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推薦信>

有關北海道大學的推薦信3篇

學問君 人氣:2.93W

北海道大學推薦信篇一:日本北部最佳大學之一 北海道大學申請要求

有關北海道大學的推薦信3篇

日本北部最佳大學之一 北海道大學申請要求

基礎資格(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必須是在日本以外的學校完成1x年的學校教育的人士。

*高中畢業僅受過1x-1x年教育者,必須在文部科學省指定的教育機構完成“準備教育課程”,且年滿18歲的人士。

*相當於日本“高中畢業程度認定考試”的各國認定考試合格的人士。

*在各個大學的入學申請中,被認定具備與高中畢業或同等以上學力,且年滿18歲的人士。

必要條件(必須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在日本以外的學校完成1x年的學校教育者,必須在國外學校連續在籍2年以上。

*參加日本學生支援機構實施的日本留學考試中本校的指定科目的考試。其中,“日語”成績在270分以上,“基礎科目(文科爲綜合科目和數學的總分,理科爲理科和數學的總分)”成績在265分以上。同時,需要提供英文成績作爲參考。

醫學院醫學科:日語成績385分以上、基礎科目成績340分以上

口腔學院口腔學科:日語成績360分以上、基礎科目280分以上

藥學院藥學科:日語340分以上、基礎科目320分以上

醫學院醫學科申請者需要參加TOEFL-PBT、TOEFL-IBT或者TOEIC,TOEFL-PBT成績需在550分以上、TOEFL-IBT成績需在79分以上、TOEIC成績需在750分以上。

北海道大學推薦信篇二:日本大名校世界排名如何?帶你走進北海道大學

日本大名校世界排名如何?帶你走進北海道大學

北海道大學簡介

北海道大學,是一所本部位於(轉 載於: :北海道大學推薦信)日本北海道札幌市的著名研究型國立綜合大學。其前身是187x年爲開發北海道而設立的札幌農學校,是日本首座授予學士學位的大學。190x年,其被設立爲東北帝國大學附屬農科大學。191x年,單獨設立的“北海道帝國大學”終於誕生,這是二戰結束前日本國內的七所帝國大學之一。從此以後,作爲第五所建立的舊帝國大學,其一直作爲日本北海道地區的最高學府而聲名在外。二戰後,爲了消除帝國主義思想,其正式更名爲現在的“北海道大學”。

北海道大學世界排名

引據三大世界大學排名機構

201x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101―150名(日本國內第4名)

201x年QS世界大學排名:144名 (日本國內第8名)

201x年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學排名:301―350名 (日本國內第9名)

北海道大學獎學金介紹

學生在赴日前可以申請日本政府獎學金,赴日後可以申請各種民間團體的獎學金。申請資格、支付條件等因獎學金的種類有所不同。自費留學生當中獎學金的獲得比例爲,碩士46.5%,博士56.2%。

另外北海道大學還有學校自設的獎學金制度

1.大學校長獎學金(資助對象爲由友好學校推薦的特別優秀的研究生)

獎學金額度:每年150萬日元(相當於11萬5千人民幣)

第一年爲200萬日元(相當於15萬人民幣)

2.自費外國留學生特待制度(資助對象爲特別優秀的博士研究生)

獎學金額度:每年150萬日元(相當於11萬5千人民幣)

第一年爲200萬日元(相當於15萬人民幣)

3.中國國家建設高水平公派研究生項目(資助對象爲獲得中國留學基金委該項目資助的

研究生)

獎學金額度:相當於學生所要支付學費的額度

北海道大學住宿情況

北海道大學新入學的大部分留學生可享受入住宿舍半年至一年的`待遇。

恵迪寮 (男生專用,留學生、日本學生共用)

霜星寮 (女生專用,留學生、日本學生共用)

北海道大學國際交流會館(女生專用,留學生、日本學生共用)

北海道大學推薦信篇三:日本留學:日本北海道大學基本理念

北海道大學的前身爲187x年(明治9年)爲開發北海道而設立的札幌農學校。首任校長爲美國馬薩諸塞州農科大學校長克拉克博士。克拉克博士在返回美國時候,經過札幌附近的島鬆時,騎在馬上,對送別的師生們大聲說了一句話,“青年們,要胸懷大志”(少年よ、大志を抱けBoys,beambitious)。從此,這句話就成了北海道大學的校訓流傳至今。在克拉克博士離任後,他所宣講的基督教精神仍留存在校園內,儘管該校爲國立學校,但在學生中流“信耶穌誓約”,從中誕生了新渡戶稻造,內村鑑三等日本戰前傑出的基督教徒。

基本理念和長期目標

北海道大學是一所以研究生院爲核心的重點綜合性大學。其歷史可追溯至187x年建立的日本近代第一所大學——札幌農學校。自帝國大學時代到如今的新體制大學,在漫長的歷史之中,本校在教育研究方面以“開拓精神”、“培養國際性”、“全方面教育”及“重視實學”作爲基本理念而發展至今。

伴隨着社會發展與要求的變化,北海道大學作爲國立大學法人邁出新的步伐。我們在重新認識以上基本理念的同時,也需要向社會對其作出新的解釋和說明。在全新的大環境中,作爲新世紀的知識創新、傳承及實踐的基地,爲了謀求持續的發展,我們制訂瞭如下長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