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歇後語>

班門弄斧歇後語

學問君 人氣:2.96W

小編相信很多朋友們在小學的時候就接觸到了“班門弄斧”這個成語,但我們學的也只是皮毛而已。向全面深入的瞭解這個詞彙嗎?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學習咯~

班門弄斧歇後語

 班門弄斧——自不量力

  關於“班門弄斧”

 一、基本資訊

1、【解釋】:"班門弄斧"這條成語,就是說在內行面前擺弄自個兒的學問。還有一條俗話,意思差不多,叫做"聖人門前賣百家姓"。在孔子的門前,炫耀自己會背《百家姓》,也是不知深淺的意思。

2、【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詩序》:“操斧於班、郢之門,

斯強顏耳。”宋·歐陽修《與梅聖俞書》:“昨在真定,有詩七八首,今錄去,班門弄斧,可笑可笑。”

3、示例

聞得亭亭姐姐學問淵博,妹子何敢班門弄斧,同她亂談。(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二回)

4、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賓語;含貶義,表示能力不如人 。

5、燈謎: 木匠修教室;老師傅面前顯本領

6、正反義詞:

(1)近義詞

布鼓雷門、貽笑大方、東施效顰

(2)反義詞

虛懷若谷、自知之明、知人之明、自愧不如

7原文和譯文:

(1)原文

採石江頭,李太白墓在焉(那裏)。往來詩人,題詠殆遍。有客書一絕雲:“採石江邊一抔土,李白詩名耀千古;來的去的寫兩行,魯班門前掉(擺弄)大斧。”亦確論也。

(2)譯文

在採石江頭.李太白的陵墓在那裏。來來往往的詩人(在那裏)寫詩吟詩的幾乎到處都是。(其中)有過客寫了一首絕句道:“採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這)也是確切的評論啊。

二、成語故事

提起魯班,很多人都知道。其實,魯班不姓魯,而姓公輸,名班。有的書也寫作公輸般或公輸盤。因爲他是我國春秋戰國時魯國人,所以人們都稱他爲魯班。

魯班生於公元前507年。他家世世代代都是手工工匠。魯班本人也是一個手藝高強的工藝巧匠,傑出的創造發明家。我們現在的木工使用的鋸就是他發明的。

有一次,國王命令魯班在十五天內伐出三百根樑柱,用來修一座大宮殿。於是,魯班帶着徒弟們上山了。他們起早貪黑,揮起斧頭,一連砍了十天,一個個累得筋疲力盡,結果只砍了一百來棵大樹。由於動工的日期就要到了,如果動工時木料準備不齊,是要處死刑的,這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魯班怎麼也睡不着了,於是他爬起來,深一腳淺一腳地向山上走去。突然,魯班覺得手被什麼東西劃了一下,擡手一看,長滿老繭的手劃出一道口子,滲出了血珠。他仔細地在周圍觀察,原來是絲茅草劃的。魯班很驚奇,他摘了一片草葉,發現草葉邊緣長着許多鋒利的細齒。一轉身,他又看見一隻大蝗蟲正張着兩個大板牙,很快地吃着草葉。魯班捉了個蝗蟲一看,它的板牙上也有利齒。看看絲茅草的葉子,再看看蝗蟲的大板牙,他心裏豁然開朗。他用毛竹做了一條竹片,上面刻了很多像絲茅草葉和蝗蟲板牙那樣的鋸齒。用它去拉樹,只幾下,樹皮就破了,再一用力,樹幹出了一道深溝。可是,時間一長,竹片上的鋸齒不是純了,就是斷了。這時,魯班想起了鐵。他跑下山去,請鐵匠按照自己做的竹片,打了帶鋸齒的鐵條,用它去拉樹,真是快極了!

這鐵條,就是鋸的祖先。有了它,魯班和徒弟們只用了十三天,就伐了三百根樑柱。

魯班是個木匠,整天和木頭打交道。他的技術很高,特別善於用斧頭,能幾下子就把木料砍成需要的樣子。但是,用斧子把木料砍得光滑,魯班卻辦不到,特別是碰到木紋粗和疤節多的木料時,就更難了。爲了解決這個問題,魯班白天琢磨,夜裏想,他先是做了一把薄的斧頭,磨得很快,砍起來比以前是好多了,可還是不理想。

於是,魯班又磨了一把小小的薄薄的斧頭,上面蓋了塊鐵片,只讓斧頭露出一條窄刃。這回,魯班不砍了。他用這窄刃在木料上推。一推,木料推下來薄薄一層木片。推了十幾次,木料的表面又平整又光滑,比過去用斧子砍可強多了。可這東西拿在手裏推時既卡手又使不上勁。魯班又做了一個木座,把它裝在裏面。刨子,就這樣誕生了。

魯班做木匠活時,常常遇到直角。雖然他手頭有畫直角的矩,可用起來挺費事。魯班經過改進,做成一把“L”形的木尺,量起直角來,可方便了!後來,人們都把它叫魯班尺。

由於魯班對木工工具的改進做出了這麼大的貢獻,所以,兩千多年來,木匠們都尊敬地稱他是祖師,行家們對他敬重得五體投地。

轉眼到了明代,有一次,明代詩人梅之煥來到採石磯憑弔唐代大詩人李白。採石磯傳說中是李白落水而亡的地方,由於李白在此留下過足跡,因此有關於他的傳說紛起,並且留下了不少名勝,如李白墓、謫仙樓、捉月亭等等,採石磯也因此成了旅遊勝地。

梅之煥來到李白墓前,頓時怒氣沖天,原來,磯上、墓上,凡是墓前可以寫字的地方,都被人留下詩句,那些文章寫得狗屁不通,卻想冒充風雅的遊人,竟在被稱爲“詩仙”的李白的墓上胡謅亂題,那些拙劣詩句的作者,又有什麼臉在李白麪前舞文弄墨呢?真是太可笑了!梅之煥越想越氣,不由感慨萬千,也揮筆寫下一首詩:“採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梅之煥譏諷那些自以爲會做詩的遊人,是“魯班門前弄[6]大斧”。這句話被後人簡略成“班門弄斧”。這樣,“班門弄斧”的成語就流傳下來了。

 三、作爲典故

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詩序》:“操斧於班、郢之門,斯強顏耳。”宋·歐陽修《與梅聖俞書》:“昨在真定,有詩七八首,今錄去,班門弄斧,可笑可笑。”

魯班是春秋戰國時的能工巧匠,直到現在,人們還都說,魯班是木匠的祖師爺。當時還有一個工匠,名字叫石,人們叫他匠石,是楚國京城郢都那個地方的人,他的本事據說和魯班分不出高低。他的本領高到什麼程度呢?莊子在《徐無鬼》這一篇裏講過一個故事。據說這個匠石有一個好朋友,兩個人常常一起配合表演。這個朋友在鼻子尖上,薄薄地塗一層白灰,這匠石手中拿着斧子,瞅準了鼻子尖,"唰"這一下子,就用斧子把鼻子尖上白灰一下子給掃掉了,鼻子尖連皮都蹭不到。可見他的本領有多大了。所以後來柳宗元就說,假如有人"操斧於班、郢之門",拿着斧子敢在魯班和郢都的匠石面前耍弄,那就有點兒"強顏",也就是不要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