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手抄報>

元宵手抄報資料內容

學問君 人氣:3.23W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爲“上元節”,上元佳節,是中國漢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

元宵手抄報資料內容

漢族傳統的元宵節始於2000多年前的秦朝。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爲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爲重大節日。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爲“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又稱爲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習俗:

★吃元宵:民間過元宵節有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賞燈: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裏、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宋代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衆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爲謎語能啓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趣聞:

趣聞一:王安石20歲時進京趕考,在正月十五元宵節那天,路過一大戶人家,門上貼着一招親上聯“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他認爲寫得極妙,便默記於心。到京城參加科舉時,主考官歐陽修出了一個上聯—“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便用那招親聯做了下聯。做狀元后,他又用考題做下聯娶了那大戶人家的女兒。

趣聞二:朱棣在元宵節晚上,曾微服出巡,途中遇到一名秀才。朱棣閒來無事,便出對聯考那秀才。朱棣先出上聯:“燈明月明,燈月長明,大明一統。”秀才回對下聯:“君樂民樂,君民同樂,永樂萬年。”其中,“永樂”是朱棣所用年號。朱棣聽到此大喜,便賜這秀才爲狀元。