚、鼓掌祝賀、授予小組榮譽稱號等。透過獎勵使學生知道什麼行爲是有價值的,是能得到認可的,激發學生儘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華,開發他們的潛能,樂意爲共同的學習目標而努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合作技能。

但是,小組合作學習不是萬能的鑰匙,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研究,不斷探索有效合作學習的途徑和方法,以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不斷髮展。

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範文4

學分化教學模式將小組合作學習推到了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最前沿,雖然在以前的課堂上,小組討論等合作方式也被經常運用,但學分化教學模式更加註重小組合作學習對每一位學生學習的實效性,並且由外及內地強化了很多內容來幫助達成這種實效性,如:學生的學習習慣、傾聽的習慣、小組分工和職責以及互相評價等等。

對我而言,我很清楚真正的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生學習巨大的促進作用,也很嚮往小組合作學習提出的這種很理想化的學生學習的境界,但在實踐過程中我們大多數人還只是本着模仿的態度開展工作。在形式上我們將學生分成了學習小組,合圍而坐,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原本以爲一帆風順的學習卻遇到了重重困難,使我們不得不放慢腳步,蹣跚而行,問題就在於小組合作之外的這些環節沒有跟上。我想如果我們一開始便一味的追求形式上的到位,而忽略學生學習習慣和態度等的養成,則應屬於捨本逐末,我們前進路上的困難尚未掃除,行進起來怎能暢通?那我們怎樣才能使其暢通呢?

首先,要明確學習目的。

小組合作是一種開放性、自由性較強的學習方式。在學習時一定要有明確的目的,否則就會流於形式。當遇到學生的確不能獨自解決的問題時,合作纔有必要;當觀點可能出現分歧,思路可能有多樣時,探討纔有價值。有的教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分好了組,提出一些問題或任務,然後讓學生分組進行探索交流,可是,大部分學生在合作學習是流於形式,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討論開來———好,各組代表進行彙報一下你們組交流的情況。這是一種情況,教師在佈置合作學習的任務時,小組內分工不明確,導致出現沒有合作實效的情況。

其次,要把握好合作時機。

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價值。教師爲了讓學生能有廣泛的參與,一有問題,都要學生合作討論,一些沒有思維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顧的問題充斥其中,學生沒有參與討論的興趣,課堂時間大量浪費,教學效率事半功倍。這樣的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在無意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有悖於合作學習之真諦。因此小組學習必須建立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上,否則就會產生依賴心理。時時合作、時時探究,也會使人產生厭倦的心理。

第三,優等生在小組中處於主宰地位,承擔了主要的職責,後進生則處於從屬或忽略地位。而一些後進生因爲基礎薄弱,參與性主動性欠缺,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遜,往往總是落後優等生半步,無形中失去了思考、發言、表現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被變相剝奪了學習的權利。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的良好學習品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透過不斷的指導,長期的薰陶,透過相互探討,不斷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範文5

一、建立有序的規則

在課堂上,經常出現這種現象,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教室裏馬上就會出現一片熱鬧的場面。但這只是一種表面上的“假熱鬧”,實際上是“忙而無序”。有的小組幾個人同時搶着發言,你說你的,我說我的,誰也不聽誰的;有的小組始終只有那一兩個人發言,其他人只是心不在焉地聽着;有的小組成員相互推辭,誰也不願先發言;有的小組乾脆藉機閒聊、說笑。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組活動的規則。

針對上述問題,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嘗試,總結出以下較爲有效的做法:

(1)培養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一是獨立思考的習慣,避免小組交流時“人云亦云”,盲目從衆的現象;二是積極參與、踊躍發言的習慣,做到積極動腦思考,努力發表自己的見解;三是認真傾聽的習慣,聽清別人說話的意思,學會尊重別人;四是遵守課堂紀律和合作規則的習慣,避免不必要的爭論和爭吵。

(2)合理分工,明確職責。小組內除了組長,還要有記錄員和彙報員。各班的小組長都具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合作意識,主要職責是對本組的成員進行分工,組織全組人員認真有序地開展交流討論、合作探究活動。記錄員的職責是將小組活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記錄下來;彙報員則進行歸納總結後代表本組在全班進行交流彙報。

二、選擇恰當的時機

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如果在教學內容過易或過難的地方設計小組討論,在適合於全班教學或教師引導的地方組織小組探究,或在一節課中安排了多次小組合作學習,結果都是由於時機不當,收效甚微。所以做了以下嘗試:

(1)在課題匯入時開展合作學習

由於各個學生的生活經驗不同,思考問題的角度也是有差異,因此對物質的特性認識就有不同,所採取的分辨方法可以是多種多樣,但大家在一起討論後就可以集思廣益、互相補充、共同提高。

(2)在出現疑難問題時進行合作

在教學過程遇到一些是而非是的問題,這時沒有急於講解,而是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要求有不同見解的同學在小組中闡述自己的理由,然後由其他同學共同評判,最後統一答案。雖然這樣可能是多花了點時間,但會突出知識的重要性,同時經過辯論得出的答案學生記憶會更深刻。

(3)答案不唯一或開放時要組織合作學習。

對一些開放性問題,各小組成員各抒已見,目的是在多角度、多側面的討論探究中,使學生的視野更開闊;思維更活躍;認識更清楚、更全面。

三、要有足夠的小組活動時間

在開展小組活動時,如果出示問題後未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就宣佈開始合作學習,而且不到兩三分鐘就叫停,這時學生還未進入主題,所以小組活動不但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傷學生合作學習的熱情,養成敷衍了事的不良習慣。

在後來的實踐中,給學生提供了比較充分的操作、探究、討論、交流的時間,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和相互補充、更正、辯論的時間,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智慧都得到發揮,感覺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纔是有效的。

四、評價和獎勵方式多樣化

小組彙報員在代表小組站起來發言時,往往是“我認爲……”、“我覺得……”,似乎不是代表小組意見,而僅僅是個人看法。教師的評價也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偏重於對學生個體的評價,忽略了學生所在小組集體的評價;二是偏重於對結果的評價而忽略了對過程與方法的評價。這種不公正、不全面的評價極容易挫傷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所以今後在評價時更要注重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等的評價,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作情況,對錶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要及時地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精神、物質上的多樣化的獎勵。“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

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範文6

夏老師跟我說讓我在這次班主任論壇上發個言,說實在的每個興趣小組活動的內容和活動的方法都會有所不同,如果要找一找它們的共性,這就比較難。每個老師在指導興趣小組活動的過程中,都會積累自己的方法,沒有什麼可比性。所以我談談自己在科技興趣小組訓練活動中的一點體會。

1、 與同行之間多聯繫,獲取最新的知識和消息。

我們都知道,如果你要真正帶好一個興趣小組,就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有時投入跟產出是不能成正比的。除了加強學生訓練,自己不斷地探索創新外,也不能一味地閉門造車。例如:在這次頭腦奧林匹克比賽中,同音樂組一樣我也在早在暑假裏就開始了準備,只不過我所做的準備是單槍匹馬的做的,爲了收集材料光商業城就去了十多趟。最爲重要的是,一開始就與朝暉初中的黃金堂老師就研究了製作的方法,集中兩個人的思維。之所以與朝暉初中的黃老師合作,就是因爲我們之間沒有利益的競爭,可以毫無保留的分析。爲了做這隻船,我還請杭州市青少年活動中的施澤民老師來指導。所以我想,很多時候做事情不是一個人就能依靠自己的智慧能完成的。必要的時候還是可以請一些比自己強,甚至是專家來指導。當然,專家的指導有時你也只能做爲參考。就像我剛纔所說的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的施澤民老師的指導,我也只是參考了他的部分意見,我覺得不合理的,也就不用了。

2、 訓練工作有層次,比賽戰術合理。

科技比賽,同其他的比賽可能不太一樣,如果說要找一個相似的,那我覺得就是體育比賽。有很多的內容,也都是競技型的。一是要找冷門,二是要講戰術。科技比賽每二年就有八大類比賽,每個學校可以選擇其中的四類比賽。比如智能機器人比賽、頭腦奧林匹克比賽,就是偏冷型的。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開一些學校用大量學生進行人海戰、運氣戰。但是隨着蕭山區科技比賽的發展,從1997年到現在已經有12個年頭了,這些冷門的項目,現在也已經不冷門了。就拿智能機器人比賽來說,從開始到現在已經舉辦過四屆,前三屆都是我帶的學生拿團體第一,但去年到了銀河後我們只拿了個團體第二,賽後我自我分析找出不了少的原因,冷門不冷也算是其中一條吧。講戰術,就是指根據比賽的要求和項目分類合理調配好學生在你這個團隊中所處的位置。比如無線電測向比賽,簡單說它可以分爲三個項目,這就要求你根據學生的能力和水平側重他發展的方向。再細小到你上報比賽名 單時也是有講究的,因爲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學生在外場比賽時的出發順序,我們知道,什麼比賽都是先比的吃虧,然無線電比賽是先比後比吃虧。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吃魚吃中間的道理是一樣的。

3、 結合新課程,運用探究模式,提高訓練實效。

20xx年,我新進銀河時,從未上過科學課,也不曉得什麼是探究式教學。到學校的第一年,幾個德意班的學生讓我很是頭痛。心裏想想除了帶好幾個興趣小組外,也沒有什麼進步。但是從進新學校到現在,我已經感覺不一樣了。現在我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做好教學的準備。也越來越體會到科學探究在本門學科中的重要性。由此,我想到了科學探究也應是我們興趣小組進行訓練改進的重要方面。很多的項目都可以將探究活動貫徹進去,如OM、電子百拼、無線電、機器人等等。不僅可以提高興趣小組訓練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學生對興趣活動的熱情的持續性。目前,我現在帶的興趣小組也在這方面做努力。

4、多參加外面的一些活動,這對於提高自己的知識和訓練能力非常有幫助。

99年,第一次帶學生遠赴湖南長沙蔘加全國無線電測向比賽。02年,我跟隨教育局領導利用一週時間專門到上海崇明的各個學校考察過頭腦奧林匹克這個項目,回來後在區首屆科技節開幕式上作了彙報表演。04年,到江蘇要塞中學考察他們學校科技館的建設。06年,到廣州參加全國無線電測向的培訓。杭州的幾個機器人公司的老總也比較熟悉。我現在是省業餘電臺的會員,如果省裏有一些無線電比賽,省協會的祕書長也少不了要我們幫忙。這裏我並不是想炫耀自己出去過多少次,走過多遠。而是指這樣的活動對於自己在做科技興趣小組這件事上,可以看得比別人遠些,思維可以打得更開闊些。如果有這樣的機會能去見識見識,建議大家不要錯過,也希望領導們給大家多多創造這樣的機會。

5、構建持續、和諧興趣小組隊伍

學生參與興趣小組活動的次數越多取得的效果越好。而很多學校或很多興趣小組中第一次去參加比賽的同學是沒有收穫的。這其中不乏教師的訓練和帶隊經驗,但也反映出興趣小組的梯隊建設的重要性。爲了不讓興趣小組的鏈條段掉,我們每年可以從三年級開始選拔一些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加入。由高年級同學先帶他們,等他們掌握一定技能時再由他們帶同一年級新加入的同學。當然,這是我理想中的一個興趣小組建設方式。但是由於我們比賽項目多,科學組與學校其他教研組也是最薄弱的一門學科。衆多的原因,使我的這一想法還遲遲不能啓動。一些科技活動像車輛模型,有時要花費家長一定數量的費用。大部分學生家長能接受。有些優秀家裏經濟基礎不是很好的學生。我希望學校能全額資助他參加,不讓有學生因爲經濟問題而被擋在科技活動外。

6、興趣小組的發展依賴於校園文化的建設。

現在的興趣小組的發展往往只停留在“個別”的層面上。這個“個別”是指學生,也是指老師。我們學校現在做得最好的就是“書香文化”的建設。每個班級都有一個統一的書櫃,這樣的氛圍,不僅會影響到學生,也會影響到老師。坎山小學是無線電測向的傳統學校,他們學校有一個無線電測向俱樂部,幾乎每個老師都會無線電測向,而且他們會定期組織教師到外面開展測向活動。有了這樣一個氛圍,何愁搞不好興趣小組呢。就拿我們學校的科技來講,也應提升到致力於提高科技普及的程度,可以以科普教育活動爲專題,形成有主題、有特色的系列活動。充分利用植樹節、愛鳥周、世界環境日、科技節等特定節日,開展全校性的大型科技活動。與“書香文化”等學校特色結合,開展科技“六個一”活動,即讀一本科普書籍、觀看一部科普影視、參觀一次科技展覽、參加一次科技競賽和活動、完成一件科技小製作、撰寫一篇科技小論文等。達到活動普及化、項目多樣化、效果社會化的教育目的,也爲我們興趣小組活動奠定基礎,輸送人材。

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範文7

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小組合作學習” 恰能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也是當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途徑。課堂教學中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單位時間內學生學習、交往、表達的頻度與效率,優勢互補,有利於培養探究意識和合作精神,也有利於學生口語交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要想切實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需要選好合作內容,並在分組分工、合作技能、學習方式等多方面進行引導教育,在培養良好合作習慣的基礎上,抓準時機開展合作學習。下面我就結合在教學中的實踐,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良好的合作習慣,有效合作過程的保證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合作學習就是要充分發揮個體的作用,使羣體的力量更加強大。小組成員羣策羣力,共同探索,共同研究,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因此,在合作過程中應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習慣。

1、積極參與的習慣

即每一個學生懂得按照老師的要求,在組長的安排下認真地參與小組的活動,能在強烈的集體榮譽感的驅使下,爲合作學習取得較高目標達成度努力。

如蘇教版國標本第五冊《統計與可能性》教學中,在摸球實驗前,我就讓小組長進行分工,誰摸球,誰記錄,誰數次數,誰監督等,讓每一個學生明白自己的任務,同時還提出看哪一組完成得又快又好,這樣,大家就會爲着同一個目標而努力。從而讓摸球實驗順利進行。

2、傾聽的習慣

在開始合作時,同學之間最大的問題是不能容納別人的意見,各抒己見,衆說紛紜,因此,我逐步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學會傾聽:(一)認真聽每個同學的發言,不打岔,不插嘴;(二)聽出別人的發言要點,適當的時候用筆記下來,培養學生收集資訊的能力;(三)聽後思考,哪裏說得好,還有哪些不足,提出自己的見解,提高學生處理資訊、反思評價的能力。這樣,學生纔會在別人的發言與自己的想法碰撞中,產生智慧的火花,促進對知識的理解。

3、勇於發言的習慣

由於學生的自身思維方式和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不同,在合作學習中存在着一些同學發言的機會多,一些同學發言的機會少。因此,我常深入到小組中,調動這些學生的參與慾望,培養他們敢於發言的勇氣,把一些簡單易懂的問題讓他們說,並給予肯定和鼓勵,條件允許時還在全班學生面前進行表揚鼓勵,使一些基礎知識差、思維能力弱、不善言談的學生也有參與、表現自我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4、守紀的習慣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儘管合作學習是小組化學習,人數不多,但也必須在一定的組織紀律約束下進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鬧和爭論。當然這裏所指的紀律約束並不是把學生管死,不給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活動的自由,而是透過一定的紀律要求,讓學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亂。

二、恰當的合作時機,迸發思維的導火索

合作理論認爲:合作的價值就在於透過合作,實現學生間的優勢互補。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教學環境等條件,選擇有價值的內容和有利的時機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精心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爲學生提供適當的、帶有一定挑戰性的學習對象或任務,把學生領近“最近發展區”。合作學習

的問題,可以是教師在教學的重點、難點處設計的探究性、發散性、矛盾性的問題,也可以是學生在質疑問難中主動提出的問題。因此,在實踐中要合理選擇合作的時機。

1、獨立思考後

愛因斯坦說過:“學校的目標應當是培養有獨立行爲和獨立思考的個人”,新課程的培養目標也是如此。合作能提升人的能力,能形成集體的智慧,但應以每個學生的獨立思考爲前提,進行有針對性的討論,有目的性的討論,出現問題後,不要急於組織或要求學生討論,應留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時間,等學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後再參與討論。平時我們經常看到老師讓學生合作學習,但老師卻不深入到小組內參與學習,也沒有掌握學生學到了什麼程度,學生有沒有困難,而是一會兒就看看錶,有時間的話就繼續學生的隨意討論,沒有時間的話,一聲令下,討論就要嘎然而止,哪怕學生沒有討論完,哪怕學生正討論得激烈,教師也全然不顧,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被老師控制得已毫無自主,也根本達不到預期的學習效果,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因此,我認爲一定要給足時間、做好調控,這樣,才能讓學生學得更深更透,才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好習慣,才能達到合作學習的最佳效果。

2、產生疑問時

“學源於思,而思源於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常有疑點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常有創新。課堂合作學習中應把質疑、釋疑作爲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透過對學生質疑問難的指導,讓學生學會從知識的探索與對比中提出問題,並設法解決問題,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學得更爲主動、更爲深刻。

如教學“年、月、日”一課之前,我佈置了一道預習題:小紅今年10歲,過了10個生日,小紅的哥哥小冬從出生到現在過了三個生日,請想一想,小冬今年幾歲?學生看了題,有的草率地說:“3歲”。有的馬上產生疑問:“妹妹10歲,哥哥怎麼會才3歲呢?”有的甚至問老師是不是把題目寫錯了。疑惑之際,我說:題目沒錯,小冬到今年確實才過了三個生日,爲什麼會有這樣情況呢?請大家預習“年、月、日”這部分內容,小組內部先進行探究,看哪一組先得出其中的奧祕。這樣誘導學生帶着疑問去學習,去合作討論,大大激發了學生在小組學習中共同探索、合作解決問題的求知慾望。

3、探究規律時

數學教材中有很多規律需要學生透過動手操作才能發現,如:各種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圓柱體和圓錐體體積之間的關係等等,這時僅憑個人的才智是不夠的,需挖掘集體智慧,才能集思廣益,達成目標。

如,我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課前讓每位學生準備好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直角三角形中任選一種)。上課後,讓學生拿出三角形,提問:你能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另外一個圖形嗎?在獨立操作的基礎上,把自己發現在小組內交流,同時找出哪些圖形是學過的;在此基礎上提問:這個新拼成的圖形面積和原來的三角形面積存在着什麼關係?學生在操作的基礎上進行觀察、小組討論,運用已學過的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初步推匯出三角形面積公式。這樣,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研究中,找到了規律,領略了合作探究的魅力,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4、解答“開放性”問題時。

“開放性”問題其解題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個人的思考能力畢竟有限,很難多角度地去思考,須羣策羣力才能展示出各種策略和結論。

整個合作學習過程各個小組活而不亂,每個同學積極投入,都想讓自己小組找到更多的解題方法,在“找”的過程中,每個同學都在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促進。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起着積極的作用。我們應加強研究,努力探索,不斷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同時,也不要否定其他的的學習方式,替代其他的學習方式,而是讓合作學習與其他學習方式共同運用,我們要及時瞭解學生的需求,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豐富改善學生的學習生活。

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範文8

小組合作學習與傳統教學形式相比,在教學步驟上有很多共同性,如課前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中的教師小結、鞏固練習等;但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下面僅就特殊性方面談幾點看法:

1.分配學習任務。在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向學生說明: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內容和目標是什麼,怎樣完成任務,評價的標準是什麼(小組的任務完成的怎麼樣,個人的學習成果怎麼樣)。與此同時,教師還要透過創設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啓發學生善於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促進學習的遷移。在本學期我在講《納稅》一課時,我提前一週佈置學生自己去查詢、收集有關納稅的知識。在上課時,我叫學生彙報自己收集的稅務知識,結果學生個個拿出一本打印了厚厚的稅務知識來彙報。可想而知,結果只能是學生不能盡興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學任務也肯定不能完成。這就是老師在課前沒有預先估計到的結果,因而,沒有對學習任務進行合理分配。

2.合作探究。每個小組明確了學習任務之後,各組根據任務分工進入合作探究階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組的學習成果。期間教師要在組間巡視,針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及時引導,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並注意觀察學生學習和人際關係等各方面的表現,做到心中有數。要讓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多思考、發言,保證他們達到基本要求;同時,也要讓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潛能。此外,老師還應該充分信任學生,相信他們能透過自己的努力能完成,讓學生有足夠時間和空間進行合作探究。在以往聽過一些老師的課,課堂上有這一環節,但往往是一個過場,短短一、兩分鐘就結束了,根本沒有一點實效。這是老師在課堂上的“霸權主義”,因而在小組合作學習這一環節中,更需要老師的“合作”。

3.全班交流。讓每個小組的報告員代表本組向全班進行學習成果彙報,瞭解每個小組學習的情況,同時注意瞭解每個小組學習有困難學生的掌握情況;對於每個小組提出的疑問,可以請其他小組介紹解決辦法。全班交流需要老師預先設計好問題要有交流的焦點,交流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深度,最好是要有一定的可爭議性。交流的問題,如果沒有深度,則議論不開;如果沒有爭議性,則議論時也無法有效地展開。另外,交流的目的之一也就是透過交流使得一些有爭議的問題得到澄清,使得一些對此問題不理解的學生得到理解。其實這就是教學的難點,因此我要說交流的是難點問題,是最有價值的問題。

學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每個人的發展,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然後才能談到合作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範文9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一學期就結束了,爲了培養鍛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身體協調能力,掌握一技之長,以便將來更好地融入社會。本學期共開設八個興趣小組,分別是籃球、田徑、編織、刺繡、剪紙、律動、電腦、書法。擔任興趣小組的老師分別是孫輝、劉朝紅、閆長征、張允蘭、張春香、王春紅、陳劍、滿園園八位老師。

從本學期開始,我接手負責學校的興趣小組管理工作,由於是本人第一次做這個工作,需認真對本學期的工作進行總結,以便揚長避短,更好地開展好學校的興趣小組活動。現將本學期的管理工作總結如下:

一、 制定好各個小組計劃並及時上交。

在確定好人員與分組的基礎上,在開學初制定好詳實的興趣小組活動計劃,並上交檢查,計入教學管理積分。

二、 召開小組輔導老師會議

在第三週就召開興趣小組會議,對本學期的目標任務作以強調並徵求各位教師的意見,對如何上好指導課提出好的意見,並對學校的要求提出建議。並和各位老師簽了課堂教學安全責任書。

三、加強常規的管理

本學期興趣課每節必查,對教學內容、教學態度、常規管理,作記錄,納入教學常規遵守考覈中。對違反教學常規的教師將扣分,每次違規扣0.5分。

四、對上課記錄的檢查

各輔導老師,認真做好興趣小組活動記錄,對記錄詳實加分,記錄不認真扣分。現各項記錄已收繳上來,發現律動小組記錄最認真、最詳實。

五、 對作品評比

本學期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及時的總結檢查,分爲期中一次,期末一次,組織教幹對各組的作品數量和質量評比。對錶現突出的教師寄語鼓勵和表揚。爭取每學期開一次第二課堂作品展銷會。並及時做好宣傳工作,提高我校知名度。

存在不足:

1、在檢查中發現有個別小組不及時到位,老師進課堂不及時,導致學生也不能及時到位,這個在下學期一定提醒老師注意。

2、教師教學要有嚴密的計劃性,紮實、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各項技能訓練。

3、學校應該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成果的平臺,讓學生的成果能得到學校領導的認可。

只有對工作不斷地反思,纔能有更大的收穫。

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範文10

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新課程的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已經成爲重要的教學組織形式之一。透過合作學習,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得到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減輕了壓力、增強了自信心,增加了動手實踐的機會,因此能夠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促進全體學生的個性發展。

如何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呢?下面談談幾點看法:

一、做好合作學習的分組

教師對全班同學的分組要進行認真的研究,要確定每個成員的分工。在實踐教學中,我曾經借鑑有些老師的方法,嘗試讓學生自己組合,目的是使成員彼此間在熟悉的前提下,主動參與、互幫互學、合作探討。透過一段時間的合作學習,我發現,小組成員間確定是很有默契,活動也有共同目標,但組間活動效果差別大,有的組在短短時間內就已高效地完成任務,而有的組卻絲毫不爲所動,無從下手。其中原因在於學生的組合往往是優生與優生走在一起;調皮的與好玩的走在一起;學習基礎較差的走在一起。如此一來,小組的合作就難於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於是,我在尊重學生自願的原則下,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心理素質等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定,並適當運用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將全班學生重新搭配成若干異質學習小組,組間搭配力求做到均衡,無明顯差異,便於公平競爭。

在小組合作中可以採取輪流制,如組長、紀錄員、報告員等職位的輪換。組長負責組織、管理工作,紀錄員負責合作過程的紀錄工作,報告員負責寫學習報告,代表小組進行學習成果彙報。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交流品質

1、善於傾聽。培養學生專心傾聽別人發言的習慣,要能聽出別人發言的重點,對別人的發言做出判斷,要善於在別人的見解上完善自己的見解。

2、敢於表達。培養學生敢說的勇氣,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進行表達,說話時聲音響亮,條理清楚,語句完整,語言精練且重點突出。

3、善於交往。在交往中,首先要尊重人,講文明禮貌,善於採納別人的意見,修改和補充自己原來的想法;其次,既要善於認識自己的情感,並能調控自己的情感狀態,又要善於覺察別人的情感,以使彼此間的交往更加有效;第三,要加強交往中具體技能的訓練,比如,人說話時,自己應如何注視對方;在恰當的地方,打斷別人的話,陳述自己的觀點;自己說話時又如何讓別人有插話的機會等。特別是成績好的學生,教育他們要尊重別人的想法,並能幫助他人。

三、創設有利於學生交流的平臺

首先,做好合作交流學習的教學設計。教師備課時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確要體現哪些新理念。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一定難度,有一定探究和討論價值,問題要有一定的開放性。一堂課的每個環節大約用多少時間,什麼內容需要合作學習,合作學習的時間是多少等等。如統計過程中數據的收集和整理過程一般需要合作,簡單的問題可由學生獨立思考。

其次,加強對學生交流的指導,適時“引”“放”。“引”是指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時,適時地考慮學生需要什麼,創設有針對性,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跳起來”能“摘到果子”;創設有趣味性的問題,設法讓學生“欲罷不能”。

“放”是指教師不要怕孩子暴露問題,要解放孩子的身心,要尊重學生的思維成果。一些看似錯誤的回答也可能蘊含着創新的火花,教師不要輕易否定學生在深思熟慮的基礎上的答案,要允許學生對問題有獨特的見解。任何知識的學習都要經歷由不完整到完整的過程。同時,在引導學習進行發散思維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引導學生相互辨別,把發散的思維再回攏起來,培養學生思維的科學性、嚴謹性。

再者,構建一個合理、有序、平等、情感化的合作學習模式也是至關重要的。在小學數學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參與到學生當中,共同體驗,淡化教師的身份,去幫助學生建立一些有效的學習策略。在合作交流中,讓學生真實地坦陳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思維成果,這樣學生纔會暢所欲言。

四、適時引入競爭機制及激勵性評價

教師應及時對學生的交流活動作出積極評價。不要以一個完美無缺的答案作爲評價結果的唯一標準,而要針對學生的回答,肯定其積極因素,倡導組內合作與組間競爭的有機結合,促成學生對交流的積極響應。

採用激勵性的評價,激發學生交流的興趣,師生在合作交流中的情感因素對學生學習產生積極的作用。以發展的眼光對待學生的數學交流活動,注重對交流過程的積極評價。教師應加強學生的交流意識的培養,注重激發交流意識,以及學生在交流中角色任務完成的質量,維護其成功情感的體驗,促進交流情感的形成。只有這樣才能是學生有強烈的交流慾望和興趣,促進學生交流成功的可能性,提升學生的交流能力。例如:我去年剛接現在的這個班的時候,有那麼幾個學生上課從來不發言,我就利用一些容易的問題給予他們充分的機會展示自我,及時的、甚至是誇張的表揚他們,即便內容錯誤,我也從態度上肯定他們,一段時間以後,他們在交流活動中興趣很濃,態度很積極,交流的能力明顯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