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關於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十篇

學問君 人氣:9.63K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十篇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八單元34課《小蝌蚪找媽媽》。

二、.說教材

《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是新課標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34課,它以淺顯的文字生動的描寫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同時向學生敘述了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文章之所以被安排在第八單元裏,因爲它體現了“我們身邊處處有科學,讓我們去探索,去發現”的教學理念。從教材編排看,課文中人物角色較多,語言生動趣味性強,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典型教材:從教材結構看,課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進行學法指導的最佳範例。同時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尤其低年級更應該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三、說目標

設計意圖:根據新課標大綱的要求,又結合文字的實際,我對本課制定以下重難點:

1、學生透過朗讀課文,小組交流,結合平常的識字方法,會認本課二類生字,會寫“有、在、什、麼”等六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3自然段。透過朗讀初步感知蝌蚪和青蛙的特點。

3、抓主線“找”,在找這個過程中,讓學生知道小蝌蚪變成青蛙的變化。同時告訴學生遇事要主動探究,學會禮貌待人。

4、透過對課文的朗讀及分角色朗讀,讓小朋友感受小蝌蚪找媽媽的心情。

四、重難點

設計意圖: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文字的實際,我對本課制定以下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八個字,會寫兩個字,有感情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學生透過對課文的學習,告訴學生遇事主動探究。

五、說教法:

設計意圖:爲了使學生更好地朗讀課文,完成教學目標,我將採用以下教學策略。

1.情景再現策略。課堂上透過課件,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引領學生進入故事意境。2.合作學習策略。學生合作表演課文中具體情節和分角色朗讀達到深層體驗。

六、結合學情說學法。

新課標要求對低年級段的學生培養閱讀興趣,感受閱讀樂趣。本課有利於在閱讀中培養語感和想象力。所以我把本課的學習方法突出爲“看.讀.品.演”。看,就是圖文對照,初步感受課文。讀,是透過朗讀,體驗情感。品,是品詞析句,積累運用。演,是創設情景進入角色。

閱讀教學過程是每個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實現自我建構,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因此,我充分發揮了教材的示範作用,構建了“導撥讀訓式”教學模式,堅持以讀爲基礎,讀訓相結合的方法,側重培養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的能力。

【知識連結】

設計意圖:透過知識連結,讓學生對青蛙進一步產生了解。

青蛙是雜食性動物,青蛙捕食大量田間害蟲,是對人類有益的動物。它不單單是害蟲的天敵,豐收的衛士,那熟悉而又悅耳的蛙鳴,其實就如同是大自然永遠彈奏不完的美妙音樂,是一首恬靜而又和諧的田野之歌。“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有蛙的叫聲農民就有播種的希望,有蛙聲就有收穫的喜悅和歡樂!

青蛙的本領

1、捉蟲能手。2、歌唱家。3、運動健將4、僞裝高手

七、教學過程:

結合本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的重難點和課堂改革的要求,我制定了一下幾個環節:

【自主學習】

一、看拼音,寫詞語。

設計意圖:因爲小學一年級最重視字詞的教學,所以在上第二課時前先對一類字進行鞏固、聯繫。

Shén me tiáo jiàn lāmiàn biàn dng

( ) ( ) ( ) ( )

二、我是記憶小能手。

設計意圖:透過這個環節,讓學生對上節課的知識有了回顧。

池塘裏有一羣小蝌蚪,()的腦袋,()的身子,甩着()的尾巴,()的游來游去。

三、我是一本小字典。(給漢字注拼音)

設計意圖:依據大綱的要求,小學一年級把字詞放爲重點,所以我設計此題:

蝌()蚪()遊()什()麼()

青()蛙()鯉()魚()變()

【合作探究】

設計意圖:根據本課的要求、及重難點的編排,我在合作探究方面設計3個問題。

1、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請在課本里找出來,並用橫線畫出來)對於這個問題的提出,正好和學習目標相結合。也完成了教學目標。

2、透過個人讀、老師範讀、分角色朗讀等形式,感受小蝌蚪找媽媽的心情。這一點是個重點。新課標要求對低年級段的學生培養閱讀興趣,感受閱讀樂趣。本課有利於在閱讀中培養語感和想象力。

3、透過學生對合作探究的1、2小題的學習,充分讓學生知道一個道理:遇事要主動探究,學會禮貌待人。

【拓展延伸】:

在拓展延伸方面,是對本課的一個昇華,所以我設計一個口語交際:自己觀察一種小動物,並把他的生長過程描述出來。(可以向爸爸媽媽請教,也可以查資料)

【教師總結】

孩子們,今天我們透過學習這篇課文讓我們懂得了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同時我們又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遇到事情自己多觀察、多發現。

【課堂檢測】

1、簡單寫一下小蝌蚪變青蛙是我過程。

小蝌蚪先長出(),過了幾天長出(),又過了幾天(),最後()

2、透過學習這篇課文,我明白()的道理。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教學設計的依據

1.重、難點確定的依據。

(1)從編者的編排意圖上看,九冊第六組導讀中明確指出,訓練的重點是“練習概括中心思想”,並且強調要在“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

(2)從前後知識的貫通上看,初中第三冊編排了《白楊禮讚》,訓練重點爲“初步理解託物言志,體會白楊的象徵意義”。可見,在本課教學中,讓學生對文章的主要表現手法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就可以了。這樣可以保證他們具備合理的認知基礎,進一步系統深入地學習。

(3)從課文內容和結構上看,文章既寫了孩子的天真,又寫了父親的深情;既寫了高大挺秀的戈壁衛士白楊,又寫了無私奉獻的邊疆衛士建設者。學生難於理解作者對爸爸神情的多處描寫和爸爸向子女介紹白楊的三句話的深刻含義,以及當年建設大軍開發荒原的情形。

2.重、難點的確立。

教學重點:體會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的有關句子;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難點:對邊疆建設者無怨無悔奉獻一切的精神的認同和理解。

二、教學設計的特色

1.課時劃分。

共分兩課時教學。第一課時:理解課文內容,領悟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精神。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有關段落。第二課時:讀寫生字詞。練習概括中心思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課時整個教學過程結束,雖然沒有進行中心思想的概括,但因爲有大量、有效的訓練,已是水到渠成。

2.教學方法。

爲突破重難點,採用多媒體課件,把北方特有的樹種——白楊的形象清晰地展現出來。又再現當年軍墾戰士墾荒的情形和他們的光輝形象。最後還採用今日新疆繁榮、美麗的景象的畫面。

爲了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內容,全程參與學習活動,教師準備豐富的輔助材料,在課前提供給學生,使他們在課前、課中、課後都能有所收穫。

對文章主旨的挖掘則是採用層層剝筍法。先直奔到與文章的重點段有密切關係的第14自然段,然後以環環相扣、步步深入的邏輯引導,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髮展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教師既和學生一起深入挖掘課文的深層主題,又不是以得到這個主題爲目的,而是全力去展現這種挖掘過程,教給學生分析文章、歸納主題的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略讀課文,讓學生先從文章中抓取基本材料——爸爸的三句話,然後對它們作粗略分析,形成初步印象,獲得有關主旨的初步認識——介紹白楊,教會學生抓取重要材料的方法。

第二步,精讀三句話,作精細分析,然後以點帶面,聯繫前文,抓重點詞、關聯詞,分析、討論、修正關於中心的認識——讚美白楊,教會學生抓重點詞品味,把握文章中心的方法。

第三步,抓住揭示文章主題的句子“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反溯前文,深入挖掘作者欲說還休又無不洋溢在字裏行間的潛在主題——讚美建設者,從而第二次修正主題,真正把握中心。教會學生抓重點句理解、體會思想感情的方法。

第四步,對重點段(第16自然段)展開討論。先自己提出問題,繼而根據畫面、背景材料展示出的生動內容回答。在語言訓練中深化對中心的認識。教會學生多方面攝取資訊,尤其利用背景材料解析文章的方法。

3.訓練設計。

在本課教學中,爲學生提供大量的訓練機會、時間,多樣的形式,充分確立其主體地位。

(l)字的學習。出示“疆”後,讓學生自己歸納寫“疆”字要注意什麼?在充分肯定他們的想法基礎上滲透思想教育。

(2)詞的學習。學生經過討論得出結論:白楊的特點是“直和堅強”,教師請學生從文中再找一個詞把兩方面的特點都說上,並且放在具體的語境中讓學生品味理解。又設計填詞和關聯詞的練習,請學生動手獨立完成。

(3)句的學習。關鍵性的句子在反覆誦讀中理解體會。

(4)段的學習。重點段要學生質疑,梳理後,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展開教學。並引導學生開展同桌夥伴學習、四人小組討論學習等方式進行說的訓練。還教給背誦方法,限時記憶。

(5)篇的學習。學生讀書時本着從整體—部分—整體的訓練原則,在經過逐段的學習後,圍繞爸爸的情感線:沉思—嚴肅—沉思—微笑,提綱契領再次迴歸整體。

總之,能使學生輕鬆、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並且從中學到一些知識,掌握一些方法,形成一定的能力,是進行本課教學設計的宗旨。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課爲五年級第一學期 版教材13課,課文文質兼美、情感至深。作者曾是我國五十年代初,中國文壇上被譽爲神童的作家劉紹棠。文中講述了小時候教他國文的田老師口才文筆皆好,田老師每講一課都要演繹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培養了他豐富的想象力,引導他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寫作上也很有特點:選材有點有面,記敘詳略得當;修辭方法巧妙靈活,語言含蓄深刻。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重點理解詞語引人入勝娓娓動聽

2、正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悟並學習田老師是怎樣把我領進文學創作之門的。

4、理解句子含義。

5、根據課文內容展開適當的想象,練習說話。

6、積累文中我專心聽課的句子及課內外讚美老師的詞句。

7、學有困難的學生說幾句最想對老師說的話。學有餘力的學生透過一個事例表達對老師的感恩。

8、明白省略號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1、逐字解釋法,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引人入勝娓娓動聽。

2、過自讀、引讀等方法,幫助學生領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應用理解關鍵詞的意思(本義及在課文中的意思)、說說句子的意思及句子對錶達中心的作用 理解句子含義。

4、在理解課文基礎上,聯繫文字想象說話。

5、聯繫上下文理解省略號的作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

從名人尊師愛師的事例中激發學生對老師的感恩之情,加深對師恩難忘的認識。

重點:

1、朗讀課文,感悟並學習田老師是怎樣把我領進文學創作之門的。

2、理解句子含義。

3、能根據課文內容展開適當的想象,練習說話。

難點:

1、理解句子含義。

2、能根據課文內容想象說話。

二、教學對象分析

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義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更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透過前兩課的指導訓練,學生已初步具備這方面的能力,爲這一課的教學奠定了基礎。然而,由於學生認知能力的有限,及學生之間的差異,理解本課句子的含義依然是學生的難點。

教學藝術,是一種移請的藝術,加上本文人文性強,是一篇很好的教人做人的文章,只有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並內化爲學生自己的情感,情感目標的達成度才最高。學生的情感調動起來了,這堂課的教學才能順利進行,只有當學生真正動情、動心,才能激活思維,有感而發。所以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是這堂課的關鍵。

三、教學策略及設計

1、以學生爲本,教師引領點撥,解決重點和難點。

無論是課前的滲透:蒐集名人尊師的故事,積累尊師敬師的格言,談自己的感悟,課堂上請學生談田老師的語文課給自己留下的印象,以及點評和導語無不體現我對學生感悟的尊重,都以學生爲本。。讀課文,展開生生互評,讓學生讀讀劃劃,交流交流,或是幾處想象說話,有引但更有學生的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品詞品句,理解含義教深句子的,都由學生自主參與,師生互動來完成。

新課標珍視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只是在關鍵處點撥。

在關鍵處點撥應該爲重點之處強調,思路堵塞之處疏通。在理解句子含義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鞏固方法。在對文字的反覆琢磨中,體會到了語言文字的精妙,並與同伴交流,共同體驗、感悟,實現與文字的平等對話。課前我充分考慮學生理解句義中的難點,有的是關鍵詞在課文中的意思,有的是體會句子對錶現中心的作用需要從不同方面去思考,我都預設了何處點撥、如何點撥的環節。如文中春雨指文學的種子,學生較難理解,課堂上我便引導學生認識春雨是寶貴的,每一滴春雨都被土地吸收,用以滋潤土地。緊接着問學生,由此看來,田老師每講一個故事,都培養了我的想象力,好象春雨一樣,把什麼播入我幼小的心田呢?透過這樣的點撥,學生就不難理解了。又如爲啓發學生理解插柳的含義,先引導學生聯繫田老師的話得知其本義是插下一根柳枝,結果長成了枝繁葉茂的柳樹。隨後啓發學生從尋找前半句和後半句的關係中發現答案。

2、化難爲易,由淺入深。

文章中有幾句含義很深的句子,如何讓學生深刻領悟是個難點。所以在初讀課文之後,我就讓學生透過對田老師講故事那段的朗讀感悟,說說田老師的課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我有意識地啓發學生從一般私塾老師和田老師講課的不同之處體會田老師培養學生想象力的良苦用心,領悟培養人才之不易。並且順水推舟地引出了田老師培育了我的想象力及我深深感謝田老師爲我播下文學的種子這兩句,爲後面的春雨、 插柳、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等詞句的理解埋下伏筆,爲化解難點鋪設了道路。

3、注重朗讀,培養語感。

在課上我重視學生讀的訓練,透過多種形式的讀,更好的理解體會課文內容。理解了作者對老師的讚美,加深了對師恩難忘的認識。在和作者思與思的碰撞,情與情的融合中有了許多的新發現、新感悟。

文中故事這一部分篇幅較長,在文章中是不可或缺的,教學中一帶而過肯定不行。然而讀幾遍又會花很多時間。這一朗讀環節我動了一番腦筋:在學生自學課文時對這部分內容已有了初步感知。第二遍朗讀我透過過渡語語創設情境,然後用引讀的方式單單念故事中田老師根據小詩想象的部分,關鍵之處透過老師的導語,如:田老師的故事還沒有完呢,他還繼續想象故事的發展和結尾。 來引導學生在讀中品味,讀中感悟。

孔子說:言而無文,行而不遠。語言學習除了平時的閱讀,大多來自課堂的朗讀。學生透過朗讀,自然而然地感受文章的言語形式,體會語句字裏行間的豐富意蘊,不斷地直接受到作品規範語言的薰陶。

4、美化心靈,陶冶情操。

在這節課行將結束之時,我站在全面提升學生語文及人文素養的高度,要求學生誦讀品味作者筆下讚美老師的詞句,利用外在的語文資源,源於教材,又適當彈離了教材,適當放大了閱讀範圍,這些,不僅是一種優美語言的積累,也是學生對課文主題的昇華,更是師生情感的昇華。那充滿激情、富有感染力、教育性的語言,使教室裏充溢着一種崇高的美。學生們爲之動情、動心,至此再要求學生用幾句話或一個事例表達對老師的感激,這種發自肺腑之聲將把師愛生,生愛師的情感完全調動起來,使知識的掌握,心靈的美化,情操的陶冶結合。

作爲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時常會問自己,怎麼樣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與學生在課堂上平等對話,共享語文學習的美好。我想:只有教師對自己角色有了正確的定位,樹立教師是課堂上的引領者和合作者的意識,才能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上,實現教學的智慧。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五年級語文《海倫凱勒》這篇課文以感人的筆觸向我們介紹了一位與命運抗爭的英雄——海倫.凱勒,課文報告了海倫在薩勒老師的引導下,支付了凡人不可思議的艱苦終於學會了語言,喚起了她對生活的熱愛;從不幸中站起來的海倫又把自己全部的愛傾注在其他殘疾人身上。字裏行間滿盈了愛的溫馨,是一篇對學生舉行愛心教誨的好課本。

二、講授目的

1、透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而瞭解海倫遭遇的不幸,走近海倫。

2、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海倫強烈的求知慾望和與厄運不屈不撓進行抗爭的感人精神,以及她對親人,對殘疾人,對社會的強烈的愛心。

三、教學重、難點:

小學生沒有可供借鑑的生活經驗和情感儲備,對海倫“不幸”的命運,“艱難”的成長過程和“永遠留在世人心中”的“奮鬥精神”不容易產生共鳴,因此,讓學生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走進海倫的內心世界,體會海倫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是本文的教學重難點。因此我制定瞭如下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透過體驗、感受、對話交流,感受海倫?凱勒非凡的毅力,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

四、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影響是深廣的,要重視語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要體會文字的情感,一個很好的途徑便是“語文教學要重視情感態度、情感價值的正確導向,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強烈的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語言文字理解、賞析,使它們有所感悟、思考,並受到情感薰陶。

設計思路

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去讀,引導學生以讀解文,以情帶讀,透過精美感人的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多層次的朗讀,走近海倫,感受她的生活態度,感受她的內心世界,體會海倫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個人的體驗,把語文學習轉化爲積極的情感。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1、讀題匯入,激發情趣。

由於第四節課學生和聽課老師都己疲倦了,所以我首先以四次高呼課題的方式,以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閱讀慾望,並且第呼一次都出示不同時期海倫的圖片,以深化學生的感知。

2、精讀感悟,體會不屈。

高年級的課文比較長,不可能每句話每個段都涉及到,因此我主要透過細細品讀重點語句,引導感悟文所蘊含的內涵,學生說到哪,我就跟到哪,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組織者,引導者作用以達到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

3、感受成功,奉獻愛心。

這一塊主要透過教師簡介和學生朗讀名言來感悟主人公的博大的愛心和責任心。

4、課外拓展,加深感悟。

海倫精神其實同學們透過平時的學習己經積累得夠多了,但怎樣讓孩子們更深刻地理解這一精神,把他們聯繫起來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5、佈置作業,課外積累。

對於海倫.凱勒的有關資料,孩子們知道的不是太多,尤其是她的作品,他們更是知之甚少,學完這篇課文孩子門對於海倫及她的家庭老師還不是太相識,對她們的生活領會得還不是太深,以是爲了讓孩子對海倫和沙利文兩位人物相識得更多,以有用地拓展他們的知識面,讓他們課外讀一讀海倫的書,像《如果給我三天灼爍》、《我的生活》、《我的老師》等都非常值得孩子們一讀,透過學習課文,再讀一讀這些冊本,我想,對孩子心靈的觸動肯定會更大。

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節課的靈魂,是一節課的生命線。爲了突出這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使本節課教學有一條明晰的流線,我特設計瞭如下板書: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嫦娥奔月》一文是一篇神話故事,主要講美麗善良的嫦娥爲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了長生不老藥昇天成仙的故事。刻畫了三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力大神勇、爲民造福的后羿,心地善良、機智勇敢、捨己爲民的嫦娥,以及奸詐貪婪的逢蒙。李老師執教的這堂課,以文字爲載體,透過讀、品、劃、演等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領略課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心地善良、捨己爲人的高尚品質。講究神話故事的美,突出人物(嫦娥)心靈美。

一、設計巧妙,由景到人感悟美

教學中如何以點爲載體,貫穿整個文字的學習,達到知識技能與情感的和諧共生,這是每個語文教師思考而難得其解的。在教學中, 老師一開始出示了美麗的“嫦娥奔月”圖,並讓學生描述畫面,使學生在腦海中初步感悟美的意向,再出示描寫“嫦娥奔月”的第六自然段,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充分感悟畫面之美。再以一箇中心問題“文中哪些地方寫出嫦娥的善良機智,找出有關語句,用線畫下來”來輻射全文,讓學生透過品悟體現嫦娥心地善良的典型事例,即嫦娥接濟鄉親和爲救百姓吞仙藥,引導學生抓住文字中的有效資訊,進行交流,進一步感受嫦娥人性的美。

二、創設情境,揣摩人心體會美

課堂上,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 老師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努力在文字的“空白”處爲學生構建廣闊的空間,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

老師在人物行爲的空白處構建想象的空間。比如, 老師在講解“周旋”這個詞語時,讓學生來想象逢蒙會有哪些表現。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想象出逢蒙的動作、行爲,既理解了生字詞的意思,又體會了人物的性格,可謂一舉兩得。同時,她還引導學生想象逢蒙會說些什麼,會怎麼說,讓學生揣摩人物的語言,這是在人物語言的空白處構建想象的空間。

再提幾點建議:

一、感悟文字莫忘品詞

在理解詞語時可以採用表演悟詞,移情悟詞等方法。其實在教學中, 老師已經採用了這些方法,兩個情境的創設就是分別體現了“接濟”和“周旋”的意思,如果再適時點一點,學生的印象就更爲深刻。再如教學“嫦娥奔月”這一段、時,讓學生說說從哪些詞語感受到畫面的美,由此引出“飄飄悠悠”、“灑滿銀輝”、“碧藍碧藍”等關鍵詞語,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嫦娥奔月的姿態美和月夜的景色美,這樣學生對語言文字所體現的意境美體會更爲深刻,朗讀也就自然到位了。

二、爲讓學生的學習活動更有效,可以將寫話訓練引入課堂

讓學生用一個詞概括嫦娥心中的想法固然很好,可以寫一寫她飛昇過程中對丈夫、親人、鄉親的話,這是對人物品質理解的再一次昇華。本文的體裁是神話,而且故事內容比較淺顯,可以讓學生來複述。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結合教師的板書那幾組詞語進行。複述要求是儘可能地用上課文中的語言,可以加上自己的想像。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山雨》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注音識字,提前讀寫”第十冊第六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第六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抓住課文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寫景的表達方法。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抒情,作者用如詩的文字爲我們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圖,令人神往。課文中處處洋溢着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那份濃濃的愛和深深的眷戀。本文是按照雨前、雨中、雨後的順序來描寫山雨的。先寫山雨跟着山風、雲霧悄悄地來了,接着描繪了山雨來時由遠而近的歌謠般動聽的雨聲,再寫雨中山林那令人難以忘懷的綠色,最後寫山雨悄悄地停了,山林中留下了山雨餘音繚繞、回味無窮的餘韻。整篇文章首尾呼應,抒發了作者對山林雨景的讚美之情。這篇課文的語言特點鮮明,非常適合朗讀。學生學習此類課文時也樂於朗讀。因此根據課文的語言特點以及大綱中對於閱讀教學的要求,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認識本課四個二類字,結合課文理解輕盈、奇妙、輕捷、餘韻等詞

2、能組織語言把自己對優美語句的感悟清楚地表達出來,積累文中優美的語句。

3、學習抓住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習透過抓住重點詞句,感悟雨聲的奇妙和雨中色彩的迷人。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從閱讀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教具準備: 山雨課件。

二、說教法學法

現代教學論認爲,教師的作用不單是“資訊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爲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爲此,針對本教材的特點,我採用了教師稍加點拔,學生主動自學的“導學式”教學方法。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在於引導學生透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學習這篇課文要讓學生多讀、多想像、多感受。因此首先我透過課件,讓學生在讀中想像如詩的山林雨景、欣賞優美抒情的語言。然後利用多種多樣的朗讀形式,如:想像讀、男女分讀、個人讀、小組讀、開火車讀等。一是充分的激發了學生朗讀課文的興趣,二是透過反覆的朗讀,在讀中悟情,讀中感受,透過朗讀與作者產生心靈的共鳴。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部分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和理解。”基於對《語文課程標準》的理解,我爲學生構建了“初讀感知,默讀體會,品讀回味,入情入境”的課堂教學模式。五年級學生已經有四年多的學習經歷,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本課又是一篇閱讀課文,適合於學生自主學習。因此,對本課的教學,我從 “悟”字出發,以讀爲本,着眼於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感悟,提倡個性化的閱讀。同時,透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交流中學習,既能提高學習效率,又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既能增強合作意識,又可以增進學生的情感溝通。同時使學生能主動思考,大膽表達,善於傾聽,互相學習,共享成果。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你們好!我是來自龍興中心小校的。今天,我說的課題是《新型玻璃》。

一、教材分析

教材簡析

《新型玻璃》在人教版小學四年級第七冊第七單元第三課。上承《爬山虎的腳》,下《20xx年的一天》。這篇課文一共有六個自然段,分別介紹了夾絲防盜玻璃、夾絲玻璃、變色玻璃、吸熱玻璃、吃音玻璃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它們在現代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本文語言淺顯易懂,主要是讓學生在讀懂理解字、詞、句、段的基礎上,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繼續學習和進一步鞏固怎樣抓住課文內容的知識點。透過瞭解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說明新型玻璃在現代化建設中所起的作用,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興趣和熱情,培養學生勤奮學習的自主性。

二、學生情況分析

我班的學生思維活躍,富於充分的想象力,善於發表個人意見。易被課文的開篇所吸引,對神奇的玻璃產生好奇感。課文前五個自然段結構基本相同,學生易於理解。讀完課文,有意猶未盡之感,渴望瞭解更多的新型玻璃、新型事物,對科技的濃厚興趣被激發起來。但學生自身缺乏相應的科學知識,因此,對各種新型玻璃的製作原理缺乏瞭解。

三、教學目標

基於我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結合新課標理念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1)、知識目標:a、把課文內容讀懂,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b、瞭解課文介紹的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2)、能力目標:透過多種活動方式,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拓展科學知識的意識,進行說話訓練及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3)、情感目標:a、透過理解和學習,讓學生對科技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爲科技事業的發展而勤奮學習。

b、在家庭、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四、教學重點

教學時,要根據課文字身的特點,引導學生學習每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的語句,然後抓關鍵詞、句、段,讀懂內容。

五、教學準備

學生:讀課文內容,收集有關各種新型玻璃的製作原理、寫推銷詞。

教師:查閱有關新型玻璃的資料、多媒體課件、教學流程。

六、教法與學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新課程改革觀念的光照下,構建新的課堂模式,改變“空洞說教”和“硬灌”的局面,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方法,在小組合作交流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使之在參與中獲得愉悅的體驗,從而有效的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認識,對科技產生濃厚的興趣,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教學方法:

採用情境教學法:匯入課題

引導法、組織小組討論交流法:教學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能力牽引法:檢查學生所學知識的收穫和運用

學生的學習方法:

讓學生在自學法、討論交流法、合作探究、自我評價法等方法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七、教學過程設計

根據課文的編排體系,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和三維目標的實現,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

(一)、聯繫生活,創設情境——開展銷會,讓生當推銷員,推銷產品

興趣是學生的動機之一,當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了濃厚興趣之後,就會對學習活動產生一種積極性,就會主動的參與學生的活動,我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生活中的情境:舉辦一次新型玻璃的展銷會,你們就是展銷會的推銷員,推銷產品,利用情境匯入,可以把學生們的注意力凝聚在產品的特點和作用上便於推銷,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出課題,板書課題

(二)、自主閱讀,交流體驗——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學習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教學的主體,教是爲了不教,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根據自己喜歡的方式方法,自主閱讀,採用:讀、想、勾畫,收集資料來學習,瞭解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並把自己所學到的在小組內交流,做到共同學習、資源共享,同時也培養學生學會與人交流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促進參與——提出問題,小組合作質疑

新課程標準以學生爲本,關注學生的體驗,變被動爲主動探究學習,把師生間的單向變爲雙向、多向交流,使課堂成爲一個開放的課堂,爲了實現學生作爲主體的原則,在對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有所瞭解的情況下,讓生提出疑問,藉助小組的力量,討論、合作交流、釋疑,最後由學生彙報交流情況,教師總結。

在此活動中,增強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意識,同時讓學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感受快樂,得到收穫,學會相互接納,傾聽、分享、互助,交流與合作的技能。在活動中由於學生存在個體差異,也使他們把自己的差異變成合作探究的學習資源,引導他們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四)、發揮潛能,勇於設計創新——給幼兒園裝修提建議,鞏固知識

爲了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用所學知識去表達,交流,走進真實的社會生活,體現語文知識能力和遷移,突出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培養創新精神和道德行爲,讓學生爲“新修幼兒園裝修”給裝修公司提建議,選用哪些玻璃。在此活動中,讓學生的潛能得到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培養,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也達到鞏固所學知識的運用。

當學生彙報交流後,我用這樣的語言進行小結:同學們,我們人類真了不起,研製了這麼好的新型玻璃,造福人類!我也希望在座的每位同學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造福人類!努力吧!孩子們,你們一定做得到!再次激發學生對科技的濃厚興趣。

(五)、生活實踐

根據培養學生勇於創新的精神,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我讓學生自己設計玻璃房子,玻璃橋或其它東西,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更進一步激發對科技產生濃厚興趣,使知識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六)、課後作業

根據學生的個性愛好,我佈置的作業由學生自主選擇:寫一份自己設計的產品推銷詞;產品推銷形式;用簡練、準確的語言概括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這樣的設計,注重了跨學科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社會

八、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來源於學生,突出本課重點,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

27 新型玻璃

學什麼 怎樣學

名稱 讀課文(想、勾、畫、圈一圈)

特點 收集資料

作用 討論交流

以上設計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還請各位領導、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讓我在你們的指導和幫助下得到提高!謝謝!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祖父的園子》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選自蕭紅的《呼蘭河傳》。主要寫了祖父園子中各種美好的景物,以及作者在園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言語新鮮自然、率真稚拙,充滿自由想象的表達方式,排比、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猶如一幅清新和諧、富有童話色彩的畫。是一篇非常適合對學生進行想象訓練、朗讀訓練、言語訓練的範本。

二、說學情

五年級的孩子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對文字有獨特的閱讀體驗。對於作者來說,祖父的園子是她童年時候的樂園,對於每一個孩子來說,他們每個人心中都有着或嚮往着這樣的一方天地。祖父園子裏面的各種趣事,很多都是學生們親身經歷過的,符合學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進而在文章中獲得感知,加以模仿,發展想象力,鍛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說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描寫我在園中的趣事及描寫園中景物自由與快樂的語段;

2.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感受“我”在園子裏充滿樂趣、自由自在的生活,感受蕭紅語言新鮮自然、率真稚拙之美。藉助電教手段,創設情境,補白、仿寫精彩語句;

3、體會祖父對我的呵護和關愛。能夠藉助資訊技術手段,查閱資料,瞭解作者生平,進而初步感悟園子對於作者的精神意義。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藉助電教手段,創設情境,在讀中感受“我”在園子裏充滿樂趣、自由自在的生活,感受祖父的慈愛和對我的關懷。

難點:能夠藉助資訊技術手段,查閱資料,瞭解作者生平,進而初步感悟園子對於作者的精神意義。

五、說教法學法

結合這篇文章的語言特點和情感表達方法,分析本班學生的學情,我主要採用以趣激情,以讀悟情,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的讀文、賞文,在讀中理解、感悟、想象,在補白、仿寫中提高學生對言語形式的遷移、運用能力。

這節課重點、難點的突破上,我充分使用電教手段輔助教學。1、根據文字需要,加入昆蟲的圖片,聲音,變抽象爲具體,變單一爲豐富,聽、看、說相結合,激發學生想象;

2、在充分調動學生想象力的基礎上,嘗試補白、仿寫,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使用多媒體資源創設情景,烘托氣氛,調動學生情緒,深化感受,體會“園子的精神意義”,有效地解決突破教學難點。

六、說教學程序

我的教學分爲以下幾個環節:

(一)走近“園子世界”——瞭解文章大意

(二)走進“園子世界”——體會景物自由、人的自由

(三)懷念“園子世界”——感受祖孫深情

(四)銘記“園子世界”——昇華感情

(一)走近“園子世界”

1、瞭解出處,匯入新課

利用課件,鋪展畫卷,走近園子

師:看老師在黑板上寫一個人的名字。(板書:蕭紅)這個人和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篇課文有什麼關係?(是我們這篇文章的作者)

師:蕭紅一生走遍大江南北,但她的心始終停留在一個地方,那就是她故鄉——呼蘭河。

呼蘭河,很好聽的一個名字,那是東北的一個小縣城,那是蕭紅長大的地方。蕭紅在《呼蘭河傳》裏,把她童年看到的、聽到的、經歷的用文字記錄下來。尤其重點描寫了她家裏的園子,她稱之爲“祖父的園子”。

爲什麼她對園子如此的念念不忘呢?這個園子給童年的蕭紅留下了什麼呢?讓我們隨着作者美好的回憶,走近她魂牽夢繞的“祖父的園子”。

(板書:祖父的園子)

【設計意圖:瞭解作者及文字出處,藉助圖片等多媒體課件,將作者心中的快樂之源——呼蘭河,畫卷般的展現出來,入情入境,爲走進園子做情感鋪墊。】

2、檢查預習,複述大意

接下來,請同學根據預習複述課文大意。

【設計意圖:學生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大意,不僅鍛鍊學生的概括和表達能力。還能讓學生對文章整體有所瞭解,以便提出整體交付問題。】

在瞭解大意的基礎上,提出整體交付問題:園子中的哪些景物或事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畫下來,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然後組內交流。

【設計意圖: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教師首先把問題整體交付學生,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思考問題,獲得獨特感受和體驗,再透過合作學習,相互啓發誘導,能夠多角度,有創意的增加閱讀體會。】

(二)走進“園子世界”

再現園子,以讀生情,補白仿寫

在學生自讀,組內討論後,讓我們一起走進園子,師生共議。

在這個重點教學環節,我藉助多媒體課件完成:再現園子,以讀生情,補白仿寫。以完成教學重點。

再現園子:

1、表演讀文:

祖父的園子樣樣都有,都有什麼?

種類樣樣都有——(出示課件,有蜜蜂、蝴蝶、蜻蜓、螞蚱……)

既然是樣樣都有,就不僅僅是這幾種,還有什麼?(生自由回答)

3、顏色樣樣都有

師:除了種類樣樣都有,你還發現了什麼樣樣都有?(課件中將表示顏色的詞語變色,提示顏色樣樣都有)

4聲音樣樣都有

師過渡:除了各種昆蟲,各種顏色,我們眼前還出現了一個吸引人眼球的小東西—蜜蜂(播放蜜蜂的叫聲)。

說一說它怎麼吸引人眼球?指導讀,讀出蜜蜂的可愛。

園子裏只有蜜蜂的聲音嗎?你聽……聽到這聲音,你眼前出現了一隻怎樣的小動物?(播放各種昆蟲鳴叫聲,生自由說)

5、園子裏的昆蟲種類、顏色、聲音樣樣都有!

(播放音樂:大自然的聲音,配樂朗讀)

【設計意圖:本段的學習主要圍繞着“樣樣都有”,藉助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透過播放圖片和各種蟲鳴聲音,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園子的豐富多彩,進而激發想象,練讀、練說。】

以讀生情:

1、根據學生回答,隨機出示語段,根據課件字形、顏色,師生配合讀。讀出不同的效果。

2、出示後文,學生練讀。

(2)讀着讀着,你眼前出現一個怎樣的小蕭紅?(可愛,調皮)

3、讀着讀着,你眼前出現了一個怎樣的蕭紅?(生自由說:快樂、自在、可愛)

【設計意圖:透過多媒體課件標示字型大小,提示學生重音,讀出不同的感覺,體會作者語言的輕快自然,作者在園中玩耍的輕鬆自在。】

第14-15段:

預設另一段學生感興趣的段落:澆花。

1、指導學生表演讀:我大聲喊,怎樣喊得?

2、在讀的基礎上,啓發引導:蕭紅喊出的是內心的(自由、快樂)。

補白仿寫:

學生可能會對這段話很感興趣。就是文章的第17段。

師過渡:這一段話不僅精彩還很特別,如果你掌握它的特點了,讀幾遍,就可以把它背下來。(生自由讀、試背)

出示課件:(生接讀)

(2)配合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師引讀,激發想象。

師:倭瓜、黃瓜、玉米,可真是幸福,是因爲——

C生自由想象,補白內容

(3)最後,體會自由的情感:

師:特別的寫法有特別的心情。讀這段內容有些“重複”的話,你有什麼感受?(生自由回答,引導答出自由、快活即可)

【設計意圖:透過反覆讀本段,體會園子裏植物的自由,進而體會作者在園子中輕鬆自在和無憂無慮;透過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的想象,拓展學生思維,補白後文,加深體會。】

(三)懷念“園子世界”

在反覆讀文,放飛想象之後,我們可以提出另一個教學重點:園子中的景物、事物讓作者如此快活,難忘。此時此刻,我們想想,園子是屬於誰的?(我的)

(1)爲什麼蕭紅強調是祖父的園子?(體會祖父對蕭紅的呵護,給予他這樣一個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一方天地)

(四)銘記“園子世界”

這個教學環節是本節課情感昇華之處,透過學生查閱資料,瞭解蕭紅生平。如果有條件,教師和學生可以當堂透過網絡查閱蕭紅生平,介紹蕭紅短暫而坎坷的一生:

師:預知其文,先解其人。

作者生平

師引讀:當我們瞭解了她的生平經歷之後,我們再去讀《祖父的園子》,可能感受會有一點點不同。在種種的困頓、失落、孤寂、病痛纏繞着她時,無數個無眠之夜,她唯有閉上眼睛,回憶曾經的快活與自由,這時彷彿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園子,她彷彿看到了:

師小結:這些人、事忘卻不了,難以忘卻。此時此刻,你覺得祖父的園子在蕭紅心中真的只是一個園子嗎?(生自由回答:精神的家園,靈魂的歸宿,板書:精神家園)

【設計意圖:藉助多媒體技術,查閱作者生平,從作者坎坷的一生,體會祖父的園子是對作者不可磨滅的精神慰藉,昇華感情,加深對文章主題的理解。】

七、說媒體和資源

本節課我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主要從三個方面充分使用多媒體,使我的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

(一)利用多媒體,聲色結合,再現園子:

學習我家的園子“樣樣都有”,透過飛舞的蜜蜂、蝴蝶等動態的效果,清晰地昆蟲叫聲,再現了園子的種類多樣、熱鬧非凡。有聲有色,讓學生彷彿置身於園子之中。

(二)利用多媒體,出示句段,補白仿寫:

教師、學生、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往往是對文字再創造的過程。這時恰當使用多媒體課件,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本節課,我使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的補白和練筆。“黃瓜願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學生透過直觀地看,獲得感性認識,能夠更形象的展開聯想,補白仿寫。

(三)烘托氣氛,凝聚感情

“體會園子的精神意義”是我們本節課的教學難點。也是本節課,情緒最爲深沉、厚重的地方。音樂的恰當使用,能烘托氣氛,結合查閱到的蕭紅的生平,教師深情的旁白,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體會園子具有的精神意義。在課堂結尾,學生對“祖父的園子”這個主題有了更深的認識。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9

李欣曄在講授《新型玻璃》一課中充分體現了創新,而且成功地創新。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

李能在想中求新。“想”即想象,人腦對已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從而創造新形象的心理。豐富的想象創新的翅膀,無論再造想象還創造想象,對培養的創新意識都十分益的。她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的:

一、擴想

就對教材文句的內涵作以開拓或將故事加以擴充。如《新型玻璃》中主要介紹了五種新型玻璃,每一種玻璃都其特殊的地方,而且都爲現代生活提供方便,李老師利用了這一概述內容,讓進行擴想,她設計這樣的問題:想一想在們的生活中還知道哪些新型玻璃?這樣就在此基礎上擴充了很多的新型玻璃。從而擴充了課本上的內容。

二、續想

本篇結尾言猶未盡,十分含蓄,李就讓續寫想象作文。讓寫出

還想創造出什麼樣的玻璃,這樣使能夠從小就創造奇蹟的志向。

三、改想加假象

李利用這篇的特殊性,在不變原意的前提下,變換的敘述方法。她在講完五種玻璃之後,讓假象作爲推銷員,自選一種喜歡的玻璃在“展銷會”上推銷自己的產品。李能抓住及課外能觸發展開假想的誘導物,步步引發,使“改”得方,“假”得理,“想”得據。而且使結合生活實際展開想象,使也學會了生活──推銷產品!

此外,李還注意在疑中求新。學源於思,思源於疑。因此,李大膽鼓勵質疑,提出透過自己思考得出的不同意見,這樣就在疑中求得創新。

李在整篇的中,處處體現着以爲主體,充分發揮的能動性。如:開始她就讓依據自學提綱自學各種玻璃的特點和作用,在自學中讓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特點和用途,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種讀一讀。在創新性的“產品推銷會”中也讓選自己喜歡的玻璃作爲自己的推銷產品。這樣大大地調動了的積極性,使在興趣中學到了知識。

還要李那親切的教態,精湛的語言,帶鼓動性的點評,深厚的基本功。使自己的水平更大的提高。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珍珠鳥》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的一篇課文。課文是根據作家馮驥才的散文改編的。文章生動、細緻地描述了珍珠鳥的外形特點及在"我"的愛心呵護下,由害怕人到親近人的過程,揭示了信賴就能創造出美好警戒的道理。

課文字裏行間洋溢着"我"地珍珠鳥的喜愛之情。課文的插圖,着力表現了雛鳥對"我"的信賴,有助於對課文的理解和朗讀指導。要求學生掌握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那種和睦信賴的境界,培養學生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

二、說教法。

本人是剛畢業的新教師,一切都在不斷的探索中,在請教了幾位老師後,大膽進行了教學的嘗試。首先,在第一課時,我儘量讓學生讀課文內容,掌握課文要求會寫,的生字。在初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正音,特別是前後鼻音,和平翹舌音,爲本節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本節課我在開始的階段,先在課件上出示珍珠鳥的圖畫,讓學生講自己看後的感覺,並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詞語,多讀幾遍,在讀中感受課文語言文字的美。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瞭解了珍珠鳥的可愛。朗讀的感覺也好了。

接着我引導學生講出,作者對珍珠鳥的感情。然後在課文中找"我"與珍珠鳥相處的語句,並用自己習慣的符號做記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效果良好。在瞭解"我"與珍珠鳥怎樣一步步熟悉的過程時,主要是讓學生自學,從珍珠鳥的動作、表情以及"我"的反應等語句中尋找答案,並透過朗讀來深入體會作者與珍珠鳥的感情,學生學得很投入,朗讀有了較大的提高。在充分朗讀、理解的基礎上最後引出:信賴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一主題。學生有了深刻的感受,學習也就變的簡單而快樂了。在本節課的最後,我設計了徵集愛護鳥類,創造和諧環境的廣告語活動,將課文的學習推向高潮。

三、教學反思

1、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享受了學習的快樂,在自學的時候,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對課文的主要內容有了深刻的瞭解。

2、教學過程的銜接上本人還是覺得有所欠缺,過渡還不自然,細節的處理不夠精緻,在教師本身的師範性上表現的不到位。特別是朗讀,教師應該把學生不正確的朗讀習慣及時的糾正。

3、課件的使用不是很確切,在製作上就需要修改,另外,在使用上對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不夠明顯。

希望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本人的進步離不開你們的指導。

【片段一】:

師:快速瀏覽課文,作者在與珍珠鳥相處中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生:"信賴往往能創造美好的境界。"

師:你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嗎?(生搖頭示意不明白)

(評:在初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提問:作者與珍珠鳥相處的過程中,感受最深的是什麼?"這一問題直接將學生的思維引向課文的中心,即理解"信賴,往往會創造美好的境界"這句話的含義,這也是學生理解的重點和難點。當學生示意不明白這句話時,教師引導學生細細品讀課文。"知不足,方能主動學。")

【片斷二】: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看看珍珠鳥是怎樣逐步信賴"我"的。(生讀課文)

師:珍珠鳥爲什麼會這樣逐步的信賴"我"?

生:是因爲我對珍珠鳥的喜愛與呵護。

師:從哪裏看出來的?

生:"它先是離我較遠,見我不去傷害它,便一點點接近……後來,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紅嘴,"嗒嗒"啄着我正在寫字的筆尖。我用手撫一撫它那細膩的絨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兩下我的手指。"

生:還有"有一天,我伏案寫作時,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筆不覺停了,生怕驚跑它。"

生:老師,從前面1—3自然段也可以看出我對珍珠鳥的喜愛與呵護。

師:說說你的依據。

生:文章開頭第一句話說:"真好!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這充分表達了"我"對朋友送來的珍珠鳥的滿意之感,喜愛之情。在這種喜愛之情的驅動之下,"我"爲珍珠鳥精心營造舒適而溫暖的巢,"我把這對鳥兒放在一個用竹條編成的籠子裏。籠子裏還有一卷乾草,那時小鳥舒適而又溫暖的巢";"我"又在鳥巢紙上加了一盆吊蘭,垂掛的滕蔓覆蓋着鳥巢,這簡直成了珍珠鳥幽靜而安全的綠色的家!如果不是"我"對珍珠鳥有着特殊的喜愛之情,能這樣悉心照料嗎?

生:還有"我"對小珍珠鳥的關愛——"我"由聽到小鳥"又尖細又嬌嫩的鳴叫"開始,就幾乎與小鳥結下了不解之緣:小鳥出生了,"我"忍不住撥開綠蔓察看,映入眼簾的是紅嘴紅腳,灰藍色的毛。猶如蓬鬆的球兒的小鳥,"我"的喜愛之情不難想象了。

師:可見"愛"是"信賴"產生的基礎,沒有"我"對珍珠鳥的愛,就沒有珍珠鳥對我的信賴,"愛"與"信賴"相生相伴。

師:那麼,"信賴"創造了怎樣的美好境界?

生:"白天,它淘氣地陪伴我;夜晚,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喚聲中,飛到籠子邊,扭動着滾圓的身子,擠開那綠葉鑽進去。"——可見小珍珠鳥對"我"的親近與依戀。

生:"有一天,我伏案寫作時,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筆不覺停了,生怕驚跑它。不一會,這小傢伙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它睡得好熟哇!不停地咂嘴,大概在做夢呢!"——這是人鳥和諧相處的境界。

師:看着這可愛的小傢伙。我們會不由自主地發出呼喚。

師生:(齊讀)信賴,往往會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評:這裏,分三個層次引導學生理解該中心句的:第一個層次是理解"珍珠鳥是怎樣逐步信賴‘我’的";第二個層次是理解"珍珠鳥爲什麼會這樣逐步地信賴‘我’";第三個層次是理解"信賴創造了怎樣的美好境界。"這三個層次是由淺入深,由現象到原因,其中第一層次和第三層次學生理解的是現象,第二層次是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這一環節是學生理解的難點,也是學生理解該中心句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