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心得體會範文>

語文課心得體會

學問君 人氣:7.78K

當我們備受啓迪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課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課心得體會

語文課心得體會1

高效課堂是語文乃至所有學科發展一種趨勢,也是教學改革的一種必然。這種新的教育改革包括:新的理念、新的課標、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學生充滿活力,教師充滿激情,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變得更加出彩。可以說爲此我們也做了許多的工作。但是我覺得我們的工作缺乏失效性,有太多的花架子。對此我有以下體會:

(一)要有和諧的師生關係。

我們的社會要以人爲本,這樣社會才能發展。我們的學校要以人爲本,這樣老師才能夠認真的幹好自己的本質工作。我們的課堂要以人爲本,這樣纔能有和諧的師生關係。師生關係是教育過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際關係。良好的師生關係是進行正常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的保證,是健全完善學生人格,培養新型人才,構建和諧師生關係的關鍵所在。“以人爲本”“以生爲本的”教育理念呼喚着新的師生關係——和諧的師生關係。那如何構建呢?

1、“爲人師表”是構建和諧師生關係的基礎;

2、對學生“一視同仁”是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的關鍵;

3、與學生共同成長是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的目的。

(二)精心設計教學活動。

毋庸置疑,課堂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的質量決定着語文教學的質量。因此,我們要加強創新研究,勇於進行教學改革,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切忌通篇講、滿堂灌,無盡無休地分析、講解教材。而應該把培養能力,加強訓練放在重要位置上。如設計開放性練習題,培養學生的實踐,練習題既與教材相聯繫,還接軌了社會活動,學生有了“自由馳騁的空間”,在實踐中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課堂表演最能激活課堂的生命力。”那教師就可根據課文內容安排即興表演:演故事情節、演文中空白、演結尾推測、演成語故事……讓學生在體驗性學習中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培養了審美能力、想象能力等,最終使語文課堂更加和諧高效。

(三)創設民主的學習氛圍。

民主的教學氣氛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學中我們應該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我們要把激情帶進課堂,把微笑帶進課堂,把遊戲帶進課堂,把競爭帶進課堂,把鼓勵帶進課堂,把民主帶進課堂,把歡樂帶進課堂。飽滿高昂的激情可以使學生情緒高漲,甜美的微笑可以使學生心情愉悅,有趣的遊戲可以使學生興趣盎然,激烈的競爭可以使學生樂在其中,歡樂可以使學生神采飛揚。而且學生只有在輕鬆和諧的環境裏,思維才表現得最活躍。只有做到了這些,誘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我們才能構建和諧輕鬆的課堂。

(四)要開展及時的教學評價

有效、全面的教學評價能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讓他們在學習語文時有一種成功的快樂感,成爲學習的小主人。成功的資訊會使學生感到喜悅,激起他們進一步求知的慾望;失敗的資訊可使學生及時獲得矯正的良機,並能激發學生的上進心。所以在語文課堂上,我從不吝嗇自己的讚美之詞,學生讀課文,我常常會稱讚他們“你讀的真流利”“你讀出了課文的韻味”“你讀得真有感情”;學生作業寫認真了,我會在他們作業本上寫上“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有了很大進步”;學生提出了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我會大聲鼓勵他:“你最會動腦了”“我爲你自豪”,久而久之,學生對語文課堂自然很喜歡了。

(五)要利用多種教學手段。

課堂上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節奏快,資訊量大,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由於聲音與圖像結合,語言與情景結合,視覺衝擊力與聽覺感染力結合,學生輕鬆自如地進入語言活動的現實情景裏,學習中找到了樂趣,同時也加深了理解,強化了記憶。利用多媒體等技術能把教學內容直觀於學生面前,能爲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從而優化學習環境,全面高效地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有效提高課堂質量。

綜上所述,我們傳統的語文課堂已經不復存在,現在的課堂不再單純學習知識發展能力的課堂,他是學生爲主角的課堂,老師不再是滿堂灌的形式來教課,而是學生滿堂學。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以學生爲主體,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同時注意互動環節,師生,生生互動環節要及時恰當。在發揮指導作用的同時也尊重了學生的主題地位。

語文課心得體會2

一個星期四的早上,楊老師興沖沖地走進教室,對同學們說;明天早上,我們要進行一次口語交際,內容是———自我介紹”。

演講的前一天,楊老師讓同學們回去寫好草稿,以備演講。

第二天早上,同學們有的在練習嗓子,有的現在才寫稿,還有的在大聲喧鬧。我也不甘示弱,正在埋頭修改作文 。

時間過得很快,"叮鈴鈴。叮鈴鈴””上課鈴聲響了。楊老師走進教室,教室裏立刻雅雀無聲。接着楊老師發話了,說:"口語交際正式開始。”

不一會兒,一個同學舉手了,教室裏立刻響起一片排山倒海的掌聲。雖然我不認識他,但他那種勇敢。大膽的作風仍值得俺去學習。

他快步向講臺走去,他那急衝衝的樣子,好像在害怕什麼似的。

他站在講臺上,開始演講了,同學們聚精會神地聽着。

那位同學說;"我叫什麼(名字早忘得一乾二淨了)……我演講完畢,謝謝大家。”這時,教室裏又響起一片雷鳴般的掌聲。

接着又一個同學舉手了。他上去時好像也很緊張。演講時,他左手拿稿紙,右手拿話簡,兩隻手在不停地發抖,說話的速度也加快了,好像有十萬天兵天將在追殺他那樣,非常緊張,總想快點讀完。過了一會兒,他演講完了,他好像變得很開心,不太緊張了。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上臺演講的人也一個一個地演講完了。

過了一會兒,輪到我了。我三步並作兩步地走向講臺。開始演講了,我的聲音顯得很渺小。突然,我一不小心讀錯了一個字,把羽毛球讀成羽(yu)毛球(第四聲),這下慘了,同學們一定會嘲笑我的,我的心如刀割一樣悲痛,我真想找個地洞鑽進去。就在這時,楊老師那雙慈祥的眼睛看着我,一個微笑的笑臉讓我又有了信心。這時,我又振作了起來,繼續讀下去……

"我演講完畢,謝謝大家。”這時,教室裏響起一片震耳欲聾的掌聲,在教室裏面迴盪。

"叮鈴鈴。叮鈴鈴”,放學鈴聲響了,我非常高興。因爲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什麼事都要大膽地去面對。我受益非淺!

語文課心得體會3

這節語文課上,老師並沒有上課,而是讓我們去欣賞蘇嘉琪的舞蹈表演……

“鈴鈴鈴”上課鈴聲打響了,同學們都回到了自己的座位。老師先讓蘇嘉琪給大家表演舞蹈。她猶豫不決,又想上,可又不敢。在我們和老師的鼓勵下,蘇嘉琪大方得走到講臺前,表演了一段即興舞蹈。她的舞姿是那樣的優美,那麼的迷人。每一位同學都目不轉睛的看着她,生怕哪一個生動的動作錯過了。有的還不時地爲她鼓掌。最後一個動作“金雞獨立”,她立得是那樣的穩。我心裏想:她跳得可真好,要是有一天,我能像她一樣,那該有多好呀!

老師讓蘇嘉琪休息了片刻,又讓她表演了幾個簡單的動作。同學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眼瞪小眼,真是摸不着頭腦,爲什麼又讓她表演?蘇嘉琪表演了一隻小孔雀的動作,就後到座位上。老師又讓馬澤和王浩辰學她剛纔的動作。他們不好意思地走到講臺前,誰也不肯做。然後老師讓侯名昊和侯杉模仿動作,雖然也不好意思學女孩子的動作,但比前面倆位同學大方多了。他們倆個像倆只小胖孔雀在那裏扭,逗得全班鬨堂大笑。最後,馬澤和王浩辰也無奈的跟着學,全班哈哈哈的大笑起來。老師連眼淚都笑出來了。同學們有的笑得合不攏嘴,有的肚子都笑疼了……

我們在笑聲中結束了這節有意思的語文課。

語文課心得體會4

走進新世紀,我校就開始了新課程改革的嘗試,因爲我們一線教師已經深切的感受到,傳統的語文教學使語文的魅力消失殆盡,我們品嚐多是工作的辛苦和迷失方向的痛苦。所以我們就試探着改變傳統。我們從新世紀伊始派出許多語文骨幹教師到周邊地區學習新教法,新經驗。我們聽了我國教育專家的講座與說課,如魏書生老師的講座,錢夢龍老師的說課等等。他們是我國語文教學潮流的引領者,我們是懷着一種激情,一種由衷的喜悅,去取“經”的。我們的收穫是巨大的!

在20xx年,我們再一次邁出了大步伐,對傳統的語文教學進行較大的改革。這一年我們主要是針對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進行的一次改革。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嘗試讓學生在熟讀教材的基礎上,讓學生跳出教材,去博覽、去積累、去體驗。尤其在積累上,學生的古詩文、名言警句、優美語段要比以往年有了質的提高。有部分學生這一年古詩文積累達100首,名言警句達200多條,由平時寫作乾巴巴變得行文流暢,生動自然,感情真摯。這種現象更堅定了我們去進一步嘗試的決心。

緊接着,我們成立了教研組,每一學期各教研組確立一個教研課題,以不斷促進語文教學改革,提高語文教學質量。這些課題從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確定。

首先,我們從閱讀方面來進行改革嘗試。因爲閱讀能力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綜合能力,它包括認讀、理解、篩選、歸納、概括和鑑賞等諸多的能力。閱讀綜合性強、覆蓋面廣,有較大的思維坡度,因此在課堂中注重教給或訓練學生一些閱讀技巧。

1、抓好基礎知識。因爲紮實的基礎知識是閱讀的根本,離開了紮實的基礎知識,閱讀能力就成爲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在課堂中,時刻注重培養學生字的音、形、意到語法、修辭等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只有訓練得越多就掌握的越實、越靈活。

2、樹立整體意識。在課堂中,讓學生談初讀感受,培養學生整體閱讀能力。事物總是相互聯繫,互爲依存的。文章也是如此,一篇文章中段與段之間,句與句之間也有密切的聯繫,因此在課堂中,讓學生在讀文章時經常訓練學生整體感知能力,把理解文章中的一個詞或一句話一定要緊扣文章,聯繫時代背景,弄清作者寫作意圖,然後作出判斷。

3、訓練學生的閱讀技巧:重點是提高學生閱讀速度,讓學生學會速讀、跳讀、瀏覽、篩選等閱讀方法。

4、建立相關知識體系。讓學生廣讀博覽,積累一定的文學、美學、歷史、經濟、文化、自然科學的知識和社會生活方面的知識,以及學會運用這些知識作背景,對文章進行深層次分析,全面理解的能力。

其次,在課堂中,時刻從授課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過去傳統教學中,我們一直是寫作題目一佈置學生就開始動筆寫,而現在主要是從以下方面入手訓練:

1、在課堂 滲透“大語文觀”。在課堂中改變學生的觀念,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因爲語文存在於生活,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含語文。這種觀念的轉變,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關鍵所在。因爲對生活感興了,學生就會細心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生活中的素材就會儲備在學生頭腦中爲以後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2、多給學生讀或印發與生活聯繫緊密的美文。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聽力,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淨化了學生的心靈,寫出的文章也就有了一定的思想性。

3、把日記當作學生訓練寫作的大舞臺。每一週上交四篇日記,要求日記內容是觀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所聞所感。這樣讓學在日常生活中培植敏銳的觸角,抒寫生活的幸福和悲傷。

4、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我修改作文。以前作文修改老師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收效甚微。我們現在卻把這個工作全放給了學生,在修改課上,把作文發給學生,學生進行自改和小組互改作文。學生把作文中的錯別字找出來,把錯別字和正確字同時都抄在黑板上;病句也在抄黑板上師生共同修改;然後小組協商給所修改的作文寫上評語;最後小組按次序寫出修改報告,向同學們彙報本小組的這次修改的得與失。第二課時是推薦本小組最好的作文交給學生宣讀,老師作評價,並佈置新的作文題目並引導或開啟生思路,最後讓學生在激情飽滿時動筆寫作。往往在學生自主的情況下,再不出現皺眉頭,敲額頭,咬筆頭,半天也開不了頭的現象了。

另外,我們學校還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貫穿於整個課堂中。尤其是學生創造性思維。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注重放飛學生的思維與想像:

1、教師在課堂中精心設計問題,給學生提供想像的空間,如某故事的結尾,某情節的懸念處停頓讓學生想結果等等。這樣的想像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思維的靈活和深刻性。

2、在閱讀課或社會實踐課中,讓學生積累故事情節和社會經驗。爲學生放飛思維與想像奠定基礎。尤其讓學生多積累課本或其它名著中出人意料的結尾,在出人意料的結尾中激發學生的想像靈感和智慧火花。

3、教學中,教師要及時引導和發現學生超常的獨特的,新穎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就要老師在教學中思維也要敏銳、善於發現、善於引導。這樣在課堂中持之以恆的去發現,去引導、去鼓勵,同樣能使學生的思維積極飛揚!

總之,我們在教學改革中不斷去嘗試,去探索,我校的中考語文成績有了明顯的改觀。由以往年的倒數名次現變爲全市的前十名。市裏的進階中學很喜歡招收我校學生,因爲好教。面對成績,我們沒有止步不前,我們還在探索一條適合我們農村語文教學的新路子,把小苗們送上人生理想的舞臺。

語文課心得體會5

自己**年畢業至今已有15年,應該說自己參加工作的年頭也不短了,積累了一些工作經驗,現在應該出些成果的時候了;而且我還聽很多人說這個年齡段應該是工作和生活黃金年齡,說在這個年齡段的工作情形如一朵正在開放的花,有着生命,有着活力。但自己現在卻不知怎麼了,對於曾經熱愛的語文越來越不會教了,天天早來晚走的,你在看看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敢表達、會表達的越來越少了,這種學習狀態,成績能高嗎?挫敗感越來越強。內心有時還有這樣一種想法,下一次再分科不教語文了,改教數學吧。

爲什麼會這樣呢?這個問題問了自己很多次。

有幸的是暑假期間,學校佈置我們學習了20xx版的《語文課程標準》及,昨天又聽了張靜教研員關於《20xx版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分析,在學習與傾聽中讓我心中那個爲什麼的問號慢慢變成了半個句號。下面我就把自己的一些認識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一、重書本,實踐不夠

課標中,在“課程性質”一部分增加了這樣一句話:“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透過學習我覺得課標在告訴我們,語文課程要學習的是“語言文字的運用”。想想也是,我們每天學語文,到底是爲了什麼?歸根結底是爲了“運用”。這纔回到了語文的'本源。比如我們每學一篇課文,或教學生學生字,或教學生學詞語,或教學生學閱讀,或教學生學習作,我們教來教去,最終目的還不是讓學生把這些生字、詞語、閱讀的方法、寫作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嗎?這也正是說語文課程具有“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特點。而自己平時的教學恰恰只是就書本而教書本,學生總是學這樣空洞的語文,興趣能大嗎?

二、想法有,堅持不夠

作爲一名語文老師,我一直努力把指引學生寫一手整潔、漂亮的字作爲自己教學中任務之一,爲了讓學生寫一手好字方法用了不少,打字頭,搞評比,實在不好打手板,可效果還是不理想,這就是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範文。

而20xx版課標“對寫字教學更加重視”,讓我找到了一些答案。課標除了在四個學段都對“寫字姿勢”和“書寫習慣”提出要求外,還明確指出:“按照規範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的過程是學生性情、態度、審美趣味養成的過程,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要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此外,還在習作教學中提出要求:“要關注作文的書寫質量,要使學生把作文的書寫也當做練字的過程。”課標中的這些語句在告訴自己,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試想效果不理想,是不是自己有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現象呢?

三、朗讀有,自然不夠。

四、引導學生讀書有,展示方式的靈活多樣性不夠。

五、引導學生表達有,個性表達,創新思想不夠。

六、指導學生作文有,修改不夠。

如果在今後的教學我能將這些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努力克服,學生是不是會能喜歡上語文課,喜歡上語文課了,這樣學生的成績是不是也能提高一點呢?

新課標的出臺標誌着語文教學又將進入一個深沉探究的新時代,讓自己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思考着,改變着,收穫着……在和大家一起學習,一起研究讓自己的那個句號越畫越園吧。

語文課心得體會6

3月底,我有幸參加了泰安市小學語文優質課觀摩活動,聆聽了9位老師的課,受益匪淺,感觸頗多。這幾節課都是閱讀教學,內容有低學段的、中學段的、也有高學段的,可謂各具千秋,精彩紛呈。下面具體談談我對這幾節課的感受:

一、教師基本功紮實,教學過程中重視了寫字教學。

閱讀和寫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幾位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都注重了識字、寫字的指導,注重了良好書寫習慣的培養。這一點是與以前大不相同的地方。以前的優質課,教師除了指導識字外,也注重了寫字,但大都是抽出很短的時間分析一個生字,或指導寫一個字,而這次活動中,每一位教師都在寫字指導中下了很大功夫,指導學生紮紮實實的寫字。其中包括:

1、教師範寫三個字

教師很注意板書的工整、規範、美觀,給學生做出示範。很多老師在自己範寫時,注重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眼睛看、大腦想、伸出手指跟着寫,不僅分析了字的結構,還把每一個筆畫的書寫指導到位。

2、指導學生書寫 ,注重評價

指導寫字中,隨時提醒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和握筆姿勢。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教師不僅提醒學生記住寫字注意“三個一”,還利用課件播放小學生寫字時正確的握筆姿勢,這樣學生在教師的提醒下,在與畫面的對照下,掌握了正確的書寫姿勢。對學生的書寫採取多種形式的評價,調動了每個學生寫字的積極性。

二、啓發引導,教師的語言具有無窮魅力。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當,就能讓你的課堂妙語連珠,如得神助。如一位老師在執教《左公柳》這篇課文時,她的整個教學環節如行雲流水,又步步爲營,一環套一環。教師的啓發、引導、總結,精準到位,不留痕跡。這一切就得益於她精練、流暢、生動的課堂語言。課文中教師以簡潔精煉的過渡,引導學生把左公棠力排衆議,慷慨激昂地請戰,以及擡棺出征的場面,深情演繹,讀得繪聲繪色,在激情的朗讀中,感悟了左公棠剛毅頑強、視死如歸的精神。這還用得着我們的教師再一遍遍講老將士是多麼的無畏多麼的英勇嗎?我不禁感慨: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

三、注重了學習方法和寫作方法的指導。

在教學課文《鄉下人家》時,全文意境優美,語言質樸,充滿獨特迷人的自然氣息。課文處處都使我們感受到美,對於四年級的孩子來說,自主閱讀,從文中的每一個場景感受美,是教學的難點。一開始,教師先讓孩子們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字後,指導學生學習第一自然段“房前的美”,然後和學生一起總結學習方法,“讀書——想象——感悟——體驗”。再放手讓學生按剛纔的學習方法學習課文,這樣,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就有利於下文的學習了。課文最後,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總結作者的寫作方法,注重了讀寫訓練的結合,這都是值得我們今後學習的地方。

四、利用“文章空白”啓發想象,解讀文字。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並且是知識的源泉。”小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特別旺盛,在接觸周圍世界時,會更加強烈地表現出來,在他們的頭腦中會產生出許多新鮮、奇異、與衆不同的想法,創建出許多新的形象。而老師們正是抓住了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徵,在教學中利用了文章的空白來誘發學生想象,豐富了學生的課堂生活,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也激活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使“學生爲主體”真正落到實處。在《兩隻小獅子》一課,教師爲了讓學生理解“整天”一詞,利用了填空的形式,“早上,天剛剛亮,小獅子就( ),中午……晚上……,學生透過想象填空,很好地理解了詞語的意思。再如《魚游到了紙上》一課,教師也採用了這樣的形式啓發學生想象填空,很好的解讀了文字。

這次外出聽課學習,對我是一次提高,也是一次促進,讓我深深感悟到了新課標下語文課堂教學的樸實、紮實、求實,認識到教師專業成長中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博採衆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積澱教學素養,爲自己的教學生涯不斷地創造亮麗的風景。

語文課心得體會7

小學語文課,課堂很熱鬧,也很有趣,但是熱熱鬧鬧的一堂課上下來,孩子們對自己學到了什麼總覺得沒有底。於是我對怎樣吃透新課改的精神,不讓自己迷失在花哨的形式裏進行了反思:

一、鼓勵孩子,但不能缺乏適當引導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老師爲迎合新課改精神,誇獎學生十分普遍,如什麼“你太棒了”、“你真聰明”、“你太了不起了”、“你正是天才”之類的話俯拾皆是。即使學生回答了簡單的問題,也給予“隆重”的誇獎,名義上是進行鼓勵教育,確讓學生霧裏看花,失去了自我,對自己不能夠正確評價。這種缺乏指導性的表揚,學生們都聽膩了,也難起到激勵作用。

“表揚不能讓孩子迷失‘最佳答案’”,新課改鼓勵孩子自主思考,不等於老師不作引導,教育有一項重要任務,那就是在教學中讓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迎合課堂教學內容,讓孩子懂得感恩,懂得寬容,懂得謙讓。

二、提倡合作,但不能缺乏獨立思考

新課改後,教室裏的課桌椅擺放變了:由一行行、一列列變成了一圈圈、一堆堆。一看就明白,是爲了讓孩子們在課堂上更好地合作學習,但是也有誤區:孩子們更樂於參加熱鬧的合作,課堂上孩子們高高興興,爭得面紅耳赤。在老師的示意下,孩子們停下來,課堂回覆了平靜。但喧鬧的背後,少了冷靜的自我思考。慢慢的老師們已看到了一味強調小組合作的弊端。

“合作不能讓孩子們迴避獨立思考”,於是我嘗試着給孩子們獨立學習的課堂“留白”,孩子們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穫,孩子們的自學能力漸漸提高,因爲有了思考的空間,他們的表達也有了獨特的見解。

三、網絡文學不能替代傳統

新課標規定,小學高、中、低段的學生課外閱讀量應達到幾十萬字,作爲課內閱讀的補充。於是乎,老師們掀起了孩子讀書熱潮,教室圖書櫃,學校閱覽室,家庭閱讀建議。一些相應的設施、措施相應出臺。慢慢的我發現,不少孩子把時間都用在看網絡文學上了,以至於交上來的作文成了網絡作品的克隆版,裏面都是網絡語言和看不懂的符號,失去了孩子們童真童趣的語言,內心真實的表白。

網絡文學直白易懂、朗朗上口,孩子易於接受,但也有不少弊端,如語言缺乏規範性,不如傳統的詩歌、神話故事、對聯等語言精練;想象力強,讓孩子們失去了對現實生活的正確認識;教材的範文例文較多,使得很多孩子用了拿來主義,省去了許多寫作環節,有礙孩子們寫作水平的提高。對於孩子的課外閱讀,老師和家長要作適當的引導。我們應指導孩子們選擇合適的書,學會有效閱讀,學會合理安排時間。

這就是我關於小學語文課改的三點體會,課改之路還長,相信有大家的耕耘,我們一定會找到適合孩子們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

語文課心得體會8

一、課改中的收穫

(一)教師素質整體提高

在課改過程中,教師自覺地進行新理念的學習,不僅理論水平有了顯著提高,課堂教學中的理性思考逐漸增多,並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體現用教科書教學生,而不是教教科書的理念。新課程的實驗促進了教師的成長,爲教師個性化教學提供發展的空間,提高了教師的素質,使我們從普通的教書匠成爲研究者,設計者。

(二)課堂教學發生可喜變化

教師在課堂上放下了教師的尊嚴,以平等、民主、和藹的態度引領學生開展學習,教室內從以往的“教”堂變成了“學”堂,教師在教學中以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的角色出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也普遍喜歡學習語文,善於提出問題,對問題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是課改前的學生遠不及的。課改使學生開闊了思維,豐富了語言,課堂上再不是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得輕鬆,學得愉快,課堂真正成了孩子們的天地。課堂教學凸顯。

(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課改中的語文教師爲課程實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爲了讓學生能學習有價值的語文,獲得必要的語文,在語文上得到儘可能充分的發展。幾年的課改表明,孩子們身上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我們的願望逐步得到實現。學生們逐漸形成了樂學、愛學、興趣濃厚、善於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並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以及學會與他人合作學習,獲得成功體驗。

二、問題與思考

1、新教材注重解題策略的多樣性與教學中個別學生知識掌握不紮實的矛盾。新教材資訊的呈現形式多樣且有可選擇性,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性,強調思維的多層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開放性。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在教學實際中發現,思維能力強的學生,課堂學習中能掌握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對學困生可能是一種方法也沒有掌握。久而久之兩級分化的現象出現。

2、新教材重視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題策略多樣化,但對於純計算題的練習相對少,以至產生學生算得慢,容易錯,計算能力較薄弱的問題不可忽視。

3、新教材有的內容編排較難,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認知規律。對於學生是難點,課時又少,難掌握。

4、教學班規模大,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還存在許多商榷的問題。要給學生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但有限的45分鐘時間若留給學生足夠的合作與討論的時間又與課時進度發生矛盾,如何把握給予“時間”的度?是我們值得商榷的問題。

語文課心得體會9

這一學期我任教高一年級語文,有幸參與新課改的實踐。透過自己的努力適應和多方取經,我感覺到實施新課改,既沒有想像中的一帆風順,也沒有想像中的一籌莫展。在自己這學期的實踐和反思中,我有些看法和體會。

一、 要變“教師的自我感覺良好”爲“注重學生的興趣體驗”。

語文課對教材的每一篇課文教師都是不厭其煩的,做到以本爲本、以綱爲綱,但容易脫離生活實際,沒有形成語文教學活動,學生感到索然無味。 我們老師在上課時大多關注的是這堂課我上得好不好,我的要求學生有沒有達到,我的講解學生有沒有理解。其實,教師都太注重自我的感覺,而沒有考慮學生的興趣體驗。

新課程觀認爲“課程不僅是知識,同時也是經驗,是活動。課程不僅是文字課程,更是體驗課程。課程不再只是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課程是由教材、教師與學生、教學情景、教學環境構成的一種生態系統。”

在新課改的實踐中,我逐步感受到在教學中要教多本書,教科書是一本書、老師是一本書、學生是一本書、生活是一本書。

我們語文老師不管在上什麼課,都不能只關注自己的感受,而是要注重學生的興趣體驗,要形成教學活動,要有良好的師生互動。努力做到“三聲課堂”,即討論聲、掌聲、笑聲。

在這學期的教學活動中,我讓學生準備了課前演講,內容以名著和好文章爲主,要求演講者能與底下同學進行互動。透過這個活動,學生的表現欲明顯提高,學生擴大了名著閱讀範圍,鍛鍊了膽識,提高了口才。

在戲劇單元的教學活動中,我讓學生製作道具,自由組合,表演戲劇,學生們積極參與,我印象深刻。《竇娥冤》裏指天罵地、滿腔悲怨的竇娥,《雷雨》中性格複雜、雙重人格的周樸園,《哈姆雷特》的憂鬱王子哈姆雷特,這些經典人物學生演繹得生動,到位,我們觀衆爲表演者的才華鼓掌。學生解放了天性,提高了自信心。

二、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

師生關係民主、平等、和諧,教師和學生在自由愉悅的心態下積極參與教學就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教師要設法創設愉快的學習情景,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教師的角色定位要準確,在自己全身心“投入”教學的同時,儘量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做主角,教師做導演。教師在教學組織形式上力求有所創新。使用同桌夥伴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提高課堂上師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效率。

以上就是我在這學期的語文新課改教學當中得到的淺見。

語文課心得體會10

在象山區聽課,與老師們談了幾個原則:

一是要爲學生創設他們自己的情境,或者說回到學生自身的情境之中,而不要將學生超拔到一個不屬於他們的情境。

比如老師讓六年級學生給老師寫一封信,結果老師給出的範文卻是老師自己當了老師後給當年的小學老師的一封信,這封信的內容顯然與六年級學生的可能寫的內容不一樣,做範文是不合適的。提供範文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份、學生的情境。就這篇文章而言,老師的範文是回憶的,是多年以後回過頭來想老師。學生因爲處在即將離開小學進入中學的臨界點上,心情顯然不同與已經離開小學多年的老師。

二是對待一堂課,究竟是創意結構重要細節基礎重要?

我認爲細節基礎可能更重要,因爲創意結構是比較容易模仿的,有老師想出了一個創意,會被很多人克隆,反過來,對文章的理解,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反應這些突發性的現場反應,卻很考驗教師的基本功,教師不應捨本逐末,老是想在教法上想奇求新,而是應該在基本功上下功夫。這種功夫是真功夫,如果下了,終生管用,不像新奇的教法,可能會對比賽有用,但往往只是用於一時。因此,我們還是應該尊重人類已經用了幾百年幾千年的教學方法。

三是語文課一定要突出語文的特點,現在許多教師大量使用多媒體,大量利用畫面來上課,這對語文的特點是有損害的。

語文需要形象,但語文的形象不是直觀的圖畫的形象,而是想象思維的形象。這種想象思維的形象是與文字聯繫在一起的,所以,語文教師要高度重視語言文字,儘可能調動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想象,而不是用圖畫將語言文字可能具有的豐富的想象內容縮減爲一幅圖畫或幾幅圖畫。

具體到昨天的課,我以爲,教師更應該將學生講的那些詞彙分門別類寫到黑板上,而不宜讓圖畫佔據太多的黑板空間。語文課應該讓文字成爲黑板以及多媒體的主要內容而不是讓畫面成爲主要內容。

語文課心得體會11

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我上了無數接語文課,可一直沒有對語文課感過興趣。課堂上我就像一個木頭人,不發言。可惟獨今天的一堂口語交際課,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次來聽楊老師講課的人可真多。看楊老師那緊張的樣子,我們就知道這堂課非比尋常,也都增添了幾分懼怕,幾分緊張。我呢!更是忐忑不安,一連好幾個問題都被“小神童”——向伊明同學搶走了,根本沒我的份,只能坐着等下一個機會了。“媽媽下崗了,心中十分喪氣,你該如何勸慰媽媽重新振作起來呢?”馬上一隻隻手舉了起來,我也舉起手來,一位同學又把我的答案說了出去,老師怎麼不叫我呢?看來,今天我是沒有“發言權”了。想到這,我不禁有點灰心。要知道,爲了今天這堂課,我連電視都沒看,在電腦上查資料查了好幾個小時呢!什麼時候我這樣用功過?楊老師似乎對同學們的答案還不太滿意,還在耐心地等待更好的發言。可明擺着,好的勸慰的話都說了,還有什麼?我又思索起來:媽媽下崗了,下崗了還可以再上崗呀!難道不是嗎?於是我充滿自信地舉起了手。“好,你來說!”楊老師把話筒給了我,我激動極了,用顫抖的聲音說:“媽媽,其實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後再也爬不起來,您下崗了,那麼您可不可以再找一份工作呢?當然可以。您不要覺得工作難找,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去尋找,就一定會找比以前更好的工作!”“謝謝你的勸說,說得真好,媽媽很感動。”楊老師很肯定地表揚我,一邊用鼓勵的眼光注視着我。頓時,全班同學向我投來了讚許的目光。我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

課後,老師說我們今天的表現非常好,今天所有在課堂上發言過的都獎勵一本作文字,並且全班同學今天都不用做家庭作業,我們大家別提有多高興了!

後來老師又說:“今天一些很少在課堂上發言的女同學也發言了,像:米晗、曾婷、孫微芬~~~等等!”

我聽到老師表揚我,心中高興的“開花”了!

你們說,這節語文課,我能不能忘呢?

語文課心得體會12

20xx年11月1日星期二,我校全體教師分別迎來了語文、數學、英語、科學四個學科的送課下鄉的精彩課堂。可以說足不出戶,在“家裏”就能聽名師授課既是一種享受,更是一個學習的好機會。我是語文教師自然進入了語文課堂,聆聽了馮平平老師的一節高年級語文課《風》。馮老師自然的教態,真誠的語言、親切的語調、溫和的表情、期待的目光有效的調控教學過程,使學生猶如坐春風、沐春雨一樣,課堂總是勃勃有生機。

整個課下來,馮老師的課給我的感覺就是兩大亮點:

一、 教學設計不花俏,無框架式結構。

尤其是在課的伊始,馮老師能就地取材,以自己的名字中的“平”字爲契機進入談話,消除和孩子們的陌生感,以此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可以說是一個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新課引入,毫無刻意、做作之感。課件的製作更是簡約實用,課件上沒有吸引眼球的任何裝點,也沒有悅耳動聽的音樂,就是這樣簡簡單單教學工具,真正的起到了輔助教學的作用。

二、教學過程的處理不急不躁。

在解讀文字過程中,馮老師在重點段的處理中給孩子們方法,讓他們研讀文字找到重點段,抓住關鍵詞時,孩子們不能很快的着眼於此時,她憑藉多年的教學經驗引化學生,自己說出關鍵詞,深入人心從最深處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再到聯繫我們生活。而不是向以往所見到的,孩子們找不到教師就很着急,快速的解析答案了。

整堂課的唯一不足之處,就是時間的把握未能控制在四十分鐘之內。

語文課心得體會13

當我提筆準備寫篇關於自己與語文教改十年的文章時,心中就想起了陳奕迅的一首《十年》。“十年之前,我不認識你,你不屬於我。我們還是一樣,陪在一個陌生人左右,走過漸漸熟悉的街頭。十年之後,我們是朋友,還可以問候。情人最後難免淪爲朋友。”作爲一名教師,十多年來,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擺渡人,孩子們則是那一船船的乘客。

曾幾何時,我因自己是擺渡人而抱怨,送走一屆屆的小學畢業生,自己仍要回到原點,只有自己不斷重複同樣的路程,只有自己看着一成不變的風景,只有自己擁有沒有前途的人生。今曰,我爲自己是擺渡人而慶幸:陪伴一羣羣孩與之攜力划向理想的彼岸,只有自己享受着他人託付的人生美好時光的信任,只有自己不斷分享着孩子們成長的收穫和喜悅,只有自己有幸一生與青春同行,與課改同行。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一、深刻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轉變觀念。在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透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由過去的“統治主宰者”“支配者”“直接知識傳授者”“主講者”變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變爲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引領者,與學生真誠面對,和學生共同營造一個溫馨、靜謐、安詳的環境,真正讓學生去自主參與,做學習的主人。

二、教學目標的轉變,也導致了教學活動中對學生評價的轉變。以往一堂課“棒!棒!你真棒!”不絕於耳,但進行課改後,我們對學生的評價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雖然這種改變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但是相對而言它的進步是不容我們忽視的。對學生的個性化、全面性的評價更加受學生歡迎。不再是以前的“三好學生”“學習標兵”的稱號,而是凸顯學生優點的更加具體、到位的評價與表揚,更能夠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課堂正在由教師教學的主陣地轉變爲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從“灌輸”變“引導”,從“表演”變“對話”。突出課堂的參與性、互動性與合作性。其次,改變了教師課前準備的關注點和備課的方式。老師能夠關注個體差異,呵護學生自信心。教師學會聆聽學生的想法,讓學生對自己的做法進行解釋,課堂正在由教師教學的主陣地轉變爲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

作爲一名教師,我從事教育工作已經十幾年了,經歷了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改革過程。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課改中,有艱辛和挫折,也有歡笑和成功。那一次次失敗孕育着成功,我一步一個腳印,堅定地往前走。因爲我在“課改”路上,是課改使我成長,是課改給了我信念,我要沿着課改之路走下去。

語文課心得體會14

近期,我參加華龍區組織的小學語文教學公開課活動,聆聽不同老師的課,收穫良多。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一、創設情境,引發情感陶醉

邵老師在講《搭石》時,透過簡介什麼是搭石,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感知到了課文中的更多資訊和情感,也就意味着學生以最佳的狀態進入課文學習。

二、自主識字,輕鬆識記

興趣是激發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祝老師在講《貓》中的生字時,採用“開火車”和“小老師領讀”的遊戲方法,爲學生創設一個歡快和諧的學習環境,這樣既能激發學生識字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又能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高教學質量。

三、書寫規範美觀,板書設計美觀

如《貓》一課,板書設計成長方形,所有內容圍繞“古怪”、“淘氣”板書,和課文很相稱;《搭石》和《長城》板書層次分明、簡練,邏輯性強。

四、教師教態自然大方

三位老師面部表情親切、自然大方,恰當的微笑,使人感覺親近。手勢簡練、明確,運用自然,毫不矯揉造作,促進了師生間積極的情感交流,更利於教學任務的進行。

五、教師語言組織能力強。

導語、過渡語、結束語的設計不僅能很好的調動學生情感,引領學生走進文字、研讀文字,自然地銜接教學的知識板塊,也能靈活對學生的課堂活動效果作出指導性的評價。

三位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麼貼切、適時、到位,老師評價語言豐富,適時、到位,那些激勵的語言沒有任何浮誇之氣,聽起來順耳、自然,連我都覺得內心深受鼓舞、激勵。在以後自己的課堂上,也要讓我的學生感受到這樣的語言。

六、注重語文朗讀,理解課文內容。

好文章是用來讀的,無論是現代文還是文言文,朗讀是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徑。邵老師在講《搭石》一課時,趁學生學習體驗了那感人的品質,感到心潮澎湃時,指導學生激情練讀,要求讀出感情。並透過指名讀,齊讀等形式,使學生1在反覆的誦讀中切實受到強烈的感染,同時也體現了分層次要求。在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來充分感受感人事例,正是水到渠成,畫龍點睛。最後,她再讓學生用激動而自豪的語氣反覆朗讀,讓學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了共鳴。

七、注重合作探究式學習,體現以“學”爲主。

教學設計貼近學生,側重學生對文字的真實體驗和感受。想辦法讓學生去觸及文字,並不斷引導學生從文字中體會感悟其中包含的情感。“你能讀一讀嗎?”“你讀出了什麼?”“請你帶着這種理解讀一讀”“我們大家一起讀一下”這樣的評價細節隨處可見。

三位教師的語文教學真正體現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體現了“一切爲了孩子的發展”。她們的課不但具有“靈”性,而且很紮實。我深深的體會到作爲一名語文教師,文化素養很重要,需多多讀書,不斷豐富自己。這次聽課學習對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促進,在以後的日常教學中,我會努力上好每一節課,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學習。

透過這次學習,我對自己制定瞭如下努力方向:

1、做個有心人,平時要多讀書、多思考,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養,尤其是知識方面的積累和課堂語言的錘鍊。

2、要在備課上下真功夫。自己先對文字真的有自己的認識和感受,然後再根據學生的情況,確定相應的教學重點和教學方式方法。

3、從教學內容總體出發確定好每節課的具體的三維教學目標,真正明確每節課的知識的、能力的、情感的三方面的目標。再精心確定每個環節的具體任務目標,以及具體的實施方式方法。

4、注意輔助教學手段的應用,多媒體使用要合理恰當。

總之,這次聽課活動,不僅是享受,也是一種提高,不光是聽課,也是在發現自己,反思自己,在反思中教學,在教學中成長,今後我會用自己的行動做更好的詮釋。

語文課心得體會15

20xx年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與舊版的課程標準相比,有一些明顯的改動。例如:部分學段要求學生會寫的字的數量有所減少,但是在閱讀教學、寫作教學、綜合性學習、評價意見等方面又增加了一些具體的內容。縱觀整個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經過改動後,20xx年更貼近了新課程理念。

新課標更多的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根據學生自身發展對年段要求做了上述的微調。雖然是微微的小調整,但是作爲一線語文教師的我來說,感覺新課標真的是替學生着想的。比如:新課標對中段學生的要求,在閱讀方面爲“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關於讓學生學會默讀,不出聲,不指讀。這原來屬於第一學段的要求,而這樣的要求,說實話對於低段學生來講,確實比較困難,過早讓學生學習默讀,只會讓學生養成走馬觀花的閱讀習慣,文章中的一些重點詞語,他們只能知道得事實而非,甚至還會挫敗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而現在的新課標將此要求下放到中段,這樣孩子能有更長的時間來學習、練習默讀,新課標把難度適當降低,有利於保護學生閱讀積極性和閱讀興趣,在循序漸進中,自然而然地學會默讀這樣一種閱讀方式。

新課標更加註重保護學生的個性。學生是獨立的有思想、有主見的行爲個體,我們語文教學務必要重視避免千篇一律的教育,不能六年學生畢業時,腦子裏的東西都一模一樣,這是以前語文教育的失敗之處。老課標低段口語交際板塊,要求學生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複述大意和精彩情節。但新課標將“精彩情節”改爲“自己感興趣的情節”。雖然只有幾個字的差別,但這番改動非常尊重學生作爲一個獨立的人的感受和主觀意見。老課標所謂的“精彩”是教師或教參已經定位的東西,在學生看來,教師所謂的精彩也許平淡無奇,因此在複述時,難免失去興趣。而新課標讓學生複述自己感興趣的情節,其結果是大不相同的。只要是自己感興趣的都可以,擺脫了教參教師的束縛,給學生最大限度自由選擇的權力,學生感覺被尊重了,因爲學習起來更有積極性。

薩特那句“存在即合理”,給了所有人不改變的合理藉口。但是,在小學語文教學這條道路上,只有常學常新常改變,我們才能做的更好!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