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角的度量說課稿

學問君 人氣:1.55W

角的度量這一課怎麼教呢?下面是由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的關於角的度量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到您!

角的度量說課稿

一、把握課標 說教材

(一)、教材地位

《角的度量》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37~38頁的內容,

教材是在學生初步認識角會判斷角的種類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角的度量,教材的編排注重了數學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繫,注重引導學生從直觀到抽象逐步提升教學要求,使學生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逐步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爲進一步學習幾何知識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綜合考慮教材內容,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依照“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和要求,制立如下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使學生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透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及合作精神。

過程與方法目標:對1度角的認識以及比較角大小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透過學習與操作充滿成就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想學、會學、樂學。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確定重點、難點爲:

教學重點:認識量角器,並正確使用量角器。

教學難點:正確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二、說教法

“施教之功,貴在引路,妙在開竅。”現代教學論主張,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主動建構的過程。在理解的基礎上本課時我力圖在結構上有所突破,改變了慣有的教師問,學生答,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被動接受學習的局面。從而採取了“以情動人、以境吸人、合作探究、自主創新”爲主的教學模式,其各個環節也利用了直觀教具創設“情境”,加強“合作”,讓學生在愉悅與輕鬆的學習過程中更深層地領略角度量方法及比較角大小的概念。

三、說學法

我把課堂教學和學生的參與狀態、合作狀態、思維狀態、情緒狀態等有機地聯繫起來。在透過創設情境的趣味性,既讓學生感到好奇,又倍感親切。在認識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單位時,採用學生獨立思考,同桌合作後進行全班交流,集體合作的方式。在探究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時,透過小組同學之間的動手、動腦、動口,主動獲取知識,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自主學習的能力,動手操作的技能和創新意識。

四、說教學程序

(一)質疑促趣,引入新課

師提出:角的大小跟什麼有關的呢?引導學生回答: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角1和角2誰大?誰小?要比較它們的大小,必須知道它們的大小,教師根據學生的思維動機推進新的學習內容——角的度量。

(二) 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1、用小角量角:

教師在黑板上畫兩個角:黑板上有兩個角,角1 和 角2 ,猜一猜:黑板上的兩個角,哪個角大呢?引發學生思考。教師接着提出:我們能不能想個辦法,來比一比、檢驗一下呢?

教師接着出示一些大小一樣的小角:讓學生一小組爲單位合作進行用小角量角的驗證,並進行活動反饋,讓學生實踐體驗用小角來比較兩個角的大小的方法。

在交流反饋時,教師意識的提出,用這樣方法小角一個一個是零散的,量起來是比較麻煩的。我們能不能發明一種方法,比用小角的方法更加精確,又不那麼麻煩,更加方便?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由 教師提供材料,學生利用材料,瞭解比較角的大小除了度量以外的其他方法。使得學生初步感受到了角的大小是可以比較的,但是比較又是有一定的規律的:頂點重合,一條邊重合。同時透過比較,讓學生感受用統一的度量單位(小角)來進行比較的優點與重要性;透過比較,感受小角這個單位是不夠精確的,在數學中還需要引入更加精確又方便的.方法,引出下面的教學內容。

2、匯出量角工具:

在上個環節的基礎上,我用課件演示18個小角拼成的半圓拼成半圓的過程。並引導提問:大家仔細看這是一個半圓形是由多少個小角組成的?同時讓學生明確中心的一個點就是這18個小角共同的頂點。讓學生運用這個工具量角,學生自然發現用這個工具量角會出現有的角多出一點,有的角會少出一點,也就自然而然的體驗出只有把小角分細一點、小一點,量角才更準確。

本環節透過學生“成功”的探究與比較,讓學生感受到用半圓工具“量”的方法確實很方便,也比較準確。透過“失敗”的探究再比較,學生再次感受到“分”得還不夠細,還要再細緻一些。層層抽絲剝繭,越來越接近精確的量角工具;使得量角工具的出現是呼之欲出、水到渠成。比較的方式方法越來越精確,同時也更加符合人們探索知識的過程。

3、認識量角器。

我告訴學生:爲了精確的分出角的大小,我們就把半圓工具裏的小角,平均分成10份,一個小角被分成了10個小小角(課件演示)這樣,整個半圓就被平均分成了180個小小角。 一個小小角就是1度,這個一度就是我們計量角的單位,用小圓圈表示。我和學生共同寫一個一度。然後問學生:一共有多少個一度?我適時提出180個一度寫的密密麻麻的也不好看,爲了把它我們可以簡化一下。(出示完整的量角器和量角器教具)。結合量角器教具認識量角器的結構(中心點,內外圈刻度,0度刻度線,90度刻度線)。

在“認識量角器——用量角器量角”這樣並行不悖的過程中,學生在不斷地解決問題;然而又在不斷地生成疑問。整個認知過程“由表及裏”、“由淺入深”、“由複雜到明朗”,符合兒童的認知漸進過程。問題的不斷提出,又不斷地衝擊着兒童的思維,使得他們在不知不覺間已經“學完”了量角器。透過手勢等身體言語,精確刻畫了“從哪裏開始量”的問題,不知不覺間解決了本節課的教學上的重點與難點。接下來我結合課件展示讓學生認識量角器上不同度數的角,讓學生找出量角器上對應的角,

4、用量角器量角。

爲了讓學生能準確的量角,我有意識把量角的過程分爲5個層次來進行:

1、讀角的度數練習(課件出示20度、40度、100度、135度)

教師示範在量角器上找出20度角(課件演示),強調若以內圈0刻度線爲起始邊,則讀內圈刻度。學生找出40度、100度、135度角。

這一環節主要讓學生明確如果角的一條邊與外圈的0刻度線重合了,就要讀外圈刻度。如果角的一條邊與內圈0刻度線重合,就要角的內圈刻度。

2、利用課件出示一個擺放錯誤的量角器讓學生認讀,使學生明確量角的要點,教師結合學生髮言板書(板貼:點重合)角的定點要和量角器的中心點重合。角的一條邊和0刻度線也要重合。(板貼:邊重合)結合課件修正錯誤的角的擺放。

3、教師用教具示範量角:量上面給出35度的角,邊量邊說怎樣量的,然後教師示範寫一個角的度數。

4、學生獨立量角完成教材練習3。由學生獨立量角,再集體校對。

5、先估一估,再量一量:用量角器“量”判斷2個角大小是否相同。在學生完成練習後再說一說,透過量這兩個角你有什麼發現?使學生體驗到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係,只與岔開的大小有關係。

這樣設計練習,注重“由扶到放”,由“看圖讀數——看圖糾錯——總結方法——拓展知識點”,層層遞進,看爲練習,實爲新知與練習的完美結合,體現了“在玩中學、在做中學、邊練邊學”的特點。所有知識點,都是基於學生的探索活動與發現自然生成的,學生“吃”得毫不費力又津津有味。

(三)、強化理解,總結延伸

爲了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感受,我首先讓學生自己說說,透過今天學習,你們學會了什麼?同時對教材進行適當的拓展:用量角器量三角板的各個角的度數,再加起來,看看和是多少,有什麼發現?這樣一來,學生自己的小結後,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可以培養學生自己歸納總結,既能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又能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五、板書設計

10 :1度

方法:1.頂點重合

2.一條邊與內圈(外圈)0刻度線重合

3.看另一邊對準內圈(外圈)哪條刻度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