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心得體會>

【精選】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合集8篇

學問君 人氣:3.18W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合集8篇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1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更是人才的時代。爲了在新世紀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肩負培養時代新人的中小學校,現在面臨着課堂教學改革的歷史重任。

課堂教學是我們現在倡導的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中原有的陳舊教學模式、落後教學方法,嚴重阻礙素質教育的實施,阻礙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有鑑於此,本人在課堂教學改革中,感到教師需要樹立三種意識,學生需要培養三種習慣,做到三個解放,更新三種觀念,進行三項改革,造就三種能力。

樹立三種意識。

一是互動意識。課堂教學互動的質量和水平決定了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果。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在教改研究中要增強教學互動意識,改變以往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二是自學意識。學會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造能力的需要。課堂上,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的技能、學習的方法與好的學習習慣。三是創新意識。課堂上教師要進行創造性教學,學生要進行創造性學習,教師還要注意對學生創造性學習進行有效地指導與幫助,並給予鼓勵。

培養三種習慣。

一是敢疑好問的習慣。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生疑,激勵學生提問。二是發散性思維的習慣。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採用多種方法激勵學生進行發散性思考。三是評價批判的習慣。課堂上,教師要留有讓學生進行評價和批評的時間,並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

做到三個解放。

一是解放學生的雙手。儘可能讓學生動手操作,注意把教學內容儘可能地同學生操作活動結合起來。二是解放學生的眼睛。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注重指導學生的觀察方法。三是解放學生的嘴巴。老師儘可能地讓學生有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如開展演講比賽等。培養和促進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

更新三種觀念。

一是教學目標上,由單純的爲學生考試而教,轉到全面提高素質培養學生能力上來。二是教學內容上,由單一的書本知識,轉到全面的素質教育內容上來。三是教學對象上,由只重視尖子生,轉變到側重學困生,面向全體學生上來。

進行三項改革。

一是改革備課。明確要求教師不抄教案,不搞形式,講究實效。每人每學期寫幾篇詳案,參加學校的教案比賽。二是改革輔導。對學生的輔導要採取“抓兩頭帶中間”的辦法。所謂“兩頭”就是優等生和學困生。每年教師要從自己的特長出發,帶好一批優等生。對少數特長生,不拘一格地培養。對“學困生”的轉化方面更要培養其學習興趣,教會其學習方法。三是改革考試。要提倡讓學生自己動手出試卷,參與招標,誰的卷子質量高,就用誰的試卷考。同時進行考試方法的改革,變小學生一次性卷面考試爲平時系統的常規性檢查,做到口試、筆試和操作相結合,分項測試和綜合考試相結合。

造就三種能力。

一是自學能力。能在學習中提出問題,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二是創造能力。在學習中敢於標新立異,舉一反三。三是社交能力。能組織班、學校的主題活動,善於與人交往。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2

認真地學習了新課標之後,再結合自己具體的教學實踐,我有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一、教師要成爲終身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爲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

1、要學新的《課程標準》,理解新課程的目標,準確把握課程功能、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實施、課程評價,把握新課程的精髓。

2、教師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標。在新課程目標下,教師自身應具備寬厚的基礎知識和現代資訊素質,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有開闊的視野,善於分析綜合資訊,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和以創新思維培養爲核心的評價標準等。因此,爲了適應教學,教師應透過自學或培訓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其次,透過報刊,雜誌等收集有關的教育教學資料,充實知識。總而言之,教師一定要透過學習後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標。

3、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爲“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爲“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二、師生之間和教師之間要積極主動合作

1、師生合作

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爲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係,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

2、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合作

要求教師從個體走向合作,從僅僅關注本學科走向關注其它相關學科,從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對學生的活動課指導。在教育學生學會合作的同時,教師首先學會合作。

三、教師要成爲學生的促進者

教師作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有五大內涵:知識體系的構建者,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學習過程的激勵者,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育的本質迴歸到“立人”上。教師的角色轉變到“促進人的發展”上,一切爲了每位學生的發展。所以教師成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與新課程的理念相適應的。

1、在課堂上,當學生在觀察、討論時,教師並不是清閒的,而是積極地看,積極地聽,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爲、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同時教師還應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援,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採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熱情更加高漲。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尤其是智力發育低下的學生、學業成績不良的學生、被孤立和拒絕的學生、有過錯的學生、有嚴重缺點和生理缺陷的學生,教師不僅要尊重每一位學生,還要學會激勵每一位學生。同時還特別應處理好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學生,讚賞每一位學生對學習內容中的知識的質疑和對老師的超越。這樣,學生始終處於被激勵的氣氛中,能夠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讓學生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3、新的課程標準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因此,教師在使用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主要也應關注,如何利用各門學科所特有的優勢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而不是僅僅關心學生對某個結論是否記住,記得是否準確?不是僅僅關心學生對某項技能是否形成,並且運用起來是否得心應手?

4、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審美情趨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3

透過學習《新課標》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認識到小學語文,首先姓“語”,其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其次,小學語文姓“小”,是兒童的語文教育,是兒童學習母語、運用母語爲主的教育。我們的語文課應上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體現“語文味”

所謂的語文味即是語文的文學蘊味,包括語文、文學、形象、構思、意境、哲學、情趣等蘊味,也即是語文美。所以,語文課就要應有濃厚的語文味。而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去體驗、去發現、去感悟語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語文教學必須從語言文字入手,引領學生對語文作品反覆涵詠體味。給學生創造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的心靈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師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大量閱讀、細細品讀、深情誦讀中反覆涵詠體味,讓學生領會語言文字之美,從而領會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圍繞“語文字體”引導學生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多角度、多層面,甚至是有創意地去理解、欣賞作品,產生對文字的情感美、語言美、形象美、構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認同與讚賞,併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創作欲,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二、體現兒童味

小學的語文是兒童的語文。語文教師的任務,主要不是教導學生和控制學生,而是透過文字向學生提供一個更活躍、更開闊的語文實踐平臺。在“還”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自起至終、自覺自願地成爲學生實踐的組織者、服務者和幫助者。激發學生的閱讀願望和激情;洞察學生在語文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誘發學生作爲一名讀者的發展和創見;帶領學生經由語文課走向一片新的語文天地。要在語文課體現“兒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現兒童的主體地位,把兒童的精神融入語文課,讓童聲、童心、童趣在老師的喚醒、激勵和鼓舞中真實體現。在教學中兒童自有兒童的感動,兒童自有兒童的詮釋,兒童自有兒童的情懷,兒童自有兒童的夢想。語文的主人是兒童,我們要尊重兒童的原始表達,要體會語言的真意,要讓兒童真情流露,語文課就要尊重兒童的語文世界,上齣兒童味來。

三、體現個人味

語文課的語文味,一般是說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教材、組織教學活動、選擇教學手段、運用教學語言以及教師的儀表風度等諸種因素,凝聚之後顯示出來的審美風貌,審美風貌表現爲真(真實可信)、誠(誠摯深沉)、新(新穎獨特)。這種審美風貌體現於教學的全過程,併爲學生所品評體驗,或深或淺或長或短地吸引着學生。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說:上課如作文。可見“課如其人”的說法也合乎邏輯,正如大自然裏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個性絕對相同的教師,因爲即使他們的年齡、學歷相同,但每個人的性格、氣質、感情、特長等總是千差萬別的。那如何使語文課富有個人味呢?第一、教學時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時也要研究學生,熟悉學生。第二、突現優勢,形成個性化教學風格。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揚長避短,即突出“人無我有”,在語文課上顯出與衆不同的個性。

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裏,“有滋有味”的語文課,應能讓聽者如沐春風,“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4

學習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工作中給我提出了極大的挑戰,作爲一名一線的普通教師,理解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至始至終將課改的精神貫穿於我的教學之中。經過努力,漸漸地從陌生走向了熟悉,從戰戰兢兢走向了從容應對。對我來說,新課改是一場對話,一座平臺,更是一把邁向成功教育的鑰匙。

回顧小學語文教學這幾年走過的路,作爲一名教師我慶幸,趕上了新課程改革,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課程改革給我們的孩子、學校和教師帶來的活力和變化。“爲了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但同時,新課程改革中暴露出的一系列的問題,也是讓我們老師們要深思的。可喜的是,我們參與一線教學工作的老師已經能夠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課堂教學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真的精彩。隨着課改實踐的不斷深入,讓我們發現了一個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讓我體會最深的是: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共同參與和探究發展。以下我就圍繞這幾點談談自己學習新課程標準的體會:

一、平等對話是課堂教學的基礎本文由一齊去留學修改整理,轉載自一齊去留學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我們加入兒童生活中,便發現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創造力。”新課程要求轉變教師主角,轉變教學行爲。教師不是絕對的權威,而是與學生平等的交流者,是學生的合作者。教學中教師的態度是否和藹、親切、有鼓動性,對學生是否民主、尊重、有親和力,對教學過程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教師首先是學生學習的夥伴,同時纔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所以要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間,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真正地俯下身子,和學生心貼着心,聽聽他們心中的疑惑,瞭解他們的喜怒好惡,幫忙解決他們想努力解決的問題。爲學生創造寬鬆、愉悅的教學氛圍。給孩子真正的欣賞,就要給學生以心理的支援,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激發他們的表現慾望,因爲“即使在最醜的孩子身上,也有新鮮的東西,無窮的期望。”在教學中,我們要做的是用心地看,用心地聽,設身處地感覺學生的所作所爲,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狀況,根據這些狀況思考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尤其是尊重學生個性,鼓勵他們發表感受,談自己的見解。

二、共同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

“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教學的真正含義是教師教學生如何學習。因此,要使學生學會學習,就要從課堂教學改革入手,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使學生主體精神得到發揮、主體人格不斷完善、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促進學生用心地、主動地、創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用心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全面參與、全程參與,興趣盎然地學習、生動活潑地發展,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學生的思維狀態如何,直接影響學習的效率。教師必須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鮮明生動的情景,激活學生思維的興奮點,真正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學思結合,樂於參與。閱讀課中聲情並茂的語言,生動鮮明的圖畫,具體逼真的實物,引人深思的提問,根據課題組織活躍有序的質疑探源,根據文章情節組織主角鮮明的課本劇,針對疑難組織人人蔘與的辯論等,都能比較有效地激活學生思維,提起學生興趣。習作(寫話)教學中教師情真意切的下水文,組織學生認真細緻地觀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等,會使學生覺得習作也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是表現生活的手段,是交流的需要。

總之,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如果能時時想着學生原有的思維狀態是什麼,何種方法是激活思維的最佳切入點,何種手段能使學生人人用心思考,個個樂於參與,教學就成功了一大半。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永遠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爲他們創設探究的氛圍,組織他們在參與中學習,在活動中領悟,在創新中發展。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與興趣的教學,能使學生獲得用心的、深層次體驗的教學,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能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纔能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探究發展是課堂教學的精髓

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交流合作中,逐步提高獨立探究的意識,增強與人合作的需求感。從而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與人交往和合作。這是課堂教學研究的主攻方向。《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用心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務必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我認爲,應抓住“小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和“探究精神、實踐潛力的培養”,着眼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使學生成爲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這就極其需要拓寬教育教學的視野,語文中進行探究學習,對培養自主學習潛力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語文中探究學習,是學生在語文實踐中獲取知識、方法、情感體驗的過程。探究的能夠是文章的思想、資料,也能夠是詞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能夠是學生感悟學習過程,領悟的過程。“探究”更重要的還不是結果,而是探究過程本身,然後獲取探究的樂趣,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探究性學習的目的在於改變學生由單純地理解教師傳授知識爲探究學習方式,爲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帶給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於實踐的機會,促進他們構成用心

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穿新精神和實踐潛力,發展學生個性。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對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的老師細心、耐心地教導、引領。但我相信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會出現了更多讓人們感到高興的事情。我們的語文教學課堂纔會真正地發出金子一般的光彩,語文教學纔會真正的姓“語”。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5

湘潭市組織學習了20xx版《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因此,本人透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對二年級數學教學有以下體會。

一、備課:變“備教材”爲“備學生”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上課:變“走教案”爲“生成性課堂”

教學過程是一個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的過程,教師要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如果我們的課堂還是師道尊嚴,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馬上表現出不高興,耐煩,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氣,師生關係一定要開放,教師要在教學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誠合作的民主關係。做到教學相長,因學而教,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會的意識,就必定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活潑有趣,更加充滿生機,也更能展示教師的無窮魅力。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

三、變“權威教學”爲“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爲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爲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遁。

四、變“教師說”爲“學生多說”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透過數量關係,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儘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例如,口算,現在已經名不副實,多數用筆算代替,學生動手不動口。其實,過去不少教師創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級教學中,寓教學於遊戲、娛樂之中,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其它教材也可以這樣做。我們不能把數學課變成枯燥無味、讓學生學而生厭的課。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並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於優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6

學習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工作中給我提出了極大的挑戰,作爲一名一線的普通教師,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至始至終將新的課改的精神貫穿於我的教學之中。經過努力,漸漸地從陌生走向熟悉,從戰戰兢兢走向從容應對。對我來說,新課改是一場對話,一座平臺,更是一把邁向成功教育的鑰匙.

新課標的基本理念:

1、幫助學生過積極健康的生活,做合格公民是課程的核心

2、初中生逐步擴展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

3、堅持正確價值觀念的引導與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實踐相統一是課程的基本原則。

新課標的總目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爲指導,旨在促進初中生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與發展,爲使學生成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新課標的課程性質是:以初中生生活爲基礎、以促進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爲目的的一門綜合性的必修課程。主要有以下特性“思想性、人文性、 實踐性、綜合性”等四大特性。

新課標的總體設計思路:以初中生逐步擴展的生活爲基礎,以初中生成長過程中需要處理的關係爲經,以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國情等內容爲緯,基礎明確、經緯交織、科學設計。

對“實施建議”部分也作了較大的改動。

1、將“教材編寫建議”與“評價建議”的順序作了調換,把“評價建議”置於“教材編寫建議”之前。同時,將“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改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建議”。

2、對“教學建議”和“評價建議”部分的結構、內容作了修改。首先,在“教學建議”和“評價建議”部分,增加了簡單明瞭的指導語,確立了教學工作和評價工作的基本立場和方向。其次,在“教學建議”部分,增加了以下建議:“準確把握課程性質,全面落實課程目標”、“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優化教學過程”。將“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修改爲“引導學生學會學習”。這對於推動思想品德課程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3、將“評價建議”中的“評價原則”改爲“評價實施要求”,對評價工作的各個方面給予方向性的指導和建議。將“學生學習評價”改爲“評價方式”,增加了“談話”、“成長記錄”等評價方式。刪除了“教師的教學評價”。修訂後的“評價建議”更加具體、明確,具有可操作性。

帶來的教育理念轉變理念是隱藏在教育行爲背後的指導思想。以人爲本的全面、和諧的發展觀。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關注教學目標的全面達成;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立足課堂並超越課堂,教學沒有在下課鈴響中結束。教師的角色應發生相應的變化,教師的角色應該是:合作者、學習者、研究者;組織者、發現者、反思者;引導者、欣賞者、創新者;參與者、開發者、促進者。

新課程教學引發的反思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反思能使教師遠離平庸,教學成功=教學過程反思;教師成長=教學經驗反思。那麼我們應該反思什麼呢?

1、反思我們追求的思想品德課堂是什麼樣的課堂——體現正確的價值觀。根據思想品德的特點和課程標準,我們追求的課堂應是思想鮮明的課堂;應是思想理性的課堂;應是思想求真的課堂。

2、反思思想品德課應該怎樣迴歸真實的生活。要實現思想品德課真迴歸真實生活,我們應該改變傳統教學的弊端;建構科學的教學目標,即“三維統一的目標”;要呈現合適的教育內容,真誠面對學生世界。

3、反思怎樣實現三維目標的統一。應樹立正確的教學任務觀,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從學生已知的經驗、個性特徵出發,建構交流平臺,關注學生的認知過程,讓學生體驗生活、體驗情感,從而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4、反思教師應怎樣與教材對話。教師應以課程標準爲尺度認識和分析教材,以教材爲藍本,理解和加工教材,以學生爲根本,挖掘和構建教材,以自身個性爲基礎,創造和開發教材。

5、反思如何使課堂洋溢美的光輝。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力求做到:寄情山水,豐富美感體驗;潛心藝術,提高審美情趣;閱讀美文,滋養美好品德;品味生活,陶冶美麗心靈。

6、反思思想品德課堂如何突出實踐的特點。課堂教學中應該着力抓好“找”、“評”、“做”、“演”、“動”這幾個環節。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注重學生親身體驗。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充分體現課堂教學“以學爲本,以學統教”的實踐觀點。

總之,面對全新的課程,我們的觀念要更新,我們的角色要重新定位。過去的知識傳授者、“道德說教者”應轉變成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同時,面對新課程,讓我努力做一名虔誠的學習者。我擺正了心態,揮手告別過去,認認真真,真真正正地研究教學,以求自我專業的發展。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7

上學期剛開學我們學習了資訊技術課程新課標,加上自己一年的實踐教學,我得到了一些新的認識:

1、關於資訊技術常規教學課應該怎樣上的心得:

“資訊技術課堂怎樣控制?”、“如何讓40分鐘學生收穫的更多?”、“進行教學環節轉換時怎樣將學生‘抓’回到課堂?”等等。這些一直是我經常遇見的問題。作爲資訊技術教師的我,平時課堂教學中如何做到調控課堂遊刃有餘呢?下面提供幾種策略以供研討:

2、養成策略——正面強化,培養學生良好的上課習慣。

3、以退爲進策略——順勢牽引學生思路,進行教學。

4、激勵策略——利用各種手段鼓勵學生,把學生的注意力帶回到課堂上來。

5、引人入勝策略——關鍵環節,運用截然不同的教學形式形成反差,讓學生思路回到課堂。

6 、運籌帷幄策略——提前備好課(備好學生、備好教材、備好教學準備、備好教學設備設施、備好教學中所用的教學資源),對所要發生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7、關於課堂教學中如何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突破教學重難點的心得:

教師要深入理解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內涵,針對具體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條件和教師自身特點,合理選用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並優化組合、取長補短,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確保達成教學目標。

1、以“任務驅動”貫穿教學過程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計算機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提出了由表及裏、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資訊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在資訊技術課中體現“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讓學生在一個個典型的資訊處理“任務”的驅動下展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識的脈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用計算機處理資訊的能力。

2、推行協作學習法

協作學習是一種透過小組或團隊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策略。要求教師具有新型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以“學”爲“主”,同時積極爲學生創建協作學習環境。

3、運用案例教學法

目前我們的機房大多具備多媒體電子教室功能,我們要充分利用其展示功能,講練結合,僅靠教師講,學生很難理解,而利用極域多媒體電子教室軟件中的廣播教學,教師邊講邊演示,學生就聽得很明白、看得很清楚,更容易掌握;像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利用實例作品進行教學,向學生展示一些實踐中做得較好的作品,讓學生在欣賞作品時得到感悟,引起共鳴。同時,教師可構建資訊技術教育網站,將教案、課件和操作難點錄成視頻檔案(可用“屏幕錄象專家”)放在網站上,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掌握情況來瀏覽網頁和選取下載內容,使課堂教學與網上教學相結合。

2 網絡互動教學是我們資訊技術教學的必要教學手段。

例如:採用先進的網絡教學軟件來輔助教學。在教學中,我們利用計算機軟件或自制課件進行演示示範,並結合必要的講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模仿能力。在練習中,教師可以運用“屏幕監看”功能來監看全體學生的操作練習情況,並針對學生的操作練習情況進行必要的輔導、提示,發現問題及時進行糾正。在檢驗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操作運用情況時,教師可以運用網絡教學軟件的“檔案分發”功能來進行練習題的分發,讓學生在自己的機器上獨立完成相關習題的操作練習。學生在操作練習過程中,還可以運用“電子舉手”功能來尋求同學及教師的援助。教師亦可以運用“電子舉手”功能來檢驗學生練習的完成情況。學生還可以運用“電子郵件”功能向教師提出一些問題,讓教師進行必要的釋疑解惑。生生之間及師生之間亦可透過“電子郵件”功能進行相關問題的交流及討論,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協作能力也鍛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

2 自主學習是我們的最終目標2 。

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學好資訊技術的重要能力。學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基礎知識和具備了必要的操作能力之後,教師的教就變得輕鬆了。在這兒學生纔是真真正正自主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只不過是教學過程中的配角。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在教學難點上突破,注重激發學生利用基礎技能創新學習的過程,注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3、關於資訊技術教學中,如何體現與其他學科整合的思想的心得:

談談學科整合,當今時代計算機及網絡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爲學生提供了更爲豐富的學習資源。在資訊技術課教學中就應該讓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到日常學習和生活當中。因此,在資訊技術教學過程中應該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讓學生自覺做到“學以致用”。這樣能讓學生認識到資訊技術知識的重要性與實用性,促進學科的同步發展,培養了學生的資訊素養,也增長了知識面,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8

最近又一次認真地研讀了《音樂新課程標準》,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課程全新的教育理念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強大的衝擊,也真正體驗到了有滋有味的音樂課堂。 解讀了《音樂新課程標準》我認識到改革過去陳舊的教學方法是多麼的重要。要上好音樂課就必須在教學中用科學、靈活的教育方法來進行教學。下面我就針對新課標提出的音樂實踐性這一點談一點我的心得體會。

新課標中提出“強調音樂實踐”,而在舊課標中是“重視音樂實踐”。這個修改,一方面是針對我國傳統的、陳舊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的弊端提出來的,另一方面則是借鑑和吸納了當今一些具有國際影響的音樂教育思想的結果。

音樂課程是最具有創造性特徵的學科,這是由其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鼓勵音樂創造”的一個重要內涵,是在音樂教學中不存在標準答案,不存在一個整齊劃一的體驗、表達與理解音樂的方式。

這一理念值得我們老師深思的是,音樂教學是否應有一個系統的模式和固定的程序?就教學規律來說,儘管有一些共同的原則可以遵循,但從根本上說,音樂課堂應該是充滿活力、不斷髮展的開放體系,音樂教學應該是動態的、變化的、充滿了創造性地過程。這就要求我們一線的音樂教師要具有教學應變意識,善於教學生成。

從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中,我認識到審美、創新、創造力、創造性人才,學生爲主體、自主性學習、音樂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將是教學新模式的目標,也將是我們所有音樂教師爲之奮鬥的方向。當然教師對課程的開發、整合能力,每一位教師都可以有不同的上法。新教材提供了許多新的教學形式,許多形式都是首次出現,新穎、獨特,每一節課都充滿新意,教師要有創意地進行教學,讓學生真正的喜歡上音樂課。我想要真正把新課標落實到每一節音樂課上,教師一定要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係,認真鑽研教材,抓住音樂形象,採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多一些理性的去思考,不要盲目的去模仿與跟風,讓學生能靜心體驗音樂的美,用心去表現音樂的美,使音樂課真正成爲學生美育的途徑,學生的人格的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