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心得體會範文>

小學科學課心得體會(精選6篇)

學問君 人氣:2.18W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科學課心得體會(精選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科學課心得體會(精選6篇)

小學科學課心得體會1

我參加了科學組的聽課活動。老師爲我們呈現了精彩紛呈的課堂,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表現的解決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很高。教學理念先進靈活,面向全體。在基本功和技能方面展示出了教師的綜合能力。

一、活動爲載體,合作探究。

透過引導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初步形成對科學的認識,從而最有效地達到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的目的。”縱觀這節課,都深刻的貫徹了這一觀點。每節課知識探究部分都是有學生小組合作的形式,透過動手設計實驗、操作,探討出規律,形成自己的體驗。縱觀整個過程,每一個問題,每一個步驟,都設計的恰到好處,都能根據自己學生的認知水平採取靈活的方法。

二、實驗設計生動有趣。

學生透過科學課程的學習,能保持和發展對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理解與認知水平相適應的科學概念,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形成尊重事實、樂於探究的科學態度。

三、與生活緊密相連。

幾位老師導課都是用生活中有趣的現象,用科學知識解答生活現象。使學生對自然現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熱情,樂於參加觀察、實驗、製作、調查等科學活動,並能在活動中克服困難,認真完成預定的任務。將學到的科學知識和日常生活中運用的工具、器具、設備相聯繫,識別日常生活中科學的應用。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學習,汲取的精華,進一步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

小學科學課心得體會2

小學科學課探究活動很多,學生玩得非常開心,但活動中也會發現一些學生不願意動手,沒有參與探究活動中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這些不愛動手的學生主要是三個原因:一是因爲動手能力差,在小組活動中插不上手;二是人際關係差或者膽小而被排擠;三是覺得活動過於簡單不值得動手。

那麼如何讓學生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動”起來呢?

針對第一類學生,我嘗試在上課之前悄悄告知活動內容,讓他早做了解和準備,從而在小組合作中憑藉自己的表現獲得大家的認同。

在與第二類學生談心中,我感覺到其實他還是很想參與活動的,只是礙於面子裝樣而已,於是我告訴他要和同學友好相處,對於膽小的孩子,鼓勵他敢於動手實踐,並建議他主動爲小組活動準備實驗材料,再在課堂上強調合作的重要性,要求每個人都必須動手,逐漸讓這一類不合羣的學生融回到集體中來。

最難處理的是第三類學生,因爲他覺得動手實踐只是執行老師的任務,對書本探究活動的模仿與複製,我不做實驗不參加活動同樣可以知道結論。我覺得比較有效的方法是,利用這類學生在智力或知識方面的優勢,設定有一定思維難度的問題讓他解答,誘發他積極探索的心理狀態,或者在活動中充當小老師的角色,從而讓他體會到動手的樂趣。

小學科學課心得體會3

20xx年8月15日我很榮幸的參加了黔東南州小學科學學科培訓活動,在這10天的培訓活動中收穫很多,獲益匪淺。回首培訓的足跡,發現自己的教育觀念得到了洗禮,教育科學理論學習得到了昇華,課堂教學藝術研究獲得了新感悟,眼界開闊了,思考問題能站在更高的角度,許多疑問得到了啓發解決……

作爲一位科學老師和實驗管理員,必須具有淵博的科學知識,熟練的實驗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維品質,更應當掌握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掌握現代教育教學技術。使我對心目中的理想課堂又有了新的認識,激發了我以後學習的動力。

在這次科學學科課程培訓過程中經授課專家形象而又深入的解析,讓我對科學課的特點、理念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更深入的認識,授課專家豐富的知識經驗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發生了質的變化,曾經在教學中的困惑、迷茫得到了解決。

透過培訓使我感受到對科學研究的理解是漸進的,需要我們引導學生經歷一個具有科學意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才能逐漸獲得發展。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首先要讓學生樹立敢想、敢說、敢做的“三敢”精神。

一、要樹立“三敢”的意識

“敢想”是要求學生敢於推測、敢於設計、敢於懷疑、敢於想象;“敢說”是要求學生敢於探究、敢於實踐、敢於示衆、敢於創造。這裏突出的一個“敢”字,因爲只有“敢”纔有可能創新。我認爲兒童在上學前敢想、敢問,提出的問題最多,上學後提的問題就越來越少,甚至不問或不敢問了。爲什麼會這樣呢?專家們分析:這主要是因爲我們的教育慢慢扼殺了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教師所扮演的“權威”角色使學生逐漸習慣於“認真聽講”了!這種狀況,決不是素質教育所期望的,更不是創新教育所期望的,必須徹底予以改變!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首先必須竭盡全力幫助學生樹立“三敢意識。

二、要營造發展“三敢”的環境

學習需要寬鬆、民主的環境,這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堂科學課,要使學生活躍在寬鬆、民主的環境裏,使他們有“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教師與“權威”角色決裂,像學生一樣參與他們學習的全過程。

(2)爲學生提供足夠的“有結構”的實驗材料。

(3)保障學生自行探究的時間。

(4)傾聽、觀察並鼓勵,決不輕視任何一個學生。

(5)因材施教、合理安排,能根據學生活動情況靈活調整教學。

用心爲學生營造一個寬鬆、民主的學習環境,學生們無拘無束,大膽發言。如果把每個學生的創新精神比作種子的話,那麼這樣寬鬆的環境便是它們破土而出的條件。

三、要給予表現“三敢”的機會

只要教師鼓勵學生或推測、或設計、或懷疑、或想象、或發問、或辯論,進而引導他們去探究、去發現,他們一定能在探究、研討中恍然大悟,從而實現或表達、或舉例、或示衆的願望。

四、要突出落實“三敢”的環節

例如教(磁鐵的性質),設計競賽活動讓學生探究磁鐵的性質,鼓勵學生利用器材(小磁鐵、小汽車等)大膽地設計實驗,動手玩磁鐵,比一比誰玩得最開心、玩法最新穎、探究的知識(性質)最準確。學生在老師的指導和鼓勵下,無拘無束地玩磁鐵。活動中的現象緊緊地吸引着學生反覆做、仔細看、認真想,最後學生從探究中歸納出“磁鐵能指南北方向;同極互相排斥,異極互相吸引”的性質,實踐證明:“指導學生自行探究”是個性發揮、思維發散、創新表現的重要環節。開放教學、讓學生大膽探究,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又能使他們主動獲取科學知識、學習科學方法,而且能增強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

小學科學課心得體會4

《國家科學課程標準》中提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爲宗旨的科學啓蒙課程,學生能透過觀察、實驗、製作等活動進行探究。因此教師必須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實驗在小學科學課教學中的功能和作用,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實驗活動中去,親自感知實驗所產生的各種現象和變化,透過認真觀察、認真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在多年的科學課教學中筆者作了如下幾點心得:

一、設計新穎的實驗,培養科學探究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透過實驗培養學習科學的興趣,正是學生主動的進行探索活動的基礎。如果在科學實驗教學中,能利用和保護學生的這種好奇心,加以引導,就能引起學生對科學課和科學技術的興趣和熱愛,引導學生像科學家那樣去探索大自然的祕密。

二、充分利用演示實驗,培養學生探究潛能。

教學中有些內容不便於直觀講解,特別是一些抽象的知識,就需要老師一邊演示一邊講解。演示實驗,是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教師運用直觀教具,演示給全體學生的實驗,使學生的受到教育,提高科學教學的實效性,潛移默化中培養了探究的潛在能力。

三、創造條件開展分組實驗,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學生課堂分組實驗是培養學生實驗技能的重要環節。透過學生實驗,學生能更細緻地觀察和研究一些自然現象,驗證一些規律,熟悉一些簡單儀器的使用和性能。爲此,在指導學生分組時實驗時,我都提出明確的要求,講清楚實驗的目的和研究的問題,交代儀器的名稱以及使用方法,並提供材料超市供學生自由選材,爲學生分組實驗創造良好的條件。

四、多種渠道開展實驗,培養學生探究習慣。

學生要開展除課堂實驗以外的多種形式是的科學實驗,實驗內容一般是指那些簡單易做的,取材容易的,沒有危險的,或是長期堅持的,用一些簡單的器材可以獨立完成的實驗,課外實驗和學生生活關係更爲密切,更能培養學生的獨立實驗能力和探究能力,繼而將其培養成習慣。科學課實驗教學可以使我們的學生成爲新課程理念的受益者,有較強的好奇心,而且能保持較長的時間;他們在面對一個科學研究任務前,會提出問題,會制定一個周到的計劃,會付諸研究活動;他們在面對一個科學甚至社會問題的時候,會用質疑的眼光去審視。這些起步教育對於學生、老師,乃至我們整個社會的影響都是深遠的。

小學科學課心得體會5

此次我借小學科學國培計劃的良機,認真學習了《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收益頗多,下面就簡要的談談收穫。

一、課程性質的理解

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綜合課程,是一門具有活動性質的課程。它跨學科,綜合性極強,需要教師有極強的綜合素質。必須透過平時積極的學習才能夠駕馭好這門課程。

二、基本理念的理解

1、人人都能學的科學

科學不是科學家的專利,也不是部分大腦聰慧學生的專利,每一名普通學生只要透過教師的引導,自己積極動手、動腦參與,都能學習好這門學科。無論學生存在着怎樣的地區、民族、經濟條件、文化背景的差異和性別、天資等方面的個體差異,科學課程均爲每一位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機會和科學潛能發展的基礎。

2、學習“四位一體”的科學

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是科學的四個層面,應全面體現在課程內容中。

3、以生活中的科學爲邏輯起點

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學的重要性,瞭解科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科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以科學探究爲最爲重要的學習方式

教學中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與策略,讓學生將探究式的學習與其他方式的學習充分結合起來,以獲得最佳的.學習結果。

5、科學課程具有開放性

學生利用廣泛存在於學校、家庭、社會、大自然、網絡和各種媒體中的多種資源進行科學學習,加強科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滲透與整合。

三、設計思路的理解

1、小學科學課程改革的重點: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爲主旨;重視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係;倡導以科學探究爲主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強化評價的診斷、激勵與發展功能。

2、小學科學課程從1年級至6年級開設。課程內容的選擇要考慮與平行開設的相關科目的聯繫,也要考慮與7—9年級相關科目的銜接。

3、課程透過三條主線,即科學知識、科學探究、科學態度,將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融會貫通。

4、課程從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科學等領域選取了24個核心概念作爲學習的科學知識。

縱觀標準,主要要把握科學的性質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爲宗旨的科學啓蒙課程。而教學活動中,主要以探究式的教學爲主,其中教師應該明白教師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夥伴,而學生纔是科學學習的主體。

小學科學課心得體會6

一、要給學生創設學習的機會。

教育學專家們都認爲:學生只有獲得了大量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機會,才能獲得“積極主動學習”的條件。“活動-發展”教學模式的實現條件要求活動課中學生要在一定範圍內自主選擇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爲學生創造儘可能多的自主學習、自我探索、自我體驗的機會。學生透過自主學習活動得到必要的直接經驗和綜合性資訊,從而擴展他們的知識視野。培養學生獨立完成活動的能力和完成活動的意志。如活動課學生在課前透過多種渠道去獲取信,課內學生可根據收集的資訊自行進行資訊分類處理數據(對植物生長的觀測記錄,對實驗結果的統計等)。應用收集到的資訊,學生還開展了競賽活動,加深對資訊的印象。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二、給學生操作的機會

素質教育目標的內容根據對個體影響程序的深淺,劃分爲認知、情感、意志、行爲四個層次。課中爲學生提供了良好的鍛鍊機會。以往的課,學生在操作時,出現有的教師演示時間過多,擠佔了學生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有的教師一發現有一、兩組學生製作成功,就讓全班學生停下來;還有的教師以自己的說代替學生的操作,這些做法與活動課要求相悖,只有讓學生在活動中動手動腦,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盡力去操作。按照他們的審美觀點,自己設計、展示了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達到了活動的目的,培養了學生的操作能力。

三、給學生創新的機會

許多人認爲,創造是科學家、發明家的事,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具有創造性,都可能有所發明、有所創造。在活動課中,教師要啓發學生拓展思路,樹立創新的勇氣和信心。鼓勵他們標新立異,獨闢蹊徑,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創新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只有滿足了心理要求才會激發再創造的強烈慾望。活動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首先要給學生創設一種寬鬆、和諧的教學環境,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的一些禁錮,讓學生自主探索、自我體驗。其次,要讓學生學會在失敗中磨鍊意志,在失敗中獲得直接經驗和學習的方法,這本身就是一種開拓創新精神的體現。再次,敢想是一個人創新的前提,學生在活動中不起眼的想法和做法,用成人眼光看盡管還不是十分聰明和可行,但從孩子的角度已經十分了不起了,它反映了學生不墨守成規,敢於標新立異的心理品質,是多麼難能可貴的。這就點燃了學生自主創新的火花。

四、給學生自主評價的機會

活動課教學中,教師要把評價的實施貫穿於活動課教學全過程。一方面利用“學生活動評價表”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另一方面組織學生運用自評和他評的形式開展評價。要給學生充分參與評價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自主探索,自主體驗,對自己和他人的自主能力、興趣程度、創造能力、意志品格、合作交往作出客觀的評價。評價中應看到別人的閃光點,才能體會到“成功和失敗是等價的,只要自己盡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