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心得體會範文>

【精品】教師教育心得體會範文合集7篇

學問君 人氣:1.24W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可以透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透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師教育心得體會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品】教師教育心得體會範文合集7篇

教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1

雙語”教學工作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努力下,我校堅持“雙語”教學實驗工作,繼續探索“雙語”教學的發展道路。繼續以提高全校師生的“雙語”水平,提高雙語教師業務水平爲目標,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探索,開展“雙語”教學實驗工作。“雙語”教學工作有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但總體教學水平還比較低,“雙語”教學發展緩慢,制約了民族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爲了全面貫徹落實上級有關“雙語”教學的檔案精神,我校成立了以學校校長爲組長的“雙語”教學工作領導小組。

辦學指導思想: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加強漢語學習,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積極推進並努力探索雙語教學的模式,以培養“民漢兼通”的人才爲目的,爲中學輸送合格的生源。

一、辦學思路及目標

(一)辦學思路:

1、逐步過渡到除母語文之外的其它課程用漢語授課的模式。

2、最終過渡到全部課程用漢語言授課,同時加授母語文的模式。

(二)辦學目標:

1、提高漢語水平,促進“民漢兼通”目標的實現,小學畢業生達到一定的漢語聽說讀寫水平。

2、強化理科教學,數學用漢語授課的成績接近或達到本地區漢語授課學校數學平均成績水平。

3、使少數民族學生畢業達到“民漢兼通”目標,爲今後的學習和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建設,夯實基礎

爲了使學生感受到更多的漢語,學校從軟、硬兩方面入手,營造了濃厚的漢語學習氛圍。

1、硬環境建設。學校將走廊佈置,班級佈置等有利於雙語教學的環境建設,讓學生在校園內時時處處感受到漢語。

2、軟環境建設。多渠道、全方位創設課內外漢語語言實踐的條件和環境。利用校園廣播,開展每日漢語每個班級開設了漢語專欄,實現師生間、生生間真情互動。另外,學校多次舉辦“雙語”競賽。如雙語演講,升旗儀式,口語大賽等等。爲全校師生營造了濃厚的漢語氛圍。

3、加強教師培訓。“雙語”能否順利推進,關鍵是要有一支過硬的懂雙語的教師隊伍。爲此學校透過校本培訓要求全體民族教師學習《漢語強化培訓》,透過集中學

習和自學相結合,民漢教師結對子,互相學習,互相提高雙語水平,以便更好的爲教學服務。學校也創設各種機會讓教師出去聽雙語課,提高教師授課水平。

三、積極實踐,努力嘗試

我校多渠道、全方位創設課內外漢語語言實踐的條件和環境。開展每日漢語每個班級開設了漢語專欄,實現師生間、生生間真情互動。另外,學校多次舉辦雙語演講,升旗儀式,口語大賽、漢語書寫比賽並和實驗小學師生聯歡等各項活動,激發了學生學漢語、用漢語的熱情,鍛鍊了同學們的漢語綜合運用能力。爲全校師生營造了濃厚的漢語氛圍。

開展“雙語”教學,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對學生都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對於教師,既要有很深的學科知識功底,又要有過硬的漢語語言能力。對於學生,則要有較紮實的漢語基礎知識和較高的漢語運用水平。針對此,學校爲提高教學效率爲中心。向40分鐘要質量,教師要做到超周備課,認真研究教材,教師之間廣泛交流經驗,認真上好每一節課。精心設計作業,有批改,有反饋。作業種類可分爲聽力、口語、閱讀、筆試、背誦等。針對我校生源基本上都是來自周邊農村的學生,家長也無法輔導孩子,這就需要教師耐心的有針對性地輔導學困生,用遊戲、兒歌、主題活動等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教師之間互相聽課、評課、集體備課、培養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鼓勵教師立足教育實踐,大力開展教研活動,不斷提高教師素質。

四、“雙語”教學面臨的問題:

1、課程設定上有困難。從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自治區還未發行“雙語”班教學課程計劃。根據雙語教學要求,還需加大數學、語文等一些課程的課時量,因此這給雙語教學課程設定帶來一定困難。雖然“雙語”教學已進行多年的探索和實踐,但還沒有統一的規範,在一定程序上制約了“雙語”教學的發展進程。

2、師資問題,教授漢語課的漢族老師或民考漢老師緊缺。

3、教學內容不斷深化、拓展的困難。

教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2

孩子的情緒直接影響他們的行爲,當孩子情緒良好的時候,他們的表現也好,怎樣幫助孩子獲得良好的情緒?

就是接納孩子的情緒,認同孩子的感受,當孩子的情緒被接受時,他們會很容易去調整自己的行爲,假如他們的行爲不是我們所認可的,作爲我們大人應該以孩子的心理去分析他們的行爲,傾聽他們的講述,說出他們的感受,接納他們的情緒,而不是隨意批評和忠告,即使你想阻止孩子的不當行爲,也要接納他們的情緒,說出你的感受;例如攻擊性行爲,我們可以告訴他們,你有權利憤怒,並把它們表達出來,但是你沒有權利傷害別人,無論是身體上還是情感上。

我們不妨試一試,耐心傾聽孩子的講述,並接納他們的情緒,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3

透過十二五小繼教學習,讓我認識到: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全體在職教師整體素質和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學習期間,在與實際相結合不斷的實踐,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現將我的一些學習體會小結如下:

在學習中,我認識到教育行業是服務業,服務的直接對象是各級各類學生。主要表現爲以生爲本,爲了一切學生,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要做到全心全意爲學生服務,沒有一顆愛生之心是不可能的。並且,教育行業的特殊性也決定了整個教育教學的過程必須充滿師愛。教育是心與心的交流,是情與情的呼應,惟有以心換心,以心育心,知識、能力、品德才能在師生間實現主體轉換。因此,在工作中,要努力發現學生身上的可愛之處,以滿腔的熱情關愛每一位學生,相信每位學生都能變好,對每位學生都寄以成長的希望。對有心理困惑及疾病的學生,不能甩包袱,應主動對其疏導;對品差生,應多一分耐心,少一些粗暴或責備,以理服之,以情化之等等。總之,惟有愛心才能培育愛心,惟有善心才能培育善心,惟有真人才能培育真人。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把自己對人或事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來,以此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善良和真誠愛心,才樂於聽從老師的教誨。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抓住機會,適時地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給學生,與學生透過交流達到心與心的溝通。

再者時代呼喚改革,教育需要創新。語文教育,尤其如此。透過對繼續教育的學習,我首先是更新了觀念:語文教育須改變教法,提高認識,重新思考“語文是什麼”這個問題,真正地設計好自己的每一節課,讓學生不僅從這一課學到了應有的知識,而且讓他們興趣盎然,沉浸在老師創設的情景中,真正地對語文課產生興趣且鄭重去學習祖國的語言。有人說,教師是春蠶,是蠟燭,是航標燈,是導航員。而我要說,教師就象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需要吸收多方面的營養:有科學的教育思想,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時代特點的教育言論,有廣博的學識,有令人佩服的教學藝術,有較強的人格魅力,有不斷開拓進取的精神。要達到這個目的我們自己就必須多學習,而網絡教育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的平臺。

總之,透過繼續教育的學習,本人在教育、教學和對教師這個職務的認識有了很大的改進,爲今後的教學和學習打下了基礎。

教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4

精準扶貧是粗放扶貧的對稱,是指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精準扶貧,通俗地說,誰貧困就扶持誰。精準到人,精準到物,可精準扶貧竟然出現了極其荒唐的事,拍完照片再沒來過。如果這樣也算是精準扶貧,實在是對這個詞的褻瀆。

荒唐“精準扶貧”不只是表現在拍個照就走了,有的扶貧幹部是“走讀”,根本沒有駐村幫扶,有的長達10個月都沒露面。有的是亂扶貧,比如武漢江夏區舒安鄉何橋村的易學火老人今年82歲,目前只有每月180元的農村養老保險且患有嚴重風溼病。被列入精準扶貧戶以後,扶貧工作隊給他安排養雞項目,並送來了100只雞。4個月後,由於老人缺乏養殖技術,送來的雞苗全部死亡,老人爲此還倒貼了幾百元。老人連自己吃飯都有問題,還讓老人去養雞,這樣的扶貧完全是瞎胡鬧,怎麼能說是“精準扶貧”?

要做到“精準扶貧”,一方面需要扶貧幹部將工作做到家,將扶貧工作當作頭等大事來做,在事先調查瞭解情況的基礎之上,找準病根,才能對症下藥,才能將扶貧工作做好,因爲貧窮的原因各不同,亂扶貧只能適得其反,甚至使受助羣衆成爲受害者;另一方面則是需要“精準監管”和“精準懲罰”相結合。對於扶貧幹部的亂作爲現象,需要監管到位,及時糾正,對於屢教不改的幹部,要果斷摘掉其烏紗帽,決不能讓被扶貧的羣衆受到傷害。

不是所有的扶貧都叫“精準扶貧”,不是什麼樣的扶貧都能夠幫助讓羣衆脫貧。唯有紮實的“精準扶貧”,才能讓貧困羣衆受益,才避受騷擾。

“精準扶貧”是個好詞,對於困難羣衆來說,是希望,是期待,可有“精準扶貧”這個好制度,還需要好乾部去實施。如果是不將羣衆利益當回事的幹部,再好的“精準扶貧”也無濟於事,也會被“毀”掉。顯然,真正實施“精準扶貧”,就先要管好扶貧幹部。法寶離不開“精準監管”和“精準懲罰”。武漢曝光荒唐的“精準扶貧”讓人點贊,但顯然不能止於此。舉一反三,堵住漏洞,才能讓“精準扶貧”造福於民。

教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5

這次學習了生本教育之後,我覺得我們在過去的教學中目光僅僅是停留在教師如何去教的問題上,對學生如何高效的學考慮得不夠,十分欠缺。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爲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揚生命爲宗旨而爲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學的真正主體是學生,把以往教學中主要依靠教師的教,轉變爲主要依靠學生的學,教師的作用和價值體現在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內在積極性,組織學生自主學習上。

以前的課堂,每一節的上課內容不會預先告訴學生,很多的問題都是突發式的,因爲老師覺得學生都知道了上課的內容與問題,這節課就沒有了新鮮感與吸引力了。學生沒有思考的時間,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就很難實現。生本教育其中的理念是全面依靠學生,先學後教。學生學在老師教之前。前置性作業是對學生課前先學的.一個引導,充足的先學準備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

生本課堂裏,精彩的是學生,不是老師。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他們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蒐集回來的資料。學生站起來表現自己的機會很多。我們爲學生創設表現自我的機會,而老師是要努力做到“不現自我”。我們音樂老師上課要做的不是進行音樂知識的傳授,而是組織學生交流他們的預學所得。我們經常外出聽課,感覺老師是站到一邊,但其實是對老師觀察課堂,適時點撥,駕馭整個課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本課堂主張教師不給兒童過多的干預,而是給他們學習儘可能的自主。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意識,保證他們有獨立的活動空間、人格空間和學習空間;同時創設情景,引發學生自我意識的產生,並不斷強化。在生本課堂中,不是“教”爲了“學”,而是“教”引導“學”,爲“學”服務。課堂是學生生長的地方。在生本課堂上,學生不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可點燃的“火把”。

總而言之,我們的教學,停留在教師“教”上的居多,關注學生“學”的過少。“生本教育觀”的提出,讓我對教育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思考。生本課堂帶來的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和成長。

教學中封閉的資源和方式給必將產生學習結果的單一和學生思維的僵化,於是學習變成沒有個性的重複和驗證、記憶,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都被禁錮,沒有創造性的工作讓教師在重複、單調中,滋生了麻木和倦怠,最後形成惡性循環,教師厭教學生厭學。而關注生命活力的課堂是開放多元的,在吸引學生的同時也在挑戰教師。

教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6

雖然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師,卻肩負着爲祖國的未來夯實基礎的重任。《新義務教育法》的學習讓我深深感受到:

一、德育是我們工作的首位。

身爲教師必須要做到全身心去愛自己的學生。因爲當你走進學校大門時,你的一切就已經不屬於你自己了,而是屬於孩子們。喜歡學生、愛護學生,應當是教師的天職,正所謂:師愛即師魂。可是在實際中真正做到這一點,尤其是做到喜歡每一個孩子,卻是非常不易的。教師不應因爲學生的家庭背景、人情的親疏、智力水平的高低等因素而對學生另眼相看,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公正合理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教師只應在乎學生是否學會做人,是否學會求知,在教學中應本着求真、求善、求美,最後纔是求知這樣一個原則來教書育人,必須把德育放在首位,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已經成爲學校教師勢在必行的工作。

打破傳統教育模式,讓學生在更爲廣闊、寬鬆的學習和生活空間裏,接受全面的培養,獲得真正的全面發展纔是一切爲了學生,那麼除了針對課堂教學加以改革之外,我對學生的作業佈置中也應該丟掉了以前的簡單重複的內容,改爲根據學生的水平差異分層次設定不同的作業。

導致師德失範現象的因素很多,我認爲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師教育理念陳舊,其理念還停留在應試教育的框框裏,只注重學生的智育發展,忽視了學生人格培養,沒有注意心靈的溝通。二是教師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質,而教育學生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質,心理品質的缺乏輕者對學生惡語中傷,重者對學生體罰。三是在利益的驅使下急功近利,缺少愛心,不會關愛學生。四是教育評估機制,仍以應試成績爲核心,教師面對各方面的壓力,延緩了師德建設的進程。師德形成決非一種表面的具體行爲。任何一種師德表現都能折射出深層的東西,它包含着人才觀、學生觀、質量觀、管理觀、學習觀、評價觀等一系列相關理念在內的綜合觀念。一句話,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就有什麼樣的師德表現。

教師要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學識。博學多才對一位教師來說當然很重要。因作我們是直接面對學生的教育者,學生什麼問題都會提出來,而且往往打破沙鍋問到底。沒有廣博的知識,就不能很好地解學生之惑,傳爲人之道。但知識絕不是處於靜止的狀態,它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每時每刻都在日新月異地發生着量和質的變化,特別是被稱作知識爆炸時代、數字時代、互聯網時代的今天。因而,我們這些爲師者讓自己的知識處於不斷更新的狀態,跟上時代的發展趨勢,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顯得更爲重要。否則,不去更新,不去充實,你那點知識就是一桶死水,終會走向腐化。

透過學習,我深知作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對學生要有慈母般的愛心,且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知識,做到與時代同步,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這付教書育人的重擔。

這段時間的學習與實踐,讓我深刻地認識到:要想成爲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須不斷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實自己。二十一世紀的學校教育需要的是對學生有愛心,對工作敬業,對自身不斷充實的高素質、強潛能和綜合知識能力完備的教師。希望我能在自己的努力後,早日成爲這樣一名高素質的、合格的教師。

教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7

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生本教育課堂,就應該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構成積極、歡樂、高效的課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爲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是以生命爲本,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

利用“先做後學、先會後學、先學後教”等多種方法,纔可以真正做到少教多學,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透過暑假的學習,談談自己對生本教育的幾點體會:

一、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

生本教育的兒童觀認爲,人的起點非零,具有與生俱來的語言的、思維的、學習的、創造的本能。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潛能無限,是教育教學中最重要的學習資源。藉助於學生本能力量的調動,就能形成教育新的動力方式和動力機制。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爲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

以前在我們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們在口若懸河、喋喋不休的講個不停,學生們乾巴巴的坐在那裏聽,只是在聽老師講,而他本身並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小組合作”環節,但也只是“蜻蜓點水”,幾分鐘而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想而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並沒有真正體現出來。“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是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強,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孩子們很放鬆,他們得到了釋放,在課堂上很放的開,對學習更加有興趣了。

二、教師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動學生的“縴夫”。

生本教育的教育觀提倡,教師在教學中儘可能“不見自我”,要把教學內容從一堆知識變爲知識的“靈魂和線索”,來創造最大的空間,迎接學生積極飛揚的學習。

關於這一點,我理解爲還課堂給學生,教師只需要引領學生深層次挖掘問題,給孩子自我探究和發現的時間和空間。以前的時候在課堂上總是像一個老大媽一樣,嘮嘮叨叨,生怕孩子們聽不懂,總是反反覆覆的講個不停,自從接觸了“生本教育”理念後,我才意識到,我這樣的老師太強勢,而且我發現在教學中我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願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展,但到最後卻往往是自己失敗。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質——是(在教師幫助下的)兒童發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對於教師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助,幫助的意義僅僅是激發和引導。郭教授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纔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要求多麼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教師的這種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進行反思離不開的。

三、生本教育下的課堂,是學生自己體驗和感悟真善美的課堂。

生本教育的教學觀認爲,教學是學生在老師組織指導下的自主學習。生本課堂區別與考本、本本、師本,區別與短期行爲、分數課堂,是忍的發展的課堂。在教學組織上,生本教育鼓勵先學,以學定教,少教多學,直至不教而教。採用個人、小組和班級多種方式自主學習。

透過瞭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還要看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窮快樂,你爲學生素質的提高做了什麼,你爲學生今後的和諧發展提供了哪些幫助。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說:“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快樂的日子使人聰明,使人產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繼續學習生本教育理念,將生本教育深入開展下去。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在反覆驗證的過程中

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他們真正的成爲學習的主人。自己也要學着做一個魅力老師,從而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