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方法>

鄭逸梅:博古方能通今

學問君 人氣:4.35K
五四運動, 風起雲涌, 提倡語體文, 那些存有偏見的人, 便把文言和語體劃分爲楚河漢界, 成爲對壘, 直把文言作品, 斥之爲死文學, 視爲揚棄的東西, 恨不舉秦火而付諸一炬.實則文言與語體, 僅僅是形式上的區別, 和思想中心是不相干的.記得那年梅蘭芳輯有《歌曲譜》, 當然是文言的, 請劉半農作一序言, 半農有那麼幾句話: `10 年前, 我們對於文言的, 曾用全力攻擊過, 現在白話文已經成功了氣候, 我們非但不攻擊文言文, 而且有時候自己也要做一兩篇玩玩.我們對於文學藝術, 只應取鑑賞的態度, 不應取宗教的態度.宗教的信仰是有一無二的.'這是心平氣和的話, 既合情, 又合理, 的`確很是公允的, 應當把它作爲準則

鄭逸梅:博古方能通今

我這樣說, 並不是爲文言張目, 來開倒車, 提倡文言.在目前, 爲了四化, 以普及文化爲要着, 文言艱深, 不容易懂得, 在普及上是有問題的, 當然應該提倡淺顯明朗的語體, 這是確定無疑的.但普及不是一成不變的普及, 還得從普及基礎上逐漸有所提高.況我國數千年流傳下來的典籍, 都是文言的, 倘只懂得語體, 對於文言一點不瞭解, 那就在`博古通今'上僅具備了半個條件, `通今'不能`博古'.須知今是從古演變過來的, 這樣未免把歷史割斷了.我們祖先給予後人的文化遺產, 做子孫的無法接受, 這樣似乎也太說不過去吧! 所以我認爲, 文言文不必耗費許多精力去學着涉筆, 可是懂還是應當懂得一些, 便利對於傳統文學的閱讀和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