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心得體會範文>

體驗教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7篇)

學問君 人氣:3.12W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體驗教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體驗教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7篇)

體驗教學心得體會1

在這幾年的時間裏我得到了一些教訓,熟悉到自己有很多不足,並且對小學教學工作有了體會。

一、設計生活實際。

引導學生積極探究這種教學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愛好,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欲看,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題目的習慣和探索題目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繫學生實際,進行公道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捉住了學生熟悉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公道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利用公道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羣體作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二、積極提問。

貫串課堂始終要想學生40分鐘內都會專心聽你的課那是不可能的,他們或多或少會開小差,他們有的可能連書本都不拿出來或不翻開,甚至還會說話打鬧。這時假如採用提問的方式的話,就會使學生的精神一下子緊張起來,並且往思考你所提出的題目,但是提問時,不能只提問一些選擇性的題目,由於這樣他們思考的空間就會很小,這樣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提問要有均勻性,不能反覆提問某個學生,這樣會使其他學生回答題目的熱情消退的。

三、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欲看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爲展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聰明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題目,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透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題目,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教學中應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題目情境,遵循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總之,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展。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與學生同等對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成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教師在學生的學習討論交流過程中,只給予學生恰當的引導與幫助。要讓學生透過親身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來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一、數學教學不能只憑經驗

從經驗中學習是每一個人天天都在做而且應當做的事情,然而經驗本身的侷限性也是很明顯的,就數學教學活動而言,單純依靠經驗教學實際上只是將教學實際當作一個操縱性活動,即依靠已有經驗或套用學習理論而缺乏教學分析的簡單重複活動;將教學作爲一種技術,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練習使之自動化。它使教師的教學決策是反應的而非反思的、直覺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覺的。這樣從事教學活動,我們可稱之爲經驗型的,以爲自己的教學行爲傳遞的資訊與學生領會的含義相同,而事實上這樣往往是不正確的,由於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社會生活閱歷等方面的差異使得這樣的感覺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錯誤的。例如:多年來我們在上溫習課的時候總有一個將知識做爲小結的環節,而且都是由教師給出答案,例如用語言或圖表羅列出所學知識。潛意識裏以爲學生是無法給出令人滿足的知識網的,事實並非如此,在教學實驗中學生能給出的總結形式包括:

二、理智型的教學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是職業化。它是一種理性的以職業道德、職業知識作爲教學活動的基本出發點,努力追求教學實踐的公道性。從經驗型教學走向理智型教學的關鍵步驟就是教學反思。對一名數學教師而言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對學數學的反思、對教數學的反思。

1、 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學會數學的思考

對於學生來說,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用數學的眼光往看世界。而對於教師來說,他還要從教的角度往看數學,他不僅要能做,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往做,因此教師對教學概念的反思應當從邏輯的、歷史的、關係的等方面往展開。

2、對學數學的反思

當學生走進數學課堂時,他們的頭腦並不是一張白紙——對數學有着自己的熟悉和感受。教師不能把他們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這些空的容器裏灌輸數學這樣經常會進進誤區,由於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愛好愛好、社會生活閱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的感覺通常是不一樣的。

要想多製造一些供課後反思的數學學習素材,一個比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多的把學生頭腦中題目擠出來,使他們解決題目的思維過程暴露出來。

3、對教數學的反思

教得好本質上是爲了促進學得好。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是否能夠合乎我們的意願呢?

我們在上課、評卷、答疑解難時,我們自以爲講清楚明白了,學生受到了一定的啓發,但反思後發現,自己的講解並沒有很好的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存在的題目,只是一味的想要他們按照某個固定的程序往解決某一類題目,學生當時也許明白了,但並沒有理解題目的本質性的東西。

體驗教學心得體會2

爲了提高我們學區數學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中心校根據本學區數學科的實際情況,組織了這次全學區數學教師到富順一中爲期六天的的聽課學習經驗培訓活動。我非常重視這次提高的機會,每天嚴格按中心校的要求,按時完成培訓任務,與結對老師以及同學期的其他優秀教師交流學習,收穫很多,具體有以下體會:

一、注重扎牢基礎知識:

聽了很多老師的課,發現大部分老師的講課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新知識的傳授中,對知識點講得非常仔細。即使是一些簡單的知識,也認真細緻地講解。對知識點的補充也很全面,力求讓學生對每一個知識全面完整地掌握。給學生很多的時間練習和鞏固,很重視知識的基本運用。

二、重視對課後作業的評講:

在培訓聽課期間,老師們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在講評作業,一些書上沒有的知識點的.補充和拓展都在作業評講中體現出來,這樣就避免專門安排補充知識點的學習。對於數學學科,只有學生能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纔算是真正的掌握了知識。透過作業處理,可以及時糾正學生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藉助小黑板等教具,大大增加了課堂容量:

在我自己的課堂中,很少使用多媒體和小黑板等,每一節課用於抄題、畫圖的時間不少。使得課堂容量不大。而一中的老師平時上課經常在小黑板上把題寫好,節約了許多時間,很值得借鑑。

四、一中課程安排的合理

對於數學學科,學生們有畏難情緒,因此在下午學習的積極性不是很高,而一中同年級的數學老師的課程安排都差不多,保證每天上午至少都有一節數學課,這樣就能夠較好的統一教學進度,也有助於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下午的數學課安排的較少,而大部分下午的數學課老師都安排爲評講作業或者是練習提高,我覺得這一點是需要我們改進的,所以我也希望我們的教導處在安排課程的時候能夠多費一點心。

體驗教學心得體會3

一節課40分種,既可用於記憶和理解,也可用於分析、綜合和創造性學習。體驗式教學,把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進行體驗、思考、討論,小部分時間留給教師進行指導和啓發,符合了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的規律,促進了知識的有效轉化。在教學中透過大量的體驗,促使學生將知識內化爲自己的理解,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老師們常說政治難教,教學內容空洞且高高在上,其實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轉變教學中自己的位置,變教師爲導師,引導學生把鏡頭對準學生自己的生活,廣開清泉之源,理論聯繫實際,自然教學內容充實而豐盈。葉聖陶曾說: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

體驗式教學方式有很多種,其中課堂辯論就是一種很好的體驗式教學方式。

學生雖然年齡小,知識還不夠豐富,但他們已具備了辨別是非的能力,有時他們的知識、能力超乎教師的意外。爲了上好辯論課,課前一定要做好準備工作,首先確立辯論題,如:父母是否應當支付子女上大學的費用,然後再確立正方和反方的同學,讓同學們課後廣泛收集有說服力的資料。上課時,先讓正方、反方的同學集中一起發表言論,讓他們各推出四位能說會道的同學上臺辯論,辯論時,老師可充當主持人,也可以請政治科代表做主持人。辯論切忌走過場,一定要像正規的辯論一樣,要求學生認真對待。辯論課上,同學們不僅掌握了知識,拓寬了知識面,還增長了見識,鍛鍊了能力,下課時,同學們總是言猶未盡。

總之,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體驗正是一條引源入文的好通道。學生的生活世界決定着他們生活的經歷,促成他們產生各種生活體驗,從而不斷調整、完善他們對生活的認識,提升他們對知識的領會。

體驗教學心得體會4

透過一段時間的對參與式教學理論的學習體會,對參與式教學有了一定的認識,現在就自己的一點點認識總結出來。

隨着新課改的逐步推進和不斷深入,基礎教育發生了令人欣喜的變化。素質教育倡導的學習觀﹑質量觀和人才觀更加深入人心。學生尤其是“後進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關注社會生活﹑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增強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正在形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考試制度也開始建立。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與從前有很大不同。參與式教學的整個過程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主動發展爲中心展開的,教師與學生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習過程。教師是學習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也是學習活動的參與者。教師雖然設計了活動的學習目標與學習過程,但學習的“答案”卻是開放的,是由參與者的自由行爲、自主精神與合作態度等因素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它是發散的,多元的,體現了一定程度的創造價值。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生如果在輕鬆﹑活躍﹑融洽的民主氣氛中勇於發現自我﹑表現自我,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體會,會逐漸成爲具有大膽創新﹑個性豐富的人。因而,和諧的師生關係,能產生情感期待效應,使每個學生都感到“老師在期待我”。學校要提倡“微笑教育”,教師要用自己的神韻、語調等表達對學生的愛,創新一種輕鬆、愉悅的課堂氣氛。爲了做到這一點,教學中,我們力求採用多種方式表揚鼓勵學生,和他們一起討論,共同學習,走進孩子們的世界,讓孩子們在寬鬆,民主﹑愉悅的氛圍中參與教學。

自主探究是實施“主題式”課堂教學的核心。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過程,既是教學的基礎,又是主體能力培養的過程。教學中以學生爲主體,把主動權還給學生,結合學生實際,使學生親自動腦﹑思維,親自動手實踐,動口表達,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使之成爲課堂教學的主角,擺脫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學生死氣沉沉地聽;教師零零碎碎地問,學生斷斷續續地答的應試教學。

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是本次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和成功與否的顯著特徵。學生的學習方式是以教師的教學方式的轉變爲前提的。在幾乎所有的“參與式”課堂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小組式的合作學習。但是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多數討論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教師一宣佈小組討論,前排學生刷地回頭,滿教室都是嗡嗡聲,四人一小組,每個人都在張嘴,誰也聽不清誰在說什麼。幾分鐘過去了,老師一喊停,學生立刻停下來,站起來發言。學生一張口就是“我怎麼怎麼看”,學生仍然關注的是“我怎麼樣”,而不是“我們小組怎麼樣”,小組裏沒有分工,因而沒有真正合作。合作學習最突出的價值被抹殺了,所以教師應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組合作計劃。討論前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把想法寫下來,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意見,這樣,每個人都有思考的時間和機會。老師要求小組彙報時,也應首先將自己的口頭禪“哪個學生願意說一說”變成“哪個小組願意說一說”。小組討論的時候,老師是引導者,要深入到小組討論中,瞭解學生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認知的進程等等。從而,靈活地調整下一個教學環節,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讓學生體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

參與式教學的設計方法有以下幾個環節:

一、問題的設計

參與式教學活動是有目的的、有組織的活動,它以問題爲導向,透過問題引導活動,圍繞解決問題組織開展活動,其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那麼,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提出問題,如何陳述問題,是一個關係到能否激活學生的潛力,能否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能否順利開展學習活動,能否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問題。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有關如何設計問題的實例:

對策1:把抽象問題情境化,把複雜問題形象化,是教學問題設計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對策2:由一個次要問題引出幾個主要問題,也是教學問題設計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對策3:設計懸念式教學問題,強化學生探究問題的注意力。設計一個懸念式教學問題,會強化學生探究問題的注意力,會使學生產生“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這也是教學問題設計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二、活動環節的設計

問題的設計是參與式學習的靈魂,問題設計好了,就會激發學生的主題意識,就會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就會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如果好的問題有好的活動過程作爲載體,那就如魚得水,如虎添翼,可以把學生的創造潛能發揮到極致。

如何設計參與式活動過程呢?一般來說有三個環節: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總結反思。

提出問題,是參與式學習活動的第一個環節。提出問題與創設情境相結合是參與式學習中設計活動環節的首選方式。第一個環節設計成功了,後面的學習就順利多了。俗話說,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如:講述在旅遊活動中的見聞,寫一篇描述自己見聞的文章時,老師把參與者按居住地分成 “都市組”、“縣城組”、“鄉鎮組”、“村莊組”等幾個小組,每組分別以藍、綠、黃、紅四冊三角形導遊旗爲標誌,開始“手拉手”旅遊活動,各個組互相介紹導遊家鄉的地理位置、周圍環境、風俗民情、主要特產、歷史名人、神化傳奇等,並做好記錄,共同商討,稍加修改,以第一人稱連綴成一篇文章。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消除了學習語文的畏難情緒,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語文學習的任務。

探究問題,是參與式學習活動的第二個環節。探究問題與討論活動相結合,是設計參與式教學活動環節、提升學習境界的常用方法。如,一位體育老師給學生上投擲課時,給操場裏畫了四個同心圓,一個比一個大,教師讓學生沿着最大的圓一個跟着一個站了一圈,給每個同學發一張報紙,同學們拿到報紙後,面向圓心站好,聽哨聲後,想辦法使勁把報紙投擲到小圓心裏去,看誰投的遠。學生們有的把報紙折成方塊,有些揉成了團,有的捏一下,有的使勁用腳踩一下,比較看那種方法擲的遠,最後,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總結最佳的投擲要領,這樣使學生們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獲得了發展。

總結反思,是參與式學習活動的第三個環節。總結反思與開放性活動相結合,是設計參與式教學活動、強化創造性動機的極好方式。在這個活動中,學生的探究過程是開放的,學習思維是創造性的。沒有唯一的答案,學生的創造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不斷的探究問題,不斷的總結反思,不斷的強化學習動機,不斷的發現新的知識,教師和學生教學相長,共同獲得發展。從課堂上,我們發現,總結反思和開放性活動相結合,是設計參與式學習活動、強化創造性動機的好方式

體驗教學心得體會5

新課程要求學生具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獨立探究獲取知識的能力,養成團結協作的合作精神以及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初中思想品德課強調把思想品德教育寓於活動之中,讓學生在親身體驗與實踐中建構知識,感悟人生,培養能力,樹立基本的是非善惡觀念,學做負責任的公民。

談談在教學過程中嘗試體驗性活動教學的體會。

一、思想品德課中應用體驗性活動教學的必要性

1、與新課程理念一脈相承。體驗性活動教學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透過學生的身體性活動,憑藉自己的情感,直觀的感受、體會、領悟去再認識、再發現、再創造的課程實施方法。思品課採用體驗性活動教學,符合思品課的課程標準所提出的“在思品課的教學中,要不斷創造條件,促進學生的道德踐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感受和理解社會的思想道德價值”要求,有利於逐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良好行爲習慣”,改變了教師的話語霸權,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革,顯然與新課程的標準、宗旨等是一脈相承的。

2、有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體驗性活動教學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激發他們的主體積極性,讓他們在主動體驗中認知所學內容,使認知內容與個人心理產生“共鳴”,使學生切實感悟認知對象的價值和認知內容的涵義,進而自覺地將之內化爲自己的行爲準則,這既體現了新課程“以學生髮展爲本”的理念,更讓學生在體驗中認知,在認知中感悟,從而促進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二、體驗性活動教學的操作與實施

1、閱讀自學,體驗知識的發生過程

閱讀自學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進行課前讀、課中讀和課後讀三步。課前讀即自讀,它是按教師的要求三讀課文:一是細讀,瞭解全課的基本內容;二是概讀,瞭解和提煉本課的知識體系;三是疑讀,找出不理解的知識點並設問。自讀完以後,學生對所讀內容會產生自悟,並對將要教學的內容做到心中有數,上課時就有了主動權。當然教師必須對課前學生自讀的情況進行檢查、督促。在上課時,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在恰當時機對重難點進行課中讀即引讀,在引讀前,創設情境,使學生在融入情境中讀書,學生會情不自禁地用眼看、耳聽、腦想,把文中情境在大腦中想像、再現、領悟,使外在的環境和內在的心境統一起來,找到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這樣,學生對所讀內容就會產生感悟。在此基礎上教師再用恰當的方式及時引導,學生的疑問就解決了。然後,學生再把本課的知識進行消化吸收,並在一定程度上學會運用,來驗證所學知識。經過自學閱讀,學生基本上能把別人、前人的知識消化吸收並內化成自己的知識,透過在實踐中運用,還可能有所創新發展。這種方法不僅使學生在體驗中構建了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自學能力、思維能力,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爲一種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2、情境體驗,感悟知識的探究樂趣

情境體驗是教師根據特定的教育內容和學生實際,恰當運用實物演示情境,藉助圖像再現情境,播放音樂渲染情境和扮演角色體會情境等手段,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藉助情境的直觀性、形象性,對學生的感官產生強烈的刺激,使之進入所創設的特定氛圍中,激起相應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觸動自己的情感之弦,引起學生認識的共鳴和發展。

(1)運用音樂、詩歌、圖片、視頻等手段優化教育環境,創設視聽情境。

(2)運用小品、表演等方式創設情境,利用角色體驗使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

(3)運用想象創設情境,在想象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當學生沒有相應的經驗,教師可引導學生透過想象建立一種與教學有關的情境,進而讓學生進入這個情境進行體驗學習。

(4)運用心理測試,加深學習心理體驗。

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上要儘可能創造條件再現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繫,使學生既感到課堂中的豐富多彩,又感到生活的無限美好,把抽象的、死的、發生或形成於昨天的知識、事件、人物賦予生命活力,把可能、未來、遐想引進課堂,使課堂這個正在進行的“現在”在師生的合作體驗中能夠包納“過去”與“未來”,從而使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學習的樂趣、知識的意義,師生一同思考、一同活動的快樂,在心靈上把學習看成是快樂的事情。

3、實踐活動,內化知識的情感價值

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僅立足於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思想政治課實踐活動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個體的活動,如書報的閱讀、資料的收集整理、觀察記錄、製作廣告詞、調查報告等。二是羣體的活動,如參觀訪問、社會調查、興趣小組、合辦板報、召開主題班會等。透過社會實踐活動,學生親身體驗到具體而豐富的客觀世界,激發了求知慾望,鍛鍊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三、思想品德課體驗式活動教學的反思

體驗式活動教學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在各種體驗活動中真正“動”起來,人人動腦、動口、動手,運用各種感官,開動大腦機器,使思維活躍起來,語言豐富起來。這樣,學生優良的品格才能張揚,能力才能提升,個性才能開發,素質才能全面發展。

體驗教學心得體會6

透過一段時間的對參與式教學理論的學習,對參與式教學我有了一定的認識,並且把這些知識實施於課堂教學。現在我就自己的教學體會總結出來。

新課改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生如果在輕鬆﹑活躍﹑融洽的民主氣氛中勇於發現自我﹑表現自我,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體會,會逐漸成爲具有大膽創新﹑個性豐富的人。因而,和諧的師生關係,能產生情感期待效應,使每個學生都感到“老師在期待我”。學校要提倡“微笑教育”,教師要用自己的神韻、語調等表達對學生的愛,創新一種輕鬆、愉悅的課堂氣氛。爲了做到這一點,教學中,我們力求採用多種方式表揚鼓勵學生,和他們一起討論,共同學習,走進孩子們的世界,讓孩子們在寬鬆,民主﹑愉悅的氛圍中參與教學。

一、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創建“參與”環境

學生學習本來就應當是個能動的過程,可是很長時間以來,舊的觀念傳統看法以及某些客觀存在的現實問題都使得學生學習很被動。教師應該爲學生創造條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順利的獲取新知識。一位教育學家曾經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有效途徑是自己去發現。的確,自己發現的東西印象最深刻,也最易弄懂其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繫。那種生怕學生少學了點什麼,生怕忽視了某一點而不厭其煩地講或重複的辦法絕對是難以培養出創造性人作爲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就應該改變以往的那種“一種臉、一張嘴、一個調、一支筆”的舊的呆板教學模式。要精心的備課,鑽研教材,分析學生情況,考慮教法學法;教師由過去的“講演者”變爲“表演者”,學生由以前的“聽衆”轉爲“發言人”,教師成了學生的組織者、監督者和幫手。學生在這種輕鬆、愉快、參與意識極濃的氛圍中情緒高漲,自己吸收消化知識,運用自如,不是能很有效的增強記憶力嗎?師生雙方不是都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嗎?我們作老師的又何苦唾沫飛濺、苦口啞嗓的一堂課“填鴨”呢?爲什麼不做個可愛的導演去組織引導學生自己活動呢?

二、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保證從容參與

在課堂40分鐘內,要交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那麼就要切切實實的把教師的活動時間壓下來,最大限度的安排學生參與的時間,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談、思、議、說、寫。不能只流於形式,要注重效果。一般的說,一堂課上每個學生課堂參與的時間應當佔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保證學生能從容參與。

三、營造和諧的氛圍,促使學生主動參與

融洽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能夠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

1、激發學習興趣,創設樂學的課堂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引人入勝的啓發匯入,扣人心絃的懸念設定,發人深思的巧妙提問,短小精悍的故事趣談及形式多樣的生動形象的直觀教學,都能激發出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創設出樂學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樂於參與。

2、運用激勵機制,創設自信的課堂氛圍

正確的激勵機制是培養學生產生“主體意識”的重要環節。激勵是昇華學生情緒的一種驅動力,學生在參與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教師要鼓勵學生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激勵學生積極思維,形成強烈的學習初因,創造自信的課堂教學氛圍,促使學生奮發參與。

3、加強情感交流,創設融洽的課堂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情感極大的影響着教學的過程,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基礎是教學成功的前提。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教師走進課堂時面帶微笑,用和藹有神的目光看着學生,學生就都能從目光中感受到教師的親切,學習的歡樂,從而以良好的心境參與到學習中去。

4、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1)課堂討論

英國大文豪肖伯納說過:“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那麼每個人只有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個思想,甚至多於兩個思想。”所以課堂討論能極大地拓寬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在日常教學中,我往往是準備一些材料或提出一些熱點問題,然後讓學生互相討論,有三人爲一組的討論或六人爲一組的討論,遇到焦點問題還可以進行辯論,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教學中的主人。例如,學習關於劉翔的文章時,組織學生討論“劉翔是體育明星還是體育英雄”時,學生們發生了爭執。有些人認爲他是一個明星,並沒有做出像董存瑞、黃繼光那樣英雄壯舉。因此,不是一個英雄。對於這些同學的回答和討論,既要適當肯定,又要結合本文的學習,討論英雄的含義,從而確定劉翔不僅是一個體育明星,更是一個體育英雄。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英語知識,而且還受到了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2)課堂對話、短劇表演

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徵表明,課堂教學要從多方面給他們刺激,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開展對話短劇表演可以使教學內容從靜止的畫面解放出來,引發學生的親切感與新鮮感,調動學生大腦皮層的興奮優勢中心,使之在輕鬆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例如,在每節課前五分鐘,我要求學生輪流做值日彙報,形式不限。可以對話、短劇表演,可以背誦,可以唱英文歌曲等等。一部分學生非常感興趣,表演時準備了道具。這樣一來,馬上就搞活了課堂氣氛,把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了起來。

(3)課堂競賽

學生都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好勝心,透過知識競賽或其他內容的競賽能使學生忘記學習內容的乏味而興致勃勃地投入到競賽中。例如在教完一個模組時,我就進行背誦單詞、課文比賽,在課堂上進行小組比賽等。整個教學過程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鍛鍊了參與能力,是一種“雙贏”。使學生在既有競爭又有娛樂的氣氛下學習知識,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總之,在課堂上,我們最大限度地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真正自主地學習。同時這方面的課外延伸也是至關重要的。學生在課堂內透過自主地學習獲得了知識,在課外還應透過實踐加以鞏固和發展。加強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對此,我們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多渠道、多方面地加強學生自主的進行英語實踐活動。

體驗教學心得體會7

本學期我園開展了“關於體驗式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的活動。2個月過去了,針對自己授教的科目感想、反思頗多。

在實施體驗式教學法前夕,我也查閱了許多這方面的有關資料。什麼是體驗式教學,體驗式教學的原則等等。在體驗式教學法中強調體驗式學習,並以運用親身經歷探索學習爲特色的系統性體驗式教學活動。這些活動旨在透過團體互動共同歷程。在杜威學說中教育即生活,生活是經驗不斷的重組和改造。

幼兒園生活中,對孩子來說體育遊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體育遊戲有的帶有情節,有一定的角色;有的則無情節,無角色,只是由某一種運動任務構成。近期我們在體育遊戲中開展了《大風和樹葉》、《小小葉片來接我》、《尋寶》等。發展幼兒的走、跑、跳躍、投擲、鑽爬和攀登、平衡等基本動作,不是枯燥地、單調地進行訓練,而是透過遊戲,給予幼兒練習的機會,使幼兒易於接受,有的遊戲甚至不需要任何玩具或器械,只要幼兒聚在一起,就能夠玩起來。《大風和樹葉》在設計的過程中教師運用真樹葉做成的頭飾讓幼兒佩戴,體驗秋風吹來時樹葉沙沙沙沙的響聲,遊戲時讓幼兒感受到自己真的是一片小樹葉。

體驗式教學法是將體驗與實踐相結合,讓幼兒在生動的教學活動中進行學習。如:體育活動中《母雞和小雞》,教師結合幼兒經驗在教學的開始部分,請幼兒模仿各種小動物的走路樣子,企鵝走路搖搖擺擺,引導幼兒將手放在身體的兩邊作爲翅膀,雙腳向外。或是學習小兔子走路,雙手做耳朵式一蹦一跳。這些對幼兒來說都是很形象的,並且也有生活的經驗。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的內容、提問、情景都是教師預設的,例如:教具的準備、場景的佈置等。對於一節成功的教育活動來說,在預設的情景中產生出生成的效果那是再理想不過的了。這時候,對於年齡較小的幼兒來說比較困難,但是對於大班幼兒來說就是最適合的。因爲他們現在的發展水平與思維的靈活性已經不滿足在一節教育活動中掌握單一的知識學習單一的本領,那是很枯燥的,但是過於情景化,又怕他們覺得太童趣太稚嫩,與實際年齡不相符,這就要求教師在預設場景時要下很大的功夫去創設。如《小小葉片來接我》活動中教師在玩具的準備中設計了很多種,設計什麼樣的葉片玩具會讓幼兒感興趣,知道這是關於樹葉的有不專注這只是個玩具。就在情景的設計上就碰到了很多的困難。

體驗式的教學法其實在很多的領域中我們都能運用到。體驗式教學法與經驗式教學法緊密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孩子透過對環境、生活的切身體驗,將自己的經驗和知識經驗相結合,再認識,進而成爲自己的生活經驗,這纔是體驗式教學法的最終目的。體驗式教學法能人人精神振奮,產生愉悅感,讓幼兒對課堂教學產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