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有關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範文錦集7篇

學問君 人氣:1.94W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範文錦集7篇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27課《兩隻小獅子》。《兩隻小獅子》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話故事。課文主要講述了兩隻小獅子的不同生活態度:一隻小獅子非常勤奮,每天練習生活的本領;另一隻卻認爲憑着父母的地位和本領能生活得很好,於是整天懶洋洋的曬太陽,什麼也不幹。透過一勤一懶兩隻獅子的對比,以及獅子媽媽對懶獅子的教育,告訴學生從小應該勤奮學習,學會生活的本領,不能依靠父母生活。

這篇課文篇幅較長,表現形式以對話爲主。

2、學習目標

根據我對教材的理解以及對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天性愛動、富於想象的特點的認識,特制定瞭如下三個教學目標,力求在各個教學環節中貫穿以情、趣的激發爲基礎,以讀的訓練爲主線,力求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特點。

1)知識技能目標:認識11個會認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方法目標:透過創設情境、朗讀感悟、互動探究,努力激活教與學的氣氛,力求教學過程的生動活潑。

3)情感態度目標:從內心喜歡閱讀、朗讀童話故事;明白從小應該勤奮學習,學會生活的本領,不應該依靠父母生活的道理。

3、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閱讀……以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尤其是對一年級學生更不能做過多的講解,而應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因爲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他們的閱讀能力,要在語言文字中準確把握所蘊涵的情感世界,真正品出語言的味道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本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課文中所描繪的小獅子勤學苦練,懶獅子懶洋洋的什麼也不幹,體會媽媽對他的教育。

二、說教法學法

在這堂課中,爲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朗讀主線”的原則,根據教材特點和配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爲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學法則以誦讀、發現、感悟、體驗爲主,旨在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全程參與,主動獲取知識。

三、說教學程序

新課標指出:教師應努力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讓他們在感興趣的、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真正成爲語文學習的主人。本着這樣的指導思想,特將本堂課的教學思路擬訂爲:激趣匯入、感受樂趣——研讀課文、體驗樂趣——拓展思維、昇華樂趣——佈置作業、延伸樂趣。

(一)激趣匯入、感受樂趣

衆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點對於低年級學生尤其重要。創設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自然地進入學習情境,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氣氛。常言道: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於是,上課伊始,我就創設情境,激趣匯入,讓學生感受樂趣。

首先我一邊用課件演示一列火車駛入大森林,一邊高興地說:“小朋友,咱們一起坐上火車去大森林裏玩玩吧!”接下來出示獅子媽媽一家人的圖片,說:“瞧,誰來歡迎我們了,咱們和他們打個招呼吧!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去獅子媽媽家做客,好嗎?”這種情境的創設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自然地引出了本課內容。

(二)研讀課文、體驗樂趣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尤其是第一學段的閱讀要求中提出: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要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基於以上對《新課標》要求的理解,及本課重難點的把握,我在第二版塊“研讀課文、體驗樂趣”的教學中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取名字,初讀感悟→說理由,深入研讀→猜心理,感情朗讀

1.取名字,初讀感悟。

爲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初讀感悟之中去,我精心設計了一個學生感興趣的情境:讓學生幫助獅子媽媽解除煩惱——給小獅子取名字,並要求取名字的理由得從課文中找。因爲學生要給小獅子取名字,那就得讀書,還得讀出小獅子的特點,使名字能自圓其說。這樣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引入課文的學習中去了。然後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合作學習,要求小組長注意檢查生字的讀音,再交流討論一個最好的名字,最後進行全班交流。學生們所取的名字一定會是五花八門的,但不管學生怎麼說,只要是能自圓其說,我都會予以肯定、鼓勵,以激勵他們的發現。因爲學生能取什麼樣的名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

2.說理由,深入研讀。

新課程關注的不只是學習結果,更關注的是學習過程,也就是一定要探究學生是怎麼學習的,學習的過程中表現的情感、態度、價值如何。接下來說理由這一環節就是爲了引導學生深入探究。

我將抓住課文中的一些重點詞、重點句讓學生展開想象,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運用多媒體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畫面,使學生透過形象感受來理解課文。例如要理解課文中所描繪的小獅子勤學苦練,我就先讓取“勤勤”這個名字的同學說理由,學生爲了說服自己的理由,那就得再讀書,從書中找詞語找句子。他們一定能從課文中找出“一隻獅子整天練習滾、撲、撕、咬,非常刻苦。”這句話,於是課件出示這句話。再緊緊抓住“刻苦”一詞,讓學生展開討論:

1)說說勤勤刻苦練那些功?

當學生回答後,指名學生來表演一下,學生一定非常踊躍。接下來我又問:

2)勤勤一天到晚地這麼練會遇到哪些困難?

有的學生可能會說:“它的腳會蹭破皮,會流血,那天體育課,我跑步時就摔倒了,膝蓋擦破了皮,還流了血,疼死我了。”還有的同學可能會說:“勤勤會累得滿頭大汗,可能會累趴在地上其不來。”……於是我告訴學生,它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難仍然堅持練習,這就是刻苦啊!這樣學生透過將心比心的體驗,感悟了獅子的生命成長是一個刻苦的成長過程。當學生感悟了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後,自然地生成了情感,這時讓學生帶着情感讀,一定能讀得聲情並茂,要比老師先講解怎麼讀要好得多。

3.猜心理,感情朗讀

至於文中的懶獅子,雖然學生能很容易地從文中找到說明其懶的理由的句子,但要達到理解感悟的目的並不容易。爲突破這一難點,同時結合本文是以對話爲主的特點,我特意設計了“猜心理”這一教學環節來知道學生朗讀感悟。

首先讓學生自讀對話,猜猜小樹和懶獅子它們心裏想什麼,還會有什麼樣的動作。然後指名猜,想猜哪句就猜哪句。充分肯定學生多元化的理解。接下來鼓勵學生大膽地說體驗、演動作、扮角色,再透過師生對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懶獅子的惰性及依賴心理,達到品讀感悟的臺階。最後出示小樹和懶獅子對話的動畫課件,加深理解和感悟。

(三)拓展思維、昇華樂趣

每一篇課文都要給學生一種思想的啓迪,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生命。這篇課文的教育價值就在於教育學生如何看待生活,是做一個勤奮的人還是懶惰的人。所以在第三版塊“拓展思維、昇華樂趣”中設計了“勸獅子”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勸勸懶獅子,就是讓他們樹立正確的生活觀。同時,這也是讓學生將課文語言內化爲自己語言的機會,爲學生提供了運用語言的舞臺。

首先讓學生討論:你覺得懶懶這樣想對嗎?它如果繼續這樣下去會有好的生活嗎?有的學生可能會說:“它這樣下去會餓死的。”有的學生會說:“懶懶可能會被獵人捉住的。”然後我自然而然地引入:這可糟了,你想勸勸懶懶嗎?學生的情感被撥動起來了,一定有很多話想對它說。學生暢所欲言後,用課件演示獅子媽媽勸懶獅子的動畫,再齊讀媽媽的話,體會媽媽對它的教育。最後總結全文,告訴學生這個故事不只教育這隻懶獅子要學會生活的本領,其實也在教育我們小朋友,你們從小也要學會生活的本領,不能依靠父母生活。

(四)佈置作業、延伸樂趣

一節好的語文課一般都有扣人心絃的“起調”,引人入勝的“主旋律”和餘音饒樑的“終曲”,這種精彩的“終曲”不但可使課堂氣氛高潮迭起,而且能讓學生把這種情感延伸到課外,達到“課雖終,思未了,趣不盡,情更濃”的境界。爲了達到這種效果,我設計了一個延伸性和開放性很強的練習:

1.課文編成課本劇演一演。

2.編故事,以“懶懶的變化”爲主題,形式可多樣:講故事、演小品劇、畫連環畫等。

因爲演課本劇、編故事、演小品、畫連環畫都是學生喜愛的活動,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我佈置這樣的作業,讓學生任選其一,不僅給學生留下了創作的空間,還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

四、說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做到了圖文結合,形象直觀,條理清晰,便於學生理解,起到了深化主題、回顧中心的作用。

總之,本堂課的設計重自主、重探究、重合作、重感悟、重體驗,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尊重學生原有的認知和經驗,並在學生自主的基礎上建構課堂教學,力求體現新的課程觀念。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望廬山瀑布》,它是二年級語文第17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是我國唐代偉大的浪溫主義詩人李白的作品。課文是精讀課文,描繪了廬山瀑布壯麗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透過學習能夠豐富學生的古詩積累,培養語感;瞭解祖國山河的壯麗,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接觸學習了一些古詩,尤其是對唐詩、對李白都有了一定的瞭解;初步掌握了古詩的學習方法,積累了一些古詩詞的知識。

但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理解力不能成熟。所以在設計教學時儘量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

我認爲這節課的:

(一)知識與能力是

1、會認“廬、瀑、爐、疑”4生字,會寫“爐、煙、銀、流”4個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是

將學習課文與旅行相融合,透過旅途中的各種活動反覆訓練學習課文。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

在學習中養成讀書、識字、寫字的良好習慣;喜歡學習古詩,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秀美、神奇。

會認“廬、瀑、爐、疑”4生字,會寫“爐、煙、銀、流”4個字;能背誦古詩。是這節課的重點,而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秀美、神奇是這節課的難點。所以上課時給學生展示大量的圖片,讓學生有直觀的感受,幫助他們克服這個難點。

我將這節課設計成在去旅遊地的車上導遊引導遊客做各咱競賽活動的過程。將教學內容與活動相機結合,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本課內容。開展的活動有:談論圖片、我會讀、書法比賽、欣賞歌曲、朗誦比賽、有獎答題、古詩文比賽等。談論圖片透過投影三幅圖片激發學生想要去這個地方旅遊的興趣。然後投影火車及老師的圖片將學生帶入到旅遊車的情景中,教師變成了導遊而學生成和遊客。透過列車廣播員的介紹,讓學生明白今天的目的地廬山及廬山的相關情況。這實際是本節課的匯入部分。

因爲要去廬山旅遊,這時導遊也就是老師就要求學生要了解廬山有關的字詞,透過我會讀,一是檢查學生課前對本課生字的預習情況,二是透過教師範讀,小老師領讀,學生齊讀,開火車讀等形式讓學生學會本節課要認識的字。這是檢查預習部分。

書法比賽,是透過學生讀字/教師在黑板上書寫,學生跟教師書空,邊寫邊說筆畫/學生代表到黑板上書寫,其他同學在田字格本上書寫/組長檢查書寫,寫的好的畫笑臉,寫的不好的畫哭臉等形式讓他們學會本節課要會寫的字。

欣賞歌曲,讓學生在車上休息放鬆一下的同時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教師適時介紹這首歌的相關情況,然後引出下一個活動朗誦比賽。

朗誦比賽透過錄音的講解及觀看圖片,讓學生大體瞭解這首的意思,然後透過學生試讀/聽錄音讀/跟錄音讀/學生齊讀/分小組讀等形式讓學生練習掌握本課,然後小組推選代表參加班內朗誦比賽,教師對優秀者給予表揚和獎勵。這實際是學習課文內容的過程。

有獎問答實際是本節課的當堂達標測試,根據本課內容我設計了有針對性的練習題,學生透過憑門票參加問答贏取獎品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進一步鞏固本課所學的內容。

我會讀,是本節課要求學生認識的字,看拼音寫詞語是本課要求學生會寫的字,第3題是背誦本課,第4題是古詩填空,第5題是運用所學。

最後的古詩文比賽是讓學生在課下收集有關的古詩文,然後進行比賽的活動,這實際上是佈置的課後作業。

匯入課題和檢查預習是3-4-5教學模式中的課前延伸部分,學寫生字、初步感知課文、學習課文、達標測試是課內探究部分,課後作業就是課後提升部分。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和時間賽跑》是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一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兩層意思:一是“我”從爸爸的談話中、從太陽落山、鳥兒的飛行中,明白了爲什麼要珍惜時間;從“我”和時間賽跑的經歷中體會到怎樣珍惜時間。作者慧眼獨具地抓住了生活中不經意的時間流逝問題,以祖母去世,“我”哀痛萬分,透過父母對我的啓示和自己的切身感受,把時間變成了可以覺察到、並在行動中可以抓得住的東西,從而點明瞭中心,使人們認識到:所有時間裏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會獲得成功,是一篇教育學生珍惜時間的好教材。

本節課訓練重點是理解文中父親說的話、有關珍惜時間的諺語和文章最後一段話,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本課難點是透過文中具體事例明白時間可以爭取的道理,從而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這也是本課的教學目標。

由於四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據課文內容和我班學生思維比較活躍的特點,教學時可以指導學生讀文體驗並展開探究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然後讓學生聯繫自己的親身經歷或所見所聞進行閱讀反思,感受時間的珍貴,形成珍惜時間的價值觀念和情感體驗。

二、說教法和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爲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爲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和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採取引導法,以課文題目爲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後組織學生討論探究並體驗,最後結合實際進行閱讀反思,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堂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三、說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質疑定向——探究體驗——反思昇華——自主作業。

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由於文章題目就是文章的文眼,所以上課伊始,我就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質疑,提問: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要問?這時學生會提出:誰和時間賽跑?爲什麼要和時間賽跑?時間又不是人,“我”爲什麼偏偏要和它賽跑?“我”是怎樣和時間賽跑的?結果怎樣等問題,我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概括爲以下三個問題:(出示問題)

1、時間又不是人,“我”爲什麼要和它賽跑?

2、“我”是怎樣和時間賽跑的?

3、時間又不是人,“我”爲什麼偏偏要和它賽跑?

問題確定後我讓學生選擇最想探究的問題,自由結合組成探究小組並迅速確定每個人的角色。這樣就爲下邊的理解和探究做好了鋪墊,使探究確定了方向。

接着進入教學的第二個階段—探究體驗。

探究定向後,我用信任而具帶鼓勵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反覆讀文,自主探究,學生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難免碰壁或者片面,這時我再讓學生小組討論,學生有自主探究轉爲合作探究。

學生透過讀文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探究明白了:如果時間能停下來,外祖母就不會去世;如果時間能停下來,爸爸還會擁有童年,“我”也會回到昨天,我更不會有一天也像外祖母一樣永遠不能回來;如果時間能停下來,明天還會看到今天的太陽,鳥兒還會飛過今天的飛行路線,然而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並從這些普普通通的生活事例中體會到了時間的一去不復返。學生在對文中“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等諺語的探究理解中體會到了時間的珍貴。

學生透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後,問題基本明朗化,這時進行全班交流,有中心發言人代表小組進行發言。我根據學生彙報情況相機板書,並及時出示下列重點句子:

(1)所有時間裏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

(2)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3)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4)雖然明天還會有新的太陽,但永遠不會有今天的太陽了。

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所以

在學生探究理解過程重,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比如:(1)用悲痛的語調讀第一自然段,體驗作者的悲痛和時間的無情;(2)用稍慢、無奈與沉重的語氣讀第四自然段,體驗時間的短暫與無情;(3)用稍快而又興奮的語調,體驗我跑贏時間奮和喜悅。)

由於這三個問題相對獨立,內涵輻射全篇,教學順序可根據學生會報情況進行調整,以保護學生的主體意識,使他們能夠暢所欲言。

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課要具有開放性和探究性,要擴大學生閱讀面,所以在學生讀懂課文內容並理解體驗後,我再讓學生交流蒐集到的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並談自己的理解,這樣課堂上你爭我辨,氣氛活躍,既開拓了視野,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

在學生探究體驗後,我再引導學生讀文章最後一自然段,並結合實際進行反思昇華,使教學進入第三個階段,教學時,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

1、作者寫出了這好的文章,可見是一位出色的文學家,如果他不和時間賽跑,他會在文學上取得成功嗎?

2、假如有一天你也和時間賽跑,努力學習,並在某一個方面取得了成功,你是不是也會感到和時間賽跑其樂無窮呢?

3、說說自己和別人浪費了時間的一兩件事,並就此談談你的感受

學生透過反思,明白了不珍惜時間就不會事業有成,和時間賽跑是人生中的最大樂趣,而且懂得了今後該如何珍惜時間,爲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習慣奠定了基礎

教學環節的第四部分——佈置作業

新課程標準要求中年級學生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和感受,並引導學生觀察社會、觀察人生,爲體現這一指導思想並突出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的宗旨,同時也爲了強化學生珍惜時間的價值觀念和情感態度,我安排如下作業:(出示作業)

(一)、以《時間你是我的親密夥伴》爲題,談談你浪費或珍惜了的時間及感受。

(二)、(1)從報刊、電視、網上或生活中搜集:哪些人被譽爲走在時間前面的人?他們有哪些動人事蹟?(2)列舉生活中的具體事例說說一分鐘可以做那些事。

四、說板書設計

學生在討論探究中,我相機板書,我的板書是這樣的:

3、和時間賽跑

外祖母去世:哀痛萬分(起因)

和時間賽跑:興奮無比(經過)

假若……就……(結果)

這個板書一方面展現了文章的主要內容,一方面展示了文章敘述順序,爲下一組瞭解文章的順序這一訓練重點做好了鋪墊,同時也反映了作者珍惜時間價值觀的形成過程和情感態度的轉變過程。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學目的

(1)準確、流暢、有情感地朗讀課文,感覺鄉親們冷靜無聞、無私奉獻的精力,並使學生從中受到薰染、薰陶。

(2)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身邊事物的習慣。

二、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鄉親們純樸、勤懇、老幼相敬的可貴品質和一心爲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教學難點則是理解爲什麼說“搭石”聯結着鄉親們美好的感情。

三、說教學方法、學法

在閱讀教學中,方法的設計至關重要。根據新課程基本理念,針對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在本文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以“讀”爲主線,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文中美好的情感。

四、說教學基本流程

對於本文教學,我設計的教學流程一共分爲四個部分:一、談話匯入,創設情境;二、整體感知,初識搭石;三、細讀課文,體會情感;四、課外拓展,談自己身邊的事。

在談話匯入、創設情境的環節中,針對孩子的情況,我提了最簡單的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接着再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第二個環節是整體感知,初識搭石。在這一環節中,我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詞,讀通句子,並讓學生思考:什麼是搭石?

學生自由讀課文後,認讀生字詞,接着再交流問題“什麼是搭石?”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句子讀一讀,使學生理解“搭石”的特點及作用。

第三個環節是細讀課文,體會情感。在這一環節中,我重點圍繞“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句話,抓住“與學生一起尋找美”展開教學,使學生理解搭石之美的真正含義。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重點引導:

在品讀第二自然段時,重在讓學生體會上了老人一心爲他人着想的品質。爲此,我採用想象說話的方法,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促進朗讀能力的提高。比如引導學生體會老人的內心世界,提問:老人踩了不穩的搭石,心裏會怎麼想?老人不是急着趕路嗎,擺好搭石後,爲什麼還要踏上幾個來回呢?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老人呢?相信經過師生這部分的問答,學生對文字的理解會更加深入,在此基礎上的朗讀也會更有深度。

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刻畫的是一幅人們和諧有序走搭石的景象。教學時,我重要捉住“行動是那麼和諧有序”、“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等,讓學生邊讀邊睜開想象,感覺人們走搭石的節拍,諦聽那走搭石時發出的輕而有力的踏踏聲,說出眼前目今表現的畫面,讓學生身臨其田地領會美,感覺美。文章的第四自然段,筆墨樸素,但是簡樸的事變中卻閃耀着優美的頭腦,散發出融融的暖意。在引導這一部門的朗讀時,我重點捉住“人們把這當作理所雖然的事”這句話,引導學生深入明白“理所雖然”這四個字所表達的情緒。

我捉住“溪邊讓路,背老人過溪”這兩個詳細事例的形貌,加深學生對“理所雖然”這個詞的明白同時,又使學生逼真地感覺到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力。

課文第五段的教學,重在點破文章主題,使學生明確本文看似寫石,實則寫人。使學生進一步領會作者借搭石所歌頌的無私奉獻,同心專心爲他人着想的人性美,並引導學生朗讀。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教材簡析]:

小學九年義務教育浙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冊語文第11課《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1933年文學家巴金到這裏遊覽後,就給他取了個好聽的名字“鳥的天堂” 還寫下了這篇散文。巴金運用了準確生動、樸素優美的語言,向人們展示了一幅動人的南國圖畫,抒發了對“鳥的天堂”的讚美之情。

[文章特點]:

語言大師巴金的文章,一、準確傳神,生動形象,意境深遠,妙不可言。二、節奏明快,情深意厚,自然流暢,琅琅上口。三、欲揚先抑,氣韻貫通,技巧嫺熟,波瀾起伏

[課文中心]

課文記述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看的不同景象,說明大榕樹的美麗奇特以及“鳥的天堂”名不虛傳。讚美了美麗而有生機的南國風光,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讚美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目標:

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出發,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5個生字,能正確理解“縫隙、應接不暇”等詞及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課文描寫景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2、技能目標: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充分發表意見的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情感目標:在理解語文內容的基礎上,感受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和諧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

體會“鳥的天堂的美”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並能用各種喜歡的方式表達感受。

四、教學難點:

1.體會“鳥的天堂”的含義。

2.學習描寫事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五、教學設想:

( 一)、在教學形式上,採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心有所感,情有所依。如播放大榕樹上羣鳥紛飛的錄像,使學生進入“我”欣賞鳥兒的情境。

(二)、在教學方法上,形式多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①在語言文字訓練中,讓學生讀、思、勾畫,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②在詞語訓練中,用解釋、比較、聯繫上下文等方法

③在內容理解中,以讀促講,重品味和感悟

④在難點問題解決中,採用討論探究法。如對:“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的理解。

(三)、在教學模式上,構建“主體、和諧、發展” 的個性化學習課堂。如以小組生生互動,集體師生互動;積極探討中提高學習能力,自然滲透中培養人文素養。

(四)、在教學理念上,提高對語文人文性的認識

1、精妙教學語言,激起學生心底最美好的感受。

2、提高審美情趣,以感受大自然生命力的美。

(五)、在學法指導上,採用讀悟法、合作探究法、體驗法。

六、教學流程:

一、談話匯入,整體感知(理念: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

1.匯入:這節課,我們就和巴金爺爺一起去廣東新會縣天馬河上一個被人們稱作“鳥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我們會有什麼感受呢?

2.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快速閱讀課文,體會一下榕樹給你什麼感受?鳥兒又給你什麼感受?

二、深究課文,重點感悟。

(一)學習“大榕樹”部分(尊重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學生對語文材 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

1、要求:自由朗讀課文1—8節,劃出你最喜歡、最感興趣的內容。

2、重點學習第七、八自然段,體會榕樹美。

3、交流自學情況,發表自己的見解。

(1).利用簡筆畫板書讓學生了解“綠葉的多”、“枝上又生根”等特點。

(2).重點體會:“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鼓勵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感受。

(聯繫本組重點訓練項目“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教師尊重學生閱讀的多元感受)

(3).透過教師參與的反覆朗讀,表達自己對課文重點部分的理解、感受。

(4).透過自己對這段描寫的體會和感悟,由衷地讚歎“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學生自讀自悟——師生評價——指名讀——教師範讀——齊讀)

4、學生交流“大榕樹”的資料,拓寬知識渠道。

(二)、學習“羣鳥紛飛”部分(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1.教師引導:讓我們走進課文,欣賞熱鬧的場面,鼓勵學生透過自由朗讀課文,盡情地感受這部分語言文字描繪的美。(學生可站、可坐,可請老師、可找夥伴)

2、指名學生在榕樹上添畫各種各樣的鳥:讓他們體會“羣鳥紛飛”的場面,使學生形象地感受這部分的動態美的描寫。(學科間的融合,恰當利用美術課的資源)

3.默讀課文,思考:從哪些重點語句中能夠體會出這裏的鳥兒多?

4.學生彙報、交流。

5.看到這麼一棵奇特的榕樹,領略到樹上鳥兒歡騰的場面,作者又發出了怎樣的感嘆呢?學生齊讀(投影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6.教師追問:從這句話中,你發現了什麼?

(1)(第一個鳥的天堂有引號,而第二個則沒有。)

(2)作者爲什麼要這樣寫呢?有什麼不同的含義嗎?

(第一個鳥的天堂指的是這棵大榕樹,第二個鳥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鳥的天堂。鳥兒在這裏棲息繁衍,過着幸福的生活。)

7.再讀課文,在欣賞課文的過程中,領會作者對這一情景的描寫。

(指名讀——師生評價——齊讀。透過讀體會作者的欣喜,讀出鳥的活潑可愛,讀出鳥的多。)

8、教師引導學生比較作者對“大榕樹”和“羣鳥紛飛”的描寫,體會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區別。

(三)、交代任務,拓展延伸(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1、播放“小畫眉”。(提示:假如你是小畫眉,有些什麼感受?)表達感受的方式如下:

(1) 說些什麼?說一說。

(2) 寫一段文字(小詩,順口溜┄┄),讀一讀。

(3) 編寫歌詞,唱一唱。

(4) 看到些什麼?畫一畫。

2、寫一份倡議書。(針對小鳥天堂的生態環境,如何保持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內容。)

3、寫一份解說詞。(向他人介紹“小鳥天堂”的景色。)

4、如果你生活在鳥的天堂,爲使鳥的天堂更美麗,你會怎樣做?

讓學生自主選擇其中的一種,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學習的感受。

(開發學生的潛力,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鼓勵學生創新。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

5、交流感受,教師相機評價、指導。

七、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教師精心設計的結晶,是課堂教學的精髓,不僅可以體現主要內容,而且能使學生抓住板書內容掌握整個課堂教學內容,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我的板書設計正是體現了這一點,具有代表性,一目瞭然,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6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23課《三個兒子》。我將從教材分析及設計理念,學情分析,教學目標的制定,教法學法的預設,教學資源的準備,教學流程的設計,教學效果的預設這幾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及設計理念

這是一篇十分淺顯的課文,但是淺顯的文字中卻包含着樸素而深刻的道理。當三個兒子看到自己的媽媽拎着沉重的水桶走來時,前兩個兒子只知道展示自己的特長,只有第三個兒子接過媽媽手中沉甸甸的水桶。

本課以《兒童思維發展新論》和《語文課程標準》爲指導思想,以語言運用爲中心,在教學中,透過角色互換,設定情境,換位思考,移情體驗,讓學生融入角色,體會情感,從而產生心靈的`共鳴。理解老爺爺的話中包含的深刻含義,讓學生對孝順父母的美德有更進一步的感悟。

二、學情分析

1、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喜歡閱讀,思維活躍,大部分學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他們喜歡朗讀,有一定的朗讀速度,喜歡錶達,有強烈的表現慾望,喜歡創編,有豐富的想象力。

2、二年級的學生喜歡在課堂上受到關注,願意得到表揚,有互相幫助的願望,自信心不斷加強,具有初步合作學習的能力。

3、課文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比較接近,學生理解起來很容易,但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對文字深層面的涵義挖掘不是很透徹,需要老師在課上及時關注,表揚,給少部分膽怯學生以鼓勵。

三、教學目標的預設

根據《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編排意圖,結合二年級學生的特點,我預設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教給學生方法,引導學生說、寫自己爲把爸爸媽媽做的事情,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透過大量閱讀,讀準人物說話時的語氣,使文章主題得以深化,激發學生用實際行動孝敬父母的願望。

2、透過情景創設,爲學生搭建思維平臺,培養創編能力,激發學生語言表達的熱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透過學習課文,理解老爺爺說的話,懂得我們要孝敬父母的道理,並且把孝敬父母落實到行動上來。

教學難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是教學重點;而理解老爺爺話的含義,明白只有孝敬父母的兒子纔是真正的兒子,是教學的難點。

四、教學資源準備

爲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課前,我和學生要做好這樣一些準備:

教師:1製作相關課件;2收集一定量適合學生閱讀的關於孝敬父母的小故事。

學生:觀察媽媽在生活中的表現,並認真感受。

五、教法學法的預設

1、以讀爲本:尊重語文學習規律,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透過自主讀、合作讀、探究讀、對比讀、教師範讀、師生評議讀、動作體驗讀、角色表演等多種形式的讀來落實語言訓練,培養學生語感,同時還語文以本色。

2、讀寫結合: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想象,創編,讓學生在結合課文的學習中去創造,去延伸,去書寫自己的感受。

3、體驗教學

讓學生走進課文,當媽媽、當老爺爺、當兒子,透過不同的角色體驗,與文字展開零距離的對話,實現"三維一體"的教學。

4、合作探究

新課程尤其倡導要培養學生的個人意識和團體協作能力,在多維互動的活動中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將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個體感悟的基礎上,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如小組討論:爲什麼老爺爺說只看到一個兒子?

5、多元評價

在課堂學習評價中,我嘗試讓自評與他評、師評與生評相結合,讓評價主體多元;讓總結性與商討性評價相結合,讓評價方式多元;透過積極、有效的評價,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評價"中成長。

六、教學流程

(一)複習匯入,激發閱讀興趣,

在複習時利用"摘蘋果"遊戲,檢查孩子們對生字掌握情況,要求孩子們讀準音,記住字形。孩子們喜歡遊戲,紛紛發言,爭奪果子,可能會說出利用編字謎,形近字,熟字加偏旁等識字方法記住生字。這時我真誠地誇獎,並迅速與學生生活相聯繫,讓孩子們回憶媽媽的誇獎,模仿誇獎時的動作和表情,營造一個換位思考的空間,孩子們馬上地交流,進入興奮狀態。同時,也自然地匯入到了新課的學習:今天,課文中的三個媽媽是怎樣介紹自己的孩子呢?我們快去仔細讀讀課文的1—6自然段,找出媽媽介紹兒子的話,用橫線劃出來。孩子們就會興趣盎然、迫不及待地走進文字。

二、落實語言訓練,體悟人物情感。

1、抓住三位媽媽對話,朗讀感悟

本環節充分體現了"以讀爲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讓學生自主體驗媽媽的角色,讀一讀媽媽說的話,並讀出媽媽的語氣和神態。這樣的自主讀書活動,既展示了學生的成功,又增強了他們的自信。自讀完畢後,讓學生帶着各自的體會與他人組成學習小組,在小組內開展合作讀書,互相比賽,互相學習。這樣,在傾聽他人讀書的同時,豐富個人體會。爲了讓孩子們更進一步把自己轉化成媽媽的角色,我透過師生

評議讀來引導學生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培養他們的語感。如,我在重點引導學生揣摩第一個媽媽說話時的語氣時,預設了這樣一個交流平臺:一位學生讀後:

師:呀,你讀出了媽媽誇獎孩子的語氣,真了不起!老師很想知道,你剛纔在誇獎這個兒子時,心情怎麼樣啊!

生:我爲我的兒子感到驕傲。

生:我還爲我的兒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後一定能成爲一個很有名的運動員!

師:你們覺得這個媽媽讀得怎麼樣?

生:我覺得他還可以做出媽媽驕傲的表情。(生做擡高頭的動作,驕傲的眼神。)

生:我認爲他的話還可以說得更慢一些,那樣別人可以聽得更清楚,感覺這個媽媽也就更驕傲了。(生自信地讀)

以上預設注重讀書過程的指導,經過反覆的揣摩使情感得到昇華。這樣讓孩子們很快就體會到,作爲一個媽媽在介紹自己的孩子時是怎樣的驕傲和自豪。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與此同時,老師也以一個媽媽的角色加入到孩子們的角色體驗中——進行示範朗讀,聲情並茂地感染學生,創設富有感染力的語感氛圍,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第一個媽媽的話,孩子們會讀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

對於第二個媽媽的話,完全可以放開手腳,讓他們自己去讀、去悟,教師只是爲他們提供練習提高的空間,將"授之以魚"轉換成"授之以漁場"。

朗讀第三個媽媽的話時,我引導學生透過與前面兩個媽媽的對比,來朗讀揣摩出第三個媽媽平淡、緩和的語氣。隨即我課用課件出示這樣的填空:

一個媽媽()地說:"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

又一個媽媽()地說:"我的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

第三媽媽()地說:"有什麼可說的,他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在充分的閱讀實踐中,孩子們揣摩領悟了三個媽媽的不同內心,表達出了三個媽媽的不同情感,並輕鬆完成填空,更重要的是落實了語言訓練,培養了學生語感。

2、朗讀第八自然段,體會提水的辛苦。注重引導發現,鼓勵探究學習是這套教材中非常顯著的一個特點。爲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其養成善於發現的習慣,我在這裏提出"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三位媽媽提水很辛苦?"讓學生透過自主發現,領悟文章深層含義。(孩子們在仔細閱讀第八自然段的基礎上,從"直晃盪、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這些細小的地方發現水桶很重。)並透過兩次朗讀來突破課文難點:第一是探究朗讀:依據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讀表現出水桶很重;第二是動作體驗讀:藉助肢體語言,用帶上動作的朗讀,強化出水桶很重,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對媽媽的體貼、關愛之情:媽媽提水多辛苦啊!媽媽多麼希望自己的孩子來幫幫她呀!正在這時候三個兒子來了,他們是怎麼做的呢?學生會馬上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地方,進行朗讀體會。隨即進入下一環節。

3、體會三位兒子不同,拓展練習

我先用課件出示:一個孩子翻着跟頭,像車輪在轉,真好看!一個孩子唱着歌,歌聲真好聽。另一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接過媽媽手裏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透過對比引讀,激發學生比較,從而更準確的理解文字,體會到第三個兒子是一個孝敬父母的孩子。

再用其中的"一個一個另一個"造句,根據學生的回答,我評價時引導學生拓展思維,更換量詞來說句子(比如假山的猴子,一隻做什麼,一隻做什麼,另一隻做什麼等),培養孩子的說話能力。

4、模擬文字情境,體會孝敬父母的美德

爲了順利突破課文難點,我抓住學生喜歡錶現,樂於表演的的特點,模擬出一個老爺爺和媽媽對話的場景,讓學生透過扮演角色的方式,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和動作,並有聲有色又有動地朗讀出來。然後小組討論:這兒明明有三個兒子,可老爺爺爲什麼只看見了一個兒子?他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兒子啊?"透過交流彙報,最終突破了難點。此時我將對課文的中心進行一個拓展填充,孩子們也就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孝順父母的兒子,纔是真正的兒子"。爲了深化文章主題我再次創設情景:如果那兩個兒子看見第三個兒子的表現,又聽了老爺爺的話會做些什麼?(學生可能會說他們一起跑到媽媽跟前,接過媽媽手裏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三、學生自主創編,促進情感昇華

教師利用課件,透過出示圖片,爲學生搭建思維平臺,讓學生腦中有一個總體形象,拓寬學生思維面,讓學生有的可寫。同時播放歌曲《燭光裏的媽媽》營造情感氛圍。

孝敬父母就是在媽媽生病的時候,

孝敬父母就是在爸爸滿頭大汗的時候

孝敬父母就是當媽媽買回你愛吃的水果時候

孝敬父母更是在媽媽熟睡的時候

七、板書設計

23三個兒子

一個一個另一個

翻跟頭唱歌提水(懂事孝順)

八、教學效果的預設

課文中有多處人物的對話,不同的語言語氣不同,表達出的意思也不同,說話者的心情也不同,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將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此環節以讀爲主,充分體現了"以讀爲本"的教學原則。透過自己嘗試讀,指名讀,同桌互相讀,分角色讀,引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掀起了本節課的一個小高潮。落實了語言訓練,培養了學生語感。課上我將引導學生觀察插圖,體會文字,展開想象,多種感官參與課堂,尤其是以補充句子的形式,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以敘述圖片的形式搭建思維平臺,從而完成說話、寫話訓練。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7

我今天要說的課是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七組課文《掌聲》第二課時。

我今天的說課將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展開: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效果,說板書設計。

先來說說教材

《掌聲》這篇課文寫的是殘疾小女孩英子內心很自卑,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不得不面對全班同學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學們給了她鼓勵的掌聲。掌聲從此改變了英子的生活態度,她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人,開始“微笑着面對生活。”課文透過英子的變化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鼓勵和關愛。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圍繞訓練重點,我確立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人物思想情感。

2、深入理解課文,懂得文中兩次掌聲的含義。

3、領會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懂得要主動地關心、鼓勵別人,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理解人與人之間是需要關懷和鼓勵的。難點是透過感悟語言,揣摩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這樣,就能在有效訓練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學習的方法,水到渠成地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使三維目標有機達成。

整節課我的預設與生成中,力求體現“簡簡單單教語文,全心全意爲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的教學理念。

再說教法

中年段的閱讀教學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它既要把低年級的詞句教學給予鞏固和運用,還要在閱讀教學中滲透進段、篇的教學,讓學生對佈局謀篇有初步的認識。在操作模式的五個環節中,我把聽說讀寫相結合,以品讀爲主,讓學生在個性飛揚的讀書中感受人與人之間的深切關愛之情,感悟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真諦。

第三,說學法

葉聖陶先生也說過“教是爲了達到不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會放手讓學生讀讀、劃劃、議議。透過創設情景感知詞語的意思,透過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等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機智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係,體現新課標提出“以教促學,順學而導”的思想。比如:邊讀邊想的讀書方法,不斷透過讀去感悟,揣摩,體會,學生表現出“個性化的讀書感悟”。

第四,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我設計了五個環節。

一、新課匯入,複習生詞

首先,我用設定情境的方法匯入課題。“今天有這麼多的老師來聽課,老師有點緊張,你們有什麼辦法讓老師不那麼緊張嗎?”學生很自然的就給老師以掌聲。老師接着說:“我聽出來了,這是你們給老師鼓勵的掌聲。這掌聲真是讓老師信心百倍啊。那好,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9課《掌聲》。”由於老師初來乍到,並不熟悉同學,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和學生溝通、交流,縮小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這樣既營造了和諧的師生氛圍,又自然地引出課題,板書課題的同時讓學生隨之書空,強調“掌”字的寫法,如:最後一筆是豎鉤而不是彎鉤。複習生字詞是對上一節課所學內容的檢查,用開小火車的方式,注意提醒孩子咬準字音,重點指導“勵”字的書寫,先範寫然後展示兩名同學的作品,並請學生做評價。這樣設計的意圖爲後面的閱讀品味掃清字詞的障礙,也是體現紮紮實實教語文的課改理念。

二、學習課文,品詞品句

1、教師範讀全文,學生劃出文中受感動的地方。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透過教師入情入境的朗讀,把學生帶進一個感人的故事當中,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故事的情節。

2、學生小組合作,把受感動的句子或段落讀給同伴聽,並彙報哪些句子最讓小組同學感動。每個人的閱讀感受是不一樣的,我們要“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感受”。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圖就是想透過自主合作的方式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分享各自的理解,拓展學生的感悟領域,形成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字對話的“課場”,實現學生之間的資源共享。

3、導學文章的重點段落——英子的來信,引出前文相關內容的學習。這個環節採用一語突破,變序質疑的教學方法引領學生與文字對話。感動的句子或者段落每個人都不同,就以英子的來信爲突破口,提出兩個質疑“英子爲什麼覺得同學們會歧視她?”“是怎樣的掌聲給了英子如此大的鼓勵?”接着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感受,把學生放置到情境中,透過品讀三個重點句子、理解關鍵詞語,啓發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與人物同歡笑共悲慼,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個重點句爲:(1)“她很文靜,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2)“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3)“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第(1)句話,讓學生走近人物的內心,瞭解人物的性格是文靜,同時板書。

第(2)句話,重點理解“猶豫”一詞,讓學生邊讀邊悟,先質疑“英子爲什麼猶豫啊?”總結學生的回答解釋猶豫,“英子不願意別人看見他走路的姿勢,但是不上去又是對新老師的一種不尊重。正是這種左右爲難,拿不定主意的心境就叫做猶豫。”這個時候學生的理解已經水到渠成了。

第(3)句話,聯繫上下文,重點理解“注視”一詞,並用“終於”說一句話。我設計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詞語“注視”,先質疑“什麼叫注視?”請一名同學回答,回答完後讓他看看四周,並告訴他全班幾十雙眼睛在注視着他,從而更深一層的瞭解什麼是注視。

導學文章的重點段落這個環節是採用“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教學策略,正是體現“簡簡單單教語文”的課改理念。

4、迴歸整體,深層感悟英子變化的緣由,透過對兩次掌聲含義的理解來詮釋英子從文靜猶豫到活潑開朗並微笑着面對生活的原因。

掌聲含義的出現是隨着學生的理解而呈現出來的,正是這樣的“順學而導”以學生爲主體,始終爲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不同角色的心理活動,加深對人物的認識。在不同角色的轉換中來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真愛。這樣既加深了對人物的印象,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及思維的發展。在對掌聲含義的理解當中,學生的認知、理解、感悟能力是不斷髮展,螺旋上升的。

三、遷移拓展,昇華情感

(1)讀完了英子的來信,你們有什麼想對英子說的嗎?

在尊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的情感積累,進行語言訓練。訓練是達成語文學習能力和提高語文素養的必經之路。現在語文新課標裏所說的語文學習的三個維度,“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東西都不能夠離開訓練。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形成,方法的探究,情感的薰陶,都應該透過一定的語文實踐和訓練去實現。當學生的情感已經是蓄勢待發,這時就應該在語言形式上予以指導。因此這裏設計的“說”實際上是語言實踐運用的過程。透過這個環節的訓練,不失時機的讓學生的語言得到內化運用,真正落實了紮實的課堂教學。

(2)師生齊聲朗讀《愛的小詩》。在款款深情的朗讀中,學生的情感得到昇華,情操得到陶冶,價值觀得到內化。“情感態度價值觀”自然水到渠成。

四、課堂總結,內化感受

對本節課的總結性結束語,“愛,是一陣熱烈而持久的掌聲,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在充滿愛的世界裏多給別人掌聲。”這個環節透過老師和同學們共同總結,再次昇華情感。

五、設定作業,說寫結合

我設定的作業是請同學們把對英子說的話整理好,給英子回信。讓孩子們再次審視人性的真善美,讓人性與語言的魅力永遠盪滌學生的心靈。

總之,整節課都是以英子的信爲主線索,牽動全文。透過以讀帶悟理解重點句子和詞語來達到情感的迴歸和昇華。學生對學生精彩回答所做出的評價用掌聲貫串整個課堂,情境與文字結合,加深學生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懷和鼓勵。

第五,說效果

可以看到,透過充分讀,學生實現了在讀中自悟,讀中自得;透過自己領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透過自由評,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

最後說說板書設計

這個板書設計,我把英子的性格變化以及主題簡單呈現出來,這樣簡單明瞭的設計的讓人對文中的線索一目瞭然。

結束語:這節課的設計我的力求體現課改理念,但是由於經驗不足,因此需要改進的地方很多,如何把課改的精神落實到課堂中的每個環節,每個細節當中,將是我不懈追求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