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優秀高中語文說課稿

學問君 人氣:2.97W

所謂說課,就是教師備課之後講課之前(或者在講課之後)把教材、教法、學法、授課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學設計、|板書設計及其依據面對面地對同行(同學科教師)或其他聽衆作全面講述的一項教研活動或交流活動。以下是優秀高中語文說課稿:

優秀高中語文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邊城》是高中語文第二冊第一單元的自讀課文。本單元學習中國現代小說和外國小說。單元教學目標是欣賞小說的人物形象和語言。欣賞人物形象要分析人物性格的豐富性及其發展變化,注意情節環境與人物的關係。欣賞小說語言,要品味語言的內涵,學習作者語言運用的技巧,鑑賞作者不同的語言風格。

《邊城》發表於1934年,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展示給讀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諧的生命形態。小說描寫了山城茶峒碼頭團總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與擺渡老人的外孫女翠翠之間的曲折愛情。青山,綠水,河邊的老艄公,16歲的翠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龍舟中生龍活虎的儺送……《邊城》中的一切都是那樣純淨自然,展現出一個詩意的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然而最終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記憶裏:天保因外出闖灘而死,儺送因心懷愧疚離開家鄉,祖父也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死去,只剩下翠翠苦等儺送的歸來……一個順乎自然的愛情故事以悲劇告終。課文節選自《邊城》第13章至第15章。教學重點是體味人物的細膩心理,感受湘西邊地特有的民俗風情和人性之美。教學難點是分析環境描寫是如何表現人物心理的。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結合學生實際,分析本文特點,特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瞭解作家作品,積累精彩詞句,品讀文中描寫環境和心理的語段。

2、體會小說的語言風格,領會透過環境描寫表現人物心理的寫作技巧。

3、感受湘西邊地淳樸美麗的自然風光和似水柔情的人性之美。

說明:語文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積累的過程,語文的積累主要包括四個層面:文化常識的積累;語言材料的積累;人生閱歷的積累;思想感情的積累。只有積累,才能厚積薄發,才能透過吸收內化而學以致用。語文學習除了關注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還要關注學生的審美能力,關注學生的思想情感以及態度價值觀,進而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提升學生的人生境界。

三、教學方法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透過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文字研習、問題探究、活動體驗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的語文素養,並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爲此,我主要採用“文字研習”和“問題探究”的教學方法。

藉助文字研習,整體感知小說的詩化語言,領會翠翠的美麗心靈;透過問題探究,展開教師、學生、作者和文字四者之間的對話,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對話的語文課堂。

四、教學過程

(一)課文匯入

1、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有一部小說被人們譽爲“田園詩的傑作”“一顆千古不磨的珠玉”,

三 說學法 埃德加?富爾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因此加強學法指導尤爲重要。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學生學習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他們對學習對象所採取的研究態度。”具體而言,就是引導學生在激趣和質疑中學會學習,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能夠“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根據以上依據,學法如下: 1 反覆揣摩,合作研究,感悟提升。

我們知道,評價、鑑賞能力是語文諸能力層級中的最高層級,在高考現代文閱讀試題中對評價、鑑賞能力的考查已經成爲高考的一個熱點。在小說的評價、鑑賞中,理解關鍵詞語對理解文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這篇小說中讓學生透過美讀體會情感,反覆揣摩翠翠情感變化的關鍵詞語,再加上適當的有效的討論。不僅能有助於學生理解這篇小說的抒情特色,又能夠透過翠翠情感變化所勾勒的故事情節中體現的外公對孫女的愛憐,翠翠對儺送的純真的愛,天保兄弟對翠翠真摯的愛,兄弟之間誠摯的手足之情 ,來把握小說對人情美 人性美的歌頌。讓學生在討論合作中進行思維的碰撞,從而順利地拿到開啟鑑賞這篇小說之門的金鑰匙。

2 美讀課文(包括分角色朗讀主要對話,體會人物情感。) 人物語言是人物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往往鮮明地體現着人物的性格特徵。馬克思說:“語言是思想的直接事實,思想的實際表達爲語言。”所以抓對話理解對把握人物感情和性格有着重要的作用。開頭讓女生美讀,有助於學生進入文章所描繪的世界。

3 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養成圈點勾畫的讀書習慣,注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4、說教學過程 課時安排 : 2課時,分爲以下教學環節:

( 一) 匯入新課(創設意境) 1 播放一些湘西風情的圖片,使學生對小說中刻畫的獨特而美麗的景色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同時給學生以充分的美感享受。

2 介紹沈從文及其作品風格,介紹《邊城》的寫作背景,給出“邊城”的解題 (從時間、文化上考慮 )。

理論依據: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注重匯入情境的創設,是激趣的第一個重點,也是創設學習氛圍的重要環節。

(一) 介紹整個小說的情節

這篇課文是節選的,知道整個故事情節有助於把握情節之間的聯繫和理解文意。

(三)整體感知 ,把握情節 .

在預習的基礎上 ,進一步熟悉課文 ,概括各節的具體內容 .因爲這篇小說屬於節奏比較緩慢的抒情小說,讓學生熟悉情節是理解課文內蘊關鍵。

(四)分析人物形象

1 翠翠形象

在課文中找出描寫翠翠情感變化的關鍵詞語,仔細觀察和揣摩這些詞語及其內在的'關聯,這種關聯其實構成了一條翠翠感情變化的線索,讓學生結合作者寫作風格和課文背景理解這些情感背後的因素是什麼。

“淒涼”—“胡思亂想”—“哭起來”—“神往傾心”—

“頂美頂甜”—“吃了一驚”—“沉默”—“吹不好”—“柔軟”

設問讓學生揣摩情感: 1 翠翠爲什麼心中有些“淒涼”?(抓淒涼的含義:寂寞冷落)

2 翠翠爲什麼“胡思亂想”想離開祖父,想讓祖父着急呢?

3 祖父不理會她真是她“哭起來”的原因嗎?

4 翠翠爲什麼會聽母親的愛情故事聽的“神往傾心”,會覺得是“頂美頂甜”的夢呢?(“虎耳草”的寓意?)5 翠翠“吃了一驚”,“吹不好”蘆管說明了什麼?

透過設問讓學生理清了翠翠心理變化的這條線,這其實是純情翠翠的愛情由朦朧變清晰的過程。通觀全文總結翠翠的形象天真善良,溫柔清純。和外公相依爲命,對其關懷備至。對於愛情羞澀又真摯,後來儺送出走她又矢志不渝的在等心上人回來。是一個理想化、純美化的形象。 2 爺爺形象

小說以翠翠的情感變化爲線索,翠翠的情感變化離不開爺爺,表面上看,祖孫兩在生活上相依爲命,互相照顧,其實更重要的是爺爺在精神上感情上非常理解呵護翠翠。文章中有多處體現,讓學生找出來:1 講翠翠父母的故事——告訴翠翠應該怎樣去愛

2 去城裏打聽卻不告訴翠翠——給她餘地,不影響翠翠的選擇

3 第三節對話——爺爺十分尊重翠翠的感情,把提親的事當笑話講。(這部分找學生分角色讀去體會,老師點撥)4 翠翠心亂了,吹不好蘆管,爺爺給她吹,吹的她心都軟了。——理解翠翠的心 5 當儺送出走,翠翠確不知情,翠翠讓爺爺唱歌,爺爺唱的事儺送唱的歌翠翠就又摘了一把“虎耳草”。——心疼翠翠,其實是一種複雜的感情。

我們透過翠翠的這條感情線索,看到了爺爺對翠翠在愛情上那麼無微不至的呵護,生怕有一點點對孫女的影響,這種來自心靈的愛護是那麼的讓人感動。

爺爺形象總結:中國傳統美德的典範,勤勞,善良,對孫女愛憐備至,特別是爲翠翠愛情,默默的操心擔憂,對其心靈呵護倍至。

3 天保儺送兄弟 兩個人都深愛着翠翠,他們的愛情“決鬥”方式確是最淳樸的唱歌,當天保知道自己歌比不過,翠翠喜歡的是儺送時,自己選擇了孤獨的離開,成全兩對有情人,但他最後卻死於意外,而儺送因爲哥哥的死內疚,也選擇了離開。

五、主題

全文透過細膩入微的逼真傳神的心理描寫和情感變化來展現了純真女翠翠的愛情由朦朧到清晰的過程,翠翠的情感變化這條紅線一頭是爺爺對翠翠愛情心靈上的呵護,另一頭是線索所關聯的情節勾勒出的湘西人民的敦厚純樸的品性,作者在貌似不經意中,譜寫了一曲充滿人性美和人情美的美好詩篇。 在課文講解結束後放映了電影《邊城》,這樣能更好的去體會人物的情感,並真正去理解小說的主題。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有些學生觀看完後感動的流了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