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小學數學分數的基本性質說課稿(7篇)

學問君 人氣:2.44W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分數的基本性質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分數的基本性質說課稿(7篇)

小學數學分數的基本性質說課稿1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上午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課標教材五年級下冊75頁—76頁《分數基本性質》。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及教學過程五個方面來談一下教學過程設計及設計意圖。

一、 教材分析

本節的內容屬於概念教學。《分數基本性質》在小學數學學習中起着承前啓後、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既與整數除法的商不變性質有着內在的聯繫,也是後面進一步學習分數的計算、比的基本性質的基礎,還是約分、通分的依據。

二、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清楚理解分數的意義,明確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商不變性質等知識,這些都爲本節課學習做了知識上的鋪墊。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一種規律性知識,分數的分子、分母變了,分數的大小卻沒變。學生在這種“變”與“不變”中發現規律,掌握新知識。

三、 教學目標

綜合分析課程標準要求及學生實際,我確定本節教學目標如下:

1.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並會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不同的分數化成分母(或分子)相同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2.初步養成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邏輯思維能力,並且在自主探究中正確認識和理解變與不變的辯證關係。

3.受到數學思想的薰陶,養成樂於探究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它是約分、通分的依據。

教學難點:讓學生自主探索、發現和歸納分數的基本性質,以及應用它解決相關的問題。

四、 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結合了教材內容,本一課我主要採用猜想驗證與探索發現的教學模式。在分數的基本性質過程中,採取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觀察、分析。透過了觀察、比較,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來進行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參與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獲得成功體驗。

五、 教學過程

本一節課的教學過程我分五個部分進行

第一部分:故事設疑,揭示課題。以唐僧師徒分餅的故事創設問

題情境,揭示本節課要研究的問題。

第二部分:組織討論,動手操作。主要是組織學生動手進行折、畫、標等活動,初步理解分數基本性質。

第三部分:合作探究,發現規律。主要的是學生找出規律,並利用規律解決問題。

第四部分:多層練習,鞏固深化。主要是鞏固所學知識並進行拓展提高。

第五部分:梳理知識,反思小結。主要是總結全課。

其中,第三部分“合作探究,發現規律”可以細化成爲三個環節:

環節一:動手操作,進行比較

這一環節是在第二部分的基礎上進行的,我給每組學生三張大小一樣的長條紙,讓學生用分數表示塗色部分,並比較大小。此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比較能力。

環節二:呈現問題,引導觀察

這一環節主要是呈現給學生這樣的一個問題,“第一環節中的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不一樣,爲什麼大小相等”,引導學生從左到右、從右到左兩方面去觀察,此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環節三:交流彙報,得出規律

這一環節主要是學生彙報交流,得出結論。

如果學生沒有概括出“0除外”就設計兩組練習,分子、分母同乘或除以0,完善結論;如果概括出來了,再追加一個問題“爲什麼強調0除外”,鞏固結論。最終推匯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此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應該強調的是,無論學生說的多麼好,教師最後的總結和確認是不可缺少的。

以上是我對《分數基本性質》一節的教學設計意圖,有不當之處,請各位批評指導。

小學數學分數的基本性質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約分和通分的基礎,而約分、通分又是分數四則運算的重要基礎,因此,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顯得尤爲重要。而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以及除法中的商不變的規律與這部分知識緊密聯繫,是學習這部分內容的基礎。

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關鍵是讓學生在活動中主動地觀察和發現,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歸納規律。根據我對教材的認識,本課時安排了學習活動和遊戲活動讓學生尋找相等的分數,使學生初步體驗分數的大小相等關係,爲觀察、發現分數的基本性質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然後引導學生觀察這兩組相等的分數,尋找分子、分母的變化規律,並展開充分的交流討論,在此基礎上歸納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經歷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能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歸納、總結概括能力。

3、情感目標:經歷觀察、操作和討論等學習活動,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二、說教法

“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爲營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獨立、自主的學習空間,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本着這樣的指導思想,根據概念教學的特點,結合教學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將採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

1、 直觀演示法

先讓學生充分感知,然後比較歸納,最後概括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從形象思維過度到抽象思維。

2、 實際操作法

指導學生親自動一動、折一折,畫一畫,比一比,多這些實踐活動中加深學生對分數基本性質的理解,促使學生的感性認識逐步理性化。

3、 啓發式教學法

運用知識遷移規律組織教學,層層深入促使學生在積極的思維

4. 樹立以“以學生髮展爲本”、“以學定教”、“教爲學服務”的思想,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引導自學、合作探索相結合法,讓學會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等的分數,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率。在知識的鞏固階段,我還採用分層練習法,當然以上這些教法並不是孤立存在的,本着“一法爲主,多法爲輔”的思想,我將多種教法進行優化組合,以達到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實現教學目標的目的

三、教學組織形式:

師生互動、合作與探索結合

四、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

1、故事引入、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以阿凡提講故事引入,然後小組討論。

2、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①做一做,折一折。拿出三張同樣大的長方形紙,請分別平均折成2份、4份、8份。並按照下圖塗色。如果把每張紙都看作“1”,請你把塗色的部分用分數表示出來。學生動手操作、彙報。

根據上面的過程,學生能得到一組相等的分數嗎?

②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小結:比較這三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它們各是按照什麼規律變化的?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這就是分數的基本性質。

知識引伸,聯繫舊知識: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以及整數除法中商不變的性質,你能說說它與分數的基本性質嗎?

設計意圖:新知識力求讓學生主動探索,逐步獲取。藉助直觀圖組織學生進行一個動手操作活動,藉助直觀圖形找出相等的分數,使學生能夠直觀感知。充分調動孩子們去動手、動腦,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並充分發揚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互相幫助,每個人都能在激勵中得到不同的發展。

本次活動的安排爲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材料,引導學生聯繫以往的學習經驗,進行學習內容的遷移,自然得到分數大小的變化規律,教師在此也進行了適當的重點點撥。在這一環節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注重學生的觀察、比較、歸納概括能力的培養。

3、實踐遊戲、深化理解、鞏固練習: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由易到難,由淺入深,既鞏固新知,又發展思維,其間還自然地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師生對出數做題,能夠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氣氛。學生對於課堂遊戲都非常積極,這時,教師應該及時表揚表現出色的學生,也要顧及一些後進生的學習狀況,帶動後進生的學習激情。

4、全課總結: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小學數學分數的基本性質說課稿3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課標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分數的基本性質》。

本節內容是屬於“數與代數”知識領域。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分數大小的比較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又與整數除法及商不變的性質有着內在的聯繫,更是分數的約分、通分的依據。爲學生今後學習分數加減法計算、比的基本性質打下基礎。因此,本節課的內容尤爲重要,起到承前啓後的作用,尤爲重要。

本節教材圍繞着分數基本性質的得出與應用,安排了兩道例題。透過例1,概括出分數基本性質。透過例2,運用、鞏固分數的基本性質。練習聯繫現實生活,讓學生了解可以依據分數基本性質解決的實際問題。如練習十四的第2題、第5題、第9題和第10題。有利於透過應用,促進了學生們的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在本節教材中,還穿插安排了一個“生活中的數學”欄目,介紹了分數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應用。涉及洗手液的使用方法、足球比賽的進程、照相機的曝光速度。這些例子,有助於引起學生的興趣,關注分數在現實生活中的種種應用。

以上就是我對教材的分析,下面我對學情和教法進行分析。五年級的學生認知結構中已經具有了抽象概念,因而具有邏輯推理能力,新舊知識遷移的能力,這些能力爲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在本節課的教學方法中力求做到爲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景;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運用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加教學的新穎性,引導學生以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我主要採用: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師生互動探討新知、引導學生總結等教學方法。

根據以上分析。我認爲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以下幾點:

1、經歷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2、在教學過程中,發展學生合理的推理能力,並清晰的闡述自己的觀點。

3、培養學生在合作中逐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4、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我認爲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

難點是:發現和歸納分數的基本性質,以及應用它解決相應的問題。

下面說說我的教學過程:

我將本課的教學設計以下幾個環節,

一、設疑激趣,引入新課

教育學家布朗曾提出:“情境透過活動來合成知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首先我透過多媒體爲學生帶來一個和尚分餅的故事。從前有座山,山裏有座廟,廟裏有個老和尚和三個小和尚。小和尚最喜歡吃老和尚烙的餅了。有一天,老和尚做了三塊一樣大小的餅,想給小和尚吃,還沒給,小和尚就叫開了。矮和尚說:“我要一塊!”高和尚說:“我要兩塊!”胖和尚說:“我不要多,只要四塊!”老和尚聽了二話沒說,立刻把一塊餅平均分成四塊,取其中的一塊給了矮和尚;把第二塊餅平均分成八塊,取其中的兩塊給了高和尚;把第三塊餅平均分成十六塊,取其中的四塊給了胖和尚,一一滿足了他們的要求。同學們,你知道哪個和尚吃的多嗎?

這樣透過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後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探索性的學習。根據這一理念,我設計了下面的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

1、小組合作,讓學生用一張紙代替餅,試着分分看。經歷驗證猜想——學生操作驗證——集體彙報交流——展示成果四個過程。

2、引導提問:既然三個和尚分得的餅同樣多,那麼表示他們分得餅的三個分數是什麼關係呢?這三個分數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學生得出:這三個分數是相等關係,分數的分子和分母變化了,但分數的大小不變。(隨着學生的回答,老師將板書的三個分數用“=”連接,給出等式。)

3、引導學生從左到右觀察等式,想一下,這三個分數的分子、分母怎樣變化才保證了分數的大小不變的?(教師請同學們小組討論,學生各抒己見,爭論不休,氣氛活躍。)

師:誰能用一句話把這個變化規律敘述出來呢?

生:從左往右看,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擴大了,也就是分子分母都乘了一個相同的數,但三個分數的大小沒有變。

師:你們觀察的真仔細!請大家給點掌聲好嗎?(出示課件)老師是這樣敘述的“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乘上同一個數,分數大小不變”。

4、讓學生從右到左觀察等式分子和分母又是如何變化的呢?誰能用一句話把這個變化規律敘述出來?小組討論後,同樣的方法讓學生小結規律,並請同學給予評價,讓學生抒發自己的見解,體現課堂教學的民主化。然後教師在課件中補充“或者除以”四個字,小結分數的基本性質。

5、接着讓學生四人小組一起做遊戲,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由一位同學說一個分數,然後其他同學依次說出相等的分數,不能重複,看看誰又快又準。

結束遊戲,教師提問,現在我們知道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乘上或除以同一個數,分數大小不變。剛剛大家做遊戲,有沒有人使用了0呢?大家想一想0可以不可以呢?讓學生回答:分數的分母不能爲零。我在課件中填上“零除外”三個紅色的字,以便引起學生的注意。

6.教師引導:“學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到底有什麼用呢?老師告訴你們,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我們就能變魔術一樣,把一個分數變成多個跟它大小一樣,分子分母卻不同的新分數。下面就讓我們來變個魔術。”接着讓學生練習課本例題2,兩名學生上臺演板,其他學生點評。學生自己小結方法。

教育家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爲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內在規律和聯繫。教學中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天地,積極爲學生創設主動學習的機會,提供嘗試探索的空間,學生能主動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尋求解決途徑。同時還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使不同的想法得到交流,實現知識的學習、互補。

三、分層練習,鞏固深化

只有透過相應的練習,才能更好地鞏固新知,形成技能。在練習的安排上我注重層次性,滲透多樣性,讓學生理解用所學的知識可以解決不同類型的問題,進一步提高解題能力。

1、塗一塗練習14,第1、7題。

因爲要給空格上色,所以答案並不唯一,透過這兩題不僅能讓學生回憶探究發現規律的過程,充分體現了“玩中學,學中玩”的新課程理念。

2、說一說完成練習14,第8題

我想透過這道題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分數基本性質的形成過程的理解,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想一想:第5、9、10題(選擇一題做爲作業)

在這我讓同學們充分發揮想象,靈活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爲後面學習約分和通分的知識奠定基礎。

四、暢談收穫,小結全課

讓學生自己總結所學內容,暢談收穫和感受,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整節課中,我力求做到始終引導學生主動觀察、充分體驗、動手實踐、積極創新,努力做到既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又注重合作交流,既重視知識與能力的共進,又關注情感和體驗的提高,讓學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小學數學分數的基本性質說課稿4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六年制(蘇教版)小學數學第十冊《分數的基本性質》。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流程、教學反思”六個方面來說課。

一、教材分析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商不變性質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進一步學習約分、通分的基礎。在小學數學學習中起着承前啓後、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學生之前已經初步接觸了分數,已經掌握了商不變的性質,爲學習本課打下了基礎;《分數的基本性質》內容比較抽象,小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直觀形象思維的支撐,在教學中,化抽象爲具體、爲直觀,對於順利開展教學是十分必要的。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性目標:讓學生親身經歷"分數基本性質"抽象概括的全過程,正確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使學生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決有關的數學問題。

2.發展性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遷移類推能力,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繫、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問題意識、合作意識以及應用意識。

3.創新性目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探索問題的能力和研究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會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自主探究出分數的基本性質。

五、教學中多媒體的設計與意圖

(一)激趣引思

學生的認知主要來源於生活,數學教學生活化是新課改所着重倡導的理念。因此,在本課的開始,我設計了“猴王分餅”這個故事情境,透過形象化、兒童化、趣味化的故事場景吸引全體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習的興趣,從而非常自然地引發新課的教學,使學生感到本課的學習很有趣、不枯燥。在這個環節中,資訊技術手段的運用把故事搬到了學生的眼前,比教師僅僅口述要形象得多。

(二)溫故探新,透過溫習、觀察、猜測、驗證及動手操作來尋找規律。

1.透過課件直觀的觀察對比,讓學生自主寫數、自主驗證、自主發現,經歷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形成過程。

2.現代教學論認爲: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這裏我安排了一個創造活動,用摺紙的方法創造出與相等的分數,讓學生經歷個人操作、投影展示、觀察思考,再一次體會分數的相等關係,使學生不斷有新發現,滿足了他們的求知慾,把靜態的知識轉化爲動態的求知過程。

(三)深挖教材,小組協作,突破的重、難點。

學生先進行自主探索研究,然後透過多媒體完整的演變過程展示、以及教師及時有效的點撥,讓學生能夠高質量地進行研究性學習,在思維的激烈碰撞中,得出規律,再列舉一組相等的分數來驗證規律,讓學生初步體會數學結論的嚴謹性。

(四)鞏固拓展,多層練習、運用規律。

以練習爲載體,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透過由淺入深的幾個練習,儘量給枯燥的練習賦予豐富多彩的形式,一方面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放鬆學生的心情,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裏學習知識。

這裏我採用教師操作與學生上機操作相結合的方式,避免了教師在教學中一味地講解和演示,這不僅實現了資訊技術與教師教學中的整合,也實現了與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整合。

(五)反思評價,完善認知。

依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特定這節課的“課堂自我評價表”

並且讓學生把自己所學所感寫出來,完善了他們的認知。

(六)課外延伸

陶行知先生說過:“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實踐才能出真知,爲此我在自己的博客和把一些關於本節課教學內容的網址推薦給學生,讓他們積極拓展課外知識,養成從小樂於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

五、說教學反思

縱觀本節課,藉助資訊技術創設了大量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理解數學知識的生活化場景,開展了一系列數學探究活動,一方面深深地吸引了學生,讓學生的精力能始終自然地放在數學學習上;另一方面透過教師及時、有效的指導,組織學生進行了一些有價值的研究,爲原被認爲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變得豐富多彩,課件中的部分板塊是從東北師大資源庫中選取後靈活組合,既體現了教學的個性化,又節省了製作時間,“資訊技術與課堂整合”無疑將是資訊時代中占主導地位的課程教學方式,也將是以後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

小學數學分數的基本性質說課稿5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分數的基本性質》。這課選自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學習內容,這部內容的學習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商不變性質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進一步學習約分、通分的基礎。

根據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和本課的特點,我設計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三點:

1、(認知目標)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並瞭解它與除法中商不變的規律之間的聯繫。

2、(認知目標)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

3、(能力、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讓學生自主探索,發現和歸納分數的基本性質,以及應用它解決相關的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把現代資訊技術作爲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如何充分發揮、凸顯現代資訊技術的優越性和有效性而又省時省力呢?

本課依託網絡平臺,爲學生創設一種大問題背景下的探索活動,以遊戲這個學生感興趣的明線下,藉助網絡實驗室,使學生在一種動態的探索過程中自己發現分數的基本性質,從而體驗發現真理的曲折和快樂,感受數學的思想方法,體會數學的科學性。創設“猜想——驗證——反思”的教學模式,以“猜想”貫穿全課,引導學生大膽猜想——驗證猜想——完善猜想等,從而一步步使分數的基本性質趨於完善。

我設計的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第一環節:激趣引入,凸顯資訊技術的趣味性。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課運用學生感興趣的電腦遊戲和卡通人物匯入新課,有效地開啓學生思維的閘門,激起猜測探究的興趣,透過比較三個分數的大小,凸顯矛盾衝突。(我在教學比較這三個分數大小時,學生們各抒己見,堅持着自己的觀點不放,使得不同觀點的矛盾激化,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爭強好勝的心理,爲後面的發現規律埋下伏筆。)

第二環節:探索規律,凸顯資訊技術的直觀性和時效性。

1、提出猜想。

學生進入國外網站,透過操作,直觀的觀察情境中三個分數的塗色部分,發現這三個分數的大小是相等的。

再引導學生觀察這組分數中“什麼變了,什麼沒變”,從變了的分母、分子入手去觀察它們是怎麼變的,得到初步的猜想,“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乘或除以2,分數的大小不變”。

(“學起于思,思起於疑”。這個環節中,當學生猜測三個分數誰大誰小,運用網絡實驗室用比平時更少的時間、更直觀的得出三個分數大小相等,爲後面猜想的提出提供了更多觀察、交流的時間)

2、完善猜想。

在得到初步猜想後,在遊戲的大背景下,再出示一組分數:三分之二和十五分之十。學生猜測大小、進入網絡實驗室驗證,發現這兩個分數也是相等的。

這一部分的主要目的則在於完善初步猜想,使學生感受到分子、分母不僅可以乘或除以2,分數大小不變,還可以乘或除以像5這樣更大的數,從而得到進一步的猜想:“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乘或除以同一個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在這一環節中,網絡實驗室再次起到了快速、直觀知道分數大小的作用,唯一不同的是,這次使用了紙條這個不同的表現形式,透過不同的表現形式來表達分數的意義)

3、驗證猜想,得出規律。

學生把符合猜想的三組分數記錄在學習卡上,(用圖片方式呈現)再到網絡實驗室裏進行驗證,看看是否也都具有一定的規律。透過大量的例子顯示這不僅僅是學生的猜想,而是具有一定規律的。

最後運用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和商不變的性質,從舊知遷移解釋、理解新知,得到“同一個數”不能爲0,從而確定了最後規律,得到本課課題:分數的基本性質。(平時的教學中能驗證的分數少之又少,而學生透過猜想可以得到的分子、分母較大的相同大小的分數——如二分之一和百分之五十這樣的分數就很難驗證,透過我們的網絡實驗室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充分體現了網絡實驗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樣,在平常教學中最花費時間的環節——驗證上節省了不少時間)

第三環節:遊戲鞏固,思維提升,凸顯資訊技術的交互性。

學生已經理解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後,再次進入網絡實驗室,以玩遊戲的形式鞏固所學的規律。(教師也從這個過程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有的學生在玩這個遊戲的時候甚至發現了兩個分數之間的分子、分母分別不具備倍數關係,如十二分之六和十八分之九,還發現透過找中間數也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釋這個現象。)

接着再透過回到第一組分數,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寫出與第一組分數相等的分數來提升學生的思維,初步感知與第一組分數相等的分數還有很多很多。讓學生感受到分數的基本性質應用非常廣泛,還需要他們進一步的學習和探索。

第四環節:提煉方法,積累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

師生共同回顧學習過程,總結並提煉出探索規律的方法:猜想→驗證→得出結論,爲學生今後的學習提供科學的學習方法。

第五環節:網上交流,課內向課外延伸。

一節課的結束不僅僅是解決了幾個問題,更重要的引發學生新的思考和新的探究行爲,但一節課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在課的最後,教師在課件上給學生提供了課堂上所用網絡實驗室的網址和老師的博客,讓學生透過網絡實驗室這個平臺及博客這個載體,在網絡上回饋所學、發表言論。記得我公佈博客地址不久就得到了學生的反饋,甚至聽課老師也參與其中,給我提出許多的意見和建議。這樣能讓學生感受了網絡資源豐富的同時,也使這節課不僅僅侷限在課堂上,還拓寬到了網絡以及今後的生活、學習中,真真正正的利用、發揚網絡資源,把一些常規課堂無法實現的交流,都一一實現,體現了資訊技術的人性化、學生主體性以及網絡的延遲性和廣泛性。

最後我以一句話結束我今天的說課“兒童是知識的創造者而不是被動接受者,他們主動地建構屬於他們自己的知識和對事物的理解。當孩子們在經歷數學、體驗數學時,課堂纔是充滿活力的!”,謝謝大家!

小學數學分數的基本性質說課稿6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分數的基本性質》。下面我將從“說教學理念、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說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說課。

一、本課的教學理念有:

1、以學生髮展爲本,着力強化主體意識。

2、從學生已有的認知發展水平和知識經驗出發,爲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變“學數學”爲“做數學”。

3、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關注過程,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驗證、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

二、說教材

《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是義務教材六年制數學第十冊第四單元的一個內容。這部內容的學習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商不變性質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進一步學習約分、通分的基礎。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識知規律,將本課的教學目標擬定如下:

1、知識與技能: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知道分數基本性質與整數除法中商不變性質的關係。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數;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及動手實踐的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

2、情感、態度: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情感狀態,養成注意傾聽的習慣。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會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

三、說教法

樹立以“以學生髮展爲本”、“以學定教”、“教爲學服務”的思想,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引導自學、合作探索相結合法,讓學會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等的分數,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率。在知識的鞏固階段,我還採用組織練習法,當然以上這些教法並不是孤立存在的,本着“一法爲主,多法爲輔”的.思想,我將多種教法進行優化組合,以達到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實現教學目標的目的。

四、說學法

1、學生在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引導學生採用自主發現法、操作體驗法,學生在摺紙上畫出相應的陰影部分後,必然會對那三個圖形進行觀察和比較,從中有所發現。之後老師透過啓發學生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證明那三個分數大小相等,讓嘗試中發現,在實踐中體驗。從而加深學生對分數基本性質的理解。

2、在學習例題的過程中教師先採用啓發法,再採用自自學嘗試法,獨立自主地學習將分數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同的分數,並嘗試完成做一做,達到檢驗自學的目的。

五、說教學程序

依據新的教學理念及學生的認知特點,將本課的教學模式制定爲:

總之,學習無止境,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地鑽研教材、設計教法,力爭使每一節數學課都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分數的基本性質》反思

本節我想結合我校申報的市級課題《創設數學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本人負責的市級課題《網絡環境下促進自主學習的教學設計的研究》來談談這節課的教學設想,以及結合本節課的教學情況談幾點反思。

探索性問題的設計研究我認爲有兩個方面,一是教師對問題的精心設計,一是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教師以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探索,經歷知識的獲取過程,從而達到探究的目的,針對這點認識,這節課在我們學校課題組成員的集體備課下,作了這樣的設計。這節課主要是,讓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發展思維。

1、情境的創設:“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課標提倡要關於創設情境,小學生天生具有好奇好勝的心理特徵,而這些特徵往往是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的導火線。透過和尚分餅,創設問題作爲引子貫穿全課。利用課件中生動的動畫,創設一種和諧愉悅的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點在這節課中我個人覺得達到這個目的。

2、探究活動與數學邏輯思維過去我們常爲學生設計相同的學習方式並要求學生按照教師設計的流程展開學習。比如這節課的驗證猜想中一本來我是設計了讓學生按折、畫、剪、比的步驟一步一步來引導學生操作,這樣的設計看上去會很熱鬧,其實學生的操作依然是被教師牽着鼻子走。後來,爲了給學生創設個性化的學習空間,我重新設計:“課桌上的信封裏放着一些材料,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材料來驗證自己的猜想,如果你覺得不需要材料,當然也是可以的。”這樣的設計能夠給予學生一定的探究空間,也增添也活動的趣味性和挑戰性。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於本人教學能力不夠熟練,學生緊張,表現出來的並不像我所想像的那般,但至少可以算已是對傳統的一種大膽的突破吧。

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感知、理解、提升、歸納、概括方面,我注重對學生數學思維的表達、辨析、質疑的訓練,儘量不給學生的數學思維加上框框,讓學生展開思維,大膽思考,學生也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問題,如:這相同的數能不能包括小數,如果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上或除以一個小數,那所得的數還是不是分數呢?爲什麼要零除外?大小不變能不能說成結果不變呢?等等一系列有價值的問題,並重視引導學生採用舉例說明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我想這可能也是我這節課比較有收穫的一個環節了。能真正地體現自主開放,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3、小組合作交流我們班由於在開展課題研究之前,很少可以說幾乎沒有合作的習慣。而這學期的小組合作的訓練方面也做得不夠,只能說是交流多於合作,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我預測不到的情況。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有兩處合作交流:一個是在驗證猜想時合作,由於對小組的要求比較複雜,所以我運用了多媒體優勢將小組合作要求打在屏幕上,這樣學生就有了合作的方向,並且能對合作的效果加以對照,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另一個是在發現規律時合作探究,交流溝通。這時由於本班學生的實際,學生基本上處於一種交流的狀態,不能說是合作了。有待今後對這個問題進一步努力。

4、有效地處理課堂生成資源當教師個人的設計意圖與學生的實際的實際不相符合,而學生表現出來的行爲或語言又是有價值的,這時教師該怎麼處理,我認爲這就是對課堂生成資源的把握問題了。另一個課堂生成點在其中有一個學生運用了商不變的性質來解釋了1/4=2/8=4/16的原因,我卻忘了將本節課的一個培養學生遷移類推能力的知識點遺漏了,那就是商不變的性質與分數的基本性質有什麼聯繫與區別?這是一個很具有探究交流價值的問題。可惜我在預設與生成的把握方面做得比較欠缺,暴露出的問題也正是今後必須要努力去學習的地方。

5、練習的設計爲了有效地防止學生在課堂教學後期產生注意力分散,較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練習設計方面,儘量給枯燥的練習賦予豐富多彩的形式,一方面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放鬆學生的心情,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裏學習知識,本案例中設計了:①有探究結束後的分辨是非,②有新課中的嘗試性練習,③有遊戲活動。較好地把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結合起來,學生學得輕鬆、愉悅。但在學習新知的過程中如何與練習有效地融合在一起,這也是一個很值得我個人反思的地方

反思教學的主要過程,覺得在讓學生用各種方法驗證結論的正確性的時候,拓展得不夠,要放開手讓學生尋找多種途徑去驗證,而不能侷限於老師提供的幾種方法。因爲數學教學並不是要求教師教給學生問題的答案,而是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2、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3、經歷觀察、操作和討論等學習活動,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二、教材分析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約分和通分的基礎,而約分、通分又是分數四則計算重要基礎,因此,理解分數大小不變規律顯得尤爲重要。而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以及除法中商不變的規律與這部分知識緊密聯繫,是學習這部分內容的基礎。探索分數大小不變的規律,關鍵是讓學生在活動中主動地觀察和發現,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歸納規律。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歸納性質

教學關鍵:利用分數意義理解性質

教學方法:直觀教學法,故事情境激勵法

三、教學設想

(一)、創設故事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揭示課題。

上課伊始我利用阿凡提爲三兄弟分地的故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親自動手摺一折、分一分、比一比,從直觀上讓學生感受到這幾個分數大小是相等的。而這幾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不相等,可分數卻相等,這其中有什麼規律呢,從而來揭示課題。

(二)、利用學具,小組合作探究規律。

當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時,讓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利用手中的學具,結合分數的意義來探究其中的規律。在找到規律後讓學生想一想,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以及整數除法中商不變的規律讓學生再說說分數的基本性質,來加深學生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理解。在學生已經理解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後,教師又讓學生回到故事中去,讓學生試想如果還有一隻小猴子,它想要四塊,猴王該怎樣分呢?既達到了練習的目的,又首尾照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設計有層次的練習,以達到鞏固新知的目的。

四、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起學生參與興趣

1、猴王變戲法(學生模仿複習):

除法式子變形

分數與除法變形

2、教師出示三隻可愛的小猴圖片,獎勵聽故事:

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塊大小一樣的餅分給小猴們吃,它先把第一塊餅平均切成兩塊,分給第一隻小猴一塊,第二隻小猴見到說:“太小了,我要兩塊。”猴王就把第二塊餅平均切成四塊,分給第二隻小猴兩塊。第三隻小猴更貪,它搶着說:“我要三塊,我要三塊。”於是,猴王又把第三塊餅平均切6塊,分給第三隻小猴三塊。

同學們,你知道哪隻猴子分得的多嗎?(哪隻猴子分得的多?讓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

3、教師出示三塊大小一樣的餅,透過師生分餅,觀察驗收後得出結論:三隻猴子分得的餅一樣多。聰明的猴王是用什麼辦法來滿足小猴子們的要求,又分得那麼公平的呢?同學們想知道有什麼規律嗎?

(二)探究新知

1、動手操作、形象感知

請同學們拿出三張相同形狀同樣大的紙,把每張紙都看作一個整體。動手摺出平均分的份數2份、4份、6份,動筆把其中的1份、2份、3份畫上陰影,再把陰影部分剪下來,將剪下的陰影部分重疊,比一比記錄下結論。

2、觀察比較、探究規律

(1)透過動手操作,誰能說一說圖中陰影部分用分數表示各是幾分之幾?

(2)你認爲它們誰大?請到展示臺上一邊演示一邊講一講。

(3)既然這三個分數相等,那麼我們可以用什麼符號把它們連接起來?

(4)這三個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爲什麼分數的大小卻相等的?你們能找出它們的變化規律嗎?請同學們四人爲一組,討論這兩個問題。

要求:有序觀察認真交流

(5)學生彙報討論情況。

(6)啓發點撥。

A.透過從左到右的觀察、比較、分析,你發現了什麼?

B.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這裏“相同的數”是不是任何的數都可以呢?請舉例說明。板書:(零除外)

C.你認爲這句話中哪些詞語比較重要?(都、相同的數、零除外)

(7)把和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A.思考:要把和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變的分數,分子怎麼變?變化的依據是什麼?

B.讓學生討論後獨立解答。

(8)討論:猴王運用什麼規律來分餅的?如果小猴子要4塊,猴王怎麼分才公平呢?

(9)質疑。讓學生看看課本和板書,回顧剛纔學習的過程,提出疑問和見解,師質答疑。

(三)隨堂練習

1.P109.1.

2.判斷對錯,並說明理由。

3、

(四)小結

同學們在這節課的學習中表現得很出色,說一說你有什麼收穫或體會?

五、讓學生拿出課前發的分數紙,要求學生看清手中的分數與1/2相等的,報出自己分數後離場,與2/3相等的再離場與3/4相等的。20xx年10月17日

小學數學分數的基本性質說課稿7

一、說教學理念

1、以學生髮展爲本,着力強化主體意識。

2 、從學生已有的認知發展水平和知識經驗出發,爲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變“學數學”爲“做數學”。

3、 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關注過程,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猜想、驗證、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

4、聯繫生活實際、感受數學與現實世界的緊密聯繫,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二、說教材

《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九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商不變性質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進一步學習約分、通分的基礎。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將本課的教學目標擬定如下:

1、知識與技能: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知道分數基本性質與整數除法中商不變性質的關係。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數;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及動手實踐的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

2、過程與方法:經歷探究分數基本性質的過程,感受“變與不變”、“極限”等數學思想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情感狀態,養成注意傾聽的習慣,體驗互助合作的樂趣。

本課的教學重點:在透過觀察、比較後抽象、概括出分數的基本性質,並會簡單應用。

本課的教學難點: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溝通與商不變的規律之間的聯繫與區別。

教學準備有:多媒體課件、每位學生二張長方形紙、兩張圓形紙。

三、說教法

本課的教學力求改變過去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重教法、輕學法的狀況。樹立以“以學生髮展爲本”、“以學定教”、“教爲學服務的思想。根據學生的學情,以自主探究爲主線,以發展創新爲宗旨,爲學生提供學習的材料,採用引導探究、引導合作、引導發現、組織討論、組織練習等教法。精心組織一系列有效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全面、全程、全心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努力使課堂多一些自主、少一些包辦;多一些民主、少一些權威,實現教學爲學服務的目的。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根深蒂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尤其強烈。因此,當學生對二分之一等於四分之二等於六分之三產生疑問並急於瞭解其中奧祕時,沒有把現成的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令他們得到暫時的滿足,而是充分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在新知教學環節中,我主要採用引導探究、引導體驗、組織討論等方法最大限度地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自由、開放地去探索、發現、創造分數的基本性質,讓他們在嘗試中發現、討論中明理、合作中成功、質疑中發展,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創造欲得到滿足。

現代教學論認爲: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學生在寫出一組大小相等的分數後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加以驗證,這一驗證的過程使學生在動腦、動口、動手,多種感官配合下,把靜態的知識轉化爲動態的求知過程。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應當是一個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因此在例題教學環節,我採用自主探究的學法,讓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從而學會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等的分數,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在知識的鞏固階段,我還採用組織練習法,當然以上這些教法並不是孤立存在的,本着“一法爲主,多法爲輔”的思想,我將多種教法進行優化組合,以達到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實現教學目標的目的。

四、說學法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基於這樣的理念,本課學生的學習方法主要有:自主發現法、操作體驗法、合作交流法、自學嘗試法等。

1、學生在探究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學生主要採用自主發現法、操作體驗法、合作交流法,學生在得出二分之一等於四分之二等於六分之三後,小組合作找出幾組像這樣大小相等的分數,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爲了能寫出大小相等的分數,必然會產生對那組等式進行觀察的願望,從中有所發現。之後學生透過同伴間的交流,運用摺紙、等多種方法證明自己寫出的那組分數大小相等,他們在嘗試中發現,在實踐中體驗。最後學生交流在寫數過程中的發現,最後在討論中明理,揭示出分數的基本性質。

2、在學習例題的過程中學生主要採用自學嘗試法,獨立自主地學習將分數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不同的分數,並嘗試完成做一做,達到檢驗自學的目的。

當然,由於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維方式的不同,不同的學生所採用的學習方法也不盡相同,作爲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選擇,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數學。

五、 說教學程序

依據新的教學理念及學生的認知特點,將本課的教學設計爲以下四個過程:即談話匯入、提出問題;自主探索、尋找規律;運用規律、鞏固深化;反思評價,完善認知。

第一、談話匯入、提出問題:

前幾節課我們學習了分數的意義以及數與除法的關係等內容,我想大家一定學的非常好對嗎?先來考考大家!

設計意圖:這的樣設計,直接扣入主題,體現了數學的簡潔之美,迅速的點燃孩子們求知慾望的火花,從而爲主動探究新知聚集動力。

第二、自主探索,尋找規律。

此過程共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建立幾組相等的分數,提供探究的數據。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不僅複習了已有的知識,而且調動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用數形結合的思想理解分數的大小,從而很直觀上建立起三組分子和分母各不相同而分數的大小確相等的數學。再透過學習已有的學習經驗和手中的學具,讓學生接着舉出幾組分數大小相等的分數,這樣師生共同呈現的多組分數,爲下面研究問題提供了大量的數據。

第二個環節:小組合作,探究規律。

設計意圖:“疑是思之始,學之端”。這些分子和分母各不相同而分數大小確相同的分數之間一定存在着一些千絲萬縷的聯繫,我們需要進一步的研究。這樣的設計,最大限度的調動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成爲課堂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獨立自主,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對自己的所疑之處,提出合理的說明和解釋,透過師生共同的梳理,把靜態的知識轉化爲動態的求知程,從而得出結論。

第三個環節:溝通聯繫,揭示規律。

設計意圖:聯繫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結合商不變的性質,進一步說明分數基本性質。這樣的設計,從實踐的觀察和發現到理論的證明,層層深入的證明了我們發現規律的合理性,從而建立起“商不變的性質”與“分數的基本性質”之間的內在聯繫,新的學習活動與原有的認知結構相互作用,引起了認知結構的重新構建,這是從理論上對規律的證明,在大量的實踐材料和理論證明中完成了“分數的基本性質”這一數學模型的構建過程。

第三、運用規律、鞏固深化、拓展思維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進一步理解、深化新知識的重要環節,在設計練習題時,要體現“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這一新課程的理念。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解題能力,在面對全體學生的基本上有所提高,注意對知識的鞏固。立足於基本練習,注意練習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繫,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透過綜合練習培養學生的思維,也滲透“極限”和“歸納”的數學思想方法。

第四、反思評價,完善認知

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不明白的?你認爲自己在今天課堂上的表現怎樣?你幫助了誰或誰幫助了你?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不但讓學生談知識技能方面的收穫,還着重讓學生談了學習的方法、情感態度方面的收穫,再一次激起良好的情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