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心得體會範文>

2021教學與實踐心得體會(通用6篇)

學問君 人氣:3.04W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可以透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21教學與實踐心得體會(通用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1教學與實踐心得體會(通用6篇)

教學與實踐心得體會1

新課改全面的提出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它倡導透過師生互動,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校教育教學要實現新課改的目標,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教師必須改變舊的教學模式,努力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努力挖掘教學潛在的優勢,創設學生自主活動、自主學習、實踐交流的空間。在教學中以學生的發展爲本,想方設法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爲了更好地實現新課程改革要求的三維目標,教師在教學中要學會用新的教學模式。我採用的“激、讀、議、導、練、悟、歸、思”八字教學法,在教學中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激——創設氛圍,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以“趣”爲導,抓住學生的“心”,激發學生的“情”,活躍學生的“思”,發展學生的“智”,讓學生好學、會學、善學、樂學。透過講故事、猜謎語、演課本劇、做遊戲、遷移法、懸念法等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自然而然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這樣,才能引起學生注意、思考,將知識引向深入。

二、讀——整體感知

書不讀不知。只有多讀,才能對所學的知識有所瞭解,有所感悟。多種方式的讀,讓學生想象生動的畫面,品味祖國語言文字的美,感受生動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感知中認識問題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議——提出問題,引發討論

在“讀”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讓學生圍繞一定的問題,以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部分問題、質疑問題,讓他們掌握提問的多種語言方式,提高邏輯思維能力,使他們成爲知識的發現者,初步實現過程與方法目標,並帶着問題進入下一環節。

四、導——講解教材內容,解釋疑難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對教材內容有重點地進行講解,並對“議”中質疑的問題進行重點輔導,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進一步實現過程與方法目標。

五、練——鞏固知識

所謂不練不會。對新學知識要精選習題,分層練習,分類指導,特別是學困生的指導。以練促使學生熟練鞏固和應用知識,以培養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悟——進一步理解

所謂不悟不透。在學完一部分知識或講解完一道題時,不能急於繼續往下進行,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想、去回味、悟出其中的道理,暢通思路、再次感受方法,開闊思路,發現技巧,激活創新思維。同時發展了學生的個性特長,很好的實現知識目標和方法目標。

七、歸——歸納總結、提煉方法

在學生對新學的知識有了一個全面、系統地瞭解、認識後,教師要利用最快的時間,對內容、方法進行歸納總結。可讓學生歸納,也可小組交流後小結歸納,構勒出要點、結構和方法,加深其印象,領會知識要點,形成技能。同時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合作精神、探索和創新意識。

八、思——反思

教師反思,主要指對自己從事教育的思想、言行、方式方法等的自我認識,自我知覺的調整,從而促使教師自我的發展和完善。課後,及時反思,對課堂中的優勢、缺點、迴歸,作好反思記載。透過對教學方法、教學觀念、教學手段不斷地反思、總結、改進,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改變上課形式的定勢思維,營造積極互動的教學情境。以便爲自己重新設計教學活動提供有利線索,最終在教學中做到揚長避短,達到精益求精,實現自我提高和超越。

教學與實踐心得體會2

記得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學不會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教師”。起初我聽了這句話的時候很氣憤,我們做教師的,誰不希望自己的學生有出息,有哪個教師不希望自己的學生將來能成材,我們是在盡心盡力地教,可他們不學啊?有的時候真恨不得能代替他去學。

但是學了《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這篇文章,我的原有的觀點在頭腦中慢慢退去,爲什麼作者會這樣寫呢?原因很簡單,因爲他不喜歡這位教師,所以他更不會去喜歡這位教師所教的課程。可是,孩子爲什麼不喜歡教師啊?我覺得應該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有些孩子是由於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比如遭到諷刺,挖苦;受到不應有的干涉,或與家長、同學或教師發生矛盾等,尤其是當和教師發生矛盾時,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專注與學習。

2、有的時候是因爲教師、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爲沒有達到預期目標而產生了負罪感和內疚感,因此也就產生了厭學的情緒,這樣也就不能去聽教師所教的課程了。

3、有的時候是因爲我們教師沒有適應人本教育,沒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觀念和習以爲常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爲。同時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則,對學生的愛心不夠,不能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

4、還有的是因爲教師缺乏課堂管理的技巧,沒有建立新的課堂學生行爲規範,如有的教師發現學生上課不專心,明知學生因爲不專心答不上來,就故意提高嗓門,將其一軍:“某某同學,請你重複一遍剛纔教師講的話。”或者乾脆對這些學生不管不顧,只提問那些好學生。這時候教師成了是“主角”,好學生成了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數學生只是不起眼的“羣衆演員”,很多時候是“觀衆”或“聽衆”。對自己不喜歡的教師學生又怎麼能喜歡聽他講的課呢?所以他的成績也不會好。

5、還有的課堂過於死板,氣氛過於沉悶,激發不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他更不會去學了。

6、還有對學生的評價,評價很重要,無論是課堂評價還是學生的自評、互評都要準確。課堂上要多鼓勵,及時鼓勵,肯定評價要多於否定評價;學生之間的評價要把握好,不要使學生的自評、互評變成自我誇耀、自我貶低,或互相進行攻擊、互相挑刺,評價要中肯,要切合實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專注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所以爲了做一個好教師,一個能被學生認同的好教師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佈置在教學環境中,這樣學生才能進入專心的學習狀態;在課堂上要建立民主與規範,既不能把課堂管死,又不能讓課堂太活躍,影響了課堂紀律。但是課堂的學習行爲規範必須要明確,要說到做到,然後還要對學生付出真誠的關愛,哪怕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不要去傷害學生。

接着要在課堂上確立合理的教學內容,教學應該堅持“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思想,也就是說我們的教學應該圍繞着學生的發展而展開,所有的教學活動一定要着眼於學生、着力於學生、着重於學生的發展。即“以學定教”、“以學施教”和“以學論教”,而不應該無視學生生命個體的存在,自顧自的去講,致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沒有問題、沒有懷疑、沒有想象空間,進行“目中無人”的教學。學生的注意力不可能40分鐘都集中在教師的身上,所以我們必須要抓住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把具體任務交代下去,這樣才能讓學生自覺控制注意力。當然還要多創造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活動,對課堂上問題提出的處理要機智巧妙,比如:旁敲側擊法、目光暗示法、變換聲調法、行爲知道法、心照不宣法、小組長管理法等等,這些方法都值得我們教師借鑑。

最後再說課堂評價: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正在討論的問題,可不立即給予肯定或否定的評判,而是以鼓勵的表情、動作和語言,激發學生動腦思維,暢所欲言,儘可能讓他們提出有個性的見解,或從別人的發言中受到啓示,產生新的見解。其間,教師只以普通一員參與討論,或啓發,或表揚討論中有創見的學生。當學生的發散思維達到一定的程度,教師才闡述自己的理解和觀點,以求水到渠成的效果。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結論性的精確評價容易給一些學生增添壓力,甚至帶來傷害,可採用模糊評價,給學生適當指點,建議。這樣保護了學生的積極性,激勵其不斷探索。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應組織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教師在學生自評互評中給予點撥啓迪,使學生從中受到啓發、激勵,積極投入到教學活動中。民主評價能給學生提供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經歷成功的情感體驗。有利於發展創造性、獨立性和自主性,提高評價自我和接受他人評價的能力,達到自我反饋、自我分析、自我校正、自我完善、主動發展的目的。

我們既要承認激勵賞識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認它存在着一定的侷限性,這纔是科學的發展觀。當然懲戒要以尊重學生的人格爲前提,批評時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語氣,講究“度”。我們教師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被學生認可、接受,那麼就不會再有教不好的學生了。

教學與實踐心得體會3

xxxx年10月19日到20日,我在校內參加了高校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與實踐專題培訓班。該培訓班由教育部高教司承辦,邀請了潘懋元、鄔大光等知名教授進行了爲期兩天的網絡培訓。本次培訓以高校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爲線索,集中闡述了高校精品課程的建設、高等學校教學方法與實踐、課程建設與高校教學方法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的若干問題。這次培訓使我受益良多,現在着重就潘懋元教授的講座發表一下個人的心得體會。

潘老在講座中提到:教學質量的提高,主要取決於教師和學生的態度、水平、能力尤其取決於起主導作用的教師。如此一來,教師合理使用10條適用高等學校教育的教學原則就顯得尤爲重要了。這10條原則分別是:

1.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結合的原則

2.知識積累與智能發展相結合的原則

3.在教師主導下,發揮學生主體性、創造性的原則

4.理論聯繫實際原則

5.專業性與綜合性相結合的原則

6.教學與生產、科研相結合原則

7.知識的系統性與認知的循序漸進性相結合原則

8.少而精原則

9.量力性原則

10.統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相結合原則。

其中第五條專業性與綜合性相結合的原則和第六條教學與生產、科研相結合原則是高等教育所特有的教育原則,而且與我校性質,即:高職高專性質,極其吻合。我們在平時的任課過程中始終堅持向學生傳授“實用爲主,夠用爲度”的知識和技能。在此要求下,在處理“知識積累和智能發展相結合原則”以及“知識的系統性與認知的循序漸進性相結合原則”上存在一定難度。高職高專是運用型的高等教育學校,這要求我們緊密聯繫生產傳授給學生實用性的知識和技能。但是,既是高等教育就必須教授給學生必要的知識儲備,爲將來的進一步學習或職業發展奠定基礎。這常常成爲我們在日常教學中的面臨的難題。

當然,經過此次培訓,我在其他方面的收穫也是很大的。例如,鄔大光教授在“人才培養模式的若干問題思考”中分析到位的中美人才培養模式對比就讓我印象深刻、感慨良多。的確,現在很多專家教授都在談論中國大學的弊端,並在不斷努力嘗試提出一些改進意見和建議。但是,究其根本,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困境實在是我們自己束手束腳,不敢大膽改革創新造成的結果。國內很多大學都認爲,在有限的學習時間裏給學生多開設課程有利於他們汲取知識、學習技能,爲將來就業鋪路護航。但是,很多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是沿襲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之前的方案,跟時代嚴重脫節。所以,我認爲,鄔大光教授的講座應該讓各個大學的校長和教務處長一起觀摩並相互交流,也許這會有助於中國目前亟待改革的大學人才培養模式。當然,這只是在下淺薄的個人看法,僅供參考而已。

教學與實踐心得體會4

我學習了《有效教學的實踐與反思》這本書,可以說這對我們每位教師來說都是迫切需要和及時的。那麼應該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呢?

解讀教材是有效教學設計的基礎,是教師的專業基本功。正確解讀教材,首先需要教師對教材本身的理解。其次需要教師根據本學科教學的性質和特點,結合本班學生的現有水平,設計有效的教學方式。

有效設計是有效實施的前提,但教學不是死搬硬套,而是一種不斷創新不斷調整的過程。有效教學的實施需要教學策略和方法的支援,該練則練、該講則講、該問就問。這就要考慮到教師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態度、所教學科的內容特點等問題。在這個環節當中,教學目標的設計是有效教學設計的核心,教學不能跟着感覺走。訓練設計是有效教學設計的重點,學生負擔過重,教學效率就會低下,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在很大程度上由於訓練設計較爲簡單。內容上:包括基礎訓練與相應的變式訓練。在不同的教學過程中、面對不同的教學對象,應選擇不同的訓練內容。方式上:包含分散訓練和集中訓練的方法。組織上:有合作訓練與小組訓練的模式。同時,還必須注意訓練的密度與空間。教學設計應注重情境的設計,爲學生的訓練留下一定的空間,否則教學的效益就會低下。當然,在有效教學的環節中,教師不能忘了非常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要採取及時合理有效的評價。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爲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爲、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透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是一種需要認真思索乃至極大努力的過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師合作進行。另外,反思是教學經驗的總結,它是伴隨整個教學過程的監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活動。簡單的說,反思,是一個認知的過程,是對教學結果的總結和探究過程,是對出現的問題的進一步解決的活動。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學的保證,有效教學是透過有效的反思來實現的,以反思教學促進有效教學的進行。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因此,要想使體育教學有一定的效率,課堂中的管理由爲重要。所以,任課教師要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而且要使想制度執行下去,教師也要採用一定的獎罰措施。並且讓學生清楚爲什麼要定這樣的規章,目的是什麼,從而讓學生能夠信服。切記制度定好後,教師要在教學中要執行,如遇學生違反則應採取措施,制止不良行爲的發生。如果教師只定制度沒有很好的執行,常久下去,教師的威信就會消失,課堂管理就會失控。

教學目標設計合理與否直接影響着教學內容的完成質量。因爲教學目標是整堂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它支配、調節着整個教學的過程。合理的教學目標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參與程度、對技能的掌握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要想達到有效的體育教學,教師就要結合學生的學情,即:學生對運動技能掌握情況、學生學習的課堂氣氛、課堂中的特殊學生等來設計教學目標。當然要想使課堂教學有一定的效果,教師首先要根據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校的場地、器材及學生的學情,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預設課堂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透過適當的手段、方法來達成教學目標。

在開學初期,教師就應對所教班級學生的學情進行調查,瞭解學生對各項體育技能的掌握情況,並根據學情確定學年、學期、單元計劃,並能夠根據各計劃確定相應的課時計劃。同時,教師可以根據調查安排幾節學生喜歡的運動項目,用來做“調味”。也可以將教學內容與學校的課餘比賽相結合,從而達到以賽促教的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內容的完成和教學目標的達成都是透過教學活動中不同的組織形式而實現的。採取哪種形式進行教學,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而定。因此,無論上課人數是多少,分組教學是一種常用的必要的教學組織形式,因爲分組教學比較能體現因材施教、區別對待的原則,也比較能發揮學生的骨幹作用。所以在常態教學中教師也要考慮採用不同的組織形式進行教學,如:同質分組、異質分組、同伴輔導式分組、友伴分組、合作分組等形式。切記在教學組織時,特別是人數相對比較多、公開課借班上課的情況下,進量減少隊形的變換與調動,這樣可以便於組織了管理,而且可以減少時間的浪費。

體育課雖是大多數學生喜歡的課程,但如果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技巧單一,學生的興趣也會隨之漸漸消退。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教師要依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比賽法、遊戲法、合作法、探究法、分層法、多媒體教學法等,這樣對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另外運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是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的去探索,從探索中尋找適合某項運動技能、適合學情的教學方法。

一堂有效的體育教學離不開教師的講解和示範,優美的示範可以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因爲每位學生都希望觀摩、欣賞到教師規範、優美的動作。教師規範的跨欄動作、優美的健美操動作、漂亮的空翻等等,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單純的示範是不夠,必須要教師配合上精練的語言來講解動作的必要程序。讓學生能夠透過教師直觀的動作示範、精練的語言講解,更好的掌握所要學習的運動技能。

教學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必經之路,要想使體育教學有一定的效果,教師就要在每一次課後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及學生的學習表現。既:看教師教學的設計是否合理、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否合理、教法及組織是否合理、教學示範是否正確、學生是否積極參與學習、是否能全員參與、是否能掌握學習的動作技能等等。如果達成的效果不好,那出現的問題在哪裏,下一次課將如何去改進等。只有不斷的對教學進行反思,找出優點與不足,才能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使教學有一定的效果。

教師的專業素質也直接影響着教學的效果,特別是對於好勝心強的男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考慮到用自身精深的專業來吸引他們,比如說在籃球教學中,學生要求要和教師“單挑”,教師可以在完成教學任務之後來滿足他的好勝心理,讓學生清楚自己的水平和教師的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再如在武術教學中,教師在講解某項技術的時候,找學生共同示範,會出現不配合的學生,這時教師可以使用“真功夫”,樹立威信,讓學生能夠信服。當然人無完人,在教學中教師並非對每一項專業都精通,所以這需要我們體育教師在平時加強練習,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並多看各類書刊,提升自身的理論水平。

教學與實踐心得體會5

有效教學是爲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透過這次學習使我對有效教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透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是否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施有效教學,我想有效備課是基礎是前提;有效課堂教學是重點;有效課後反思是創新。我對有效教學的理解是:達到了預期的和生成的教學目標,能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可持續的發展。面對當前教育教學的嚴峻形式,我們應該把課堂作爲自己專業發展的基礎和依託。在教學中要做到:語言清晰精練、重點突出、邏輯性強,使學生能按邏輯的順序逐步理解;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授課;課前應有明確的任務目標,讓學生在迫切要求下學習;要會引導學生主動參加教學活動,能積極思考,動手操作並討論交流;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發展。並且,要會運用學生的回答來促成課時目標,讓學生使用自己的思想、經驗和思維模式詳細闡述和擴展所學內容;能在一堂課的起始部分提供先行組織者和心理策略,用多種要求創設活動結構;運用內容問題和過程問題傳達事實,並鼓勵學生探詢和解決問題;在課堂講授中透過語言的抑揚、手勢、目光接觸以及活力等展示生氣、投入、興奮和興趣。

備課應是在自己以前教學的基礎上的深思、加工和創生,教學目標的設定,重難點的確定要考慮學生的實際,要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備課之前應認真研讀課程標準,通覽教材,合理處理教材,對教學內容、知識的延伸應把握一個什麼樣的“度”,在備課中都應進行認真思考。備課應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預設,設計包括:教學流程和教學環節的設計;教學方式方法的設計;教與學活動的設計;教學語言的設計等。設計能保障教學的流暢,設計能避免教學的盲目性,設計能規範教師的教學行爲,教師要儘可能地考慮到在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特別要考慮如何解決問題,這並不意味着教師牽着學生走,而是事先想好用什麼樣方式或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這比課堂上現想要合適和有效的多。

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適時的總結、反思、沉澱是有效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新課程更強調教學反思,教後反思也是有效備課中重要的環節之一。備好課,上完課,這節課並沒有結束,課後教師還需要靜下心來反思。針對備課時的初衷與課堂的實施作一番回顧和比較,對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教學策略是否得當、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足夠的尊重、課堂生成處理是否妥當、問題設計是否有意義、情景創設是否到位等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效果進行再思考、再認識,並及時把感想、心得和調整策略等內容認真整理在備課本上。如何培養好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是我在教學中遇到的困惑。

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把自己對人或事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來,以此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善良和真誠愛心,才樂於聽從老師的教誨。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抓住機會,適時地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給學生,與學生透過交流達到心與心的溝通。教師的語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時又要富有理性。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願意接受,達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話語,滋潤心田。溫暖的的話語,可以使學生深深感到教師真誠的關愛,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教師對學生還要有一種充滿責任感和理智感的愛,這種愛就是嚴格要求,嚴而有度,更要嚴而有理。

有了有效的教學,還要有有效教師。我們教師不僅要成爲一個課堂教學的實驗者,更要成爲一個課程資源的開發者。而教師能夠成爲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夠由“經驗教學”轉向“反思教學”,是否能夠由“經驗教師”走向“反思教師”後“”反思性實踐者“。教師只有成爲”反思性實踐者“,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和行爲背後的教學理念,才能不斷開發和生成有價值的課程資源,實現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的成功與否,與教師的課案設計息息相關,在課前教師要反覆推敲、斟酌教學設計與流程,過濾和壓縮無效言語,增加學生練習與思考的時空,把課堂還給學生。真正做到:給一個空間——讓學生自己去填充,給一段時間——讓學生自己去安排,給一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給一個困難——讓學生自己去解決,使學生有時間、有空間將老師的思路方法內化爲自己的東西,使學生深切感受到智慧的挑戰、人格的薰陶和教與學關係的和諧。從而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所以說,只要我們教師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法、組織教學,數學課就再也不會給人以枯燥乏味的感覺,數學課就一定能低消耗高效能,學生就一定能學得輕鬆,學得牢固.對教學追求有效,已成爲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問題。只有我們教育工作者不斷思考,不斷實踐,不斷昇華,才能使這一目標全面達成。讓我們攜手前進,讓我們一路耕耘一路歡歌,共譜遊仙教育的新篇章!

教學與實踐心得體會6

目前小學生習作批改園地裏,存在着誤區。有的教師“十目一行”,精批細改。對優生的習作“移藤動葉”,勾來畫去;對差生的習作則“伐幹削枝”,大事刪改。這樣的批改,乍一看,“山花爛漫”,滿紙通紅;細一讀“雲裏霧中”不得要旨。這種“小工業生產方式”,效率非常低,教師整日陷於文山不能自拔,幾乎失去人身自由。在目前小學中高年級一般每兩週一次習作。假如每篇習作500字,每班70人,每個教師兩個班,那麼他在兩週內就要批改6萬字的文章,相當於半部長篇小說。這當然是困難的,長年累月辦公桌上總是高高的大疊作文字。剛剛批改完第一次習作,第二次習作又交上來了。愚公移山尚且可以挖一點少一點,而我們的語文老師儘管天天“挖山不止”,前面卻總是“高山巍峨”。再加上其他作業、班務工作、校務工作,真可謂“層巒疊嶂”了。在筆者工作的單位,很多語文老師都千方百計找校領導改行,帶其他課,其理由都是認爲小學生習作批改工作量太大了,語文教師作爲批改學生習作的機器太不堪重負了。與精批細改相反,有的教師“一目十行”,敷衍塞責,不批不改,只着一字:“查”,學生苦作一番,你卻不屑一顧,談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是不是教師精批細改事功相當呢?非也。目前小學生習作教師批改後發到學生手裏,學生往往只看分數,合上作文字了事。傳統的習作教學程序是:“教師指導——學生習作——教師批改——教師評講。”在這四項程序中,教師活動佔了三項,學生寫完了習作就了事。這種程序的主要弊端是:

⑴沒有安排突出的地位,讓學生自己修改習作。這樣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和創造性不能充分地調動起來。

⑵教師日夜辛勞,忙於批改習作,應付檢查,其結果是負擔過重,卻勞而無功或勞而少功。學生習作的批改似乎與學生事不關己,因此教師習作批改中的辛與酸,誰解其中味?教師批改習作的苦功除了應付學校教學常規檢查外,可以說“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既然精批細改教師精力跟不上,並且學生受益也不大;不批不改,更是禍害學生。那麼,教師對小學生的作文評價要採用什麼方法呢?教師對學生的作文評價一般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針對性

首先是要考慮到每次作文的寫作要求。這些要求既是“課程標準”對所在年級學生的寫作要求,又是教師根據各個單元訓練項目和學生實際總結出來的具體訓練要求。對按要求完成寫作任務的給予表揚,對偏離要求或不按要求做的要指出存在的問題,使學生養成認真審題、按要求寫作的好習慣。其次要考慮到文章的特點。由於學生的認知水平、寫作能力、性格、興趣的差異,所寫文章的風格特點要避免千篇一律、大同小異等不良傾向。

二、啓發性

1、鼓勵性。

不僅要在總體上對文章的優點給予充分肯定,而且要對文章一些小的優點,某一方面的長處也應給予表揚和鼓勵。尤其對後進生的文章閃光點,哪怕一個詞或一句話用得好也要給予鼓勵,以此培養學生寫好文章的自信心。

2、指點式。

學生文章有不足之處或缺點錯誤,教師一要提出來,二要指點。指點式評價要求學生必須按評價指點進行修改或補充,可以把補充添改的句段寫在小紙條上,夾在該頁中,也可以在添改的地方編號寫在文章後面。文字少的補充和修改可直接在作文的間隔處進行。改完後最好指導學生對修改前後的文章進行比較,從而領悟教師的評價,體會修改前後的優劣。這種形式的評價對作文能力差的、特別是那些平時作文無話可說的學生,會產生顯著的效果。

3、商討式。

以商量的語氣對文章中不盡完美的地方提出建議或要求,指導學生以更高的標準、從更廣的角度去審視、去修改。商討式的批語評價更適合那些作文較好的、寫作興趣較濃的學生。

三、聯繫性

1、聯繫前次作文批語。

教師要表揚那些按批語要求發揚優點、改正缺點的學生,充分發揮批語的導向作用,讓學生養成認真看批語、按批語要求改正作文毛病的習慣。

2、聯繫閱讀教學批語。

學生在作文中能用上閱讀教學中學到的新的表達方法、寫作知識,甚至新的句子、新的詞語等,在批語中都要予以肯定和鼓勵,引導學生把語文課上學到的知識自覺運用到寫作中去,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3、聯繫生活實際評價。

學生作文內容離不開他們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思,也必然反映出他們的學習生活,表達出他們的思想感情。寫批語時,對文章所表現的這些內容與瞭解到學生本人的真實表現進行聯繫,給予鼓勵表揚。這樣不僅評價了文章,也評價了學生的行爲習慣。

作文評價是對一篇文章優缺點所作的分析、指點和改進說明,是指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的評語和等級一般要起三個作用:一是導向作用。學生從批語中明確今後寫文章的方向,在哪些地方努力,克服哪些缺點,知道自己文章的優缺點,估價自己的寫作水平;二是指導作用。學生可按評價批語指出的問題,對文章進行修改和補充,使文章更完美,讓學生知道寫文章的方法;三是教育作用,教師的批語對文章記敘描寫的事物和表達的思想,進行分析和評論,幫助學生獲得正確的認識,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恰當的評價對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總之,作文評價要根據文章的具體情況,儘量按照以上三個方面靈活而恰如其分地寫好、使學生一看就知道自己的作文好在什麼地方,哪些地方還存在什麼問題,應該如何改正,讓學生更好的揚長避短,練有目標,起到導向作用和指導作用,只有這樣,學生的作文水平才能,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