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精選】小學說課稿範文集合5篇

學問君 人氣:2.86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說課稿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小學說課稿範文集合5篇

小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今天我上課的內容是PEP小學英語Book3Unit 3 My friends A局部的了Let’s leam 和Let’s find out。本冊在本套教材中起着個“過渡”這樣一個作用,由聽說逐漸轉向聽說讀寫,逐步滲透書寫,對同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四會單詞的加入。而本單元的四會單詞又是比較難的一單元,本單元主要圍繞“我的朋友”即如何描述自身身邊熟悉的人來展開的。本節課主要是讓同學學習幾個描述人物外貌特徵的單詞或詞組,如:long hair, short hair, thin ,strong, quiet。並且能結合句子“He has…,She has…,She is… ,He is…”在生活中運用所學語言。本課教學內容貼近同學生活,比較容易讓同學接受,難在單詞的靈活運用上以和個別個別單詞的發言,如quiet,thin,所以我在佈置教學時,把單詞和句子結合起來,把單詞的運用做作爲重點,而不是單純的認讀單詞。

二、 說教學目標:

英語課程規範爲旗幟鮮明的提出“以培養同學的創新精神的實踐能力爲重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作爲一個英語教師,必需明確英語教學的目的的就是培養同學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教學的主要任務不是積累知識,而是發展思維。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主要的是設法結合同學的生活實際發明交際活動的情景,以增強同學學習英語的興趣,使他們能積極參與言語實踐活動。因此,基於以上觀點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思想教育三者統一的要求在分析教材的基礎上我擬定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知識目標:

1、能聽、說、認讀friend, long hair short hair, stong, quite, thin等單詞和詞組。

2、能聽懂、會說My friend is strong/thin。 He has short/long hair/big eyes/small mouth並能在實際中運用;

能力目標:

1、培養同學的英語聽力和用英語說話的能力。

2、培養同學的語言創新能力。

情感目標:

1、培養同學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2、對同學進行關心朋友,朋友間要互相協助的思想教育。

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描述人物相貌特徵的詞彙。

難點:quiet的發音。

三、 說教法、學法:

(一) TPR活動法

用TPR活動法生動愉快地讓同學適應上課,開始進入狀態,同時更是一個對以前的學習內容的複習,爲下面的學習內容做鋪墊,爲同學展開新內容提供知識基礎,也爲課堂氣氛增色不少。

(二)詞不離句、單詞與句子教學相結合:每一個單詞或詞組出現後作相應的運用,以和替換練習,這是一種語言的內化和發明過程,使同學更易接受和理解單詞,並有利於單詞的運用以和接下來的會話教學。

(三)小組學習法:每四、五人一組,在互動中互相啓發發生思維的碰撞,同時注意保證每個同學都有機會參與學習、而培養同學和夥伴合作的意識和戰略,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同學也在獨立與合作的交織中調控了自身的學習,變得自信、自強。

(四)練習法:最後設定一個讀短文和寫的練習,讓小學英語從聽說走向聽說讀寫,爲以後的“寫”做準備。

(五)競爭教學法:本節課中兩大組竟賽描述My friend。 可以激發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將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所學內容上,提高學習效率。

四、說教學過程

本堂課我大體上分爲四大塊;

(一)熱身和複習

佈置Let’s do 和 Look and say 。

這一過程既是同學複習舊的語言知識,爲下一步學習作好鋪墊,也是透過TPR活動讓同學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中來,爲英語學習發明了一種良好的氛圍。

(二)新課出現

1,運用複習中的舊知引出新知,long hair ,short hair。同學容易接受和理解,並和時運用。In our class。 Who has long hair ?。Who has short hair。?

2,運用黑板上的人物圖形,緊接着教授strong 和 thin 透過圖片中人物的對比同學比較容易理解,並和時運用。Who is strong? Who is thin? 用同學身邊的人使同學說得親切,熟悉,更易接受,易於資訊的接受和生成。

3, Let’s chant 和時鞏固新學的兩組詞彙 long hair, short hair ,strong, thin。 併爲下一個單詞quiet發明一個情鏡,由大聲的朗讀轉爲恬靜的場景。

4,quiet的教學,利用場景讓同學明白恬靜的意思,再分析人物,由場景的恬靜轉入描述人物的文靜。讓同學逐個理解,並注意發音。讓同學看清教師的口型再讀,突破難點。

5,聽錄音,同桌共找,後再跟讀

聽音共找是比試,以促進其認真聽並且積極辯音,又能讓同學自覺做到眼、耳、手、腦共到,跟錄音則是讓同學接觸到有英語外鄉味道,較純潔的語音,模仿地道的語言、語調。這對與我們這些沒有在大的語言環境中學習語言的同學來說非常必要,特別是教師自身在這方面有欠缺,更應讓同學多聽錄音。

(三)趣味操練

趣味操練以My friend爲主線來佈置:

①描述教師的朋友(看圖片),讓同學會用一個一個句子描述friend的外貌特徵。

②讓同學描述自身的friend,由一個個句子提升到幾個句子或是一小段話。經過小組討論,相互交流,合作學習,學會說一段話。

③再由說一段話過渡到閱讀並理解一段話(四年級的同學還比較好動,注意易分散,愛表示自身。希望得到老師的認可和褒揚,而競賽是最能引發同學的興趣,發揮同學學習的主動性;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同時也培養了同學的合作競爭意識)所以在操練時始終結合分大組“競賽”激勵同學來說,大膽的表述。

(四)鞏固和延伸:

①準備了一個寫的練習,選用詞彙,寫全短文〈發揮同學的創新精神,給同學一個展示自身的舞臺,更是爲以後的寫作作準備,真正落實英語教學的聽、說、讀、寫〉。

②描述自身的家人,擴大所學詞彙運用的方面,使同學更好的在生活中運用詞彙。

這就是我本堂課的全部內容和設計意圖,希望各位老師給我多提珍貴的意見。

小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美化家園》是人教版《品德與生活》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四課的內容,這一單元設立了“我們的大地媽媽,花草樹木點頭笑,我和動物交朋友,美化家園”四個主題,旨在讓學生建立初步的生態意識,重視自己生活的環境。而《美化家園》這一課從學生生活出發,引導學生懂得合理妥善地處理垃圾對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初步知道如何進行垃圾分類,並在生活中身體力行,開展變廢爲寶的環保活動,爲美化家園,保護環境儘自己的一份力。本課分兩課時進行,第一課時主要從學生現實生活出發,引導學生懂得如何妥善處理垃圾,並在生活中身體力行,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第二課時是讓學生大膽地想象創造,變廢爲寶,美化家園,進一步深化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說設計理念

我們生活的環境日趨惡劣,資源開發貧乏,環保已成爲全人類共同關注的問題,而環保意識已成爲衡量一個民旅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如果學生從小就能培養起牢固的環保意識和保護環境的習慣,則有利於提高我們全民族的素質,有利於環境的治理和資源的保護,也有利於學生科學意識的培養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心理學家羅傑斯堅決反對硬性灌輸和機械訓練的做法,主張建立一個從兒童實際出發,重視兒童參與、體驗,激發兒童內在情感的道德教育氛圍。因此,在《美化家園》的教學設計中,我透過讓學生“走向社會進行調查實踐、收集資料、動手操作”等活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發現探究和創新能力,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題作用,有效地使外部學習活動內化爲學生的.道德認識,產生道德行爲的內驅力。

三、說設計思路

(一)、引情激趣,啓發參與

正確的道德認識要以情感爲基礎,良好的道德動機要用情感去激發,自覺的道德行爲要用情感去催化。因此在品德與生活課的教學中,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是十分重要的。上課伊始,我讓學生欣賞秀麗的焦作風光,讓他們體驗到大自然的美,隨即又插播“佈滿垃圾,令人發嘔的小河;遍地果皮紙屑的街道”的錄像。這樣,透過直觀形象強烈地刺激了學生的各種感官。在對比鮮明

的視覺效果影響下,自然而然地生髮出兩種不同的情感體驗。從而激發學生探究、調查垃圾來源的興趣,奠定培養學生保護環境這一道德行爲。

(二)、重視實踐,增強體驗

兒童道德素養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於他們生活的教育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所以,課前,我組織學生圍繞“垃圾從哪兒來,對我們生活育哪些影響?”這一問題,讓學生走進社區、工廠、街頭巷尾等地分組進行調查訪問活動,在活動中,學生合作探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記錄。如:拍照、觀察訪問、統計數據等。在調查訪問中,學生們

透過自己親身體驗,對他們所關注的環保這一問題就會有更直觀的印象和更深入地瞭解。課堂上,各小組彙報各自的調查情況,如:機動車尾氣排放調查組,城區垃圾站調查組,街頭巷尾調查組的代表出示各種照片、數據資料、文字記錄等方式彙報調查結果。我也適時出示自己收集的資料,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並進行點撥、引導,透過課堂上的交流討論,學生逐漸認識到生活中大量的垃圾是由我們這些生活在社會中的一個個具體的人制造的,當然也包括自己。而垃圾的產生不僅給人們帶來視覺污染,而且影響環境衛生,造成水污染、大氣污染,間接地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

(三)、圖文並茂,遊戲內化

本環節設計旨在讓學生初步知道,如何進行垃圾分類,並在生活中身體力行,形成一定的環保意識,突破重、難點,該環節我分三步進行教學。

l、聯繫自我,反省自身

當學生對垃圾來源及對人類的影響有了一定的認識後,我趁此提出:人類每天都在製造垃圾,我們該如何處理垃圾呢?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無所顧忌地說出自己在環保方面的得與失,將品生課程與兒童自身生活緊密聯繫,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不亂扔,不亂倒垃圾的行爲規範和準則。

2、形象講解,增長知識

學生在反省自身時,會提出這樣的困惑:如何對垃圾進行分類呢?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我出示了形象直觀的垃圾分類及其處理辦法的圖文資料,並結合資料爲學生介紹垃圾可分爲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毒有害的垃圾三大類。可回收垃圾指紙類、塑料、玻璃、金屬和布料等,能被人們再生利用的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指果皮、飯菜餘渣等不能再生利用的垃圾,它們可填埋、堆肥。而有毒有害垃圾指電池、水銀溫度計、油漆桶、藥品等含有化學成份對環境造成危害的物品,要進行綜合處理,但由於我國處理垃圾能力低下,垃圾處理的方式一般都是填埋、堆放或傾入江河湖泊,據統計,每年全國固體廢棄物堆產量達60億噸,佔地2萬多公頃,更有甚者一節小小的五號電池能污染2平方米的±壤,雖然我圖地大物博,但垃圾卻在和人類爭土地。這樣透過直觀、形象的圖文資料及數據展示,不僅把知識化難爲易,而且震撼了學生的身心,促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爲理性認識,初步懂得如何對垃圾進行分類,建立環保意識。

3、遊戲體驗,品質內化

遊戲是低年級教學的重要活動,它不僅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氣氛起作用,更是對教學目標的達成起重要作用。於是,我設計了一個“把垃圾送回家”的遊戲,首先我出示用紙箱做成的分類垃圾箱模型,擺放在講臺前,再發給學生一些卡片,上面寫着生活中常見垃圾的名稱,如廢紙、飲料瓶、果皮等,讓學生有次序地把自己手中的“垃圾”送回“家”。最後讓其他學生檢查垃圾是否真正地回到了自己的“家”。此遊戲活動促使學生動手、動腦對垃圾進行分類,並且有效地指導了學生的道德行爲,使保護環境這一道德品質得到進一步內化。

(四)、想像創造,昇華情感

想像是創新的孿生兄弟,沒有想像,就沒有創新,原來丟棄無用的垃圾,如果人們能發揮想像,把它們打扮一下,處理一下,它們不僅會變成我們生活中有用的物品,而且還美化了環境,減少了資源浪費。因此,我以誘導啓發的方式,分三個環節來激發學生進行想像創造,開展變廢爲寶的實踐活動。

l、作品展示,啓發想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創造的動力。對於天真、好奇的孩子來說,直接讓學生想像創造,學生會覺得麻煩,難適應,往往容易挫傷孩子創造的慾望。因此,我先展示一些利用廢品所做的小擺設,如飲料瓶做的花籃,用樹葉或碎布做的貼畫等,透過展示讓學生感受到插上想像的翅膀廢物也能變成寶,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創造慾望。

2、合作創造,變廢爲寶

“衆人拾柴火焰高”、“人多計謀廣”,我運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組織學生在小組內利用教師爲他們準備的各種廢舊材料進行再創造活動。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動手能力,又培養了與人交往的能力。學生們先自由結合成小組,確立組長,定下創造主題,然後組長根據組員的不同興趣和愛好分配任務。這時教師要巡視指導,對有困難的小組適時點撥、指導,真正起到“扶”的作用。在學生自由創造的同時,我播放一段輕音樂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他們開拓思維的想像力;同時也給學生帶來創作的靈感。

3、交流展示,昇華情感

孩子的思維是獨特的,他們所想的,所做的,有時候連我們大人都感到驚奇。原本丟棄的垃圾在孩子的手中變成了一件件充滿童趣、稚嫩的作品,也許有些作品還很粗糙,但各有自己的閃光點,作爲教師我要及時的給予肯定和表揚,使學生產生成就感,增強參與活動的信心。課堂上,我爭取讓每組代表都來介紹本組作品的設計意圖,在交流展示中,學生不僅品嚐到了成功的快樂,

而且深化了自己的環保意識和生態意識。

五、說總結語

當學生還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時,我在悠揚的樂曲中娓娓道出本節課的總結語:“同學們,要讓大地綠起來,要讓天空藍起來,要讓鳥兒唱起來,要讓環境好起來,我們要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老師相信,只要每人獻出一點愛,我們的家園將會變得更加美麗”。這一段結束語用美好的語言激發了學生對生活環境的嚮往,對於深化主題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六、說板書設計

低年級學生注意力分散,根據這一特點和本課內容,我設計了這樣的板書:

美化家園

從我做起

這樣的板書不僅簡單明瞭,重點突出,而且能給學生以強烈的警示:美化家園,人人有責,促使學生把課內所學拓。

小學說課稿 篇3

隨着課改的逐漸深入,說課已成爲考覈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方式和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越來越受到普遍重視。那麼如何正確認識說課,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說課究竟有什麼作用,如何掌握初中英語中的說課,是許多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亟待了解的。

一、正確認識說課

說課,就是教師在總結自己教學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從教學理論的高度,依照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教學內容、學生基本狀況和現有教學條件等實際情況,對自己的備課思路、課堂教學設計進行系統闡述。但是必須注意說課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備課說課並不是讀教案。

說課的過程是教師對教學理論再學習並用於指導新的教學實踐的過程,是教師對教學大綱進一步深化認識理解的過程,是教師將自己的教學經驗條理化並昇華到理性認識的過程。說課的效果,是教師綜合教學能力和業務素質的體現。

二、說課的作用

1、說課具有提高教學效率的作用。說課的過程能使教師做到備課、授課思路清楚,步驟清晰,重點突出,方法得當。

2、說課是檢驗教師綜合能力和業務素質的重要手段。透過說課可及時發現教師運用教育理論是否正確、採用教學方法是否得當、分析理解教材是否準確,從而判定該教師是否勝任所承擔的教學工作。目前很多地方教學比賽,大多將說課作爲一個重要方式。說課具有提高教師整體水平的作用。因此,說課可用來指導和檢驗備課的科學性和時效性,可用於進行教師個人的教學經驗總結,還可用來作爲考覈教師教學水平和理論水平的手段。

三、怎樣說課

I、說教材

1.簡要分析本課內容在整個單元和整個教材體系中甚至在英語素質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確定教學目標及其依據,根據單元教學的目的和要求(對語音、詞彙、日常交際用語、語法等方面的不同程度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確定貫穿單元教學的總目標和本課的具體目標。目標包括:

1)知識目標:

a.語言知識目標;

b.文化知識目標;

2)能力目標:

a.語言能力目標;

b.智力發展目標,如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快速反應能力等;

3)德育(情感情意)目標。

3.確定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及其依據

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分別是什麼,並寫出確立該重點、難點和關鍵點的理論依據,說明爲什麼該重點是本課教學的最主要部分或最重要內容,爲什麼該難點在本課教學中是學生最難理解和最容易出現錯誤的部分(有時重點和難點相同),爲什麼該關鍵點對本課教學的成敗起決定性的作用。

II、說教法

以哪種教學方法爲主,哪幾種方法爲輔,採用什麼教學手段實現教學目標,採用這些教學方法和手段的理論依據是什麼,並說明這些教學方法在本課教學中的具體操作方法,貫徹什麼教學原則,採用什麼教學模式,作必要的解釋和說明。如果有獨特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特色,可單獨說明。

III、說學法

結合教學內容,說出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學習使用或學會使用什麼學習方法,如五官並用、強化記憶、比較歸納、分析概括規律、循環記憶、分類記憶、聯想記憶、發現學習、心口一致等等。要說明結合本課教學培養學生哪種學習能力,如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注意力、創造力、思維能力、反應能力、自學能力等。說學法可以與說教法結合。

IV、說教學程序

簡要說出各個教學步驟的具體教學環節名稱及相關教學內容、步驟、教學活動組織和安排;即在哪個教學環節教哪個(些)知識點,提出哪些問題,做哪些練習(教什麼),組織哪些課堂教學活動,採用什麼教學方法(怎麼教)等等。在敘述教學程序時,要按照教學步驟說清各個教學環節的具體活動,包括講授的知識內容、練習、小結、反饋、矯正及作業佈置等安排。要說明如何透過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好關鍵。說教學程序要求既有具體步驟的安排,又要有針對性的教法理論闡述。必要時說出各步驟的時間安排。

V、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要求語言精練,說明板書的整體佈局即可。用多媒體展示板書內容。

Ⅵ.說課注意事項

(一)語言表達:

1.簡明扼要,用詞準確得體,長短句搭配;

2.儘量避免使用抽象、籠統、缺乏可操作性和可監測性的一般性用語;

3.避免多次使用同一種結構或詞語表達;

4.可適當使用具有口語特徵的語言,避免“背書”的嫌疑;

5.語調、語速應有變化。

(二)多媒體演示

1.將教案主要內容與本課的電子課件有關內容相結合;

2.簡明實用,千萬不要過於花哨;

3.演示操作應熟練。

(三)體態語言

1.表情以微笑爲主,兼顧嚴肅、幽默;

2.站位應和聽衆、屏幕形成一定角度,主要面對聽衆,有時兼顧屏幕或評委;

3.眼神應和不同位置的聽衆交流;

4.身體筆直,配合一定的手部和頭部動作,大方瀟灑。

總而言之,說課就是教師在教學實踐經驗基礎上,依照教學大綱要求、教材內容、學生基本狀況和現有教學條件,從教學理論的高度,對自己的備課思路、課堂教學設計進行全面、綜合、具體和有條理的闡述。要透過說課明確本課的教學目的和要求,分析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分析教學主體的客觀情況,並對如何安排教學內容、如何駕馭教學過程、如何掌握教學節奏、自己所選擇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及預期效果加以具體的論述和說明。

因此,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要儘快掌握說課這項教學基本功,將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上升到教學理論上來認識,與教學大綱密切結合起來,迅速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成長爲教育領域的棟樑。

小學說課稿 篇4

一、教學目標:

1、 懂得只有認真學習,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才能更好地爲別人服務的道理。

2、 進一步認識過渡句和過渡段,能說出他們在課文中的作用,能借助過渡段和過渡句理解課文內容,選擇文章中心。

3、能根據課文內容,開展合理的想象,把王老師找陸小亮談話的內容寫下來。

二、 教學重點 :

1、 藉助過渡段、過渡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選擇文章的中心思想。

2、 角色轉換,讓學生體驗王老師對陸小亮的談話。

3、 瞭解人物品質,認識到自己該做個怎樣的人。

三、 教學難點 :

陸小亮從不掛筆到又掛筆之間的跳躍性較大,學生難以理解。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激趣,引入文字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新朋友。他是誰呢?他就是那位(板書)

掛兩枝筆的孩子(齊讀課題)你們想認識他嗎?那就趕快去讀讀課文吧!

(二)、初讀文字,整體感知

1、 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朗讀方式初讀全文,要求:讀通課文,並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2、交流反饋上題,要求學生用簡潔的話語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再疑細品,引發探究

1、探究品質:這位掛着兩枝筆的孩子是個怎樣的人?從什麼地方可以發現?帶着這個問題,再讀課文。

2、學生自主探究:讀讀——找找——劃劃——想想

交流:

(1) 板塊一、他是個愛面子的人

句子:

① 他想,教授、作家、記者誰的口袋裏不插兩三枝筆呢?於是,無論到哪兒,他都不忘掛上這兩枝寶貝筆。

② 小亮聽了,恨不得地下裂開一道縫,他好鑽進去。

a談談自己的理解。

b指導有感情朗讀。

③ 小亮一聽寫信,就着了慌。他想,自己給爸爸寫的信,爸爸就回信指出不少毛病。現在老奶奶讓我寫信,不答應吧,老奶奶會說我不像個紅領巾;說沒帶筆吧,可明明掛着兩枝筆。小亮左右爲難,想來想去只好說:奶奶,我寫不好。

a談觀點:爲什麼這句話也可以看出他愛面子?

b紅領巾指什麼?

c同學們,請閉上眼,想象一下,在你的學習、生活中有沒有遇到左右爲難的情況?

d透過朗讀體會小亮的爲難之情。自由讀——個別讀——齊讀

(2) 板塊二、他是個不好學的人

句子:老奶奶的信內容很簡單,就是說包裹收到了,家裏一切都好,不用掛念,可小亮卻感到那麼費勁。用鋼筆老劃破紙,用圓珠筆又不如用鋼筆好寫,筆換過來又換過去。雖說是早春,可小亮卻全身發熱,手心溼漉漉的。三四十個字的信,寫了大半個小時。要寫信封了,哪知道第一個字就把他難住了

小學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魯科版小學英語(三年級起始)Book1 Unit 3 Family Lesson 1 This is my mother.本課的話題爲“This is my mother.”。具體內容是:Jenny向大家介紹她的家庭成員。本課的重點句型是“This is….”。

本單元的語言結構學習內容是句型This is ....“This is....”是在2單元中學過的句型,在本單元中再次出現,以此來鞏固學生的運用能力。在2單元中,我們學過的是透過這個句型介紹自己的朋友。而在3單元中,又用到同一句型介紹自己的家人。這樣可以爲剛接觸英語的孩子降低學習難度,用同一句型來介紹多個人物,甚至爲以後用此句型來介紹物品也打下基礎。所以本課的重點是:靈活運動句型“This is ....”

本單元的詞語學習目標是新授單詞family、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在下一課中還將學到grandpa、grandma 等單詞。顯然一次學完這些單詞對與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太多了,所以本教材採用了分散與集中結合的辦法,利用已學句型“This is ....”把新的單詞帶出,在下一課中又用已學單詞帶出新的單詞和句型,從而達到循環往復,以舊帶新的效果,讓知識滾動復現,讓學生可以鞏固複習提高。

本單元功能是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家人。

本功能的語用目的是學會介紹,以便自己可以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家人。

從以上分析可知,本單元的教材設計的教學目標是: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能聽懂、會說、認讀、下列單詞:

mother,father,brother,sister。

2.能聽懂、會說句型“This is my….”

技能目標:1.能運用所學的知識簡單的談論家庭成員。

2.培養低年級學生聽、說、表演的能力。

3.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精神和學生自學的能力。

情感目標:1.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孝敬父母、關愛家人。

2.熱愛我們的祖國,我們共同的家園—China。

運用目標:運用所學的句型,可以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 把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二、教學重點:

靈活運用重點句 “This is my….”。

三、教學難點:

1. 單詞this,father,mother和brother中“th”的發音。

2.運用表演介紹家庭成員。

二、說教法

我將採用情景法、全身反應法、直觀法等教學方法,以學生爲主體,以Family這個話題爲核心,以語言功能爲主線,以任務型活動爲媒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使學生透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方式實現任務目標,使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從而達成上述的知識與技能目標。

三、說學法

我採用chant和歌曲 貫穿整堂課中,利用單詞卡、頭飾、簡筆畫、實物投影、課件等多種手段,創設生活中的情境,採用多種形式的操練方式,讓學生在交流中理解,在交流中掌握,在交流中記憶,讓學生在不同的活動中感知語言和習得語言,從而來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英語,對英語有着很濃厚的興趣,所以在課堂上要儘量開展好玩的活動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要從一開始就讓孩子愛上英語。但是對於這些孩子,英語基本就是零基礎,所以學習起來相對較慢。這就要求教師對同一內容多次重複,儘可能多的操練,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在教授的過程中要耐心,切不可急於求成。而且孩子們對課堂常規還不是很熟悉,對教師上課時發出的指令都不能很快明白,所以教師要儘量透過肢體語言的輔助讓孩子明白教師的意思,儘量少用漢語。讓孩子慢慢體味英語的課堂氛圍。

四、說教學過程

教育家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必須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是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基礎,激發學生的興趣是新課匯入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