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精選小學說課稿錦集7篇

學問君 人氣:3.13W

作爲一名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說課稿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小學說課稿錦集7篇

小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這是一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生動地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外遊玩的情景,表現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的歡快心情。全文共有4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簡要敘述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外秋遊。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別描寫了秋天的天空和田野的美麗景象。作者按照從天上到地面的順序,抓住秋天裏天空、白雲、稻子、高粱、棉花等形態和色彩上的特點,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氣的秋景圖。第四自然段敘述了同學們秋遊時在草地上盡情玩耍的情景,充分展現了同學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透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聯繫上下文,利用文字留白,藉助文中句式“有時像??有時像??”“有的??有的??有的??”,充分發揮想象,發展學生語言能力。

三、說教學重、難點:

1、透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能力的同學能背誦課文。

2、發揮想象練習說話。

四、說教法學法

整堂課的教學主要透過看圖和想象創設生動的情境,以讀代講,在讀的過程中緊扣文中的詞句,把觀察、想象、朗讀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學法與教法相適應,採用“看看——讀讀——想想——說說“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用心體驗,用情表達。

五、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教師陳述:這節課我們繼續去——(秋遊)。播放歌曲《郊遊》,教師描述:聽,哪兒來的歌聲?讓我們乘着歌聲的翅膀出發吧!

(二)精讀課文,主要是創設情境,朗讀感悟;

第一部分主要是感受秋天的天空美。

1、讓孩子自讀課文,找一找秋天的天空怎麼樣?如果美,美在什麼地方?多讀兩遍感受一下。

2、師生討論,抓住重點詞語理解感悟課文

(1)“藍藍的”對呀,秋天的天空真美,顏色是藍藍的,我們一起讀讀這個詞,再美一點;

(2)“一望無邊”哦,原來天空是這麼廣闊啊,真大呀,真是一眼望不到邊,誰能讀好這個詞?指讀,齊讀。

(3)“有時像??有時像??”嗯,秋天的天空真美,美在天上的白雲真有趣,小朋友,你們看,這天上的雲朵就只像白兔,綿羊嗎?這些飄動的雲變化真多啊!在這一望無際的天空中,這些雲朵還在不斷的變化着呢?請小朋友看看圖,也可以聯繫平時所看到的來說說天上的雲還像什麼?

3、句式練習,出示句子:藍藍的天空一望無邊,幾朵白雲有時像( ),有時像( ),有時像( )。

4、齊讀,感受秋天的天空美

第二部分主要是感受秋天的田野美。

1、分小組讀課文自己學習討論,用一句話來說說田野的景色。

2、學生交流 ,秋天的田野美在什麼地方?

課文主要透過描寫田野裏金黃金黃的稻子、火紅火紅的高粱、雪白的棉花來體現田野的美麗,這種美麗不僅是顏色上的美,更代表了豐收。在教學時主要讓孩子抓住描寫顏色的詞透過比較朗讀讓孩子感受到詞語的美,並可以聯繫實際,讓孩子照樣子說說還會有哪些豐收。出示相應的句子聯繫。

3、小節:是啊,秋天的田野五彩斑斕,確實很美。讓我們再一次美美地讀一讀好嗎?老師還覺得,這些顏色不光美,還說明了莊稼成熟了,就要豐收了,大家肯定很高興,所以讀的時候還要——高興點。最後齊讀感受。

第三部分主要是感受孩子秋遊時玩的很開心。

這一部分主要是透過聯繫孩子們的實際,來感受孩子們的愉快心情。

抓住重點語句:同學們有的在草地上打滾兒,有的忙着逮螞蚱,有的向着藍天亮開了嗓子。

1、 引導學生看看圖,小朋友在玩些什麼?他們表情怎麼樣?你從中能感受到什麼?

2、用“有的??有的??”來說說小朋友還玩了些什麼。

3、小朋友在大自然中盡情玩耍,盡情歡笑,大家(引讀):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開心哪!

4、最後讓我們開開心心的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

這篇課文寫了同學們跟着老師去郊外秋遊,秋天的天空和田野都很美麗,大家玩得也很開心。讓我們再一起把課文美美的讀一讀吧。

(四)、學習上節課剩餘的生字,以學生自學爲主。

最後依據教學目標,佈置背誦課文和練習說話的作業。 頂一下

踩一腳

小學說課稿 篇2

教學重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筆算兩位數退位減的算理,能正確用豎式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的算理。

一、悟透教材

它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的退位減法、兩位數減一位數和兩位數減整十數以及兩位數減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筆算的基礎上學習的。它是以後學習多位數減法的重要基礎。

二、把握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初步掌握兩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2、技能目標: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透過情景的創設,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同時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算法的基礎上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精選教法

針對本節課抽象性較強,算理比較複雜,而二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爲主,抽象思維相對較弱的特點,教學時應採用多種方法來激發學生興趣,引導探究新知。教師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嘗試教學法、講授法、直觀演示法、練習法等,並使這些方法相互交融,融爲一體。

教師首先播放北京申辦奧運會成功的情景錄像,喚起學生心靈的震撼,激發學習興趣,之後出示各申辦城市的得票數,讓學生根據已有資訊提出數學問題。進而針對問題讓學生嘗試練習,引發認知衝突。在此基礎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主探究算法,爾後透過直觀演示,教師講解讓學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最後,透過豐富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使其真正內化爲自己的知識和技能。

四、體現主體、暗授學法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師的教是爲了不教”。本課力求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提出問題,獨立探究,動手操作,充分調動其思維的積極性,透過觀察分析,感知比較,合作交流,總結反思,使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時滲透學習數學的思想方法。

五、整體設計思路

本節課遵循創設情景、提出問題——獨立探究、解決問題——鞏固練習、實踐應用的學習思路。首先創設北京申辦奧運會的情景,生提出問題:“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在學生嘗試練習後發現:個位上6減8不夠減,而學生前面所學的筆算減法都是夠減的,這就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激發起學生探究的慾望,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透過獨立探究,合作交流,教師再進行恰當的講解和演示從而使學生掌握新知,建立新的認知結構,最後透過鞏固練習讓學生形成技能。

六、巧設程序、環環相扣

1、情景匯入,激發興趣

著名教育家布魯納曾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爲此,教師先播放北京申辦奧運會成功的情景錄像,並出示各申辦城市的得票數,讓學生根據這些資訊提出數學問題。

真實錄像的播放讓學生深受感染,心中充滿了無比的自豪,他們的思維自然會進入一種積極的準備狀態,從而產生深厚的學習興趣。

2、獨立探究、解決問題

奧蘇伯爾曾經說過:“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我們應當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去進行教學”。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過兩位數減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也掌握了豎式的寫法,所以這兒首先讓學生嘗試練習,在練習中,學生遇到了困難:“個位上6減8不夠,該怎麼辦呢”?這個問題正是本節課的難點所在。。“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強烈的求知慾被喚起,開始進入深入的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

《數學課程標準》又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學生尋求解決問題方案的時候,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學生展開獨立探究,小組交流,全班彙報,展示算法的多樣化,以使學生在探究新知的同時,發展思維,培養創新精神。然後透過學生觀察比較,教師演示“借一作十”及豎式的書寫過程,讓學生明確算理,掌握算法。)

3、鞏固練習,實踐應用

有效的練習是學生鞏固新知,形成技能,並用之解決實際問題的必要手段。因此本節課我分三個層次來設計練習,即基本練習、綜合練習、拓展練習。透過不同層次的練習,讓學生進一步完善認知結構,並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4、課堂總結

讓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穫,並提出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使所學知識形成有機的整體。

總之,本節課透過創設生動的情景,展開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獨立探究中冷靜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積極思辨,在生生、師生對話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時獲得成功的體驗,享受數學的樂趣。

小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童年的搖籃曲》是四年級第一學期第四單元可愛的童年裏的內容。是一首原創歌曲,小調式,四樂句,一段體,歌曲透過對童年校園生活的回憶,表現出無比依戀之情,抒發了兒童對美好未來的憧憬與嚮往。歌曲中運用了大量的襯詞,第一樂句其實爲歌曲的引子,整首歌曲的旋律時而舒緩,時而活潑跳躍,表現出童年生活的多姿與多彩。

2、教學目標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認爲:教育目標在教育活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從事教育活動的指南。根據新課標和我對教材理解,結合學生實際水平,我將本課的目標定爲以下三個:

(1)演唱歌曲《童年的搖籃曲》,感受歌曲平穩抒情的情緒,表達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無比留戀之情。

(2)綜合運用音樂經驗對歌曲進行二度創作,提高音樂表現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3)聽辨三首不同國家的音樂作品片段,進一步體驗“可愛的童年”這一主題。

這樣的目標設計體現了注重以學生實踐爲中心、活動爲手段、能力爲重點素質爲宗旨,讓學生在大量的音樂實踐活動中學習,突出音樂性、情感性,引導學生在音樂學習活動中盡情地感受音樂、體驗音樂、表現音樂和創作音樂。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深情地演唱歌曲《童年的搖籃曲》,表達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無比留戀之情。

教學難點:創作表現歌曲,加深對歌曲情境的理解。

二、說教法及學法

四年級的學生比低年級的孩子多了知識的累計,小組合作的有效性也凸顯出來。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根據這一理念,結合四年級孩子的認知特點,在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在活動中,感受音樂。

三、說教學過程

爲了實現本課教學目標,突出重點,解決難點,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2、聆聽音樂初步感受

3、歌曲學習深化體驗

4、拓展延伸情感昇華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以使學生的無意注意轉爲有意注意,在教學的開始能使學生有興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能點亮學生的眼睛,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在本節課開始的時候,我讓學生跟着歌曲《童年》的音樂邊跳邊進入教室,然後和學生一起來聊聊童年這個話題,引發學生對童年的美好回憶。接着我向學生展示的是電子相冊。作爲一名班主任,我把班級同學從一年級入學至今的部分照片製作成兩分多鐘的電子相冊。相冊的背景音樂用的就是《童年的搖籃曲》,這些照片記載了我和學生一起走過的日子,相信他們看了一定會和我一樣感動。第一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不僅激發了學生興趣,同時也爲新歌教學做好了鋪墊。

於是就可以自然的過渡到第二個環節聆聽音樂初步感受。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讓學生能夠擁有一雙善於聆聽的耳朵,是作爲音樂教師的責任。多次有效的聆聽感受音樂也是我在音樂教學中最用心的部分。對於音樂的聽我是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其實在第一個環節學生已經聽了第一次,只不過那時的聽是不經意的,是不作任何要求的。而第二環節是真正的聆聽了。聆聽時我播放媒體,請學生聽聽音樂的情緒,從而感受歌曲的優美、舒緩。透過前後兩次共四遍的聽,學生對於歌曲的旋律應該不陌生了,再來學唱歌曲就會輕鬆得多。

第三個環節是:歌曲學習,深化體驗。本課的重難點都將在這個環節中得以解決。爲了讓學生準確的唱好歌曲《童年的搖籃曲》,我採用的是先讓學生識譜的方法。識譜的優點是能幫助學生唱準音,更有效地學習歌曲。既然這節課是歌曲新授課,那最基本的要求就應該把音唱準,把歌唱好。但從頭到尾的識譜也有缺點,那就是學生會感到很枯燥,失去了原先的新鮮感、學習興趣。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呢?教學中我先出示歌譜,這些歌譜都用不同顏色分了樂句,一共分成了六句,第一句由老師負責,其它五句分派給五個小組,透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自己進行識譜學習。然後進行彙報,彙報的方式採用接龍法,師生依次視唱自己的樂句,連起來正好是一首完整的歌譜。用這樣的方法,每組分到的只是幾個小節的樂句,大大降低了識譜的難度。採用接龍的方式學生也很有新鮮感,不會覺得枯燥。同時也激發了小組間競爭的意識,在此基礎上再來學習歌詞,本課的教學重點就迎刃而解了。創作表現歌曲,加深對歌曲情境的理解,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是本節課的難點。在學會歌曲後,我啓發學生對歌曲進行二度創作,如:以小組探究的方式,利用已經學習過的常用力度記號來爲歌曲添加力度記號並以小組彙報的方式進行表演,從而讓學生深刻感受歌曲所要表達的細膩情感;又如引導學生可以改變演唱形式,加入肢體動作,在載歌載舞中感受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無比留戀之情;也可爲歌曲加入適當的打擊樂器伴奏等等。透過二度創作表現歌曲,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提升創造興趣,從而發展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一堂課只唱一首歌曲,已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課的最後結合馬上要舉行的上海世博會,我設計了“各國童謠我來猜”的環節,讓學生分組根據自己以往的音樂學習經驗,把三首不同國家的音樂作品進行聽辨、排序。目的是透過遊戲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這樣圍繞教學主題“可愛的童年”拓寬了學生的音樂視野,滿足了學生的情感需求。

教學過程

一、聽音入室(童年)

二、匯入

1、今天老師想和大家聊聊童年這個話題。電視裏總是說童年是金色的,那童年一定是很美好的。它究竟美好在哪裏呢?(生自由交流)

2、是呀,童年是多彩的,童年是愉快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難忘的童年!在童年的歌聲中,我們慢慢長大了。(媒體)(班級學生照片背景音樂爲童年的搖籃曲)

三、新授

剛剛我們回憶了童年,又分享了童年,接下來我們就來學一首跟童年有關的歌曲也就是剛纔的背景音樂——《童年的搖籃曲》(出示課題)

1、初聽歌曲,學生思考兩個問題

① 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優美、抒情、)

② 歌曲把你帶到了哪裏?(校園)

2、簡介歌曲體裁

這首歌曲的情緒其實和它的名字是有關係的。《童年的搖籃曲》搖籃曲又稱催眠曲。原是母親在搖籃旁爲使嬰兒安靜入睡而唱的歌曲,後來逐漸發展成爲一種音樂體裁。搖籃曲的音樂形象一般都具有溫存、親切、安寧的氣氛。曲調平靜、徐緩、優美。

3、學習歌譜(出示歌譜)

我看有些同學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學習這首歌曲了,那就讓我們先一起來拍節奏

① 集體拍擊節奏

② 分組分樂句唱譜

③ 小組接龍唱譜

④集體用lu哼唱

5、學習歌詞(出示歌詞)

① 朗讀歌詞(從第二行開始)

② 老師唱第一句,學生唱後面的樂句

③ 老師唱的你們會嗎?(完整唱)

④ 指導有難點的地方

6、歌曲處理:

①同學們說說如何演唱歌曲,效果將會更好!(強、弱的處理)

②出示媒體,複習力度記號

③小組交流爲歌曲添加合適的力度記號

③ 小組彙報演唱(先說說理由,再唱一下)

④集體統一力度記號並演唱(老師先說添加的理由,再請學生演唱)

7、歌舞表演

同學們唱得太好了,我們能不能加入更多的元素來豐富這首歌曲呢?

(舞蹈或造型、小樂器、領唱)

① 改變演唱形式,選兩個領唱。

② 加入小樂器(老師事先準備小樂器和節奏卡片,學生根據歌曲的情緒來選擇合適的樂器和節奏。同時選好伴奏人員)

③ 加入造型

④ 全班合作表演

四、拓展

童年趣事令人難忘,童年歌謠伴我成長。五月一日在上海將要舉行一場舉世矚目的盛會,那就是“上海世博會”,會有世界各地的大朋友和小朋友來參加。那外國小朋友都會聽哪些童謠呢?老師今天帶來了三首好聽的外國童謠的片段,就請大家來猜猜它們分別是哪個國家的,把歌曲序號寫下來,我們來比一比誰猜對的多。

1、機器貓(日本)

2、三隻小熊(韓國)

3、蝴蝶(法國)

小結: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回憶了童年趣事,學會了一首很美的歌曲《童年的搖籃曲》,還欣賞了各國童謠。希望這節課能成爲你將來童年回憶的一部分,我們要珍惜現在美好的童年時光,讓我們的童年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五彩繽紛。

小學說課稿 篇4

說教材

依據教材自身特點,新課標指出:“讓孩子在朗讀中透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於是我把“指導感情朗讀,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積累語言材料,領悟描寫方法”作爲本課教學的重點,並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小鎮的特點,激發學生對現實生活的熱愛。背誦喜歡的句段。

2、認字11個,寫字9個,學習新部首四字頭,學習多音字“着”,繼續練習獨立識字。

3、體會先總後分、由分而總的描寫順序,練習找段落的中心句。

3、用學過的方法學習“目不暇接”“歡鬧”“熱情”“忙碌”等詞語。

設計理念

這篇課文文章描寫細膩,語言淺顯易懂,的散文,敘述方式也特別明朗,。根據本單元本章節的訓練重點,本設計注重以人爲本,以讀爲本,尊重“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大膽放手,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昇華情感,提高閱讀能力。在學生了解了文章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試着獨立閱讀,透過探究小鎮的早晨美在哪裏?從而體會到改革開放給小鎮帶來的勃勃生機,以及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說教法、學法

1、以讀促講。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本文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更適合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體會。只有把讀作爲理解與感悟的手段,才能體會文字背後蘊藏着的美。

2、讀悟結合。新課標明確指出:“要珍視學生獨特地感受、體驗和理解”。而閱讀本身就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爲,因此,在教學中,充分給學生讀書的時間,讓他們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有所感悟和體會。

3、自主學習。鼓勵學生在小組內充分討論交流,合作自主學習,教師在學生學習、交流過程中不斷提醒、點撥,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在優勢互補中使得個體對問題的理解更加豐富全面,思維向深度和廣度發展。

說教學程序

針對這篇課文內容簡單、結構清晰的特點,我在教學時分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第一課時,學習生字新詞;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滲透由 “總——分——總”的描寫方法。第二課時,引導學生細讀課文,體會小鎮早晨“恬靜”、“熱鬧”、“忙碌”的特點;感受的體會到改革開放給水鄉小鎮帶來的勃勃生機,以及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下面,主要談談第二課時的教學思路,共分三個環節進行。

匯入課文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思考一下:課文從哪些方面寫小鎮的特點的,用橫線出。

教師板書:“恬靜”、“熱鬧”、“忙碌”,我們繼續來學習課文。

品悟質疑板塊

一、出示:小組研討提綱:

1、自由朗讀全文,要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你是從哪些詞句中具體體會小鎮“恬靜”、“熱鬧”、“忙碌”這一特點的,用波浪線畫出並圈出重點詞,小組成員輪流交流,及時補充。

這幾個問題的提出目的是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說自己的想法,加強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小組交流,教師巡視:

學生根據思考題在文中圈圈劃劃,並在小組之間進行交流。

(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彙報交流:

1、指一小組上前來彙報:一人一個自然段,先說自己的感悟,體會,再請下面的同學補充完善。最後朗讀。

2、彙報第二自然段:

(1)、出示句子:

淡淡的霞光下,寬寬的河面閃爍着片片銀鱗;河水靜得透明,猶如一條碧綠的帶子,靜靜地穿過小鎮。

兩座拱形石橋遙遙相對,坐落在小鎮的兩頭,不時有一葉葉小舟從半月型的橋洞中悄悄鑽出來,又在河上輕輕飄過。

(2)、第一個小組成員彙報自己是從文中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下面的同學補充完善,教師抓住重點句子再相機啓發、誘導。指導學生邊聽邊修改自己最初的批註。

(3)、激發想象,感情朗讀。在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個體感知的基礎上,再次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小鎮的“恬靜”。透過播放多媒體課件再現情境、配樂朗讀等方式,使學生真正把體會到的內容內化爲自身的感悟,並引導學生用讀的形式表達出來。

3、彙報第三自然段:

(1)、出示句子:略

(2)、第二個小組成員彙報自己是從文中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下面的同學補充完善,教師再相機啓發、誘導。指導學生邊聽邊修改自己最初的批註。

(3)、激發想象,感情朗讀。在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個體感知的基礎上,再次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小鎮的“熱鬧”。透過播放多媒體課件再現情境、小組比賽朗讀等方式,使學生真正把體會到的內容內化爲自身的感悟,並引導學生用讀的形式表達出來。

4、彙報第四自然段:

(1)、出示句子:略

(2)、第三個小組成員彙報自己是從文中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下面的同學補充完善,教師再相機啓發、誘導。指導學生邊聽邊修改自己最初的批註。

(3)、激發想象,感情朗讀。在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個體感知的基礎上,再次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小鎮的“忙碌”。透過播放多媒體課件再現情境、男女生賽讀等方式,使學生真正把體會到的內容內化爲自身的感悟,並引導學生用讀的形式表達出來。

5、彙報第一、五自然段:

(1)、出示句子:略

(2)、第四個小組成員彙報自己的體會,下面的同學補充完善,教師再相機啓發、誘導。指導學生邊聽邊修改自己最初的批註。

(3)、激發想象,感情朗讀。在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個體感知的基礎上,再次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文章“總分總”的描寫方法。

寫作板塊

一、積累:

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採用比一比,賽一賽的方法。

二、1、 圍繞中心寫一段話:

校園(公園、菜市場….)的早晨 的,(熱鬧、整潔、忙碌……)

2、領着學生閱讀同步閱讀文庫(教師出示),欣賞一篇文章。新課標要求三四年級學段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不少於40萬字,因此在教學結束時引導學生閱讀《巷》這篇文章,讓學生在品味美文的同時,享受閱讀的樂趣。至此,本文的學習已經結束。但真正的語文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而應該拓展到更廣闊的生活天地中。學習完本文後,一定會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優美的作品產生興趣。所以,最後提倡孩子去閱讀更多的作品,增加學生的文化積澱。

小學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我指導的是五年級圖書閱讀指導課。主題是“快樂閱讀,品味親情”。我選的圖書是《感動小學生的父愛(母愛)故事》系列叢書。書中一個個故事發人深省,令人感動。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技能目標:小學高年級課外閱讀教學旨在提高課外閱讀能力。教師應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想象能力,鍛鍊學生的概括能力,培養學生做讀書筆記的習慣。情感目標:學生透過閱讀《感動小學生的父愛(母愛)故事》,使他們的心靈得到淨化,豐富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讀書的快樂,激發學生繼續閱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教學重點:

讓學生認識更多有益的課外書籍,激發閱讀的興趣,感受閱讀的快樂。

四、教學難點:

鍛鍊學生的概括能力,指導學生歸納閱讀方法,培養讀書做筆記的習慣。

五、學情分析

知識方面:大部分學生基礎知識比較紮實,半數以上的學生能正確流

利朗讀課文,還有個別學生朗讀時缺少情感。

情感方面:學生喜歡閱讀。對新課充滿熱情。

個性心理:本班學生活潑大膽,善於表達。對學習充滿信心,學習積極性強。

方法和思維: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運用學過的閱讀方法,一讀二品三悟,複述主要內容,寫出自己的感受。

六、教法

以情感誘發爲主,透過篩選文中具體的資訊,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感情,配合多媒體教學,直觀有效。

七、學法

自主學習法。教師少說,多讓學生說,給學生營造一個自由寬鬆的氛圍。這節閱讀指導課,充分體現了自主閱讀的思想理念。

八、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上課伊始,我首先透過名人名言匯入新課。“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

人類的營養品。同學們,你們喜歡讀書嗎?爲什麼?”

(和學生討論讀書的好處,以此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

接着我引導學生回顧上冊學過的親情故事。在我們學過的課文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如:

《地震中的父與子》《慈母情深》《“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從這些課文中你感受到了什麼呢?

(深深的父愛和母愛)這節課我們再讀一本描寫父母情深的書——《感動小學生的父愛(母愛)故事》

(板書主題:快樂閱讀,品味親情)

然後師生共同回憶以前學過的閱讀方法:一讀二品三悟。

(二 )導讀

導讀《一口讓人流淚的水缸》,使學生感受深深的父母之愛,激發他們閱讀的慾望。

師:讀書不思考,等於吃飯不消化。下面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讀一篇感人的文章《一口讓人流淚的水缸》。請同學們認真聽。(課件展示,學生邊看邊聽)

師:誰來告訴大家這篇文章講了一件什麼事?指名回答。

師:一個好的故事總能打動人的心絃,文中使你最受感動的地方是哪裏?(學生小組討論,指派代表發言。)

師:聽完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受?

小學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小學《新路徑》英語一年級起第一冊Lesson J Numbers第一課時,其內容包括數字one、two、three、 four、five和圍繞本課新授單詞新加入的句型How many?,同時插入課文中的歌謠“Clap,You and I”,讓學生對它有簡單的瞭解。

二、教學目標

我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年齡小的特徵及認知水平確定以下目標:

1、知識目標:能聽、說、認讀本課的重點單詞one、two、three、 four、five,理解理解並運用句型How many?能跟節奏吟唱“Clap,You and I”。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聽、做、說,讀的能力,提高他們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爲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

能正確熟練的認讀數字one、two、three、 four、five,理解句型How many?並能根據創設的情景運用語言How many?和相應的數字做簡短的.對話。

2、難點

(1)聽音並迅速反應出相應的數字;

(2)單詞three和five的發音。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粘貼畫、簡筆畫貼圖佈置教室

五、說教法

透過對教材的分析,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我採用情景法、直觀法和多媒體輔助法的教學模式,並在教學中加入互動的元素,讓英語課動起來。透過活動、遊戲等方式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用耳聽、開口說、動手做的過程中去,將詞彙教學融入到對話中,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本課教學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入手,引導學生由詞到句,循序漸進地達到學習目標,整個教學體現全員參與,體現合作探究,體現生活實踐,在活動中開始,在情景中操練,在運用中創新,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在整堂英語課堂教學中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小學生在一節課的時間裏始終保持高昂的學習狀態。在本課教學中,分以下五個步驟來完成:

1、複習舊知,激趣引入

2、多向互動,探究新知

3、趣味操練

4、情境中運用語言進行拓展性活動

5、課堂總結

六、說過程

1、知識目標教學過程。透過板書簡筆畫,學生猜所學過的單詞進行獎勵粘貼畫並着重強調one sticker的方式引出數字one,再由one引出句型How many?並板書後(注重英文單詞的呈現,增強學生對新單詞的認知)進行多種形式的操練,使學生熟悉並理解新知識,之後藉助多媒體,用猜,數學加法算式的方式相繼引入新知two、three、 four、five,在此過程中強調three和five的發音。

2、新單詞、句型練習過程。在引入新知識後採取多種練習方式:組與組,男孩與女孩,師生,小火車,兩人對話等。

3、鞏固單詞的過程。在完成五個單詞和一個句型的教學後,我用一首歌謠“Clap,You and I”和三個遊戲((1)看教師嘴型說單詞,(2)Listen say and do,(3)Guessing game)對單詞進行整體的鞏固。

4、語言運用的過程。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語言運用的模式,並結合教室內的貼畫所創設的情境與學生做對話,讓學生體驗語言的整體運用後再由學生自行創編對話,親身體驗並運用語言。

5、課堂總結的過程。學生透過看板書回顧本課教學,總結知識。

小學說課稿 篇7

我的說課題目是《讓我們同行》。這是一節初一心理健康活動課。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際交往可以促進人身心健康的發展,有助於人們提高活動效率,獲得成功。對於中學生而言,增強交往意識,掌握一些交往技巧,消除交往障礙,真誠主動地與他人建立積極、和諧的人際關係,就會爲今後良好的參與各種社會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

由於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習慣了以自我爲中心,因此在與同學相處的過程中,他們往往只期待他人的關心,他人的幫助,而很少考慮自己可以爲他人做些什麼。所以我們就會經常聽到“老師,她拿我的東西不給我”“老師,她動我的書包了”“老師,他罵我了”這樣的告狀聲。而讓他們小組合作時,他們有時卻各做各的,互不理睬,要不就因爲意見不一吵成一團。顯然,在學生交往中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是很有必要的,而這種合作精神的培養不能靠單純的說教,需要讓學生在沒有外界評定的壓力下,自由的對客體進行探索、觀察和角色參與,從而推動學生合作互助行爲的發展。這堂課能夠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互助精神。

我爲這節課制定的活動目標是

1、瞭解互幫互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體驗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的快樂。

下面我把活動過程給大家說一下:

首先我用一個課前的熱身活動來匯入。活動是這樣的,我在大屏幕上連續播放8種動物的形象,學生快速記憶,然後要按照順序把動物的名稱默寫在本子上。學生在做的過程中肯定會覺得很難,而且由於時間很短,也會感到不過癮。我就趁勢告訴他們再來一遍。不過這次他們可以變換方式,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至於怎麼合作他們商量決定,並告訴他們老師這次將要播放10種動物。雖說這個環節是我匯入課堂的一種方式,其實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已經體會到互相幫助的重要性。

學生做完後我總結說:“同學們,剛纔我們做的熱身活動名字叫‘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就是說剛纔老師給你們佈置的任務如果光憑一個人的力量是很難完成的,但是有了別人的幫助就會容易得多,輕鬆得多,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談談這個友愛互助的主題——《讓我們同行》。”

第一個教育環節是我給他們講了一個動人的故事,故事發生在山東省樓德一中。故事大意是這所學校初一入學時來了一位同學,由於一次醫療事故,雙腿不能走路,班上的一名同學就主動幫助他,揹他上下樓,揹他到廁所,後來有許多同學加入進來,組成志願小組,整整幫了三年。

古語說“人之初,性本善”。人的天性本是善良的,我就是用這樣一個真實的感人的而且是發生在學生之間的故事把學生心中的那份善良挖掘出來,深深地打動他們的心。

接下來讓學生起來講一講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可以是別人幫助自己的也可以是自己幫助別人的。這是第二個教育環節。在全班交流之前我給了學生幾分鐘的思考時間同時放了一首舒緩的輕音樂。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慢慢去找尋一下那些動人的故事,並在回憶的過程中感悟體驗。

之後學生的每一次講述,既深深打動自己,也將會打動其他的學生。當學生明白了互相幫助的重要性後,我又安排了第三個教育環節:目的是讓學生明白幫助人是需要技巧的。內容是看三個情景劇,準確地說是“聽”。這個環節在設計時考慮了兩個方案,到底是“看”還是“聽”。如果是看,課堂上生動的表演會讓學生的注意力只集中在表演上,而我的目的只是想讓學生判斷一下情景劇中他們的做法對不對?爲什麼?應該怎樣做?

接下來是這節課最重要的一個教育環節——小遊戲《盲先生過橋》:讓每個小組選出兩名代表,一名充當盲人,一名充當領路人,盲人由門口先走幾步,再由領路人幫助盲人透過小橋回到座位。看哪組合作最好。所有的小組做完後,在小組中互相交流感受,然後在全班交流。這個環節就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地體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和被人幫助的幸福。我們的學生平時都生活在別人的關心和愛護中,很少有機會體驗到有許多人是需要關愛的。當他們被矇住眼睛的一瞬間,他的內心就開始了體驗,而這份體驗是靠我們說所得不到的。在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的牆上有一副醒目的格言:“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活動、體驗、感悟正是我們當代教育的新理念。

最後學生伴隨着《世界需要熱心腸》的歌曲結束了這節心理活動課。

本節心理健康活動課的設計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年齡特徵,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爲基點,以趣味性、活動性爲基本特色,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蘊涵其中,讓學生透過遊戲和其他饒有趣味的訓練活動,在自我感知及他助、互助的活動中,完成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自我教育。

牐犖乙恢比銜,在教學過程中,再精彩生動的講授都無法替代個人的親身感悟和直接體驗。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這種以體驗式學習爲主的心理健康活動課,其意義在於:活動結束,但體驗將不斷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