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人口的空間變化- 人口遷移》說課稿

學問君 人氣:1.8W

下面是高中地理《人口的空間變化- 人口遷移》說課稿範文,希望有幫助到大家的地方!

《人口的空間變化- 人口遷移》說課稿

第二節 人口的空間變化- 人口遷移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首先非常感謝瑤海區組織了這次比賽, 在過去的三個月內 讓我學會了很多,讓我對學生、課本、課件都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我看來一節好課的準備就像是 農夫辛勤耕耘。在勞作的過程中感受快樂,在收穫的 喜悅同時 得 到 提升 。 現在請允許我向大家介紹我耕耘歷程。 在 《人口的空間變化 ——人口的遷移 》 這節課準備的過程中 , 依次經歷了選教材——備教材——備教學方法——進行公開課——教學反思五個環節。在教材的選擇上 基於 以下考慮 :

(1) 從資訊技術與地理學科的整合角度考慮, 在 傳統 的 教學中 人口遷移是透過 課本文字,插圖這些靜態的資源來 反映 人口遷移的動態過程。 無法讓學生獲得直觀 感受上的體驗。學習興趣不高。而資訊技術中動態的 畫 面 、視頻可以幫助我更好的突破這些限制,輔助教學。 充分體現 出 資訊技術的優越性。

(2) 從學生的角度 考慮, 本次資訊技術大賽 有生上課環節 開始之前, 學生 知識水平 是不可預知的,所以我在選課時儘量避免理論性非常強的課程。偏重於選擇與社會聯繫比較緊密,同學生身邊經常發生的人口遷移。

(3) 從自身的優勢考慮,這一課最大的困難莫過於政治事件、歷史材料 、 地理知識的 相互 交織 。而這恰恰變成了我的優勢。因爲我們學校史地教研組是一個整體, 與政治教研組辦公室也只有一牆之隔。所以與別的學校老師相比,我可以很方便的. 從歷史 、政治 老師那裏得到很多幫助,更好的完成這部分 知識 的整合。

正 是基於以上三點考慮,我對這節課的選擇可謂“底氣十足” 爲耕耘找到了最合適的土壤。有了底氣,更需要精心的準備。在備課階段,我重點分析了教材地位和作用,重難點和學生狀況。

一,說教材分析與處理

(一)地位與作用

本節教材 由兩部分組成,一是人口遷移的概念與分類;二是引起人口遷移的方向、原因、特點。 課程標準的要求是舉例說明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活動建議是運用本地人口資料,探究本地人口遷移的特點 。

本節《人口的空間變化 》 是《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二節的內容,一方面 , 它是前一節 人口增長的發展與深入 。 另 一方面 ,它又是後一章中城市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人口遷移是聯繫人口和城市兩部分的橋樑 。

(二) 教學重點,難點安排與突破

【教學重點】1, 理解人口遷移的概念和特點 。

2, 不同時期人口遷移的方向 ,特點,原因。

【教學難點】不同時期人口遷移的方向,特點,原因。

【突破】 1. 結合生活 具體案例來分析人口遷 移的概念及特點,變繁爲簡。讓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生活中的地理。透過學生的身邊的直接經驗的來理解課本上的間接經驗。更好的感知和接受課本的知識。

2. 從具體的案例中引出不同時期人口遷移的方向、原因,特點。並加以對比 ,學生在思考、討論中 掌握重難點; 特別是 鄉土材料的討論,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課程重點部分在高潮中得以解決。

在 教學的設計上 大膽的將歷史材料,政治背景,與地理知識相結合。以具體的歷史人物經歷爲支撐點,構建國際人口遷移的完整過程;以具體的古代政治事件爲背景,反映古代人口遷移的原因; 讓教學的流程層次感鮮明、體系性更強。

(三) 學情分析與對策

1、 知識方面: 學生 在現階段已 具備初步的人口知識 和新航路開闢,殖民貿易等相關知識 ,但 對人口遷移與環境之間的內在聯繫知之甚少,平時對身邊的地理事象關注也比較少。

2、 能力方面: 學生身心發育趨於成熟,知識面廣,具有較強的認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學能力, 對新的學習情境有極大的興趣與學習慾望。 但學生對地圖的判讀能力比較欠缺。

3、 態度、情感、價值感方面: 作爲90後,學生們自小生活比較安逸。 在這一課裏透過一個個鮮活的人口遷移案例, 試圖激發他們 當今學生比較缺乏的 開放、自由、勇於冒險、追求自我實現 的精神

二, 說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 使用是爲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輕鬆 快樂 但高效的完成學習任務是我追求的終極目標。因此在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選擇上。我在使用傳統的討論法,對比法的同時又努力體現自己的亮點。

1, 預先案 - 教學案 - 鞏固案模式。

利用預習案將 課前自學 與 課堂教學相銜接 。改變傳統教學中重教輕學的狀況。

利用鞏固案將課堂教學與課後鞏固相銜接,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競爭中成長 。

改變過去單一的評價體系,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更評價一個學生的學習過程。

2, 將中國傳統文化引入課堂 。

在中國古代人口遷移案例呈現中,我先後 思考 了三種表現形式,最後還是決定使用具有濃郁的中國特色的竹簡。 不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還讓學生們無形中接受了一次 中 國傳統文化的薰陶。 另外在匯入新課的時候我也適時加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在後面教學思路部分我會詳細介紹我的新課匯入。

三 ,說教學設計思路

( 一 ) 匯入新課設計

【設計方案】

第一輪有生上課恰逢端午節放假後第一天上課,我在匯入新課時果斷的放棄了原來精心設計的開場,以端午——屈原——《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人類非洲起源論”的動畫匯入本課課題。將中國的傳統節日融入課堂。

【設計理由】

整個匯入過程約3分45秒左右,整體 略微有點長 。但在我看來卻很有必要。 拉家常一樣對學生的端午生活的問候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關係。《離騷》更是高中學生高一階段的必背詩詞。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自制的 “人類非洲起源論” 的 動畫 , 作爲人類已知可能最早的人口遷 移,不僅體現出人口遷移的歷史悠久,更 在時間的軸線 上 對後面一系列時間段的人口遷移產生拋磚引玉的作用。同時 ,對於動態畫面的捕捉也有利於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讓學生儘快的將注意力集中起來。 可謂“環環相扣,一舉數得”。

( 二 ) 新課教學設計思路與流程

1,人口遷移的概念與分類的教學方案

【 設計1 】 給出“人口遷移的概念” : 人口遷移是人口移動的一種形式,是指人們變更定居地的空 間流動行爲

【 設計 2 】 實例分析: 透過做題更好的掌握人口遷移的定義和分類。 在做題的過程中及時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並給出合理的評價。

2, 關於人口遷移的各種原因探究教學方案

【 設計 方案 1 】 以歐,亞,非三個具體的人物真實經歷爲線索,探究19世紀前國際人口遷移原因,特點,方向。

【 設計 2 】 以國際務工資訊廣告爲材料分析二戰後國際人口遷移原因,特點,方向。

【設計 3】以中國古代歷史文獻記錄爲背景,討論古代人口遷移的原因。

【 設計 4 】 以知情下鄉視頻和自身經歷爲案例,對比分析80年代前和80年代後國內人口遷移的區別。

我用一個個不同的案例材料來展示 影響 人口遷移的因素,這樣做的目的在於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探究的主體性與思想性,另一方面 又將每一個活 生生人物的最終命運穿插其中,激勵學生勇於冒險、追求自我實現的精神和 克服一切困難的決心和勇氣 。

四、 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青年教師,我深知 自己還 需要不斷地學習和磨練, 無論是 在 教學理念 還是 教材的把握 上都存在着不足 。在此,真心的希望在座的評委老師給予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