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心得體會範文>

小學教師教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6篇)

學問君 人氣:4.47K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教師教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教師教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6篇)

小學教師教學心得體會1

教師的職業是神聖的,擔負着培養、教育下一代人的艱鉅繁重的任務。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的靈魂。師德決定了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和對事業的忠誠,直接影響着學生們的成長,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師德就是一部教科書,就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學生的影響是耳濡目染的、潛移默化的、受益終生的。

朱小曼曾說:“離開感情層面,不能鑄造人的精神世界。”是教育,首先應該是溫暖的,是充滿情感和愛的事業。多年的教育實踐,使我堅信:師德愛爲先。因爲愛學生,纔會平等對待每個學生,不用言語行動傷害學生;因爲愛學生,纔會理解學生,善於與學生溝通;纔會信賴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透過教育都能夠成才。教師只有愛得深,才能更認真、更耐心、更細心地對學生進行教育。“愛”源於高尚的師德,“愛”意味着無私的奉獻。

教師的愛可以體現在方方面面,下面我把教育學生做的點點滴滴做以小結,與大家分享:

一、身教勝於言教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小學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有意無意地影響着學生,學生就像老師的影子一樣無時無刻不伴隨着老師。教師的身教常常比言教還能起到作用。

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他們的精神世界起着無聲無息的作用,就好比一絲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因此,教師一定要用自己的模範作用,爲學生樹起前進的旗幟,指明前進的方向,點燃他們心中的火種。教師不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學生所敬佩,還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狀況和行爲表現,積極地影響教育學生,使他們健康成長。

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一面旗幟,是學生學習和效仿的榜樣。因此,教師的行爲舉止,對於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至關重要。在日常的學校生活中,我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求學生做到的,我必須自己先做到。升旗儀式開始了,我會鄭重地站在隊伍前面,目送國旗徐徐升起;與家長和老師交流時我的言談也要表現得得體大方;要求學生愛護環境衛生,看到地上有紙,我會彎腰主動撿起;學生有困難,我也會主動伸出援助之手……在孩子們的眼裏,教師是完美無缺的榜樣,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這對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形成起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二、注重對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培養

習慣就是指經過反覆練習、實踐,逐步養成的不需本人意志努力和旁人提示、監督的生活方式和行爲。習慣是一種省時、省力的自然動作,良好的習慣是行爲的最高層次。

作爲教育工作者,我們都知道,要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然而由於多年來始終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教師們大多潛心研究的是知識的傳授,關注的是學生的分數,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也只是講着重要,幹這次要,忙時就不要了。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教師爲學生作業中寫錯的某些內容、上課時回答問題不準確而大聲斥責,卻很少看到一些學生的壞習慣會引起教師那樣高度重視,幫助加以糾正。知識的理解可以隨着年齡的增長、認知水平的提高逐漸被接受。一個人一旦形成了不良習慣,沒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難加以改變,不良的習慣將會鑄成人生中的大錯。

小學教師教學心得體會2

作爲一名小學教師,面對如何教好學生,如何勝任這份使命?我深感責任之重大。在這漫漫之路摸索,不斷前進中,我覺得,要上好課就應該瞭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圖、錘鍊學生。

一、語文教學

開學初,我瀏覽了下新書,根據教材及我班學生情況制定了相應的教學計劃,儘可能的體現編者意圖。在備課時,認真研究課文,根據大綱、編者意圖以及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去追蹤作者的思路,與作者產生共鳴。

上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而要備好課,不能光依賴於“教參”,要讓學生學好一篇課文,教師先要反覆研讀課文,摸清課文的思路、抓住重點詞語、弄清重點詞語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歸納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在這方面,我自認爲做的還不錯。

其次就是設計好教學環節。我認爲,在制定教學環節時,教師要像導演一樣,精心設計出層次性清、操作性強、實效性高的引導學生自我實踐的課堂活動程序。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把握住教學必須突出的重點和需要解決的難點,圍繞一個“讀”字,做到以問促讀、讀必所思,以議細讀、讀能明理。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範讀、師生的齊讀等形式有機地安排在初讀、細讀、精讀等各個教學環節之中。要精心設計課堂設問,每次讓學生讀書時,都必須帶着問題去讀。杜絕“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的讀法。課堂設問要有思維的容量、思考的價值、恰當的深度,着眼點要放在文章的關鍵處、作者的精心構思處、事物的聯繫處、學生的不意處、情感的發展處以及內容的矛盾處。相信,如果能做到這些,將會是一節不錯的課。而實際操作過程中,總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時明明是a想法,上課時卻變成b法了。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錯,不成熟,令我汗顏。

有人說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作爲語文老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氣氛的關鍵要素。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着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這樣學生就會從中潛移默化的受到薰陶和感染,課堂也將不再空乏,學生也將不再是可憐的傾聽者。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爲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爲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透過收集與閱讀,爲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例如在教學《我是什麼》前,我讓孩子在對課文內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蒐集有關水鄉的資料。而在上課時,不僅講授課文知識,還訴說了一些課外的知識,激發孩子的興趣,爲閱讀打下伏筆。

將近一學期以來,我始終堅持以教學爲中心,不斷學習相關理論,積極摸索有效的教學方法。

課前,從點滴入手,瞭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查找資料,精心備課,課上努力創設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向40分鐘要效益。組內每一成員都能紮紮實實做好常規工作,做好教學的每一件事,切實抓好單元過關及單項檢測,真正將考試作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提高改進教學的手段。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將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二、音樂教學

從教以來,我不斷學習,努力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我從中掌握到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一些重要環節和有效的方法。接下來我有一些關於我們小學音樂教學的心得和體會想和大家一起來探討、分享。

1、以審美爲核心

我在每節課的教學設計中都比較注意以音樂審美爲核心的這個基礎理念,在課堂中巧妙地把音樂基礎知識有機地滲透到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的魅力。

教師的音樂表現力直接影響着學生音樂感受力,審美興趣的培養。首先,我從自身的點滴做起,一方面,上課時注意歌聲美、琴聲美、語言美、教態美等,讓學生從教師身上體會美的想力,從而使學生喜愛教師,進而喜歡上音樂課。另一方面,透過聆聽音樂、表現音樂、音樂創造等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於音樂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爲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情感的共鳴。

2、掌握一定的音樂知識和技能

我認爲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與音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是密不可分的。學生透過聽覺、感覺準確的音高和節奏,用恰當的力度和速度,才能用自然而美好、真切而飽滿的感情把樂曲的藝術形象再現出來,

在唱歌教學中,以往最常使用的傳統教學方法“聽唱法”,這種方法比較有利於學生在有限的課時內能較多地練唱歌曲。但是,讓學生長時間進行模唱,學生會感到很被動,很枯燥,造成“鸚鵡學舌”,雖然歌曲很快就會唱了,但學生根本沒有參與音樂思考,在下次碰到同樣的難點時,還是不能獨立的解決。在低年級的音樂學習中我們還可以透過反覆聆聽學會音樂,但是到了中高年級,歌曲的處理與表現,尤其是二聲部合唱的學習又怎能透過單一的聽唱來完成。學生如果掌握和熟記音樂課本上的一些音樂知識和技能,就會應用這些知識和技能去分析,理解音樂作品。更深入地感受由旋律、節奏、和聲、風格等組合而成的音樂美。例:跳音記號的認識及在歌曲中的演唱技巧,讓學生認識,使用跳音記號,使歌曲表現的更真實。:“弟兄兩個一樣長,一個瘦來一個胖,站在隊伍最後面,曲終歌尾它站崗。”學生猜謎回答:“它是終止線‖”。我問:“弟兄兩個一樣長,兩雙小眼來對望,他們倆個告訴你,回頭再來唱一唱。”因此只要教師的合理引導與鼓勵,採用好的教學方法,基本技能的學習學生一樣可以達到自覺自願、愉悅歡快的效果,當然這些都需要平時堅持不泄的訓練、累積,我每次上課前都會進行發聲模唱、聽音等基本訓練。

3、認真備教材,備學生

要上好一堂課,課前就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首先在設計教學前先反覆多唱、多聽。找出歌曲的重難點,深入的分析教材。再開始設計教學。我認爲:教師在課堂上設計的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要有針對性和目的性。比如我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學唱歌曲,那麼我進行的發聲練習、節奏練習以及聆聽歌曲範唱前的提問,目的都爲了學唱歌曲。並且聆聽歌曲範唱前應該先提出問題,讓孩子帶着問題有目的去聆聽歌曲。教學環節的設計也應該環還相扣,循序漸進。

(1)創新性課堂。我認爲只要學生熱愛思考,就大膽放學生去實踐自己的新想法,這樣才能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有一次,我在講內蒙古民歌《大雁湖》時,學生覺得歌曲速度太慢了,唱着就快睡着了,想把速度變快。我協助他們實踐了想法,於是這節課,學生在感受這首內蒙古民歌的柔美的同時,又體驗到了透過變化速度這個音樂元素可以改變歌曲情緒。

(2)建構性課堂。這是學生自主的課堂,能使學生產生新認識。在這個課堂上,我們教師也能向自己的學生學習,最終達到師生共同受益。

(3)研究性課堂。就是說教師要拋磚引玉,激起學生的探究欲,從而鍛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蒐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4)生活性課堂。就是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我講《讓幻想展翅飛翔》這一課時,就是用神七的成功來匯入課題的。這種匯入方式貼近學生生活,又是他們關注的資訊,所以課堂效果很好。

小學教師教學心得體會3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課堂教學是教學質量最有力的保障。課堂教學順利而有效的開展,離不開課堂管理,離不開課堂紀律,離不開和諧的師生雙邊關係。課堂教學,管理是前提。如何管理課堂呢?

一、強化課堂管理要在抓紀律上下功夫。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小、天性活潑、愛動貪玩,自我約束遵守課堂紀律的能力特別差。雖然我們各班都有自己嚴明的班風制度,,但仍有部分同學自控能力比較差,時不時的會亂髮言,擺弄鋼筆或鉛筆轉着玩的,嘁嘁喳喳小聲說話的,交頭接耳左顧右盼的,故意起鬨喧譁的。學生這些不良習慣,必然打斷教師的上課思路,影響教師教學方案的實施,影響了教師授課狀態與學生主體的雙邊活動,從而也就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因此,教師上課時必須要嚴格課堂紀律,規範學生聽課的坐姿、語言等,培養學生良好的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學習習慣。對學生課堂上的種種不良習慣,教師絕不能置之不理,採取置若罔聞、視而不見、聽之任之放棄的態度,這樣下去不僅是教師對學生不負責任的表現,而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就成了一句空話。沒有課堂紀律的保證,教學就是一句空話。

二、強化課堂管理要在培養習慣上下功夫

現在的學生大多家庭條件較優越,生活安逸、懶惰滋生。由於他們年齡小,學習目標又不十分明確,惰性強,所以缺少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時培養他們勤思考、好思辯等良好的學習習慣,教育學生繼承傳統“不動筆墨不看書”的好習慣,設計問題注意層次,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激發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的創意回答。科學告訴我們,每個人的潛能開發是相當大的,有95%的潛能尚需等待開發。當學生在學習上有成就感時,學習的慾望就會迸發出來,一些不良的學習習慣就會得以矯正。

三、強化課堂管理要在教法上下功夫

衆所周知,教有法無定法,貴在得法。爲適應課堂教學改革需要,爲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就必須靈活運用多種方法,來鑽研教材和教法,特別是教師必須研究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學生的需要,採取讓學生喜愛的教學法,教師還需要在自身的語言修養上下功夫,多一點幽默,多一點婉轉,多一點呵護。因爲學生的有效注意力是很短暫的,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不斷的變換方式方法,來引起學生的有效注意,讓學生便於接受,樹立信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有效提高學生的注意力,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四、課堂有效教學

課堂教學管理複雜萬象,需要我們在工作中結合實際不斷摸索。知識是一個整體,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對不時期,不同階段的教學內容與層次,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綜合性考慮,對教學設計也要有一個整體性思考,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完整的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在本課中,有所體現。例如,掌握正確的“坐、立、行”姿勢,坐,立,行是(小學體育水平一)中的體育基礎常識部分,它是體育課程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日常生活中的身體活動。

如果從小不注意養成正確的姿勢,時間長了就會形成身體的不良姿態,以後再矯正會很困難。不僅會影響身心健康,也會給生活,學習帶來許多不便。一年級兒童對坐,立,行並不陌生,但不一定姿勢都正確,也不完全瞭解正確的坐,立,行姿勢的要求。因此,沈老師利用隊列練習時間,對學生的這些相關知識進行鞏固性練習強化,他對水平一知識的系統性,做了全面考慮,這也是浙江省小學學科教學建議之一,透過知識與動作的結合練習,使學生建構起比較清晰的知識結構,形成真正的能力,在實際的生活中逐步養成良好的身體姿勢。

1、採用了符合低年級學生的教學策略

師生互動的可行性

低年級小朋友特別依賴教師,在本課中,沈老師抓住了這個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教學中,他能主動與學生一起玩,一起跳,時常會看到小朋友圍到老師身邊,一起活動,在融洽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學習有了興趣與依靠。例如,在跳躍教學的起初,沈老師在統一了“剪刀”、“石頭”“布”動作後,就提議說:“小朋友,跟老師一起來玩一玩,好嗎?”此時的學生都很高興的答應了,與老師一起盡情地玩起來。沈老師正是抓住了喜歡與老師一起玩的心理特徵,透過互動使學生都能活動起來,並利用逐步學習的知識與動作進行一定的鍛鍊,達到了讓學生身體活動開的目的和學習的目的。

語言交流的合理性

教師在給低年級小朋友在上課時,提問是要注意方法的。我認爲,比較直觀的、形象的、生活化的語言交流能夠更順暢,而且便於爲體育教學服務,爲學生動作的學習,技能的掌握奠定基礎。例如,在統一“剪刀”、“石頭”“布”時,沈老師問:“小朋友,剪刀怎麼做呀?”“對,這樣做!”學生會後,他做了石頭的動作,接着問:“這是什麼呢?”學生在教師動作提示下,絕大部分學生能夠回顧起相應的“石頭”名稱。沈老師不忙着做“布”的動作,而是問:“那布是怎麼做的?”因爲小朋友有了前兩個動作的積累,因此,稍做思考與對比,能夠想象起“布”的具體動作。再如,在模仿動作做動作階段,沈老師有這樣一段導語:“小朋友,剛纔在玩‘剪刀’、‘石頭’、‘布’時,我們是用腳跳的,那麼,你知道,哪些小動物是用腳跳着走路的?”(學生交流:青蛙、袋鼠、蛤蟆、兔子等)“小朋友,你們都說出了好多小動物,你能像它們一樣跳嗎?(行)你們自己先去試試吧!”沈老師透過比較直觀、生活化的語言,讓學生在學習中想一想,練一練,玩一玩,既達到了學習的目的,又使學生在學習中探究知識與動作,顯得比較有效。

競賽遊戲的鼓勵性

小朋友都喜歡競賽,沈老師在自由跳躍後面,設計了“跳躍接力”遊戲,透過遊戲來帶動學生的學習,並鞏固“雙腳起跳,雙腳同時落地”的技術動作,學生印象深刻,主動去學習與掌握。沈老師在教學中,不但評定了小組的練習情況,還對學生個體的動作也進行了對比與強調,因此,在聽課過程中,我也聽到有的小朋友在說:“xxx,是兩個腳是先後起跳的,這樣犯規??”其實在這樣的比較與相互評價中,學生的動作概念的形成更加有效,說明,他們自己有了對動作的區別,體現了教學的價值,對自身動作的正確性也有了新的認識,爲以後學習立定跳遠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在整堂中,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在請一些小朋友示範時,排在後面的部分小朋友看不清楚,我覺得此時可以讓示範的小朋友換個位置也去做一下,這樣更加體現了人文性,也能夠讓這樣的正確示範更加體現出價值,使全體學生都能夠觀賞到正確動作,爲教學目標實現做好鋪墊。再如,在“跳躍呼啦圈接力”中,對不同學生的需要沒有完全考慮周到,連續擺放在一起呼啦圈跳躍,對於一部分學生是不適宜的,是不是可以適當拉開距離,使這些學生能夠放開手腳,大膽嘗試“更高”水平的跳躍,這樣也體現了學習的層次性,學生的差異性,爲學生的真正需求而去落實教學一節課是否有效,老師的一頭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對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後備好一節課。上課前的教具學具的準備,對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課的時候,老師良好的教學素質,對課堂的掌握,教學中練習的設計是否合理科學,有沒有考慮到面向全體學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練習都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從而達到鞏固知識、培養技能、發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無不關係到教學的效果。

所以,我覺得備課這一個環節,是上課有效的前提。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但生成並不意味着不需要預設、不需要備課。相反,有效的教學對預設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預設要能真正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爲每個學生提供主動積極活動的保證;能爲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創造性提供條件;能促使課堂多向、多種類型資訊交流的產生並及時反饋。這就需要教師深入鑽研教材,改變傳統的備課模式,讓“預設”真正服務於生成性的課堂教學。

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爲“預設”打好基礎。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每一位教師都要認真研讀、感悟、領會教材,瞭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生活動的科學內涵,這樣才能體會新教材蘊含的教學理念,備出高質量的教學預案。

其次,要改變備課模式,變“教案”爲“學案”。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一切知識經驗的獲得都依賴於學生的自主建構、自我內化。離開了“學”,再精心的“設計”也沒有意義,教師要充分考慮,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並採取相應的對策。即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一種有準備、有意識的預設。

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學中,當學生有了火花生成時,不要被這種火花電倒,應該採取積極的鼓勵態度,如果學生的這種火花在課堂上無法進行研究或展開的,則留到課餘或其他條件成熟時再研究,而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全程參與和關注,不要簡單的佈置學生下課之後再研究,然後就不了了之,學生由於受到年齡、心理方面的影響,不可能會再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一次機會也就這樣消失了。而在課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則必須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來,要讓學生有這樣的感覺:無論是課堂上能研究的還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來的而且是有價值的,老師都會很重視,而且會和我一起想辦法創造條件去進行研究。時間一久,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的創新精神就會培養出來。

走進課堂已經有一個月了,每天面對着那些無知而又純真的面孔,有時候讓人哭笑不得。

我總是認爲嚴師才能出高徒,也不知從何時起就開始體罰學生。學生上課不好好聽講打,作業不做打,不聽老師的話打……每天和學生在一起的時間就有百分之五十的時間在體罰學生。回過頭來想想自己的教學方法有着很大的問題。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注,他們的調皮都是爲了引起老師的注意,作爲老師的我們爲什麼不能更多的關注他們呢?好的學生老師打一次或許可以起到警鐘作用,激發他們的自尊更加好的學習。而差的學生卻不能一打再打,更多的應該是鼓勵。

我們班有個學困生他不怎麼交作業,剛開始不瞭解情況也秉自己嚴師出高徒的想法對他進行了幾次提法,但是在以後的交作業中一直不見他的作業。突然有一次他交作業了,這是難能可貴的,就給他的本子畫上小紅花,我們的小紅花是獎勵給作業好的。

小學教師教學心得體會4

“學案”教學在我校已經大力推行了差不多兩年的時間了,現在我校大多數語文教師的課堂都是以學案爲依託,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的學案教學模式。下面我就從使用學案以及使用過程中談談我的一些心得體會以及思索。

一、對學案教學的認識

新課改所強調的是課程教學要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在大力推進實施素質教育、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背景下,我校開始推行學案教學。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對學案教學認識不多。感覺是個新鮮事物。有很多教師也出現牴觸情緒。首先,在編寫上的困難。因爲沒有範本,我們無從下手。怎樣編寫學案呢?其次是在使用上。什麼時候使用?怎樣使用?這些一連串的問題困惑着我們。

經過兩年的教學積累。我們學校開展了許多有關學案教學的.教研活動。也讓我們慢慢地認識學案教學的模式。學案的作用主要在導,即導學式教學。這種學習模式是讓學生學在教的前頭。讓學生學會自我學習。而學案就是爲學生而設。以學生爲主體。緊緊圍繞學生的學習,設計和展開教學過程,它既是學習的路線圖,又是思考問題的路標,它又是一種方案,爲學生提供了一種服務,它不單單是學前預習。它還把發現問題、研究和初步解決問題置於全過程,把導學指向學生的自我建構。這剛好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

二、學案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以前傳統的教學模式只要求教師按課本的內容和教學用書的內容對學生進行講述就行了。但新課改注重科學探究的學習,提倡交流與合作、自主創新學習。着重提高學生獲取資訊、處理資訊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而學案教學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教師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講教材,而是根據教材提供的知識,提出問題,設計問題,把握教學的深度廣度的需要,備好課堂流程,是對教學的一個初步設計設想。

這就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教師在上課前必須要備好學生、備好教材、備好課標、備好課堂流程。備好學生是目標、基礎和關鍵;備好教材就是吃透教材的重點、難點;課文知識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問題要精心設計。使學生透過學案學會知識、掌握方法、提升能力。學案所涉及的課堂內容,要分層探究,有序引導,體現知識的逐步生成過程,要由低到高,由淺到深。教師在拿到學案以後,針對本班學習情況對學案進行修訂,達到學案的最優化。並且把自己具體的教學思路和方法寫入學案,將導學案真正個性化。

上課時教師要讓學生開啟預先發下的學案,明確本節課要實現學習目標,根據學案上老師的學法指導讓學生先自己去讀書、思考,去完成學習目標中的要求。做到教前先預習。到了真正上課的時候,學生已經對課文的內容掌握得差不多,有不明白的問題就留到課堂的時候向老師提問。教師就可以節省了很多時間,真正可以向課堂的40分鐘要質量了。使用學案後,教師更多的是授予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歸納方法。教師應成爲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而不再是傳統教學中的“填鴨式”教學模式。

學案使用,使教師成爲學生學習的參與者。課堂上,不再是教師提問題學生回答,而是根據質疑問難環節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提出問題,教師和同學共同回答,或共同討論問題的解決方法,教師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來,既讓學生學到了知識,又拉進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教師把學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

三、對學案教學的困惑

實施學案教學以來,小組探究問題時,收放有時會失控。有時討論一個問題時,學生還想繼續討論,那其它的知識就講不完了。有時收的太緊,只有個別的學生回答,又變成了一言堂。另外一個就是學案發給學生回家預習,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會很好地完成學案的內容。到了課堂上就能積極回答問題,但對於學習能力差一點的學生,學案發給他們後,有的把學案弄丟了,有的更是偷懶不做。上課時進行討論,他們是一問三不知。更談不上提出問題了。

總之,學案的教學任重而道遠,還需要我們努力探索,不斷實踐,我們在探索與實踐中不斷尋求改進和完善。

小學教師教學心得體會5

近期,我積極參加了學校組織的課內比教學活動。聆聽了部分數學老師的課,我收穫頗多。所有的課堂都讓我置身於不同教師的課堂教學中,尤其是幾位名師的課,他們的設計新穎,不時激起一個個教學的浪花;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明顯提高,更讓聽課的教師們連聲讚歎。透過學習反思,我的感觸頗深,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教師的點拔,及時而準確

當我聽着教師們的課時,老師們簡短而及時的點拔,帶領着學生引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老師扣人心絃的語言,烘托了課堂的氣氛,同時也激發了學習興趣,爲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課堂語言簡潔準確,能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喚醒學生沉睡的記憶。

二、學生的學習,自主又合作

新課標指出:學生的自主學習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着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數學教學,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我們是能辦到的。

這些課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習的方式,這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自學探究是基礎,合作學習是方式,教師的指導是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條件。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師與生、生與生交流對話,教學相長的過程,也是由領悟學習方法、運用學習方法到將學習方法融會貫通,能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的過程。另一方面,專題性、綜合性學習引起重視,加強這一類學習的研究與實踐。這類學習更具綜合性、探究性,也更富於挑戰性。學生在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有效地培養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培養綜合運用知識、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每一位老師都重視了學生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培養。

三、角色的轉變,主體更突出

所有教師由教學的主宰中心,轉變爲學生學習的夥伴,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爲學習的主人,他們不僅有老師的組織下進行共同學習的義務,而且有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夥伴、學習方式進行個性化學習的權利。

總之,這次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衆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

小學教師教學心得體會6

華而不實,光注重熱鬧的課堂,這不是我們需要的。我們的課堂應該是講求實在、講求有效。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學生既能學到並掌握數學知識,教師又能達到教學目的,這纔是我們追求的課堂。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設計一個新穎的有趣的情景怎樣把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提起來?這是我們每個老師都在思考也是不斷在實踐着的事情。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說這點就更爲重要,因此,一個好的開頭往往就能把小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讓他們自覺地參與到你的課堂中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時的教學中爲了達到這個目的我總是想方設法去尋找、挖掘和教學內容有關的題材,比如:現有的課件,教學參考以及任教過的老師的教學反思等,儘可能的設計出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情景以此來達到有效。

在這次教學“線段、直線和射線”的教學中,其實學生早在二年級的時候就對線段有了初步認識,並能簡單畫出規定長度的線段。可我們書本上還是有這個知識點,怎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能饒有興趣地聽課從而使得我能很好地開展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開頭:兩手掐住一個線繩,問學生這可以近似的看成我們學過的哪個圖形,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還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課的伊始就把孩子們緊緊吸引住了。自然地把學生引入新課效果出奇的好。

二、有效課堂的實現還應關注以下三個方面的關係。

1、教師與學生的關係:

這麼多年的教學經歷告訴我,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讓學生喜歡上你的課這比什麼都重要。孩子因爲喜歡你,他們就會在你的課上表現的特別的積極,不管你讓他們做什麼事情他們都會很好的去完成,師生間有了默契就會大大提高課堂效益。

2、教師與教材的關係:

我們每個教師對教材要有一個整體認識,把握好教材的體系、結構、內容、重點和難點。然後根據班中學生的實際情況,規劃好教材上知識的呈現方式。認真備好課,上好課。可是真的是說說容易做做難,往往是一節課上完總覺得有這樣那樣的遺憾,說到底還是我們沒把握住教材的編寫意圖,特別是現在的新教材,大家都是在摸索,有時還會犯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記得我在初講兩位數計算這節課的時候,看完參考我覺得這個內容和以前的老教材沒啥區別的。於是我就按照原來教學的那套方式來進行,結果班級我發現課堂氣氛很沉悶,學生也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去說條件問題,效果不靈,下課後我就反思了,怎麼回事?上第二節課的時候我改變方式,不再提條件和問題了,每道題都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自己或小組合作總結每種圖形特點,忽然我就發現課堂氣氛活躍了,舉手的學生也多了,效果比第一節課好得多。因此,作爲教師的我們真的應該好好把握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識點、重點、訓練點和拓展點,最後理出一個更爲合理更加貼近學生和更有利於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3、學生和教材的關係

讓教材更加貼近學生,爲學生的發展服務,這是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教學要“以人爲本”。要實現課堂的有效性就應該把握好教材與學生之間的關係,不能忘了我們教學的對象是學生,他們都是有思想的,作爲老師別老是高高在上的,有時需要我們放下架子,要裝着不懂,精心設計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是主人。

三、從練習談有效。

練習是小學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新授還是複習課都離不開它,同時也是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技巧技能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們的課堂練習的設計儘量做到:

1、少而精。

2、具備典型性。

3、能集中體現教學內容的精華。

4、題量適當、恰到好處。

5、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作業分層佈置,儘可能使各個層面的學生都有不同的作業要求,提升作業佈置的有效性。

總之,課堂教學必須是一種有目的的、講效益的活動。有效性纔是教學的生命。這次的指導課前輩給了我很多寶貴意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將不斷思考不斷進取。我們教師只有踏踏實實立足於平日教學,去除華而不實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學習後反思,在實踐後反思,在反思中改進,在改進中再學習,相信我們大家都會有進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