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關於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模板錦集7篇

學問君 人氣:1.51W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模板錦集7篇

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本次活動是省編教材中班上冊主題四《神奇的翅膀》中的內容。幼兒透過前面主題活動的學習,感知了“翅膀”的神奇,從而萌發出一種羨慕之感,幼兒也幻想着有一雙神奇的翅膀自由地飛翔,而這首詩歌就恰巧訴說了幼兒的心聲。《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透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詩歌內容充滿了幻想色彩,幫助幼兒從高處飛翔的視角去看周圍的世界,擬人化的語言風格和重複性的句式結構,給幼兒清楚的記憶和想象的線索,便於幼兒理解和感受,能夠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幾點目標:(1)透過活動,感受詩歌中“如果我能飛”的意境,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2)引導幼兒按照詩歌的句式進行仿編,培養幼兒的想象能力。

活動重點:是理解和掌握詩歌內容。活動難點:是按照詩歌的句式學習仿編。

活動準備:(1)小天使飛翔的動畫課件(2)與詩歌內容相符的圖片(3)提供幼兒每人一張場景的圖片。

二、說教法

1、視聽結合法:爲了刺激幼兒的視覺器官,在活動中我爲幼兒提供了探索性強的小圖片和形象可愛、色彩鮮豔的大圖片。在示範朗誦時,配上了優美的音樂進行聲情並茂的朗誦,充分刺激了幼兒的聽覺器官,使幼兒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中。

2、分段跟誦法:這首詩歌描寫了三個不同的場景,完整教學不利於幼兒的記憶,分句又會破壞詩歌的完整性,因此選用分段跟誦法。在每一段朗誦前按詩歌句式設計提問,使幼兒熟悉理解記憶詩歌中的語句,然後帶領幼兒分段進行朗誦。

3、探索仿編法:教師透過啓發式提問,引導幼兒探索仿編句式的規律,讓幼兒在探索中自主的學習,突破活動的難點。

三、說學法

1、引導幼兒注意傾聽,大膽表述。幼兒學習語言主要是透過傾聽這一途徑。在示範朗誦前我有意設計提問,讓幼兒帶着問題有針對性地認真傾聽。教師聲情並茂地示範朗誦,刺激了幼兒的各種感官,激發了幼兒想說的願望。

2、啓發幼兒透過探索嘗試,進行詩歌仿編。新綱要中指出:“兒童語言學習是開放而平等的學習”。在引導幼兒進行仿編時,提供給幼兒各種各樣的場景圖片,由這些圖片引起幼兒的思考,經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激發幼兒的主動學習、探索學習。

四、說教學程序

活動共分爲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引入活動,激發興趣。

匯入課題,,播放小天使飛翔的課件,教師說:“小天使來了,我們一起跟着它來飛吧!”帶領幼兒隨着優美的音樂做模仿動作。然後設計提問:“小天使爲什麼能夠飛翔?如果有一天你也像小天使那樣長出一雙翅膀,自由地飛翔,你最想做什麼?”選取小天使飛翔的動畫課件來導課,是因爲小天使是人物形象的化身,它只是多了一雙翅膀,與詩歌內容中的“我”形象相似,能夠激發幼兒的想象,設計的提問也與詩歌內容息息相關,爲下面的環節做好了鋪墊。

第二部分:分段學習朗誦詩歌。

第一遍欣賞教師有感情的朗誦詩歌,目的是讓幼兒大致瞭解一下這首詩的句式及內容。欣賞過後教師提問:小朋友你知道這首詩的題目是什麼嗎?讓幼兒知道詩歌的題目是《如果我能飛》。《綱要》中指出:“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第二遍利用圖片讓幼兒邊看邊聽,視聽結合來欣賞教師朗誦。欣賞詩歌前,我先提出要求“請小朋友邊看邊聽,詩歌中的小朋友飛到了哪些地方?都變成了什麼呢?”讓幼兒帶着問題去聽,爲了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容。欣賞過後,請幼兒一一作答,教師利用圖片逐一再現詩中的情景,帶領幼兒分段學習朗誦詩歌,從而掌握了重點。

第三部分:引導幼兒學習仿編詩歌。

《綱要》中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仿編過程中,我運用聯想的方式激發幼兒仿編的慾望,“小朋友,你想不想飛啊?如果你能飛,你要飛到哪裏去?變成什麼呢?”我這樣來引導其實就是給幼兒提煉出仿編的句式,給幼兒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的機會,並根據幼兒思維具體形象性的特點,提供給幼兒每人一張場景的圖片,如:田野、池塘、公園、果園等等,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根據圖片聯想自己變成什麼,幼兒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運用詩歌的句式進行表述,在探索中自主的學習仿編,從而突破活動的難點。

第四部分:結束部分。播放開頭的動畫課件,引導幼兒將仿編的詩歌朗誦給“小天使”,並引導幼兒在音樂伴奏下進行表演。這樣結束,首尾呼應,重現了主題。

五、說活動延伸

在基本實現了本次活動目標的基礎上,爲了使幼兒的想象力得到更進一步地發揮,活動結束後讓幼兒在美工區繼續展開想象,把自己的想法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樣做給幼兒提供了想象的空間,幼兒的想法彷彿變成了“現實”,從中體驗到了成就感。

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 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故事《微笑》。

新《綱要》明確指出,教師要創造性的開展工作。同時,新的省編教材中,在各主題活動的設計上也爲教師提供了根據幼兒情況自由生成的空間,幼兒教師要不斷嘗試將新的題材,新的內容引入課堂,以新角度、新形勢、新方法讓幼兒成爲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善於站在幼兒的角度上設計教學,駑駕教學,水到渠成的實現教學方面的突破。省編幼兒園中班教材中第五主題《我的朋友》的總目標爲:初步瞭解並體驗人與人,人與整個環境和諧相處的快樂感覺,學習並嘗試與他人交往的方式,促進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所設活動有:好朋友畫像、換名片、哭哭臉與笑笑臉等,多爲實踐,操作活動,而作爲幼兒最喜歡的教學形式,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故事教學的內容卻非常少,所以在進行本主題活動內容的基礎上我生成本次故事教育活動。

第一部分:說教材分析

一、說教材內容

童話故事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是富有濃郁幻想的虛構故事。它以現實生活爲基礎,透過豐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繪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樣說話,富有生命力,並編制生動的情節來反映生活。童話的語言通俗易懂,情節簡單,符合幼兒的心理狀態與認識水平,富有教育意義,易於幼兒接受。《微笑》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採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小蝸牛用微笑的方式給大家帶來快樂,從而自己也快樂起來的經過描寫的形象逼真。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會到爲朋友做事的快樂。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我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及本主題的總目標,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爲:

情感目標:使幼兒懂得只要有愛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幫助別人並願意給別人帶去快樂。

能力目標:培養幼兒欣賞文學作品的興趣與能力,發展幼兒的感受力與口語表達能力。

知識目標: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掌握故事的名稱、角色與故事的主要情節。

確定本次活動的依據有以下幾點:1 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心理髮展特點。4至5歲的幼兒理解能力還非常膚淺,注意力往往受興趣的影響與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發展,所以需要教師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恰當、巧妙地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還要注重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的習慣。2 現在絕大多數幼兒都是獨生子女,缺乏一定的愛心,不懂得去關心別人,不知該如何去關心別人.向幼兒進行這樣的情感教育與思品教育也顯得尤爲重要。3 是根據幼兒園課程目標及《綱要》、《規程》,幼兒課程目標的宗旨在於提高幼兒素質,提出引導幼兒接觸各種藝術作品,關注人類道德行爲美。本故事透過使幼兒懂得“微笑”的真正含義,來感染幼兒,美化幼兒的行爲。《新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由此制定了情感、能力、認知三方面的教學目標。

三說重點難點

重點:使幼兒理解故事情節及內容,瞭解故事的含義。

難點:能主動幫助別人,願意給別人帶來快樂。

制定重難點的依據是:我班幼兒在情感及認知方面的特點,即中班幼兒理解水平有限,對理解隱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讓幼兒充分感受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驗爲朋友做事的快樂尤爲重要。

四說教學準備

1 自制多媒體課件:符合故事情節發展,動畫形象生動有趣,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注意力。

2 空白圓形卡片、彩筆,透過自己動手製作,加深對故事含義的理解。

第二部分:說教法、學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遵循“三個原則” ,做到“兩個注意”,體現“一個整合”的指導思想來設計教法,學法。

“三個原則”:一是“教師主導、幼兒主體,以問題的引導爲主線”的“三爲主原則”,二是“教師在前、幼兒在後”的教學原則,既當幼兒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過程時,教師要觀察瞭解幼兒的學習行爲是怎樣產生的,並在尊重幼兒認識過程發展的基礎上進行分析與施加影響。三是“同時進行原則”,即在教學活動中,要同時顧及興趣,態度和行爲的培養,既有明確的重點,又相互滲透。

“兩個注意”: 一是設定符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的問題情境。既要把各教學環節與教學要求設定成問題情境展示給幼兒,這樣容易使幼兒被問題情境吸引而主動投入學習。二是注意根據幼兒的認知規律和情感發展規律,把教學目標的要求分解成若干細小的層次,分散到各個具體的活動中,形成一個循序漸進的教學活動,使教學重點得以鞏固,教學目標得以實現。

“一個整合”:《新綱要》中明確的指出:要爲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透過自主的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教學過程體現整合性,對多元智能的發展提供保證。

一說教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爲了教而教,而是應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採用了直觀演示法、討論法、講述法和提問法。

1 直觀演示法: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具進行表演示範,引導幼兒理解作品內容。活動中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整個故事製作成形象直觀的動畫,既可以完整欣賞,又能分段播放,透過觀賞課件引導幼兒瞭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

2 講述法:透過生動形象地講述,能激發幼兒的情感共識,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幫助幼兒樹立簡單的是非觀念達到教育目的。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根據需要,我注意控制語速、音量的快慢、大小和抑揚頓挫的變化,採用不同的音色來講述不同事物的對話,從而較好的表達作品的感情.如:小蝸牛給大家微笑,我就用表揚鼓勵的口吻說:小蝸牛,你真了不起!激發幼兒爲別人服務的願望.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事物的形象特點,並能較好的集中幼兒的注意力,爲提高教學效果和突破重、難點做準備。

3 討論法:是指讓幼兒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問題答案的方法。在活動中,我將討論法結合在講述故事過程中。如:請小朋友而共同討論:小蝸牛爲什麼不快樂?

4 提問法: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事物,要求幼兒再現已掌握的知識,啓發幼兒積極思維的手段。提問在教學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運用瞭解釋性提問(如:小蝸牛爲什麼會給大家送信?)、假設性提問(如:如果你是小蝸牛,你們會怎麼做呢?)等等。在提問問題時,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比較容易的問題可讓水平比較差的幼兒回答,需要幼兒描述的問題就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像總結、歸納性的問題請能力最強的幼兒來回答,使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二說學法指導

本次活動,主要採用欣賞法、發現法、講述法。

1、欣賞法:引導幼兒學會理解作品內涵,鑑別作品的美及分析評價文學作品,使幼兒獲得美的享受,喚起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在活動過程中,透過教師生動形象的講述,引導幼兒來體驗幫助別人的那種心情,感受作品的語言美,從而突破難點。

2、發現法:教師提供適於幼兒進行發現活動的教材,使他們透過自己的探索、嘗試過程,發現知識。在活動中,請幼兒回憶、討論故事中人物的對話,透過提問和幼兒討論,引導幼兒自己得出結論,充分體現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講述法:主要教會幼兒能準確地回答問題,恰當地說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動中,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提問,爲幼兒提供講述的空間,啓發幼兒用宏亮的聲音、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並且注意爲每名幼兒創設講述的機會。

第三部分:說教學程序

整個活動分爲三大部分, 活動流程圖簡單明瞭地概括了整個活動,使大家一目瞭然,明白設計意圖,下面將其詳細說明一下:

一匯入部分:激發學習興趣,引出故事主題

出示兩個表情(微笑、哭泣)的圖片,引導幼兒說一說你喜歡看哪一個表情?爲什麼?我在此環節注意引導幼兒回憶原有的生活經驗,並組織幼兒分組進行討論,爲下一步的教學的開展進行鋪墊。突出活動的教學重點,引起興趣,引出主題。

二展開部分:理解故事內容,掌握學習方法。

1、教師有感情地講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依據幼兒的無意注意佔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還不穩定的特點,爲了避免分散幼兒注意力,影響幼兒對故事內容的感知,所以,只運用豐富的表情、優美的背景音樂來表現故事,講完後,提問簡單的問題:(1)故事的名稱;(2)有那些角色;(3)小蝸牛做了一件什麼事?

2、分段播放課件,幼兒欣賞。教師分別提問:(1)森林裏的動物們都是好朋友。看看小動物們在爲自己的朋友們做什麼?(小鳥爲朋友唱歌、小猴爲朋友摘香蕉、小鴨爲朋友送信(2)朋友感到怎樣?(非常感動、非常高興)(3)看看小蝸牛怎麼了?(不開心)猜猜它爲什麼不高興?(放錄音:小蝸牛不開心的原因)(4)幫小蝸牛想個辦法,想想它還能爲朋友做什麼?(預報天氣,講故事,畫畫 )(鼓勵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充分想象並講述,幼兒自由討論)此環節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

3 完整欣賞故事:請幼兒邊看課件,邊完整欣賞故事 教師根據幼兒對故事的理解以遞進的方式提問:(1)小蝸牛爲朋友們做了一件什麼的事情?(2)爲什麼小蝸牛會想到把微笑送給大家?(3)大家喜歡小蝸牛的微笑嗎?爲什麼他們都認爲小蝸牛了不起?由此逐步得出故事的含義:小蝸牛雖然能力非常小,只會爬,但它有一顆愛心,它想到了要讓自己的朋友快樂一點,它把微笑送給了大家,給大家帶去了快樂,所以大家都覺得它非常了不起。這個環節其實重在揭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我將它貫穿到整個故事的情節中,它是解決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

三結束部分:遷移故事主題,滲透思品教育。

我依據幼兒的生活環境從三個方面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爲大家帶來快樂的:(1)爲爸爸媽媽做什麼;(2)爲小朋友做什麼;(3)爲老師做什麼。依據幼兒思維發展的過程,本環節由近及遠由易到難的引導幼兒思考、討論,進而得出與幼兒實際生活相關的答案,並使幼兒有了行動的願望,促進幼兒發散思維的發展。解決了本活動的難點達到了教育的目標。

製作“微笑”標誌:幼兒自制兩枚“微笑”標誌,即在圓形卡片上畫上微笑的表情。啓發幼兒將其中一枚“微笑”標誌別在自己胸前,另一標誌則送給自己的好朋友。在愉快、溫馨的氛圍中,活動自然結束。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觀念的薰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 篇3

各位老師:

上午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中班故事教學《微笑》。

一、說教材:

《微笑》是一個美麗的散文故事,它採用了擬人的手法,透過簡練優美的語言把弱小的小蝸牛用自己甜甜的微笑給整個森林帶來快樂,從而自己也快樂起來的經過描寫的形象逼真。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會到爲朋友做事的快樂;理解無論能力大小,都可以關心別人,給別人送去快樂的道理。中班的孩子詞彙量和種類不斷增多,對詞意的理解也比以前深刻,運用語言進行交往的積極性明顯提高,所以我把教材中"小鳥爲朋友歌唱、大象爲朋友蓋房子、小兔爲朋友送信"改爲短句"我可以爲朋友歌唱,讓他們快樂;我可以爲朋友蓋房子,讓他們快樂",主要是透過幼兒掌握故事中出反覆出現的短句型發展幼兒的連貫性語言。中班幼兒正是加速去除自我爲中心的意識階段,故事中小動物之間的相互友愛可以促使幼兒社會性情感的形成,培養關愛、同情、友好、合作的行爲。

二、說目標:

對於文學作品欣賞的教學不能脫離語言領域的價值,學習作品中優美的語言,感受語言所表達的情感,要達到此目的必須引導幼兒理解作品人物形象,感受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在次基礎上擴展想象仿編或續編。所以結合故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把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

1.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和小動物之間的友愛,懂得無論能力大小,都可以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的道理。

2.學習用"我可以讓他們快樂"的句式仿編故事中的短句,萌生給朋友送去快樂的意願和行爲。

三、說重難點重點:

因爲只有把握了故事的內容,才能進一步挖掘其教育意義,所以把目標1作爲教學的重點目標。

難點:中班的幼兒的理解和表述能力增強,但是對短句的仿編和情感的遷移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把目標2作爲教學的難點目標。

四、說教學準備

(爲更好地開展活動,我進行了教學前的準備)物質準備:故事課件、背景音樂、大圖片(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爲主,圖片與課件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幼兒經驗準備:瞭解小動物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爲理解故事做鋪墊。

五、說過程本次活動我預設爲四個環節:

"引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分段欣賞、理解故事內容""分析討論、感受作品的美""經驗遷移、仿編短句"來完成活動,透過音樂的渲染氛圍、圖片的直觀演示、有感情地講述、設疑、給難點構建支架,讓幼兒透過欣賞、發現、質疑、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與想法。

下面具體談談每一個環節的開展

(一)引入活動、激發興趣你覺得你什麼時候最快樂?今天老師就給小朋友講一個關於快樂的故事。

(二)分段欣賞、理解故事內容我採用分段教學來欣賞作品。

教師講述故事第1、2兩段分別提問

(1)小動物們都在爲自己的朋友做什麼?

(2)小動物們都是怎麼說的?

(3)討論:小蝸牛爲什麼不高興?小蝸牛能爲朋友們做什麼,讓朋友們高興呢?

(三)教師講述故事第3段提問:小蝸牛做了什麼讓朋友們高興?(分析:採用分段教學來欣賞作品,在次環節中使用音樂背景,讓幼兒更好地感受故事的優美,以提問的方式加上課件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討論和質疑促使幼兒發揮想象力,完成重點目標中的理解故事內容。在故事理解的過程中我會強調"我可以讓他們快樂"的句式,不僅學習語言短句,也爲解決後面的難點短句仿編做好鋪墊)(三)完整欣賞完整欣賞,同樣配以優美的音樂和課件。提問:

1.小蝸牛是怎麼給大家帶來快樂的?

2.小蝸牛爲什麼要把微笑送給別人?

3.小動物們收到蝸牛的微笑爲什麼都笑了?

4.森林裏的小動物都誇小蝸牛棒,你們想小蝸牛知道會會怎麼樣呢?

5.你們認爲小蝸牛、小兔、大象都是怎麼樣的小動物呢?

(分析:中班幼兒在初步感知故事時,對故事的內容和情感的理解都是零碎,此環節中我透過歸納性的提問,幫助幼兒梳理故事內容,引導幼兒感受森林裏小動物們之間熱烈歡快的氣氛和充滿關愛的情感,懂得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的道理。完成重點目標)

(四)經驗遷移,仿編短句1.出示多幅有關於小動物相互幫助的圖片,引導幼兒用"我可以讓他們快樂"的句型來表述。

6.我們能爲周圍的人做什麼讓他們快樂呢?

六、說活動特色我認爲我今天設計的活動還是有特色的。

1.注重情感的渲染:以優美的音樂來烘托情感氛圍,可以使整個活動被濃濃的關愛情感包圍,給幼兒以心靈美的情感體驗。

2.注重發揮幼兒的主動性:活動中教師利用圖片爲幼兒的第一次仿編提供了支架,降低了方便的難度,給幼兒說的信心。第二次沒有圖片的支援讓幼兒仿編,體現了遞進性和層次性。

3.強調幼兒在前:活動中故事的理解和情感的感受,教師都是透過設疑引導幼兒主動思考。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教學反思:

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一聽老師說要講故事,都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極渴慕地望着老師,都希望快一點聽老師講故事。在完整的欣賞了故事後,孩子們不由的發起了感慨,爲此,教師讓孩子們互相說說自己對故事的看法,給幼兒創設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幼兒都積極發言,用語言表達着自己內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隨後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聽說遊戲?小老鼠打電話選自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教學活動設計及教案》(中班上冊)一書。該遊戲充滿童趣,貼近幼兒生活,易於理解解。目前,通訊設施非常發達,朋友間經常以電話聯繫,打電話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同時中班上冊幼兒年齡偏小且現在多數都是獨身子女,普遍存在出現粗心大意的行爲,所以這一遊戲既富有時代特徵又符合當前幼兒的年齡特點。 選取《小老鼠打電話》這一教材是因爲:

1、情節簡單有趣,形象鮮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2、打電話是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遊戲的語言易於幼兒模仿學習。

3、透過遊戲,幼兒能感受一些禮貌用語的用法且學習怎樣打電話。

4、遊戲能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瞭解體會到做事要仔細,不要粗心大意,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

(二)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 :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上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幼兒年齡偏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做事情粗心大意;幼兒喜歡模仿大人玩打電話遊戲,但由於缺乏生活經驗,詞彙貧乏,往往拿着話筒不知所措,也不知道說什麼等,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樂意觀看錶演,感受遊戲的樂趣。

2、體會做事要仔細,不要粗心大意。

3、樂意參與表演,大膽學說角色對話。

(三)教學重、難點:

在本次活動的目標中提到:樂意參與遊戲表演,大膽學說角色對話。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圍饒着這一目標進行教學,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中班上冊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往往一句話只說了半句話或幾個字就無法再說了,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

(四)教、學具的準備:

爲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佈置小老鼠的家:牆上掛全家福的照片,桌上放着娃娃家的廚房用具及一部電話機。(這是爲情景表演而準備)

2、小老鼠和小花貓的頭飾各一個。課前準備好情境表演內容。(這也是爲情境表演而準備的)

3、玩具電話機每個幼兒一部(這是爲幼兒玩遊戲而準備的)

二、說學情:

中班上冊的幼兒年齡在4左右,他們處於典型的遊戲年齡階段,是角色遊戲的高峯期。他們對遊戲特別感興趣,平時最喜歡邊用手當話筒邊唱《打電話》這首歌。但是由於詞彙貧乏,幼兒在遊戲中想說又不知道該怎樣說,既使說了也很難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加上幼兒打電話也缺乏生活經驗,雖然想打電話但又不知道怎樣才能打好電話。因此,我透過這次遊戲活動,讓幼兒體驗到遊戲的樂趣,在遊戲中練習打電話,給幼兒提供說話的機會。

三、說教法:

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遊戲法等教學方法。

爲什麼要採用以上方法呢?

採用直觀法是因爲4歲幼兒的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 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來看,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以看情境表演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採用提問法是因爲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啓發幼 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啓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情境表演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採用遊戲法是因爲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略感疲憊時,遊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打電話遊戲中能充分地表現自我,大膽說話。

四、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爲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爲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討論談話法、遊戲練習法等學習方法。

觀察法是幼兒透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透過觀看情境表演直接獲得印象。

討論談話法是幼兒在討論、談話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遊戲練習法是幼兒在玩打電話的遊戲中,邊遊戲邊練習對話,充分體現《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的精神實質。

五、活動程序:

根據中班上冊幼兒學習語言和年齡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三餓環節:

(一)觀看情境表演,激發幼兒的興趣。

首先我以一種神祕的口吻介紹幼兒即將看到的情境表演:“小朋友,你們喜歡看錶演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老鼠家發生了一件什麼奇怪的事?”以此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其次,讓幼兒看情境表演─小老鼠打電話,激發幼兒學習的慾望。

這一環節的設計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幼兒集中注意力,充分運用感官感知遊戲內容,爲實現本次活動的重點做好鋪墊。

(二)透過提問,引導幼兒說出遊戲內容,並再次觀看錶演。

首先我提以下兩個問題讓幼兒討論:

1、剛纔,你們看見了一些什麼?

2、小老鼠和小花貓是好朋友嗎?既然小花貓不是小老鼠的好朋友,爲什麼小老鼠打電話卻來了小花貓?(根據幼兒的反應,可再表演一次“小老鼠撥號是時東張西望的情景,讓幼兒自己發現小老鼠撥號不專心”)除了撥錯電話號碼外,還有什麼地方也說明小老鼠很粗心呢?”其次再次觀看錶演,而後提問:“小老鼠打電話是怎麼說的?它爲什麼不知道接電話的是小花貓?小老鼠要怎麼打電話才能把好朋友請來呢?” 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說出角色間的對話 ,從中體會做事粗心大意造成的後果。

這一環節透過提問、表演重點片段、設疑、再次觀看錶演,而後再提問,內容一環扣一環,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大膽地說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語,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它是解決活動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同時也完成了第二個活動目標。

(三)幼兒相互間玩打電話遊戲,練習對話。

隨着活動的進行,幼兒一定很想自己親自嘗試打電話。爲了滿足幼兒的活動慾望,我設計這一環節讓幼兒 自由結伴玩打電話遊戲。“小朋友,你們想打電話嗎?你是怎樣給好朋友打電話的呢?現在你們自己去找好朋友玩打電話遊戲吧。”

這一環節能充分滿足幼兒的活動慾望,幼兒在無拘無束的氛圍中練習打電話,表達自己的意思,給幼兒提供表現和說話的機會,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最終達到實現活動目標的目的。

小老鼠打電話

小老鼠, 打電話,

要找夥伴來玩耍。

開開門,嚇一跳,

怎麼來的是小貓?

鑽進洞裏仔細查,

原來撥錯號碼啦。

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喚起幼兒對母親愛的情感,使幼兒感受到親情是多麼美好<<母雞太太和兩個蛋>>幼兒園語言教案的內容,是一篇優秀的文學作品,故事中講述了母雞太太爲了孩子出生辛苦孵蛋,及小雞知道媽媽的辛苦在蛋殼談論怎樣回報媽媽,喚起幼兒對母親愛的情感,使幼兒感受到親情是多麼美好這個故事,語言精練優美,抓住媽媽愛孩子,孩子愛媽媽這一關在鍵點,根據《綱要》精神和孩子已有的能力實際、知識水平及教材要求,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二)活動目標1、情感目標:在感知和理解故事的過程中,體驗媽媽愛孩子,孩子愛媽媽的情感2、能力目標:要求幼兒能簡單地表演故事中的對話語言。

3、知識目標:鼓勵幼兒大膽地運用已有生活經驗理解和回答問題。

(三)活動重點、難點俗話說"提領而頓,百毛皆順",重點、難點的確定非常重要。由於小班孩子以具體形象思維能力爲主,故事教學的特點所以我把引導幼兒用較清楚的語言表達自己應該怎樣愛自己的媽媽,鼓勵幼兒爲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作爲本課的重點。由於小班孩子以具體形象思維能力爲主,所以我確定本課的難點是:要求幼兒能簡單地學習故事中小母雞和小公雞的對話語言。

二、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爲了有效地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的.是一種視聽講做結合的方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所謂"視聽講做結合的方法","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課件中的內容;"聽"就是傾聽教師的語言啓發、引導、暗示和示範;"講"就是幼兒的講,滿足幼兒想說的願望:"做"就是讓幼兒表演故事中母雞和小雞們的語言,滿足幼兒樂於表現的願望。這個方法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與一中積極的學習狀態當中。

(二)學法主要採用了"討論交流法"、"興趣導學法"、"綜合活動法"等"語言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所以幼兒語言的發展在於使每一個孩子都有"說"的機會,所以引導幼兒採用了"討論交流"的學習方法、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吸引幼兒在體驗的過程中主動建構知識體系,所以還引導幼兒採用了"興趣導學法",吸引幼兒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學習,讓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全體活動——全面活動——全程活動——主動活動",提高學習的能力。

活動準備是:

1母雞家背景圖:2母雞,小母雞,小公雞,雞蛋圖片和頭飾:3模擬雞蛋;4錄音機,磁帶;選擇以上直觀教具是爲了激發幼兒想象力,營造寧靜溫馨的氛圍,起到以景激情的作用。

三、學習過程

師生的雙邊活動堅持"以幼兒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原則,注重幼兒學習知識的"過程化、經驗化及主動性建構",透過孩子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來解決問題。老師做到講得"少"一點,"引"得巧一點,讓孩子學得"精"一點,"活"一點,領悟得"深"一點,"透"一點。

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序:

第一部分、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師:(出示母雞家背景圖)有一隻母雞今天特別高興,,我們來猜猜爲什麼,好嗎?老師表演歌表演<<咯咯噠>>(5分鐘左右)老師的匯入是這樣設計的:師:(出示母雞家背景圖)有一隻母雞今天特別高興,,我們來猜猜爲什麼,好嗎?老師表演歌表演<<咯咯噠>>然後進行提問談話:

剛纔聽着音樂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這裏讓幼兒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語言表達力,引起幼兒的興趣。

設計此步驟的依據是:

文學作品與音樂本是一家,透過音樂與故事的有機整合,深深地感染了幼兒,以歌表演中可愛的母雞形象激發幼兒興趣,引出故事內容。

第二部分、模仿想象:啓發幼兒學學母雞下蛋的動作,叫聲。

設計此步驟的依據是:爲後面表演鋪墊,母雞下蛋的動作,叫聲使孩子們表演起來更活臨活現增加表演的趣味。

聽聽、說說:

1、欣賞故事,記住故事主要情節;提問"我是母雞太太,小朋友喜歡我的故事嗎?記得故事裏有誰呀?"2、結合圖片,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圍繞重點、難點開展活動。

說說母雞太太怎樣愛小雞,小雞是怎樣愛母雞太太,重點鼓勵孩子說說應該怎樣愛自己的媽媽,鼓勵幼兒爲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設計此步驟的目的是:

1、先讓幼兒完整聽第一次故事,暫時不出現教具以免影響幼兒的注意力。

2、出示教具講述第二次故事,借據教具幫助幼兒。

3、在生生、師生間充分的互動中,透過互相交流和啓發性語言的運用,引導幼兒用較清楚的語言表達自己應該怎樣愛自己的媽媽,鼓勵幼兒爲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情感體驗:"母雞孵蛋",帶孩子一起體驗媽媽愛小雞,小雞愛媽媽的情感。

設計此環節的目的是:

1、創設發展語言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有充分的表演、講述的時間和機會,滿足幼兒樂於表現的願望。

3、用表演形式激發幼兒體驗媽媽愛孩子,孩子愛媽媽的情感。

四、教學特色

1、從情感態度、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等多角度體現了《綱要》的精神。

2、注意將老師的"教"轉爲孩子的"學",將培養孩子的能力貫穿活動始末。

3、充分利用分組教學和語言環境創設兩種形式,最大限度地爲每一個幼兒創造理解和表達的時間和機會。

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 篇6

教材內容分析

聲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到處都可以聽見,讓幼兒瞭解聲音的多樣性,具有一定的教育價值,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能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其教育資源來源豐富,生活中的大部分物品,我們都能使其發出聲音,這樣就能給幼兒一個實際操作的機會,讓幼兒獲得切身的體會。本教材的重點、難點是區分樂音和噪音。

幼兒情況分析

生活中各種聲音無處不在,動聽的聲音更是能吸引孩子的關注,激起幼兒強烈的好奇習與求知慾,我們便可利用這個興趣點,結合多種材料,讓幼兒親身體驗、探索並發現聲音的多樣性,並區分樂音和噪音。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瞭解聲音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東西發出不同的聲音。

2引導幼兒探索使物體發出聲音的多種方法,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3 辨聽一些常聽到的聲音,區分樂音和噪音。

活動準備

1爲順利完成以上教學目標,我做了以下準備:

2帶錄下不同聲音以及樂音和噪音。

3 供了多種物品,讓幼兒探索。如:打擊樂器、書、紙、積木等。

4安靜的標誌。

活動過程

首先以小猴子的謎語匯入課題,目的是讓幼兒說出耳朵的作用,可以聽聲音。

1播放不同的聲音,幼兒辨聽並模仿這種聲音。

2讓幼兒利用自己的手、腳和口發出聲音。

3讓幼兒運用老師所準備的材料進行研究、探索。這一環節能激發幼兒主動參與的慾望,讓他們對聲音產生濃厚的興趣。

4讓幼兒知道悅耳動聽的聲音叫樂音;刺耳、難聽的聲音叫噪音。

5放錄音,幼兒聽樂音和噪音。

6讓幼兒瞭解噪音對我們是有危害的。說說怎樣減少噪音。

7認識了安靜的標誌,並瞭解了安靜標誌的用途。

活動延伸

幼兒動手製作安靜標誌。

教學反思:

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 篇7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綜合活動《漂亮的蔬菜彩虹》,這是我們班主題活動“蔬菜朋友”當中的一個活動。

一、說教材

1.教材來源:此次活動來自生活。在秋天這個季節裏,蔬菜隨處可見,我們取材也非常的方便。蔬菜的品種非常的多,營養價值也非常的豐富,吃法繁多,可以清炒、可以煮湯、可以涼拌、還可以醃着吃,總之,我們的生活裏離不開蔬菜。然而,幼兒雖然知道很多的蔬菜,但對蔬菜的種類、用途、營養價值等還不是相當的瞭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幼兒不愛吃青菜的現象也是很嚴重的,加深幼兒對蔬菜的認識,激發幼兒對蔬菜的興趣,引導幼兒多吃蔬菜是很有必要的。就如《綱要》中所說的,“既符合幼兒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的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趕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次的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夠服務幼兒的生活。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一個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最終的結果,對活動和老師的教學起着引導的作用。以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爲依據,我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A、幼兒在感知蔬菜不同顏色的基礎上,嘗試不同顏色的搭配。B、掌握蔬菜由條切成丁的技能。C、在活動過程當中,體驗自己動手勞作的樂趣,產生對蔬菜的喜愛之情。

根據我制定的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於:感知蔬菜的不同顏色,知道顏色的搭配(學會根據不同的顏色進行排列)。透過幼兒的自主操作,使活動得到深化。活動的難點是:幼兒的自主操作,掌握蔬菜由條切成丁的技能,並根據蔬菜顏色的不同,把蔬菜分層裝進玻璃罐中。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總之我們的活動有一定的趣味性、綜合性和活動性,讓教育溶入生活當中。爲此,我們作了如下的活動準備:A、空間準備:操作檯6張呈長方形兩張兩張擺佈成3張長桌。B、物質準備:已做好的“蔬菜彩虹”;黃瓜、白蘿蔔、胡蘿蔔、包菜、紅辣椒、青辣椒等蔬菜切成條;小盤子、塑料刀、一次性桌布、花椒、八角、高粱酒、白醋、鹽巴、糖等分成三桌擺放;C、經驗準備:幼兒對蔬菜已有了一定的經驗(吃過或看過)全方位的準備爲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可能。

二、說教法

本次的活動,老師提供的主題,一定要引起幼兒的興趣,讓幼兒主動的參與到活動當中,還要挖掘此次活動的活動價值,所以我們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所謂操作法就是幼兒動手操作,幼兒在操作的過程當中進行自主的探索發現,可以得到相應的知識經驗。在本次

活動當中,我安排了幼兒的兩次操作。第一次是引起幼兒興趣後的操作,主要是讓幼兒探索蔬菜彩虹的色彩,知道顏色有層次的搭配。讓幼兒在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中獲取感知。爲後面的操作做好鋪墊。第二次的操作活動是讓幼兒自己親手製作“蔬菜彩虹”,有層次的把切好的蔬菜裝進玻璃瓶裏作成泡菜是我們最終的目的。

2.演示法:本次活動的演示法是老師說明怎樣把已經切成條的蔬菜切成丁,並且演示如何把已切好的蔬菜根據顏色有層次的裝進瓶子當中,在瓶子當中除了裝進蔬菜還要怎樣把各種配料給裝進去,讓幼兒對“蔬菜彩虹”的具體制作過程有一個直觀的理解,直接的演示讓幼兒得到濃厚的興趣,使其對製作的理解和認識更加的透徹。

此外,我們還適時採用了交流討論、賞識激勵法、審美薰陶法、對話活動等把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對勞作多樣性的理解和體驗,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

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性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和鍛鍊了能力,更加升華了孩子的情感。

本次活動我們採取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當中目標名明確的指出:(幼兒)“能用多種的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在活動當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聞一聞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此次的活動產生了興趣。

2.嘗試法:在第二次的操作活動當中,我們鼓勵幼兒自己嘗試着用老師準備的材料根據老師的演示,製作“蔬菜彩虹”。在這一過程當中幼兒透過自主操作、觀察同伴或是同伴協作嘗試着自己製作。當然,孩子不一定一次就能夠做得非常的好,他們透過不斷的嘗試,會想盡辦法把自己的蔬菜彩虹做得最好看、最美味!

與此同時,我們還透過幼兒之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等方法,表達着各自豐富的、多樣性的認識。

四、說教學過程

此次活動的流程爲:

激發興趣——自由探索——自由勞作——品嚐交流——活動延伸

(一)激發興趣(品嚐美味的蔬菜彩虹)

活動的一開始,老師就拿出事先做好的“蔬菜彩虹”,請幼兒品嚐,讓他們猜猜看老師是拿什麼蔬菜做的?引發幼兒觀察“蔬菜彩虹”的興趣。

(二)自由探索(觀察蔬菜彩虹)

根據幼兒好奇的特點,在第二個環節我就安排幼兒自由的觀察。我們爲每組的幼兒準備了用大玻璃瓶裝好的蔬菜彩虹,供幼兒觀察。在這一過程當中,老師是引導者,在輕鬆的活動氛圍當中,幼兒摸摸、看看、說說各自看到的。在這一過程當中,幼兒得到

的知識經驗是零散的,爲了能夠加工整理,再幼兒自由探索後,我們就透過幼兒介紹,集體講評的方式,整理幼兒獲取的知識經驗。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預設幼兒將得到以下的知識經驗:在玻璃瓶當中的是各種各樣的蔬菜,切的一小塊一小塊的,老師根據蔬菜的不同顏色的把他們分層的放在玻璃瓶當中,看上去就像七彩的彩虹很漂亮!裏面還放了酒和醋、還有一些黑黑的東西(一些八角、花椒等)。

(三)自主操作(製作蔬菜彩虹)

具體說,我們的這次

活動主要是勞作活動。幼兒在透過大家的自由探索和老師示範當中,已經產生了對活動的好奇和興趣,於是我們就乘熱打鐵,安排幼兒自由操作,製作“蔬菜彩虹”。因此我們要求幼兒透過自己的操作和相互之間的交流,來嘗試製作。在這個環節,我們主要的要求是要孩子把切成丁的蔬菜,根據蔬菜顏色分層次的放進玻璃瓶子當中。因此,只要是幼兒看見自己製作的“蔬菜彩虹”和老師做的一樣漂亮,他們就能夠很高興,就有了成功的體驗。

(四)品嚐交流

剛剛製作好的“蔬菜彩虹”是不能馬上食用的,所以我們在上課的前兩天預先製作好一些好吃的“蔬菜彩虹”,讓剛剛自己做好了“蔬菜彩虹”的孩子們品嚐!這樣不僅增添了孩子的喜悅之情,更是增添了孩子對自己製作的期待之情。他們將會帶着“我的‘蔬菜彩虹’也能向老師做的一樣好吃嗎”的疑問,繼續保持着對其的興趣。

(五)活動延伸

活動結束,我們並不能告一個段落。接下來還有孩子對自己製作成果的期待,他們希望自己的“蔬菜彩虹”能夠很美味,能夠讓大家都喜歡。接着,我們可以讓孩子把自己的製作帶回家裏,請爸爸媽媽品嚐,到時候,孩子不僅僅能夠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還可以得到家長對他們的讚許!我們也可以請家長配合,在家和孩子一起做“蔬菜彩虹”,讓孩子從中體會另一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